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关节密码”之辩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 为稀土永磁材料带来广阔市场前景[1] - 稀土永磁材料凭借高磁能积 高温稳定性和轻量化特性 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部件理想选择[1] - 钕铁硼永磁材料可应用于伺服电机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1] 金力永磁布局 - 公司是全球稀土永磁行业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研发 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3] - 积极配合世界知名科技公司进行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研发和产能建设 并有小批量交付[3] - 将相关部门升级为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规划建设先进生产线[3] - 2020年成为特斯拉重要供应商[3] 英斯特技术优势 - 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研发 生产和销售[5] - 产品已给人形机器人电机客户送样[5] - 构建较高技术壁垒 满足客户对产品精密化 小型化 轻薄化要求[5] 中科三环市场地位 - 是全球最大钕铁硼永磁体制造商之一 拥有烧结与粘结工艺核心技术[6] - 产品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多年 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7] - 成功制备超高性能磁体 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磁体等产品[7] 宁波韵升产能合作 - 是全球最大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 具备年产坯料21000吨生产能力[9] - 与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完成数个项目开发或交样[9] - 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立战略合作[9] 金田股份产品应用 - 电磁线产品与稀土永磁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空心杯电机 无框力矩电机等场景实现量产[12] - 致力于研发超高磁能积 超强内禀矫顽力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12] - 通过铜基新材料与稀土永磁材料协同驱动 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提供助力[11][12] 行业企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等15家[15]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涵盖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24家[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含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等28家[19]
快讯|天安新材战略投资若铂机器人,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Apollo 亮相,富佳股份智能平粮机器人新品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富佳股份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 富佳股份联合芯禾机器人发布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 采用螺旋强动力系统 适配全粮种 续航超两小时 具备多功能可拓展性 [2] - 该机器人已在多地应用 效率提升显著 公司打造"清洁家电+特种机器人"双翼格局 [2] 银发科技伙伴计划及养老机器人 - 上海"银发科技伙伴计划"揭晓15个入围项目 其中6款为机器人 "齐家Q1"养老护理机器人有望部分取代护工 [3][5] - 腾讯拟未来三年出资1亿元支持大赛 关注7个领域 加速营将举办双选会并纳入社区场景 [5] 智能育种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科院团队研制全球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 登上《细胞》杂志 实现高效自动化育种 [6][8] - 机器人能精准识别花朵并完成授粉 构建完整技术体系 在商业化温室稳定运行 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8] 天安新材战略投资若铂机器人 - 天安新材完成对若铂机器人的战略投资 若铂机器人专注于伺服驱动及智能机器人研发 提供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解决方案 [11] - 若铂机器人将加大研发投入并优化产品 天安新材提供战略指导与市场支持 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 [11] 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 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Apollo亮相 采用独创强化学习算法和模块化硬件设计 [12][14] - 模块化设计实现运维轻量化、功能可扩展和迭代低成本 能根据不同场景灵活搭载设备 推动工业机器人向定制化转型 [14] 机器人行业企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4家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8家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 [19][20]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4家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1家 [20][2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7家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等3家 [23]
拟投8亿元!又一上市公司发力人形赛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投资扩产计划 - 拟投资8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驱控系统生产项目 建设周期24个月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1] - 项目一期总投资8亿元 其中土地购买约5000万元 厂房建设投入约4.5亿元 设备及其他投入约3.5亿元 地块面积5.5万平方米[1]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产小型PLC和触摸屏开拓者 连续多年稳居国产小型PLC发货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小型PLC市场市占率8% 国内品牌排名第一[2] - 伺服系统大陆品牌市占率排名第二 产品下游涉及数控机床、电子制造设备、锂电池、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众多行业[2] - 研发投入大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474.8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9.66% 拥有16万平科研生产基地和CNAS实验室等研发平台[4][5] - 产品线涵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 形成以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及云智造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5]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开发适配人形机器人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 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5][7] - 及参股公司长春荣德已销售超万套编码器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 覆盖本体机器人核心模组供应商、灵巧手和本体企业近30家[7] - 2025年上半年智能装置(机器人)业务收入达2800万元 同比增长31.87%[7] - 与华为云深度合作 聚焦焊接、分拣两大场景 联合打造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移动双臂分拣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标杆项目[9][10] 市场前景与战略合作 - 2025年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产量有望达到数万台 行业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关键期[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 同比增长10.01% 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0.39%[15] - 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近50% 重点布局俄罗斯、中东、东南亚、日韩等区域[15] - 预计未来三年我国PLC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5.50%的速度增长 到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88.40亿元[15] 技术研发方向 - 技术中心二期项目聚焦大型PLC冗余技术、3D视觉AI算法、机器人抓取与拆码垛等前沿方向[13] - 成功攻克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难点 储备轴向磁通电机等技术用于一体化关节等人形零部件[4]
从“盲操”到精准力触感知!中国团队光纤力感知技术突破,让手术机器人“手感”媲美外科医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核心技术突破 - 武汉理工大学李天梁教授团队联合多所高校开发出栅区变径FBG多维力感知技术 实现力-温本征解耦与动态容错 力温耦合误差降低50% [3] - 采用激光微焊接封装技术替代传统胶粘工艺 使传感器耐受180℃干热灭菌及长期水环境浸泡 成本降低80%以上 [4] - 基于孪生波长冗余数据构建故障在线识别与动态容错解耦框架 在单支FBG损坏时将测量误差控制在4.42%以内 三维力与六维力容错恢复率分别提升至40.23%和25.7% [6] 性能验证与实验数据 - 传感器尺寸最小达4mm 经11次180℃高温灭菌循环后测量误差仍低于5% [6] - 在腹腔镜模拟手术中 启用力反馈功能后操作力稳定控制在3N以内(标准差0.33N) 相比无力反馈组的5.6N峰值力降低47% [20] - 活体动物实验中最大操作力始终控制在2N以下 系统能捕捉到18.6N的异常力波动 [22] - 尸体实验中成功检测骨钻孔突破时刻 实现钻头自主退回控制 [24] 产品化应用 - 研制出三维力感知执行器(量程10N)和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力量程50N 力矩量程1200N·mm) [3] - 技术已集成至经皮脊柱内镜机器人和骨科辅助手术机器人平台 在猪脊柱模型及人体尸体颅骨完成性能测试 [6][17] - 开发具有三维力感知功能的智能手术夹钳、剥离子及六维力感知骨科手术钻等工具 [17] 行业技术标杆 - 直觉外科达芬奇第5代腔镜手术机器人集成力反馈系统后 将术区交互力峰值降低43% 2024年实现商业化装机360台 占据美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50%份额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期刊 [7]
大衍平台如何重塑具身智能的数据飞轮生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赛道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加速产业应用落地[1] - 行业被视为继自动驾驶后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硬件成本下降与算法迭代推动多场景智能体进化[1] - 行业面临数据稀缺与孤岛化核心挑战 跨品牌数据无法复用导致开发效率低下[1][3] - 仅家庭服务场景就存在超10亿条交互数据缺口 多模态数据整合复杂度远超传统AI[3] - 行业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协议 厂商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生态割裂[3] - 仿真与真机存在显著鸿沟 仿真数据真实性不足导致真机部署水土不服[3][4] 大衍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平台以数据-模型-仿真一站式智能开发为核心 旨在重塑具身智能数据飞轮模式[1] - 聚焦工业场景提供全栈工具链 覆盖数据采集 处理 训练 仿真 部署全流程[5] - 支持统一数据协议与多模态数据接入SDK 通过转码 过滤 时间戳对齐实现自动化预处理[7] - 开发多模态标注工具 将异构数据统一为标准化格式并支持智能标注提升效率[7] - 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平台标准格式 支持乐聚 零次方等多品牌机器人数据整合[8] - 内置高保真仿真环境 支持多品牌硬件异构适配与主流模型集成[10] - 通过5G低延时特性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支持实时工作量与耗材结算[14] 技术能力与性能 - 支持自研基座模型及RDT Pi0 GR00T等开源模型 支持大规模多模态数据训练[10] - 微调层面支持LoRA等轻量化技术实现参数高效更新[10] - 算力调度覆盖单机单卡到超大规模集群 单卡场景下1.8B模型推理延迟低至36ms[10] - 多机多卡通过Kubernetes+Volcano框架管理千卡级GPU集群 提升分布式训练效率[10] 应用案例与成效 - 在家具喷涂场景实现轨迹自动生成 换线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12] - 江西赣州产能共享平台部署近10台喷涂机器人 通过RaaS接入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14] - 平台通过数据流通-模型共享-应用协同良性循环 加速工业 家庭 医疗场景渗透[15] 生态影响与行业价值 - 提供开箱即用全流程工具链 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重复投入[15] - 打破行业数据孤岛现状 推动跨领域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15] - 开放协议接口与标准化工具链降低开发成本 支持第三方快速构建应用[15] - 推动行业从孤立技术探索向协同生态进化转型 加速产业化实践[15]
重磅政策来袭,AI+农业机器人有望突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8:34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于2025年8月21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支持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装备发展,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1][2] - 政策目标包括到2025年实现80%乡镇5G覆盖,新建100个AI农业示范园区,为农业机器人与AI结合提供技术基础 [3] - 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34.3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36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4.5%,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4] 技术应用与市场细分 - 农业机器人分为信息获取类、田间耕种类、管理类、收获类四大类,智能农机装备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占AI农业市场43%),预计2025年突破190亿元 [5] - AI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播种机、农业无人机等设备已具备全面AI化条件,主要企业包括中联重科、富佳股份、中国一拖等 [5] 重点企业布局 中联重科 - 拥有100多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与解决方案,涵盖植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全流程产品,搭载北斗厘米级定位与多光谱监测技术实现无人化作业 [6] - 2025年7月31日与Landing.AI签署战略协议,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共同研发AI技术新产品 [6] 牧原股份 - 自2019年起研发养殖机器人,现有5大类30种智能装备,包括清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通过AI技术提升猪病预防准确率 [8][9] - 技术成果包括楼房养猪、智能巡检机器人、4层空气过滤系统,已实现产业化并提升生猪出栏量 [9] 富佳股份 - 2025年8月29日发布全球首创智能平粮机器人,采用螺旋动力系统,行驶速度达2米/秒,续航2小时,定位精度10厘米以内 [11][12] - 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5台机器人1小时内可完成1400平方米粮仓平整作业 [12] 中国一拖 - 累计销售农业装备44万台,高端精密播种机超1000台,研发"东方红"智能拖拉机2.0系统,支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 [14] - 重点布局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未来将提升高端智能拖拉机装配能力并拓展海外市场 [14] 托普云农 - 运用物联网、AI、大数据技术提供农业数据采集与决策解决方案,研发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自动化分析上百种表型指标 [16] - 2025年7月29日投资2000万元设立人工智能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与数字技术服务 [16] 富邦科技 - 布局土壤检测与作物采摘机器人,投资Alysis分析机器人、SoilOptix土壤CT扫描车及Tevel采摘机器人 [18] - Tevel的FAR机器人技术融合AI与机器视觉,实现果实采摘自动化,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18] 潍柴雷沃 - 构建"感-知-控"一体化智慧农业体系,通过卫星遥感与AI算法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21] - 2024年发布智慧农业云解决方案,服务全国800多万亩农田,已建设60余家智慧农场 [21]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 农业机器人面临复杂田间环境对感知与稳定性的技术挑战,以及高昂研发成本限制商业化应用 [24] - 未来需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突破限制,实现精准作业、资源效率提升和全天候数据采集功能 [23][24]
直播预告| 大模型复杂推理技术: 如何重塑AI推理逻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8:34
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 - 大语言模型正从"快思考"模式转向注重推理深度与逻辑连贯性的"慢思考"范式 [2] - DeepSeek-R1等新型模型通过强化学习机制提升长思维链推理能力 在复杂任务中展现出更强理解力和决策能力 [2] - "慢思考"技术成为推动大模型迈向更高智能水平的关键路径 引领行业走向更具自动化与可靠性的未来 [2] 技术突破与应用价值 - 慢思考模型在数学、编程等高阶任务中表现优异 并通过开源架构和成本优势推动技术普及 [2] - 该技术在多科学场景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通过生成更长思考过程解决挑战性问题 [8] - 模型采用以强化学习为主线的关键技术 但现阶段仍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突破 [8] 学术资源与知识传播 - 施普林格·自然推出2025年全新人工智能电子图书合集 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研究的广泛学科主题 [18] - 图书合集包含专著、会议论文集、教科书和手册等多种类型 可作为科研人员与学生的学习资源 [18] - 赵鑫教授团队编著《大语言模型》中文书 构建系统化技术框架与路线图 帮助读者掌握从核心概念到前沿算法的完整脉络 [16] 行业活动与专家分享 - 将于2025年9月9日举办"AI慢思考:大模型复杂推理技术在线研讨会" 由中国人民大学赵鑫教授分享最新研究进展 [2][5] - 赵鑫教授发表论文200余篇 谷歌学术引用3万余次 曾主导研发玉兰系列大语言模型并荣获多项学术奖项 [7] - 施普林格·自然计算机科学图书编辑总监常兰兰博士将介绍人工智能图书资源及其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0]
快讯|梅卡曼德机器人完成近5亿元融资,新松机器人上半年实现营收16.6亿元,均胜电子与阿里云达成AI全面合作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8:34
融资与资本动态 - 梅卡曼德机器人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由雄安基金、大洋电机、华创资本等投资 资金将用于加速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进化及全球商业化能力提升[1][3] - 大洋电机作为产业投资方 将与梅卡曼德探索业务场景应用和前瞻业务研发的深入合作[3] 企业财务与研发进展 - 新松机器人上半年实现营收16.60亿元 研发投入约1.37亿元[4][6] - 公司推进六轴工业机器人标准化 销量快速增长 并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开启"机器人+AI"融合创新[6] - 计划突破机器人"大脑"与"身体"协同瓶颈 打造通用型智能机器人平台 通过"技术认证+场景验证"加速全球市场布局[6]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表现 - 机器人焰究所日均接待顾客达300至400人 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千人[7][9] - 餐厅融合科技与餐饮 提供机器人乐手表演及仿生人形互动体验 正依托大会流量与消费节热度吸引多元客群[9] - 已获市场好评并吸引企业合作 未来将持续融入机器人元素助力北京亦庄打造消费新高地[9]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均胜电子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 基于通义千问AI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展开全面合作[10][12] - 聚焦工业、医疗等场景开发先进机器人智能体 推进海外本地化方案落地[12] - 阿里云将提供全栈大模型服务及云资源支撑 双方共同开拓海外市场[12] - 虹软科技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已与全球知名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技术合作[13][15] - 公司掌握适用于机器人的核心算法技术 包括人脸识别、手势识别、3D重建及SLAM等 并研发了智能视觉感知与视觉融合IPs[15] 行业生态与产业链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企业[20]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普渡机器人等企业[20] - 医疗机器人企业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精锋医疗等[21]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含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1] - 具身智能企业覆盖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科大讯飞等[22]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思岚科技等[24]
议程更新!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观众报名火热进行中(含赠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8:34
活动概况 - 2025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举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主题为"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系统化升级 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1][3] 行业技术发展 -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分享技术进展[3] - 北京罗森博特探讨医工交叉推动手术机器人创新[3] - 深圳鑫君特展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智能化自主执行上的探索[3] - 艾瑞迈迪介绍手术室智慧情景导航平台从精准定位到智能全景感知[4] - 天津大学左思洋教授分享消化道早癌诊疗柔性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探讨手术室AI技术创新与室-机-人融合[7] - 解放军总医院讨论骨关节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8] - 北京医院探索肿瘤微创介入机器人临床应用[8] 临床应用与培训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享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操作优化经验[3] - 史赛克介绍由精准植入到功能焕新的机器人关节置换新篇章[3] - 浙江省人民医院讨论医疗服务新项目准入[4] - 通和立泰强调医学动物实验在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 - 元化智能科技分享锟镖辅助复杂手术病例的经验与启示[5] 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直观复星展示达芬奇与ion的技术进化[4] - 诺万特机器人介绍精密运动控制与力传感技术赋能手术机器人[4] - 中关村科技租赁分享手术机器人租赁落地案例[5]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探讨手术机器人方向产研共创新模式[5] 国际化发展 - VentureBlick创始人原美敦力/拜耳亚太区总裁Chris Lee分析中国医疗机器人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包括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技术的接受度 以及如何跨越研发 监管 临床和市场教育壁垒[5] - 香港科学园探讨赴港上市 香港产业环境和扶持政策[7] - 中国科学院香港院AI与机器人中心讨论手术机器人出海策略[7] 学术与产业融合 - 大会设置深度智能外科专题 首次引入"咨询级深度讲座" 全面分析国内外微创外科AI研究现状与趋势 包括微创外科的数字化进程 国内医工AI案例 美国南加州泌尿外科智能研究中心的科研之路 以及2024年和2025年SRS手术机器人大会上的外科AI趋势变化[8][9] 参与企业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 精锋医疗 佗道医疗 真易达 术锐机器人 罗森博特 磅客策 柏惠维康 迪视医疗 水木东方等[15]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脉塔智能 青瞳视觉 本末科技 鑫精诚传感器 蓝点触控等[18]
特斯拉或改变Optimus的训练策略,加入视频学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2:07
技术路线转变 - 特斯拉改变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训练策略 从依赖动作捕捉和遥控操作转向主要依靠视频训练 [1] - 人工智能主管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项目负责人 体现公司对机器视觉加人工智能路线的坚持 [1] - 新方法通过录制工人执行任务视频教导机器人快速执行拾取物体或折叠T恤等操作 [1] 训练方法对比 - 远程操作和动作捕捉是行业训练机器人的标准做法 例如波士顿动力采用类似方法训练Atlas机器人 [3] - 特斯拉内部曾使用动作捕捉服和VR设备记录人类操作数据并远程控制机器人 [1][5] - 工作人员需长时间穿着动作捕捉服执行简单任务 数据由注释者分析后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4][5] 数据收集挑战 - 动作捕捉服和机器人故障问题限制数据收集量 工厂训练可能需要数十万到数百万小时数据 [8] - 数据收集成本可能达五亿美元且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8] - 截至8月底特斯拉招聘页面列出50多个Optimus相关职位 但排除动作捕捉数据收集员岗位 [4] 视频训练优势 - 视频训练方法使团队能更快扩大数据收集规模 [1] - 五月份展示的机器人已能从人类视频直接学习新任务 [3] - 摄像头多角度采集能捕捉关节手指位置等细节 帮助AI模型精确适应环境 [8] 技术可行性分析 - 马斯克承认人形机器人训练需求至少是汽车训练需求的10倍 [9] - 视频训练方法与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训练流程一致 主要依靠机器视觉从数百万车主数据中学习 [10] - 专家指出单纯视频训练难以弥补虚拟与现实鸿沟 混合数据策略可能是更可行的长期方案 [12] 行业发展动态 - 行业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分歧 特斯拉采用纯视频训练而其他公司坚持混合数据策略 [12] - 谢菲尔德大学专家认为特斯拉可能在寻找通用训练方法以适应各种任务 [9] - 公司可能采用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类似策略 通过大量演示数据让机器人学习可转移技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