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友邦保险(01299)
icon
搜索文档
跨行人才加速涌入,当卖保险成为精英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行业生态
北京商报· 2025-05-28 21:58
职场精英转行保险业趋势 - 中信证券前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唐思思于2024年8月加入友邦保险 从券商首席转为保险代理人 并在自媒体展示行业荣誉 [1]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高学历保险代理人 包括大厂经理、设计师、银行经理、精算师等 转行主因涉及职业瓶颈、行业改革、身体状况等 [1] - 头部险企招聘代理人时更倾向高学历、有金融背景的求职者 行业吸引力包括发展前景、灵活工作模式及高回报潜力 [2] 行业转型与代理人素质提升 - 人身险公司个险营销员数量从2019年912万人峰值降至2024年264.07万人 减少约648万人 行业转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模式 [3] - 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友邦保险等头部公司发布高端招募计划 推动代理人队伍向综合化、精英化转型 [3] - 跨行业人才涌入带来互联网思维创新 如运用社交媒体打造个人IP 打破传统营销局限 [4] 人才留存与行业机制优化 - 保险公司需构建完善激励机制 包括薪酬福利、职业发展通道及持续学习机会 以留住高流动性精英人才 [5] - 监管部门2024年4月推动个人营销体制改革 要求优化代理人管理机制 建立长期服务支持体系及职业荣誉评价制度 [5] - 精英代理人需持续学习产品知识与社会经济动态 投入较高时间成本以维持专业竞争力 [4]
友邦保险(01299.HK)5月28日回购818.00万股,耗资5.2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21:07
公司回购活动 - 5月28日以每股63.150港元至64.950港元回购818.00万股,金额达5.21亿港元,当日收盘价63.450港元下跌0.69%,成交额19.30亿港元 [2] - 自5月8日起连续15日回购合计3250.76万股,累计金额20.69亿港元,期间股价累计上涨4.86% [2] - 今年以来进行52次回购合计1.76亿股,累计金额97.55亿港元 [2] 近期回购明细(2025年5月) - 5月27日回购32.50万股,价格区间64.500-65.400港元,金额2112.68万港元 [2] - 5月26日回购32.50万股,价格区间64.100-65.500港元,金额2102.91万港元 [2] - 5月23日回购116.84万股,价格区间64.400-65.300港元,金额7556.86万港元 [2] - 5月22日回购32.50万股,价格区间64.850-65.850港元,金额2122.25万港元 [2] - 5月21日回购54.38万股,价格区间65.550-67.300港元,金额3605.29万港元 [2] - 5月20日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5.650-67.650港元,金额13363.56万港元 [2] - 5月19日回购233.84万股,价格区间64.750-66.400港元,金额15356.89万港元 [2] - 5月16日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5.450-66.200港元,金额13188.86万港元 [2] - 5月15日回购40.66万股,价格区间65.650-65.750港元,金额2673.34万港元 [2] - 5月14日回购267.78万股,价格区间62.350-64.950港元,金额17226.02万港元 [2] - 5月13日回购371.76万股,价格区间61.750-63.200港元,金额23119.29万港元 [2] - 5月12日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2.050-63.700港元,金额12538.88万港元 [2] - 5月9日回购150.00万股,价格区间60.900-61.750港元,金额9219.15万港元 [2] - 5月8日回购500.00万股,价格区间60.600-61.600港元,金额30599.42万港元 [2] 历史回购明细(2025年1-4月) - 4月30日回购377.36万股,价格区间56.450-57.900港元,金额21716.84万港元 [2] - 4月29日回购625.92万股,价格区间54.250-55.350港元,金额34256.50万港元 [2] - 4月25日回购450.00万股,价格区间55.100-56.600港元,金额25173.05万港元 [3] - 4月24日回购500.00万股,价格区间55.250-56.700港元,金额27940.08万港元 [3] - 4月23日回购248.10万股,价格区间55.000-55.900港元,金额13828.77万港元 [3] - 4月22日回购450.00万股,价格区间53.750-54.650港元,金额24423.00万港元 [3] - 4月17日回购450.00万股,价格区间53.000-54.250港元,金额24380.41万港元 [3] - 4月16日回购360.00万股,价格区间51.850-52.850港元,金额18893.91万港元 [3] - 4月14日回购488.00万股,价格区间51.200-52.600港元,金额25444.27万港元 [3] - 1月16日回购667.40万股,价格区间53.650-54.600港元,金额36223.93万港元 [3] - 1月15日回购671.18万股,价格区间52.050-53.300港元,金额35551.22万港元 [3] - 1月14日回购630.88万股,价格区间51.800-53.050港元,金额33155.88万港元 [3]
5月28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友邦保险的持股比例于05月22日从6.03%降至5.90%。
快讯· 2025-05-28 17:06
贝莱德减持友邦保险 - 贝莱德在友邦保险的持股比例从6 03%降至5 90% [1]
友邦保险(01299):首次覆盖:泛亚高品质寿险标杆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6 23: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友邦保险“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每股 97.8 港元 [2][6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友邦保险是泛亚地区最大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优势在于精英代理人模式、伙伴分销渠道、多区域布局、优质客户和产品结构及稳健盈利能力,持续看好友邦多渠道多区域发展潜力 [3][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亚太保险市场的领军者 - 友邦保险是泛亚最大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截至 2024 年底,总资产 3050 亿美元,税后营运利润 66.05 亿美元(同比增 6.3%),新业务价值 47.12 亿美元(同比增 18%),价值率 54.5%,资本充足率 257%,服务超 4300 万个人保单持有人及逾 1600 万团体保险计划参与成员 [9] - 覆盖亚太 18 个市场,2024 年友邦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贡献集团 59%新业务价值,分别按年增长 20%和 23% [10] - 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多领域,形成传统保险产品矩阵,实现全生命周期层覆盖,主打长期保障型产品,价值率高且盈利稳定,聚焦中高端客户,忠诚度和复购率持续提高,死差和费差是利润主要来源 [15][18][20] 渠道分析:以代理人渠道为核心,多渠道共同发力 - 坚持以代理人渠道为核心,多渠道共同发展,整体新业务价值率从 2010 年的 32.6%升至 2024 年的 57.0% [23] - 代理人渠道是主要新业务价值来源,2024 年按年增长 16%,贡献集团 74%新业务价值,百万圆桌人数连续十年高居全球第一,中国代理人收入近行业平均两倍、教育程度较高,渠道质态继续改善,为开拓中产及富裕客户带来显著优势 [24][26][29] - 伙伴分销渠道包括银行保险和中介伙伴分销渠道,增长迅速,2024 年 NBV 同比增长 28%,银保渠道 2021 - 2024 年新业务价值增长逾一倍,新业务价值率超 40%,与亚太多家银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中邮客户群高度互补,带来额外新业务增量 [31][32][36] 区域布局:核心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 - 截至 2024 年覆盖亚太 18 个市场 [37] - 友邦中国优势在于卓越代理人策略、快速增长银保渠道、积极区域扩张、产品更新迭代满足中高端客户群,2024 年营销员渠道新业务价值双位数增长,银保渠道占新业务价值 13%,新业务价值利润率提高,平均单保单保费超 20000 美元,省级经营区域从 5 个拓展至 14 个,未来计划每年新增 1 - 2 家省级分公司 [38][39][42] - 友邦香港 2024 年新业务价值增长 23%,占集团 35%,内地访客和本地需求贡献平均,香港保险对内地游客有长期吸引力 [49] - 友邦东盟地区 2024 年贡献集团 34%新业务价值,新马泰为发展重点,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增长 14%/15%/9%,印度市场或成长期机遇 [52][53] 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稳健 - 新业务价值常年稳中有升,过去十年(2014 - 2024)持续增长且增速较同业稳定,ROE 基本维持在 10% - 15%之间 [54] - 税后营运利润(OPAT)增长率目标 9 - 11%(23 - 26 年),2014 - 2022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13.4%,2023 年同比下滑 3.2%,2024 年创新高,同比 + 6.3%至 66.05 亿元 [56] - 关注提升股东价值,2025 年 2 月完成 120 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3 月宣布开启新一轮 16 亿美元股份回购,重申审慎渐进股息支付 [57] - 投资组合以固收产品为主,稳定性更高,2024 年固收类资产占比 69%,权益类资产占比 24%,不动产配置占比 3% [58] - 利率敏感度较低,市场利率上升/下降 50bp,对内含价值产生 - 0.8%/+0.7%的影响,对新业务价值产生 + 2.0%/-2.5%的影响 [60] - 股东结构分散,截至 2024 年末,前 4 大股东均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 19.64%,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61] 目标价每股 97.8 港元 - 预计 2025 - 2027 年新业务价值(NBV)为 54.2/59.3/65.1 亿美元,对应 7% - 10%的同比增速,内含价值(EV)分别 737.7/797.2/862.7 亿美元,对应 3 - 8%的同比增速和 EVPS 分别为 6.85/7.40/8.01 美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1/78.4/82.1 亿美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67/0.73/0.76 美元 [62] - 采用绝对估值法,假设 2034 年后 NBV 永续增长率为 2.5%,EV 不透明折价为 75%,得到每股评估价值 12.5 美元,对应 97.8 港元,目标价对应的 PEV 为 1.75,PEV 估值相对同业溢价合理 [63]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300指数下跌0.39%,前十大权重包含阿里巴巴-W等
金融界· 2025-05-23 22:13
市场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300指数下跌0 39% 报4751 81点 成交额2716 29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 93% 近三个月下跌1 21% 年至今上涨7 71% [1] 指数编制 -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300指数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旨在反映"沪港通"及"深港通"合资格证券整体表现 [1] - 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 基点为2000 0点 [1] 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腾讯控股(8 56%) 阿里巴巴-W(5 77%) 汇丰控股(4 27%) 贵州茅台(2 74%) 小米集团-W(2 36%) 建设银行(2 15%) 美团-W(2 12%) 宁德时代(1 96%) 友邦保险(1 79%) 中国平安(1 59%) [2] - 市场板块分布为香港证券交易所(51 73%) 上海证券交易所(29 68%) 深圳证券交易所(18 58%) [2] - 行业分布为金融(29 70%) 可选消费(16 89%) 通信服务(13 24%) 工业(9 13%) 信息技术(8 37%) 主要消费(6 68%) 医药卫生(4 55%) 原材料(3 56%) 公用事业(3 15%) 能源(2 94%) 房地产(1 80%) [2] 跟踪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大成中华沪深港300C和大成中华沪深港300A [3]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上涨0.65%,前十大权重包含中信证券等
金融界· 2025-05-21 19:22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21%,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上涨0.65%,报3292.09点,成交额131.64亿元 [1]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3.63%,近三个月上涨9.80%,年至今上涨12.54% [1] 指数概况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从港股通证券范围中选取符合非银行金融主题的不超过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1] - 该指数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以3000.0点为基点 [1] 权重构成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香港交易所(17.71%)、友邦保险(15.97%)、中国平安(13.53%)、中国人寿(7.95%)、中国财险(7.13%)、中国人民保险集团(6.03%)、中国太保(5.39%)、新华保险(5.13%)、中国太平(2.6%)、中信证券(2.41%) [1] - 从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 从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100.00%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该指数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2] - 如果香港市场新上市相关行业主题企业市值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十并纳入港股通范围,将在其纳入港股通范围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指数 [2] -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 当港股通范围发生变动导致样本不再满足港股通资格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2]
33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5月20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09:36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5月20日共有33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737.57万股,金额达7.67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0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友邦保险和中远海控分别以1.34亿港元和8035.93万港元位列第二、第三 [1][2] - 有赞以1000.00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中远海控和中远海发分别以556.00万股和500.0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当日回购97.10万股,价格区间512.500-517.0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高达220.27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5.650-67.6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0.59亿港元 [1][2] - 中远海控回购556.00万股,价格区间14.200-14.6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9.12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时代电气回购38.45万股,金额1247.1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3.24亿港元 [2] - 网誉科技回购462.00万股,金额554.4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677.78万港元 [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回购200.00万股,金额527.34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41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回购20.00万股,金额500.39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53亿港元 [2] - 永达汽车回购110.00万股,金额281.28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305.00万港元 [2] - 蒙牛乳业回购15.00万股,金额275.31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997.98万港元 [2] 小额回购案例 - 归创通桥回购0.20万股,金额4.0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212.21万港元 [3] - 亚洲联网科技回购4.00万股,金额3.5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7.18万港元 [3] - 摩比发展回购1.30万股,金额0.1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4.87万港元 [3]
5月20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BlackRock)在友邦保险的持股比例于05月14日从5.89%升至6.04%。
快讯· 2025-05-20 17:06
公司股权变动 - 贝莱德在友邦保险的持股比例从5.89%上升至6.04% [1] - 持股比例变动发生于5月14日 [1] - 变动信息由香港交易所披露 [1]
38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8.3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0:02
港股市场股份回购总体情况 - 5月19日共有3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3839.41万股 总金额达8.31亿港元 [1] 单日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00亿港元位居首位 回购97.90万股 价格区间503.000-516.500港元 [1][2] - 友邦保险以单日回购1.54亿港元位列第二 回购233.84万股 价格区间64.750-66.400港元 [1][2] - 中远海控以7936.35万港元回购额居第三 回购556.00万股 价格区间14.120-14.400港元 [1][2] 单日回购数量排名 - 捷利交易宝以918.00万股回购量居首 涉及金额587.06万港元 [1] - 中远海控以556.00万股回购量位列第二 [1] - 网誉科技以466.80万股回购量排名第三 涉及金额559.63万港元 [1] 年内累计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15.27亿港元 为港股市场最活跃回购公司 [1][2]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89.25亿港元 位列第二 [1][2] - 中远海控年内累计回购38.31亿港元 排名第三 [1][2] 特殊回购动态 - 碧桂园服务实现年内首次回购 单日回购14.60万股 金额98.70万港元 [2][3] - 时代电气单日回购119.18万股 金额3903.96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达13.12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单日回购60.00万股 金额1463.81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48亿港元 [2]
十大外资机构热议:中国正处国际格局转变与产业涅槃机遇期,中国AI创新引领全球,建议投资者借ETF捕捉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5-19 19:59
会议概况 -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新质生产力 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 [1] - 会议吸引富达 安本 瑞士百达 施罗德 摩根士丹利 AIA 瑞银 未来资产 美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参加 [1] 中国发展机遇 - 中国正处国际格局转变与产业涅槃机遇期 AI全链闭环和智能驾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 政策"三部曲"正在破局低物价循环 深交所以资本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未来有望依托内需升级与统一大市场 构建"中国市场2030"双循环新图景 [2] - 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需要巨额电量 电网 输电 变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存在投资潜力 [2] - 中国以超半数全球专利申请和70%太阳能板产能等硬核实力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2] 科技创新优势 - 中国AI创新引领全球 部分领域已超越西方国家 [4] - 人工智能发展可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机器人发展对算力需求大幅提升 [4] - 云计算 芯片 硬件等领域迎来重要投资机遇 [4] - 香港市场表现亮眼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 成为全球表现最佳股指之一 [4] 投资策略建议 - ETF凭借高流动性和低成本优势 成为资产配置的关键工具 [5] - 投资者应借ETF在美元走弱中捕捉亚洲与中国市场机遇 [5] - 需要寻找具备增长潜力和政策稳定性较高的替代市场 [4] - 技术迭代加速 投资需以动态视角捕捉机器人 清洁能源等新场景 [2] ESG发展进展 - 中国在ESG领域进步显著 令国际投资者刮目相看 [6] - 从交易所到上市公司 产品等各层面ESG工作蓬勃发展 [6] - 外资机构可将中国标准带到海外 同时将海外规范融入中国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