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凑火锅

搜索文档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8.25-8.29)
财经网· 2025-08-29 21:29
白酒行业业绩表现 - 老白干酒上半年营收微增0.48%至24.81亿元 归属净利提高5.42%至3.21亿元 其中100元以上产品收入增长5.10%至13.17亿元 100元以下产品收入下降3.81%至11.53亿元 [1] - 山西汾酒上半年营收增长5.35%至239.6亿元 归属净利提高1.13%至85.05亿元 省外收入提高6.15%至151.43亿元 省内收入增长4.04%至87.32亿元 [2] - 五粮液上半年营收提高4.19%至527.71亿元 归属净利润194.92亿元同比增长2.28% 五粮浓香产品日均开瓶扫码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增进货终端7990家 服务消费者超过283万人次 [3] 乳业及饮料业务发展 - 蒙牛上半年收入415.7亿元 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 常温板块推出72款新品 每日鲜语推出零乳糖双蛋白产品 特仑苏推出沙漠有机纯牛奶 冠益乳推出健字号小蓝瓶保健酸奶 [4] - 农夫山泉上半年总收益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茶饮料产品收益增长19.7%至100.89亿元 果汁饮料收益增长21.3%至25.64亿元 [8] 食品调味品与休闲食品 - 海天味业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59%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0.45% 归属净利润39.14亿元同比增长13.35% [5] - 绝味食品上半年营收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属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公司尝试音乐节露营等青年文化触点渗透强化场景化内容营销 [6] - 三只松鼠上半年营业收入54.78亿元 二季度保持超20%增长 线下分销试水乳饮饮料实现翻倍增长 [6] 农业与养殖企业业绩 - 温氏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498.52亿元同比增长5.91% 归属净利润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 销售肉猪1661.66万头同比增长15.6% 养殖成本较大幅度下降 [7] 餐饮与茶饮行业动态 - 呷哺呷哺集团上半年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18.9% 净亏损收窄71%至0.8亿元 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调味品业务收入达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9] - 奈雪的茶上半年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 净亏损收窄73.1%至1.18亿元 每间茶饮店平均日订单量增长11.4%至296.3单 注册会员数增至1.11亿 [10] - 古茗上半年营收增长41.2%至56.63亿元 母公司占有人应占利润提高121.5%至16.25亿元 门店数量11179家同比增长17.5% 单店日均售出439杯 [10] 零售与零食业务增长 - 万辰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归属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0358.80% 量贩零食业务营收223.45亿元同比增长109.33% 门店数量达15365家 [11][12] - 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 净亏损9355.31万元 核心品销售占比及店均销售额实现结构性增长 [7]
亏损同比收窄七成,呷哺呷哺缓过一口气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7: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1] - 净亏损从去年同期2.73亿元收窄至0.8亿元,同比减亏幅度达71% [1]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通过供应链战略合作、大宗食材锁价及数字化采购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2] - 原材料成本减少1.86亿元,同比下降22.5% [3] - 人工成本降低1.48亿元,同比下降18.1% [3]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3亿元,降幅64.1% [4] 门店结构调整 - 门店总数93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3% [3] - 淘汰低效门店并在高潜力区域进行新店布局 [3] - 上半年新开门店32家,实现净增3家 [7] - 新店超四成位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部分新店翻台率超过6.5 [7] 品牌差异化运营 - 凑凑品牌客单价逆势提升6元 [5] - 呷哺呷哺品牌通过降低人均消费推动翻座率从2.3提升至2.6 [5] - 两品牌同店销售额同比降幅均超10% [6] 创新扩张模式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通过股权加分红机制激发经营积极性 [8] - 已落地5家合伙门店,餐厅利润率均在30%以上 [8] - 单店月营业额均超35万元,翻台率保持在3次以上 [8] - 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最长10个月 [8]
呷哺呷哺集团上半年亏损大幅收窄 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利润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1: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4亿元,净亏损由2024年同期的2.74亿元减少71%至0.8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1] - 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净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406万元增长至2973万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 食品公司调味品业务收入达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4] - 海外市场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 [4] 成本控制 - 食材成本在保证原品质情况下降幅达22.5% [4] - 租赁费用成本下降24.7%,通过降租谈判新增减租金额约3876万元 [4] - 折摊费用成本率降幅达20.5% [4] 业务创新 - 外卖业务整体订单量大幅增长超过55%,带动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3] - 礼品卡业务4月至7月销售张数分别达8万、19万、17万、22万张,累计贡献收入超2.52亿元 [4] - 凑凑品牌推出4款新锅底及龙井茶风味新品,并借九周年庆与国际IP Miffy合作推出限定套餐 [3] 门店拓展 - 上半年新增门店32家,其中一线城市开店14家占新开门店总数43.7% [3] - 北京中交和美汇、上海满天星等新店开业期间翻台率分别达到8.4翻、7.1翻 [3]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开设5家内部合伙店,门店利润率超30%,单店营业额突破35万元 [5] 战略发展 - 集团秉持重"质"不重"量"的发展策略,注重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升 [2] - 合伙人机制未来将从内部员工逐步向全行业优秀人才开放,预计2026年底合伙门店达100家 [5][6] - 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会员经济运营实现经营收益增长与利润空间提升 [2][4]
呷哺呷哺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总额8407.9万元 同比减少69.18%
智通财经· 2025-08-28 20:57
财务表现 - 收入19.42亿元,同比减少18.8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8407.9万元,同比收窄69.18% [1] - 每股亏损8.01分 [1] - 税前亏损757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1.6% [1] - 净亏损808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0.5% [1] 业务分部表现 - 呷哺呷哺品牌销售额11.35亿元,同比减少13.5% [1] - 凑凑品牌销售额7.45亿元,同比减少25.8% [1] 成本控制措施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 [1] - 依托集采优势打通供应商协同链路 [1] - 升级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优化配送路径网络 [1]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4.1% [1] 运营优化策略 - 关闭低效餐厅并新增餐厅聚焦高潜力区域 [1] - 实施餐厅网络焕新策略实现资源再配置 [2] - 深化即时配送服务生态布局 [2] - 战略性拓展预付式消费模式并优化折扣机制 [2] 品牌与营销创新 - 与头部动漫IP达成深度合作计划 [2] - 通过联名产品开发、门店主题改造及数字化营销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2] - 重塑品牌活力并构筑增长新引擎 [2]
初代网红小火锅呷哺呷哺,5年间亏了13亿
观察者网· 2025-08-05 16:31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9亿元 同比减少18.9% [1] - 净亏损预计收窄至0.8-1.0亿元区间 亏损同比降幅达63.2%-70.5% [1]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2024年亏损3.98亿元较2023年1.9亿元显著扩大 [1] - 五年累计亏损总额超过13亿元 [1] 战略调整 - 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持续成本优化 运营效率提升与综合成本下降 [1] - 关闭低效餐厅并重点聚焦高潜力区域的新增餐厅策略 [1] - 2024年净减少呷哺呷哺门店73间及凑凑门店60间 关店主因区域定位不符 [2] - 呷哺呷哺2025年计划新开不低于95间餐厅 目标翻座率3倍以上 重点布局大型娱乐主题乐园 机场 火车站等高客流点位 [2] 品牌定位演变 - 2016年从快餐向轻正餐转型 客单价从2017年48.4元升至2020年62.3元 [1] - 提价导致失去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同时难以与海底捞等品牌竞争 [2] - 高端副牌凑凑采用"火锅+奶茶"组合 但面临专业茶饮品牌竞争压力 [2] - 凑凑近期在深圳 珠海 南宁推出限时自助餐活动 定价168元/位和258元/位两个档位 [2] 资本市场表现 - 8月5日开盘价0.77港元/股 总市值8.3亿港元 [3] - 南向资金连续13日净卖出累计达37.0万港元 显示投资者谨慎态度 [3]
盈利警告!呷哺呷哺:预计半年净亏破亿,收入跌近两成
新浪财经· 2025-08-04 18: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计1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18.9% [2][3]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0.8-1亿元 较去年同期2.74亿元收窄63.2%-70.5% [3] - 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 加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3.26亿元 [3] 品牌运营 - 高端副品牌凑凑2024年收入19.48亿元同比下跌26% 净亏损3.53亿元占公司总亏损近九成 [8] - 凑凑客单价从142.3元降至123.5元 翻台率从2.0倍跌至1.6倍 [8][9] - 主品牌呷哺呷哺同店销售额2024年下滑23.3% 凑凑同店销售额下滑32% [5] 门店策略 - 餐厅总数从2023年末的1090家降至2024年末的957家 净减少133家 [5] - 关闭低效门店使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大降64.1% [3] - 启动"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现有5家合伙门店运营 规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10] 市场竞争 - 2024年亏损加剧归因于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及消费者消费疲软 [4] - 全国餐饮收入2025年1-6月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 行业呈现复苏趋势 [3] - 品牌定位模糊导致陷入中间地带 既无法竞争高端市场又失去价格敏感客户 [8] 资本市场 - 股价跌至0.77港元/股沦为仙股 总市值仅剩8亿港元较巅峰期蒸发超90% [5] - 根据港交所规定若股价持续低于1港元可能被强制退市 [5] - 2024年创始人薪酬348.3万元同比下降约27% [6] 战略调整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实现结构性降本增效 优化物流配送网络 [3] - 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供应链效率 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菜品服务模式 [10] - 2025年计划新开不低于95间餐厅且翻台率目标至少3倍 [10]
盈利警告!呷哺呷哺:预计半年净亏破亿,收入跌近两成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收入19亿元,同比下滑18.9%,净亏损0.8亿-1亿元,较去年同期2.74亿元亏损收窄63.2%-70.5% [3][5] - 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加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约13.26亿元 [5][6] - 2024年闭店及减值损失合计约2.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大降64.1% [5][6] 经营困境 - 主品牌呷哺呷哺客单价提升至60-80元后陷入定位尴尬,失守平价市场;凑凑品牌2024年收入19.48亿元(同比跌26%),净亏损3.53亿元占公司总亏损近九成 [10][11] - 同店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呷哺呷哺品牌下滑23.3%,凑凑品牌下滑32% [6] - 门店数量从2021年近1200家缩减至2024年末957家,净减少133家 [6] 品牌战略失误 - 高端副品牌凑凑客单价从142.3元降至123.5元,翻台率从2.0倍跌至1.6倍 [10][11]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40.9元降至122.3元,二线城市从130.0元降至119.8元 [11] - 品牌定位模糊导致无法与高端品牌竞争且失去价格敏感客户,被指覆盖过多价格带 [10][11]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1年高点跌至0.77港元/股(仙股),总市值仅剩8亿港元,较巅峰蒸发超90% [7][8] - 创始人贺光启2024年薪酬348.3万元,同比下降27% [8] 转型措施 - 启动"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有5家合伙门店运营,规划每年新增50-100家 [12] - 2025年计划新开不低于95间餐厅,目标翻台率至少3倍 [12]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优化成本,关闭低效门店并聚焦高潜力区域 [5][12]
盈警!呷哺呷哺:预计半年净亏破亿,收入跌近两成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18.9% [2][3]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0.8亿-1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2.74亿元亏损收窄63.2%-70.5% [2][3] - 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 加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3.26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因餐厅关闭及减值损失等合计约2.6亿元人民币 [4] 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末餐厅总数降至957家 较2023年净减少133家 [5] - 2024年呷哺呷哺品牌同店销售额下滑23.3% 凑凑品牌下滑32% [5] - 凑凑品牌2024年收入19.4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跌26% [8] - 凑凑品牌客单价从142.3元降至123.5元 翻台率从2.0倍跌至1.6倍 [8][9] - 一线城市客单价从140.9元降至122.3元 翻台率从2.2倍降至1.6倍 [9] 战略转型 - 推出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 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升级 [3] - 关闭低效门店和聚焦高潜力区域策略使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大降64.1% [3] - 启动"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规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10] - 2025年计划新开不低于95间餐厅 且翻台率至少为3倍 [10] 市场定位 - 主品牌价格带上移至人均60-80元 陷入"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境地 [2][8] - 高端副品牌凑凑定位中高端市场 客单价一度高达150元 [8] - 2024年凑凑亏损3.53亿元 占公司整体亏损近九成 [2][8] - 品牌覆盖多个价格带导致形象不够鲜明 难以吸引特定消费群体忠诚度 [9] 行业环境 - 2024年餐饮行业竞争加剧 消费者消费持续疲软且降级 [4]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748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 行业显现复苏趋势 [3] 资本市场 - 股价跌至0.77港元/股 沦为"仙股" 总市值仅剩8亿港元 较巅峰期蒸发超90% [5] - 若股价持续低于1港元可能被港交所强制退市 [5] - 2024年创始人薪酬348.3万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约27% [6]
呷哺呷哺“瘦身”求生存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16:49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收入19亿元 同比减少18 9% [2] - 上半年净亏损0 8亿至1亿元 较上年同期2 74亿元亏损收窄63 2%至70 5% [2]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累计亏损12 46亿元 加上2024年上半年亏损总额超13亿元 [4] 亏损收窄原因 - 持续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 [2] - 优化配送路径网络降低综合成本 [2] - 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同比下降64 1% [2] 门店调整策略 - 2024年新开65间呷哺呷哺餐厅及13间凑凑餐厅 [2] - 同期关闭138间呷哺呷哺及73间凑凑 净减少73间和60间 [2] - 关闭餐厅主因亏损及不符合"高性价比"模式定位 [2] - 截至2024年末共有957间餐厅 其中呷哺呷哺760间 凑凑197间 [2]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持续下跌至0 75港元 单日跌幅3 85% [4] - 总市值缩水至8 15亿港元 [4]
呷哺呷哺选择先在内部“开放加盟”
36氪· 2025-07-18 16:17
公司经营现状 - 股价暴跌97%至0 66港元 触发港交所退市风险[1]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11 83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达4 01亿元[11] - 2024年关闭219家门店 高端品牌凑凑净关店60家(新开13家/关闭73家)[10] 合伙人计划核心机制 - 采用"三方持股"模式:合伙人+集团+高管共同出资 首批21位核心员工签约[5] - 集团承担开店资金与供应链支持 合伙人专注门店运营[5] - 分红向一线倾斜 运营经理/店长等核心岗位优先参与[7] 与传统加盟模式差异 - 控制权:集团统一标准管理VS加盟商自主运营[6] - 资金:集团承担投资VS加盟商全额出资[6] - 品控:强制接入统一供应链体系VS依赖加盟商执行[6] 品牌战略调整 - 放弃高端市场:关闭烧烤品牌趁烧全部8家门店[9] - 凑凑品牌表现恶化:2024年营收下降26 55%至19 48亿元 客单价降至123 5元[10] - 主品牌呷哺呷哺客单价从62元回调至54元 仍面临定位混乱[15]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海底捞(客单价97 5元)与巴奴形成挤压[17] - 下沉市场:区域品牌如围辣/龍歌以20-40元客单价快速扩张[19] - 跨界竞争:吉野家/和府捞面推出35-38元小火锅套餐[20] 火锅市场趋势 - 2024年市场规模6413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6689亿元[20] - 小火锅赛道增速超20% 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61 6%[18] - 行业逻辑转向"精准卡位" 质价比与特色成关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