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茂(00817)

搜索文档
消化“地王”
经济观察网· 2025-05-13 10:52
土地市场动态 - 中建智地、中国金茂和越秀地产联合体以126亿元底价竞得朝阳11号地,成为2025年朝阳区总价"地王",楼面价达5.45万元/平方米 [2] - 黄杉木店地块是板块十年来首个新房项目,周边二手房挂牌价高达10万元/平方米,但开发商仍保持谨慎态度 [2][5] - 2025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频现"地王",消化高价土地成为房企现实问题 [2] 项目规划与蓄客 - 黄杉木店地块计划打造"宸"系纯改善型产品,户型面积140-300平方米,引入"好房子2.0"标准 [4] - 中建智地已开始蓄客,重点回访北京宸园未成交客户推荐新项目 [4] - 海淀树村项目楼面价10.23万元/平方米刷新北京单价纪录,计划推出180平方米起步高端产品,总价2000万元以上 [6] - 朱房地块华润项目单价13万元/平方米,建发项目均价14万元/平方米,预计5月底或6月初开盘 [6] 市场竞争与去化 - 心意和园项目作为酒仙桥板块十五年来首个入市项目,网签率71.4%,网签价较备案价下降11.6% [5] - 2021年悦锦雅苑作为王四营板块十年来首个项目开盘即热销,但后续项目未能复制成功 [7] - 2023年北京某板块两个"地王"项目网签率分别为54%和7%,显示高端产品去化压力 [8] - 国央企因审批流程复杂应变不足,易陷入项目滞销局面 [10] 开发策略与成本控制 - 房企面临保销售与保利润的两难选择,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品质下降 [12] - 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可降低楼面价,某地块从7.2万元/平方米降至4.6万元/平方米 [13] - 房企与地方政府形成默契,房企托底楼市,政府给予规划审批等弹性支持 [13] - 产品力和操盘能力成为房企应对市场的关键,国央企通过吸纳民企人才提升竞争力 [11] 行业趋势 -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背景下,板块内部需求有限,先入市项目优势明显 [7] - 当前市场环境下去化优先,首期开盘不利将导致后期降价压力 [9] - 控制成本可通过提升效率、优化结构、集中采购等方式实现,不必牺牲品质 [12]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2日 周一)
快讯· 2025-05-12 09:16
重要新闻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达成重要共识 [2] 个股新闻 宁德时代(810699HK) - 5月12日起招股 发售价不高于26300港元 [3] 理想汽车(02015HK) - 理想L7累计交付量突破300000辆 [3] 龙湖集团(00960HK) - 4月合约销售额513亿元人民币 1-4月累计合约销售额2208亿元人民币 [3] 荣昌生物(09995HK) - 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且存在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在中国上市 [4] 广汽集团(02238HK) - 4月汽车销量1164万辆 同比下降1266% [5]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 - 1-4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达66583亿元 [5] 中国金茂(00817HK) - 4月签约销售金额7001亿元 [5] 世茂集团(00813HK) - 前4个月累计合约销售总额907亿元 [5]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HK) - 4月实现合约销售额2624亿元 同比下跌181% [5] 丘钛科技(01478HK) - 4月手机摄像头模组销售31783万件 环比增加79% [5] 石药集团(01093HK) - SYH2046片获美国临床试验批准 [5]
中国金茂管理层大洗牌 新团队意在“重新起跑”?
第一财经· 2025-05-10 22:00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取消全部区域设定,将原有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架构,设立14个地区公司 [3] - 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内部城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目的是适应行业新环境、激发组织活力 [2] - 公司高管团队大更新,多位副总裁被提拔,14个城市公司负责人敲定,整体以原班人马过渡为主 [3][5] 管理团队变动 - 公司主席由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2025年3月11日起生效 [3] - 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分管成本合约部、资产管理部及金茂广深地区 [4]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分管华东各城市经营 [4] - 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2024年加入公司 [5] 业绩表现 - 公司销售金额从2021年的2356亿元回落至2024年的982.55亿元 [6]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00.54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590.53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38.81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10.65亿元,2023年曾亏损68.97亿元 [6] - 销售排名从2021年的第15名提升至2024年的第12名 [6] 业绩调整原因 - 曾下沉至较低能级城市拿地,造成阶段性库存压力 [7] - 高端高价产品优势在限价政策松动前受到限制 [7] - 受行业下行影响,计提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减值,部分项目收入及毛利率下降 [7] 战略调整 - 公司未来将回归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回归高端产品 [8] - 2024年权益土地款支出202亿,权益占比61%,京沪成为投资重心 [11] - 2025年前4月全口径新增货值590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11] - 2025年总推货量约1800亿,其中70%为2023年以来新获取的地块 [11] 行业竞争 - 未来房地产竞争将集中在全国性房企和地性房企之间 [9] - 公司加大投资力度补仓,重回一二线优质地段,与央企、地方国企竞争 [11] - 限价政策取消有利于公司发挥高端产品优势 [11]
中国金茂架构调整落定 重点区域总获晋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20:02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从"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理调整为"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原5大区域、近20个城市公司精简为14个城市公司及6个事业部/片区 [3] - 华东市场包括上海、浙江、南京、苏南、合肥公司 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郑太、雄安公司 华南为广深公司 华中为长沙公司 西南为成渝和西安公司 [3] - 6个事业部/片区包括龙河、福建、武汉、重庆、济南事业部和宁波片区 调整旨在强化总部管控、提升决策效率 保持现有队伍规模 [4] 人事任命 - 14个城市公司总经理名单公布 上海由副总裁关翀兼任 北京由原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马浩担任 成渝由高级副总裁刘光华兼任 长沙由副总裁杨冰兼任 [5]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 分管上海、南京、浙江、苏南、合肥 原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 分管成本合约部及广深公司 [5][6] - 原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 继续分管营销 原华北区域副总经理吴升任首席运营官 分管华北城市经营 [6] 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公司签约销售额983亿元 其中68%来自华东和华北地区 截至2024年底未售货值2800亿元 63%集中在华北及华东 87%位于一二线城市 [6] - 2025年总推货值预计1800亿元 预期销售规模保持千亿元 排名稳中有升 近期加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拿地 上海已斥资超200亿元获取5宗地块 [6][7]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回暖 公司土拓策略转向积极 重点布局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 [6][7] 行业背景 - 行业普遍优化层级架构 中指研究院指出精简可避免总部"头重" 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强化资源整合效能 [4]
靴子落地,中国金茂“新人就位” ?
36氪· 2025-05-09 16:09
公司高层变动 - 中国金茂于3月11日完成换帅,原CEO陶天海接任董事会主席 [1] - 新管理层上任一周后,公司撤销所有区域公司,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架构从三级(总部-区域-城市)调整为二级(总部-地区) [1] 人事任命调整 - 5月7日公布新架构下人事任命,核心调整包括:提拔李兴为高级副总裁(原华南区域总经理),关翀、李剑为副总裁(原华东区域总经理/首席营销官) [1] - 李剑为龙湖仕官生出身,加入公司仅一年即获提拔 [1] - 分工明确:李兴分管成本合约部、资产管理部及金茂广深;关翀分管华东五地(上海/南京/合肥/苏南/浙江)并兼任上海总经理;李剑主抓营销管理部及客户与产品研究委员会 [1] 总部关键岗位任命 - 乔晓洁(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新增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职责 [2] - 其他任命包括:唐咏任首席文旅官、田九坡任首席产品官、李宗照任总工程师、吴进任首席运营官 [2] 信息披露情况 - 截至发稿时,中化集团及中国金茂官网未发布正式任命公告,官网最新信息仍为2024年ESG报告 [4] - 李兴的高管信息已更新至官网 [4] 高管背景补充 - 陶天海自2017年起历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副主席等职,2023年4月出任CEO,拥有26年地产开发及城市运营经验 [5] - 李兴曾主导金茂华南区域管理,2023年7月至2025年5月期间区域年度营收达25亿元 [7]
↑42%!百强房企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5-01 14:55
土地市场活跃度 - 1—4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金额4285亿元,同比增长42% [1][2] - 新增货值总额8309亿元,同比增长23.6%,总建筑面积3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 [1][2]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 [1][2] 市场分化特征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 [3]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复苏动能不足 [3] - 头部房企及国央企加速优化土储,中小房企因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 [3] 城市群及区域表现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6.7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4]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698亿元,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289亿元 [4] - 杭州、厦门4月拍出多宗高总价地块,北京朝阳区平房乡地块以126亿元总价居首 [4] 房企投资策略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为拿地主力,民企仅在深耕区域补仓 [4] - 绿城中国在杭州、上海、苏州拿地金额均进入前三 [4] -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位列当地拿地金额第一 [4] 行业集中度 - 销售TOP11—3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合计20%,后50强房企占比仅3% [2]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较2024年末提升0.13 [2] - 头部房企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2]
“准备好了加班加点”!开发商冲刺五一楼市,总部负责人现场督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1 11:51
房企"五一"营销活动 - 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龙湖集团、中国金茂和金地集团等多家房企在长假前夕发布项目营销活动消息,包括买房送黄金、到访报销高铁票、总经理直签房源等揽客促销活动 [2] - 招商蛇口徐州公司推出购买商办产品最高赠送888克黄金,购买住宅最高赠送88克黄金的活动 [3] - 招商序项目认购指定房源送88克黄金,购房享受116666元专属优惠礼金,同时购买住宅和车位减少2万元房款 [4] - 广州地铁地产珑玥上城、科城新世代、凯德·中新里等推出限时秒杀特惠房,中建海丝城、康大龙祥汇等推出九八折活动 [4] - 金地集团北方区域公司推出优惠购房好礼活动,如北京金地华萃西山墅项目最高可享240万元折扣优惠,到访领取戒台寺门票和家电等豪礼 [4] - 金地天津时光印项目推出京冀客户报销高铁票(最高120元/人)活动,金地沈阳中央公园、首府金地城、九阙府各推出15套总经理直签房源 [4] - 南山地产联动深圳、北京、上海等八城项目推出"八城钜惠,N重好礼"活动,上海南山璞缦项目提前一周准备示范区实景打造 [5] 行业营销策略与竞争 - "五一"假期是第二季度业绩的重要营销节点,公司上下十分重视,总部负责人将到售楼处现场"督战" [2] - 信达地产华中区域公司提前部署全域营销策略,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指标达成路径,强化跨部门协作效率 [4] - 各一线营销团队全面动员,集体宣誓,以冲刺姿态迎战二季度关键节点 [4] - 新盘竞争激烈,房企提前约好客户假期看房,目标是五天吸引千人到访售楼处 [5] - 品牌房企在"五一"节点积极推货,加速营销去化,传递出行业止跌回稳的积极信号 [5] "好房子"标准与市场影响 - 住建部发布的"好房子"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6] - 广州市累计有16个项目抢跑推货,出现今年以来周度推货量最高纪录 [7] - "好房子"标准落地是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品质生活"转型的重要标志,将深刻改变供需关系并重塑行业格局 [7] - 未来住宅产品升级换代将是市场趋势,刚需项目通过"好房子"升级增强性价比,高端项目提高定价空间增加利润率 [7] - 房企能否以品质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7]
2025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5-01 10:12
行业集中度 - 2025年1-4月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1][23] - 销售TOP11-20、TOP21-30、TOP31-50及后50强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分别为14%、6%、7%和3%,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倾斜[23]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0,较2024年末提升0.13,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等头部房企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3] 土地市场表现 - 前4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货值、总价、建面分别为8309亿元、4285亿元和391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3.6%、41.5%和3.2%,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推动金额增幅显著[21] - 全国300城4月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2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但环比上升50%,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成交活跃,平均楼板价同比上涨14%至3280元/平方米[14] - 百强门槛值分化明显:新增货值门槛17.6亿元(同比-7%)、总价门槛8.1亿元(同比+26%)、建面门槛19万平方米(同比+3%)[17][18] 企业投资动态 - 花海置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位列新增土地货值前三,分别为642.2亿元、642.0亿元和608.7亿元,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紧随其后[3] - 新增土地价值榜单中,中国金茂以355.9亿元居首,绿城中国(355.0亿元)、华润置城(329.4亿元)分列二三位;绿城中国同时以153.0万平方米领跑新增建面榜单[8] - 央国企为竞拍主力,多数房企尚未重启投资,头部企业加速优化高能级城市土储,中小房企受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半径[13][26] 区域市场分化 - 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三四线城市量价持续回缩[26] - 杭州、南京、厦门单城成交总价超50亿元,南京、杭州等5城成交建面超50万平方米,优质用地占比高位支撑楼板价[14] - 市场回暖呈现结构性特征,三四线城市复苏动能不足,改善需依赖区域经济基本面修复及政策持续性[26]
中指研究院: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智通财经网· 2025-05-01 09:3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4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但增幅较上月减少4.0个百分点 [1] - 22城同期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40% 核心城市如北京、杭州、成都等出现高溢价地块 [1] - 长三角城市群以1146.7亿元拿地金额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和中西部分别以698亿元、289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4]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绿城中国以642亿元新增货值位列榜首 中国金茂(590亿元)和保利发展(501亿元)分列二、三名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占TOP100的43.5% [4] - 权益拿地金额前三名为绿城中国(313亿元)、中海地产(273亿元)和滨江集团(270亿元) [7] - 权益拿地面积前三名为绿城中国(139万m²)、邦泰集团(124万m²)和衡南县发展集团(122万m²) [7]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北京朝阳城市发展集团以255亿元全口径新增货值跻身TOP10 显示一线城市国企拿地活跃度提升 [13]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保利置业(38亿元)、越秀地产(34亿元)领衔区域拿地金额榜 但规模显著低于长三角头部企业 [6] - 部分非核心城市如衡南县发展集团、海润城发等进入拿地面积TOP20 反映低线城市土地市场结构性机会 [7][8] 企业战略动向 - 央企保利发展实现拿地金额(249亿元)与新增货值(501亿元)双TOP5 保持全国化布局强度 [7][4] - 区域型房企滨江集团权益新增货值达430亿元 权益占比高达96.8% 显示深耕长三角的战略定力 [13] - 越秀地产全口径新增货值401亿元中权益占比仅32.2% 反映合作开发模式扩张特征 [13]
首开揽金超12.6亿,金茂现象级热销再续璞系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5-01 04:39
项目表现 - 金茂璞逸东方首开劲销12.6亿元 刷新2025年西安高端住宅首开纪录 [1][5] - 璞系产品系全国热销 西安璞逸曲江累计热销50亿 成都璞逸锦江揽金29亿 北京璞逸丰宜首开25亿 重庆璞印金开首开去化90% [5] - 公司以30%份额稳居西安700万+高端住宅市场TOP1 每3套千万级住宅有1套出自金茂 [18] 战略定位 - 璞系作为TOP级高端序列 坚持"非一线不入 非核心不筑 非人文不璞"的严苛标准 [5] - 公司遵循"非城市核芯不落地"择址观 6大高端项目均占位城市资源密度最高板块 [18] - 曲江核芯1.2平方公里被视为西安高端市场未来十年的"原始股" 政府斥资78亿打造多产业融合人文住区 [14][20] 产品创新 - 十二大绿金健康科技解决四代住宅环境控制难题 恒温系统锁定20-26℃舒适区间 舒湿舒温技术平衡露台湿度变化 [24] - 打造西安首个全维健康科技会所 地源热泵使恒温泳池保持28℃ 新风系统过滤PM2.5 [28] - 景观设计再现秦岭溪谷原生肌理 使用500吨原生山石打造四重立体景观 40余种乔木构成四季植被矩阵 [33] 文化赋能 - 采用"去符号化"东方哲学表达 琉璃/竹节陶板/铜门三大非遗技艺塑造东方门庭 [38][43][47] - 下沉会所16厅16院均为定制级孤品 植物选种布局经数十次试种确保景观独特性 [36] - 建筑融合"格物致知"精神内核 唤起高净值人群对文化根脉的深层认同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