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旅(00308)
搜索文档
中旅国际构建文旅产业转型央企样本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0:54
此次布局冰雪赛道,并非中旅国际的偶然选择,而是其深耕稀缺自然资源战略的延续。从宁夏沙坡头 的"沙漠星空"IP,到广西德天跨国瀑布的生态体验,再到云南洱海的文旅融合项目,中旅国际始终围 绕"中国优质自然资源地图"展开布局,精准捕捉游客对差异化自然体验的需求,形成覆盖沙漠、湖泊、 瀑布、山地等多元场景的"自然体验矩阵"。 在轻资产运营层面,中旅国际并购的V.SKI品牌已展现出规模化优势。2025-2026雪季,中旅冰雪V.SKI 参与运营6家滑雪度假区,管理雪道面积达380公顷,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未来,V.SKI将通过延伸 四季运营场景、强化人才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冰雪资源开发效能,助力打造国际级滑雪度假标杆。 中旅国际的实践,折射出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从"资源依赖"到"运营制胜",专业管理与人才体系成 为核心竞争力;从"单季盈利"到"四季融合",有效破解冰雪产业季节性瓶颈;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对 标",随着免签政策优化,松花湖等度假区正吸引全球游客,推动中国冰雪经济融入国际市场。 当前,文旅行业竞争已从"资本竞争"升级为"资源+运营"的复合竞争。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旅国际的发 展路径,不仅为央企在市场 ...
香港中旅(00308.HK)一度跌超1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0:36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11月18日,香港中旅(00308.HK)一度跌超18%,截至发稿,跌15.43%,报1.48港元,成交 额5563.06万港元。 ...
香港中旅一度跌超18% 公司今日除净 此前宣布实物分派旅游地产业
智通财经· 2025-11-18 10:10
香港中旅(00308)一度跌超18%,截至发稿,跌15.43%,报1.48港元,成交额5563.06万港元。 分派完成后,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是香港中旅的附属公司。在此过程中,股东可根据持股比例收取私人 公司股份,或选择现金替代,每股股份支付0.336港元现金,约占公告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每股 1.53港元的21.96%。预计此次分派将导致合并损益表录得约1.6亿港元的亏损。 消息面上,11月18日,香港中旅实物分派计划除净。每股股份对应一股私人公司(中旅康养度假控股有 限公司)股份的基准实施,根据现金替代应就选择现金的股东持有的每一股股份支付0.336港元现金代 价。今年10月,香港中旅发布公告,宣布将对其旅游地产业务进行内部重组与分拆,使该业务由私人公 司——中旅康养度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及成立私人公司集团,并通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将私人 公司集团从香港中旅分拆。 ...
港股异动 | 香港中旅(00308)一度跌超18% 公司今日除净 此前宣布实物分派旅游地产业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10:04
股价表现 - 香港中旅(00308)股价一度下跌超过18%,截至发稿时下跌15.43%,报1.48港元,成交额为5563.06万港元 [1] 业务分派计划 - 公司于11月18日对实物分派计划进行除净,分派基准为每股股份对应一股私人公司(中旅康养度假控股有限公司)股份 [1] - 选择现金替代的股东,其持有的每一股股份将获得0.336港元的现金代价 [1] - 该现金代价约占公告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每股1.53港元的21.96% [1] 业务重组与分拆 - 今年10月,香港中旅宣布对其旅游地产业务进行内部重组与分拆,使该业务由中旅康养度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 [1] - 公司通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的方式,将私人公司集团从香港中旅分拆出去 [1] - 分派完成后,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是香港中旅的附属公司 [1] 财务影响 - 预计此次分派将导致公司合并损益表录得约1.6亿港元的亏损 [1]
香港中旅(00308) - 於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投票表决结果
2025-11-14 19:11
股本与分派 - 建议股本由92.22295亿港元削减至7.22295亿港元,削减85亿港元[2] - 建议分派每股股份现金代价0.336港元[4] 决议案情况 - 第1项决议案获超75%票数赞成,通过为特别决议案[3] - 第2及3项决议案获超50%票数赞成,通过为普通决议案[5] 股东情况 - 公司已发行55.36633709亿股股份[5] - 中旅(集团)及其联系人持股33.8549261亿股,占比61.15%[5] - 独立股东对第3项决议案投票股份数21.51141099亿股,占比38.85%[5] - 中旅(集团)及其联系人就第3项决议案放弃投票[5] 其他 - 公司无库存股份和待注销回购股份[6]
冲浪去处又上新
海南日报· 2025-11-13 09:42
公司动态 - 中旅逐浪度假区于11月11日在万宁日月湾正式开业 [3] - 公司度假区以“冲浪主题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定位 [3] - 公司构建集运动、住宿、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度假生态 [3] 行业趋势 - 度假区项目是海南海洋旅游焕新升级的标志性实践 [3] - 行业正朝着提供复合型、主题沉浸式体验的方向发展 [3]
香港中旅(0030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6 10:3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5,536,633,709,库存股份0,总数5,536,633,709[2] 购股期权计划 - 上月底结存已授出股份期权17,703,120,本月无变动,月底结存17,703,120[3] - 月底可行使期权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535,960,250[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 购股期权计划股东大会通过日期为2023年1月20日[3]
观海潮 | 紧抓封关机遇,央企纷赴自贸港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1-01 04:47
央企在琼战略布局概况 - 海南自贸港已成为央企投资的重点区域与发展蓝海,全岛封关运作启动在即,央企正加快入琼投资步伐 [2] - 已有69家央企与海南省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主体基本涵盖世界500强央企 [2] - 央企在海南的投资规模、经营效益等多项核心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 [2] 合作领域与产业覆盖 - 合作领域全面覆盖海南"4+3+3"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利用、贸易金融服务等关键领域 [2] - 央企在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及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均深度参与 [3][5][6]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投资 - 中国旅游集团打造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推动离岛消费从快速购物向停留体验转变 [5][8] - 中国中化、招商局集团分别深度运营南繁科技城、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及博鳌乐城先行区开发运营平台公司 [5] - 中交集团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推动海南国际本科办学 [5] 高新科技产业投资 - 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星网等三家央企合资设立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5] - 大唐集团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及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 [5] 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 - 中海油"深海一号"工程、海南核电二期工程、海南炼化洋浦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扩建项目等一大批支撑性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 [5] - 央企投资的海上风电、光伏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了能源供应体系 [5]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投资 - 中国中化橡胶板块与海南橡胶深度融合,推动橡胶产业转型升级 [6] - 中种集团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建全国首个基因验证体系,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支撑 [6] 封关运作相关布局 - 中远海运集团成立海南区域总部,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看好封关后海南航运枢纽作用 [8][10] - 海口国际免税城将以封关运作为契机,深化"免税+文旅"融合创新,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8]
地产开发已成业绩“拖油瓶”,又有上市公司宣布“退房”
第一财经· 2025-10-28 20:24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剥离或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已成为显著趋势,旨在规避业绩拖累、优化财务结构并寻求估值重塑 [3] - 市场深度调整导致房地产业务普遍亏损,促使非地产主业的公司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或轻资产运营模式 [3] - 自2020年以来,至少有12家企业已退出或计划退出房地产业务,转型方向包括免税、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各类轻资产业务 [3][12] 珠免集团案例 - 珠免集团由“格力地产”更名而来,通过转让格力房产100%股权推进“全面去地产化”,以聚焦免税为核心的大消费业务 [4][5] - 公司地产业务持续拖累业绩,2023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超27亿元,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5.15亿元,营收同比减少24.59% [6] - 2025年上半年,作为转让标的的格力房产亏损3.36亿元,公司存货中房地产相关账面价值约78亿元,正全力推进5年内退出承诺 [7][9] 香港中旅案例 - 香港中旅计划分拆旅游地产业务,因该业务于2025年上半年持续表现欠佳,导致公司归母净亏损0.87亿港元,同比由盈转亏 [10] - 2023年至2025上半年间,其5个核心地产项目分别净亏损4.61亿港元、2.39亿港元、1.92亿港元 [10] - 剥离该资本密集型业务旨在降低债务水平、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并将资源集中投向旅游景区业务以提升盈利能力及估值 [11] 其他企业退出案例 - 紫江企业虽凭借上海晶园别墅项目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预增70%到90%,并曾在2024年带动地产业务营收剧增3451.71%,但仍计划在项目完成后退出房地产行业 [13] - 中指院统计的12家退出企业包括广宇发展转型新能源、鲁商发展聚焦生物医药、华远地产转向代建等轻资产业务,模式多为资产置换或转让予控股股东 [12] 行业动因分析 - 房地产行业规模收缩、库存压力上升、核心城市拿地难度及资金需求高企,使得非主业公司选择退出 [14] - 剥离地产业务可帮助上市公司优化财务结构、降低信用风险,并因应资本市场对地产板块低估值现状,吸引青睐稳定现金流和轻资产模式的投资者 [3]
地产开发已成业绩“拖油瓶”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退房”
第一财经· 2025-10-28 14:53
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趋势 - 中指院统计显示自2020年至今共有12家企业退出或将房地产业务剥离上市公司体系 [1] - 企业剥离或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原因包括市场深度调整导致业务亏损拖累业绩、为减轻负债与优化财务结构、以及资本市场对房地产板块估值普遍较低 [1] - 同策研究院观点认为企业退出原因还包括行业规模收缩、库存压力上升、开发去化难度大以及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投资门槛高 [9] 珠免集团(原格力地产)案例 - 珠免集团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转让旗下地产子公司格力房产100%股权以推进全面去地产化更加聚焦免税业务 [2] - 公司由格力地产更名而来并于2024年底完成资产置换置入珠海免税企业集团51%股权战略转型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 [2] - 地产业务持续拖累业绩2023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超27亿元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5.15亿元亏损主因是房地产项目结转毛利率下降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房地产相关存货账面价值约78亿元正全力履行5年内完成存量房地产有序退出的承诺 [5] 香港中旅案例 - 香港中旅拟剥离旅游地产业务包括珠海海泉湾等5个核心项目原因为该业务板块持续表现欠佳拖累业绩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为0.87亿港元由盈转亏主因是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下降及项目计提减值 [6] - 剥离地产业务可降低整体债务水平规避周期性风险并将资源集中投向旅游景区及相关业务以实现更佳盈利能力 [6] 紫江企业案例 - 紫江企业开发的上海晶园项目推动业绩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70%到90%达8.97亿-10亿元 [8] - 2024年该公司房地产业务营收同比剧增3451.71%至14.26亿元带动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5%至8.09亿元 [8] - 尽管地产业务提振业绩但公司明确表示未来无房地产业务发展规划拟在上海晶园项目完成后即退出房地产行业 [9] 其他企业退出案例列举 - 云南城投于2025年7月完成资产重组转向商业管理等轻资产运营 [7] - 广宇发展于2022年1月完成资产置换主营业务转型至新能源投资建设运营 [7] - 鲁商发展于2023年3月完成重组转让地产业务资产以集中资源发展生物医药 [7] - 表格共列出12家自2020年起启动退出或剥离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案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