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00520)
icon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集团上半年收入19.4亿元,外卖订单增长超55%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3: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净亏损从去年同期2.73亿元收窄至0.8亿元 同比减亏幅度达71% [2] - 主力品牌呷哺呷哺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406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2973万元 销售额下降13.5% [3] - 调味品业务收入达4716万元 同比增长4.8% [3]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通过供应链与物流环节降本增效 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对大宗食材采用提前锁价策略 利用数字化采购平台提升采购效率 [2] - 门店总数93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3% 上半年新开门店32家 一线城市新店14家占比43.7% 北京上海新店翻台率达8.4/7.1/6.5次 [2] 业务创新与增长动力 - 外卖业务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长至4.27万元增幅20.9% 整体订单量增长超过55% 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3] - 会员经济成为新引擎 礼品卡4-7月销售8/19/17/22万张 累计贡献收入2.52亿元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449元 消费频次5.4次较普通会员1.2次提升4.4倍 [3] - 湊湊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探索火锅正餐外消费场景 销售额下降25.8% [3] 海外市场与战略布局 - 海外市场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约5%增长 香港采用午市套餐精准营销和公交广告 台湾借助歌手驻场打造差异化体验 [3] - 启动"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已落地5家合伙门店分布于京津冀 通过员工持股绑定经营利益 预计2026年底合伙门店达100家 [4][5]
亏损同比收窄七成,呷哺呷哺缓过一口气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7: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1] - 净亏损从去年同期2.73亿元收窄至0.8亿元,同比减亏幅度达71% [1]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通过供应链战略合作、大宗食材锁价及数字化采购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2] - 原材料成本减少1.86亿元,同比下降22.5% [3] - 人工成本降低1.48亿元,同比下降18.1% [3]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3亿元,降幅64.1% [4] 门店结构调整 - 门店总数93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3% [3] - 淘汰低效门店并在高潜力区域进行新店布局 [3] - 上半年新开门店32家,实现净增3家 [7] - 新店超四成位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部分新店翻台率超过6.5 [7] 品牌差异化运营 - 凑凑品牌客单价逆势提升6元 [5] - 呷哺呷哺品牌通过降低人均消费推动翻座率从2.3提升至2.6 [5] - 两品牌同店销售额同比降幅均超10% [6] 创新扩张模式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通过股权加分红机制激发经营积极性 [8] - 已落地5家合伙门店,餐厅利润率均在30%以上 [8] - 单店月营业额均超35万元,翻台率保持在3次以上 [8] - 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最长10个月 [8]
关闭低效门店,呷哺呷哺调布局换效率能否业绩翻盘?
新京报· 2025-08-29 15: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整体收入19.4亿元 同比减少18.9% [1] - 净亏损0.8亿元 较去年同期2.74亿元收窄71% [1]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降低64.1% [1] - 呷哺呷哺品牌利润由406万元增长至2973万元 [2] - 调味品业务收入4716万元 同比增长4.8% [2] 门店网络优化 - 2024年关闭138家呷哺门店及73家湊湊门店 [1] - 2025年上半年新开门店32家 其中一线城市占比43.7% [1] - 北京中交和美汇店翻台率达8.4翻 上海满天星店7.1翻 上海航头浦乐汇店6.5翻 [1] - 实施"凤还巢"合伙计划 已落地5家门店 [3] - 合伙门店利润率超30% 月营业额均超35万元 翻台率保持3次以上 [3] 业务创新与增长 - 湊湊品牌推出商务午餐和午市一人食产品 [2] - 外卖业务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长至4.27万元 增幅20.9% [2] - 外卖整体订单量增长超55% 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2]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改造实现综合成本下降 [1] 战略转型 - 优化餐厅布局结构 关闭低效餐厅 [1] - 采取类似海底捞"啄木鸟计划"的策略 以牺牲规模换取效率 [2] - "凤还巢"计划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 最长10个月 [3] - 需平衡门店口味统一与合伙人自主空间的管理挑战 [3]
呷哺呷哺上半年收入19.4亿元,外卖成新增长极
环球网· 2025-08-29 15: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9.42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71%至0.8亿元 [1] - 税前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67亿元收窄至7572.1万元,分部业绩从亏损3291.6万元改善至盈利642.1万元 [2] - 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利润从406万元大幅增长至2973万元 [2]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折旧摊销费用降低20.5%,租赁费用减少24.7% [2]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采购成本平均单价下降4%至6% [2] - 新开门店32家,其中一线城市14家,北京中交和美汇店翻台率达到8.4翻,上海满天星店达7.1翻 [4] 新业务发展 - 外卖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5%,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提升至4.27万元,增幅20.9% [4]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落地5家门店,餐厅利润率均在30%以上,单店月营业额超35万元,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 [3] - 预计到2026年底合作餐厅数量达到100家 [3] 会员与品牌建设 - 礼品卡业务4至7月累计贡献收入2.52万元 [5] -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金额达449元,消费频次较普通会员提升4.4倍 [5] - 与哆啦A梦展开战略合作,提升Z世代品牌渗透力 [4] 战略展望 - 秉持重质不重量发展策略,通过供应链优化、业务模式创新等多措并举 [5] - 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约5% [5]
呷哺呷哺集团上半年亏损大幅收窄 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利润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1: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4亿元,净亏损由2024年同期的2.74亿元减少71%至0.8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1] - 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净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406万元增长至2973万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 食品公司调味品业务收入达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4] - 海外市场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 [4] 成本控制 - 食材成本在保证原品质情况下降幅达22.5% [4] - 租赁费用成本下降24.7%,通过降租谈判新增减租金额约3876万元 [4] - 折摊费用成本率降幅达20.5% [4] 业务创新 - 外卖业务整体订单量大幅增长超过55%,带动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3] - 礼品卡业务4月至7月销售张数分别达8万、19万、17万、22万张,累计贡献收入超2.52亿元 [4] - 凑凑品牌推出4款新锅底及龙井茶风味新品,并借九周年庆与国际IP Miffy合作推出限定套餐 [3] 门店拓展 - 上半年新增门店32家,其中一线城市开店14家占新开门店总数43.7% [3] - 北京中交和美汇、上海满天星等新店开业期间翻台率分别达到8.4翻、7.1翻 [3]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开设5家内部合伙店,门店利润率超30%,单店营业额突破35万元 [5] 战略发展 - 集团秉持重"质"不重"量"的发展策略,注重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升 [2] - 合伙人机制未来将从内部员工逐步向全行业优秀人才开放,预计2026年底合伙门店达100家 [5][6] - 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会员经济运营实现经营收益增长与利润空间提升 [2][4]
呷哺呷哺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入19.4亿元 外卖订单量涨幅超55%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0: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达19.4亿元人民币 [1][3] - 净亏损从去年同期2.74亿元收窄至0.8亿元 同比降幅71% [3] - 呷哺呷哺品牌利润从406万元增长至2973万元 实现大幅提升 [3] - 可用资金合计8.6亿元 现金流状况稳健 [6] 业务板块表现 - 外卖业务订单量增长超55% 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1][5] - 单店月外卖销售额从3.53万元增至4.27万元 增幅20.9% [5] - 调味品业务收入4716万元 同比增长4.8% [3] -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约5% [6] 战略转型成效 - "凤还巢"合伙人项目单店营业额超35万元 餐厅利润率超30% [1][4] - 合伙人门店翻台率保持3次以上 投资回收期4-10个月 [4] - 付费会员消费频次达5.4次 较普通会员1.2次提升4.4倍 [1][6] - 礼品卡业务4-7月累计销售66万张 贡献收入2.52亿元 [6] 运营效率提升 - 折旧摊销费用降低20.5% 租赁费用减少24.7% [3] - 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实现供应链成本优化 [4] - 新开门店32家 其中一线城市占比43.7% [5] - 建立集中采购体系优化全链路成本 [5] 未来发展策略 - 坚持"重质不重量"发展策略 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1] - 深化会员经济 推动私域流量运营创新 [7] - 拓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场景 [7] - 通过年轻消费品牌联名提升品牌活力 [1]
呷哺呷哺出海启新篇:聚焦湊湊,以香港为战略支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8:15
行业出海趋势 - 内地餐饮品牌加速出海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近70万家 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2] - 香港作为出海前站 2024年上半年引进28间款待或餐饮企业 同比上升33% [2] 公司战略布局 - 呷哺呷哺集团2019年以湊湊品牌进军香港 作为海外第一站 目前经营14间湊湊餐厅 [3] - 采用中高端市场定位 结合台式火锅和手摇茶 品牌调性与香港饮食文化高度契合 [3] - 提出"重质不重量"策略 注重门店质量和盈利能力 优选选址 [6] 供应链体系 - 建立三级化管理模式:集团总仓、区域仓和本地中转仓 实现全球化采购和分发货 [4] - 采用集团统采+在地化协同+第三方国际化供应链服务商支持模式 [4] - 香港作为自由前置仓和中转物流供应链中枢 享有免税和先入后返税务优势 [3][4] -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数据分析 快速补货和动态调整 [6] 本地化适应策略 - 针对法规要求进行产品改良 如新加坡市场将鸭血豆腐锅替换为卤猪蹄 [5] - 根据本地消费需求增加活海鲜等在地化产品 迎合新鲜度和营养追求 [5] - 香港与新加坡市场联动模式为其他海外市场提供复制借鉴 [6] 香港平台优势 -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餐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上市平台 [7] - 国际化市场环境 健全法律体系 优越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稳定性 [7] - 自由贸易港优势 免征关税 避免双重征税 提供成本优势和营商便利 [3]
亏损收窄71%,呷哺呷哺暂时顶住了压力
虎嗅APP· 2025-08-29 08:0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8.9%但亏损大幅收窄71.6% 通过成本控制和门店优化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6][7][11] - 公司通过合伙人机制和会员经济探索新增长模式 短期门店运营效率和用户黏性显著提升 [12][13][15] - 行业在消费降级与激烈竞争下艰难转型 餐饮企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益运营和深度组织变革 [7][16]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19.42亿元 同比下降18.9% 其中主力品牌呷哺呷哺销售额下降13.5% 湊湊销售额下降25.8% 调料业务收入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6] - 税前亏损7572万元同比减少71.6% 净亏损8083万元同比减少70.5% [6] - 原材料成本下降22.5% 员工成本下降18.1%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下降24.7%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64.1%至7300万元 [6] - 折旧摊销费用降低20.5% 租赁费用减少24.7% [9] 门店运营 - 全球运营937家餐厅 中国大陆918家 港澳台及其他市场19家 上半年新开32家但关闭52家 净减少135家门店 [9] - 呷哺呷哺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从39.7%提升至42.6% 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从22.6%降至16.0% 湊湊品牌同样提高一二线城市集中度 [9] - 呷哺呷哺人均消费从59.6元降至53.7元降幅9.9% 翻座率从2.3倍提升至2.6倍增幅13.0% 同店销售下降15.6% [10] - 湊湊人均消费从137.8元提升至143.8元增幅4.3% 翻座率从1.6倍下滑至1.4倍降幅12.5% 同店销售下降14.0% [10] - 外卖业务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长至4.27万元增幅20.9% 订单量增长超过55% 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10] 新业务模式 - 合伙人计划已落地5家门店 餐厅利润率均在30%以上 单店月营业额超35万元 翻台率保持在3次以上 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最长10个月 [15] - 礼品卡业务售卡金额超1.6亿元 售卡数量超43万张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金额达449元 消费频次达到5.4次 [15] - 公司联合动漫IP哆啦A梦开展合作 湊湊品牌推出四款新口味锅底并与IP Mifty合作 [15]
呷哺呷哺集团上半年收入19.4亿元,共运营937间餐厅,外卖毛收入增长22.4%
财经网· 2025-08-29 06:0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减少18.9%至19.4亿元,净亏损从去年同期2.74亿元收窄71%至0.8亿元 [1] - 呷哺呷哺品牌收入下降13.5%至11.35亿元,但利润从406万元大幅增长至2973万元 [2] - 湊湊品牌收入降低25.8%至7.45亿元,调味品业务收入达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2] 餐厅运营 - 全球运营937间餐厅,其中中国大陆918间,其他市场19间 [1] - 新开设32间呷哺呷哺餐厅,关闭29间呷哺呷哺餐厅及23间凑凑餐厅 [1] - 新店分布:一线城市14家(占比43.7%)、新一线城市6家、二线城市6家、三线及以下城市6家 [1] - 新店翻台率表现突出:北京中交和美汇店达8.4翻、上海满天星店达7.1翻、上海航头浦乐汇店达6.5翻 [1] 区域收入分布 - 一线城市收入529,207单位 [4] - 二线城市收入321,748单位 [4] - 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165,843单位 [4] - 其他市场收入12,065单位 [4] 运营效率提升 - 外卖业务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长至4.27万元,增幅20.9% [5] - 整体外卖订单量增长超过55%,带动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22.4% [5] - 折旧摊销费用降低20.5%,租赁费用减少24.7% [5] - 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优化供应链,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并采用提前锁价策略 [5] 新业务发展 - 湊湊品牌于2025年6月推出商务午餐、午市一人食等新消费场景 [2] - 礼品卡业务4-7月销售张数分别为8万、19万、17万、22万张,累计收入2.52亿元 [5] -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消费金额449元,消费频次达5.4次,较普通会员1.2次提升4.4倍 [5]
亏损收窄71%,呷哺呷哺暂时顶住了压力
虎嗅· 2025-08-29 01: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2] - 税前亏损7572万元,同比收窄71.6%;净亏损8083万元,同比收窄70.5% [2] - 主力品牌呷哺呷哺利润从406万元增长至2973万元,调料业务收入4716万元同比增长4.8% [2] 成本控制措施 - 原材料成本下降22.5%,员工成本下降18.1%,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下降24.7% [2] -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64.1%至7300万元,折旧摊销费用降低20.5%,租赁费用减少24.7% [2][4] - 通过优化餐厅布局结构实现运营费用管控 [4] 门店战略调整 - 全球运营937家餐厅,较2024年6月净减少135家 [4] - 新开32家呷哺呷哺餐厅同时关闭52家门店 [4] - 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从39.7%提升至42.6%,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从22.6%降至16.0% [4] - 聚焦高潜力区域、出清低效门店的战略转变 [4] 品牌运营数据 - 呷哺呷哺人均消费从59.6元降至53.7元,翻座率从2.3倍提升至2.6倍 [5] - 湊湊人均消费从137.8元提升至143.8元,翻座率从1.6倍下滑至1.4倍 [5][6] - 外卖业务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长至4.27万元,订单量增长超55% [6] - 北京上海部分新店翻台率达6.5-8.4倍 [6] 创新业务模式 - "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落地5家门店,餐厅利润率超30%,单店月营业额超35万元 [8] - 投资回收期最短4个月,最长10个月 [8] - 礼品卡业务售卡金额超1.6亿元,售卡数量超43万张 [8] -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金额449元,消费频次5.4次 [8] 品牌营销举措 - 呷哺呷哺联合动漫IP哆啦A梦开展战略合作 [9] - 湊湊品牌推出四款新口味锅底并与国际IP Mifty合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