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01299)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45%-65%,将超去年全年;平安继续增持招商银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17%|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10-18 11:03
一周新闻速览 监管动态 国家医保局:2026年底前实现即时结算资金占本地医保基金月结算资金的80%以上 金融监管总局:将首次举办中国保险创新论坛 天津金融监管局:构建科技保险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河南金融监管局:保险业应对黄淮秋雨灾害投入防灾减损费用超1200万 云南金融监管局:立足咖啡产业资源,发展特色咖啡保险 香港:立法会通过网约车规管法案,要求网约车车辆持有合适的第三者风险保险 公司动态 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641.6万股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所持股份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17% 国民养老:拟募资不超4.71亿股,引入不超5家新股东 泰康人寿:在上海成立企业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亿 中国人寿:南向资金增持162万股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45%-65%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0%到60% 中国太保:太平洋人寿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同比增长10.9% 新华保险:前9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 众安在线:前9月实现原保费收入269.34亿,同比增加5.64% 中国人寿:实施半年度A股利润分配 中国信保:2024年承保金额达10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
2024年寿险产品盘点:增额终身寿依然是市场第一名,已经连续三年夺冠,有一款单品超过500亿!
13个精算师· 2025-10-17 19:04
寿险产品市场格局演变 - 2024年寿险产品销售数量且规模排行第一的是终身寿险,已连续三年夺冠 [2] - 2011-2015年期间两全保险产品销售数量最高,2016-2020年期间年金险产品成为主打,2021年以来终身寿险占据主导地位 [2] - 终身寿险不仅占据前五产品统计数量的第一,并且保费收入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 [2] 行业产品集中度分析 - 2024年寿险行业前五产品保费收入合计达到1.22万亿元,占行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的38.4% [4] - 保险回归保障政策实施以来,前五产品保费占比持续下降,已由2017年的48.4%下降到2024年的38.4% [4] - 2024年"TOP7+1"大型公司产品集中度为26.4%,中小型公司的产品集中度为63.8%,远高于大型公司 [4] 主要产品类型分布与规模 - 2024年终身寿险产品数量188个,保费收入7223.3亿元,每款产品平均保费收入38.4亿元 [22] - 两全保险产品平均保费收入42.3亿元,年金保险产品平均保费收入34.5亿元 [22] - 2024年度百亿大单品共有31款,保费收入介于50~100亿元的产品数量有32款,占比9% [24] 头部产品表现 - 中邮人寿"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以586.7亿元保费位列2024年度寿险公司保费规模第一 [25] - 中国人寿有四款产品进入保费规模前五,包括"国寿鑫耀龙腾两全保险"(373.8亿元)和"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372.2亿元) [25] - 在保费规模前50的产品中,主要是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三类产品 [25] 产品现金流状况 - 2024年寿险公司前五产品的退保金为278亿元,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为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0] - 2024年"TOP7+1"大型公司的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为2.1%,中小型公司平均为2.4% [10] - 在323款有退保金额的产品中,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简单平均值为3.6%,加权平均值为2.3% [41] 公司产品集中度排名 - 友邦人寿前五产品收入集中度最低,为16.29%,平安寿险为19.91%,新华保险为23.30% [35] - 产品集中度最高的公司包括恒安标准养老和新华养老,均达到100% [37] - 总体来看,大公司的前五产品保费集中度较低,而中小型公司的产品保费集中度较高 [38]
调查:72%受访者的退休储备不足 平均缺口高达256.4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5:35
智通财经APP获悉,友邦香港最新发表的"AIA理想退休生活调查"显示,受访者理想退休储备中位数为 329.4万港元。然而,72%受访者的退休储备不足,平均缺口高达256.4万港元,或需延迟12.8年退休, 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落差。 另外,近六成受访者未有明确的退休储蓄计划,反映尽管受访者普遍意识到退休后的财务压力,仍未 有"超前部署"以规划理想退休生活。 调查于今年8月13日至8月31日期间进行,透过网上问卷及面对面形式,访问了共1003名年龄介于18至65 岁,并至少持有一个强积金账户的在职港人,以探讨在职港人对理想退休生活的目标、看法及实现目标 的可能性。 调查揭示,受访者普遍预期仅约三成退休储备来自强积金。同时,大部分受访者在作出强积金投资决策 时亦感到困难与迷惘:65%表示在拣选强积金基金时感到困难、57%不清楚各类基金的区别、56%不懂 如何解读表现、45%不清楚其强积金账户的实际年均投资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近七成受访者认同智能科技有助建立回报较好的强积金投资组合。数据反映,科技赋能 的工具有助提升受访者对退休规划的信心,并鼓励他们透过强积金更积极地作出部署。 60后受访者偏好配置混合资产基金 ...
“旅居养老”催生万亿元级市场,保险机构纷纷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07:36
旅居养老市场趋势与驱动力 - 老年人生活观念发生转变,从追求“安度晚年”转变为追求“活得有趣、有品质”,北方老年人冬季南迁旅居需求旺盛 [1] -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十四五”时期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2] - 行业预测到2035年,中国旅居康养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万亿元,未来5年是该产业从“概念期”走向“标准化期”的关键窗口 [3] 政策支持与地方发展 - 国务院及中共中央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意见,支持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和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2] - 云南、贵州、海南、浙江等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例如今年1至7月云南省接待旅居老人达4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2] 保险机构布局与模式 - 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泰康保险等多家险企已布局旅居养老产品线,普遍采用“保险产品+旅居养老”模式 [4] - 大型险企如泰康保险依托自有养老社区网络开展业务,其泰康之家已在全国布局37城46个项目,截至2025年初已有超过1400位居民候鸟旅居,各社区累计接待近30万人次体验 [4] - 中小型险企主要依托外部服务资源,通过轻资产合作模式提供旅居服务 [4][7] 保险机构竞争优势 - 保险机构拥有庞大的中老年客户群体,具备坚实的客户基础和品牌信任度 [1][5] - 保险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具备强大的资金筹集和运作能力,能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与运营 [5] - 保险机构风险管理经验丰富,能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旅居养老项目中的各类风险 [5] 中小险企发展建议 - 建议中小险企从“轻资产合作”切入,与现有旅居基地合作,通过保险产品嵌入权益 [7] - 应选定候鸟型养老、温泉康养等细分领域,以特色和服务质量取胜,并注重口碑和第一批客户体验 [7] - 应主动拥抱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审批等方面的政策红利,通过与地方合作降低进入成本 [7]
GUM:截至9月底香港强积金总资产达1.53万亿港元 前五名供应商占比超73.5%
智通财经· 2025-10-16 19:30
GUM指,截至今年9月底,2025年初至今计,汇丰的市占率升幅最多,上升0.37%,同时受净资金转入 及投资回报所带动。市占率跌幅最大为宏利,下跌0.4%,主要受投资回报拖累。 GUM发布2025年9月香港强积金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强积金市场总资产上升3.7%, 至1.53万港亿元。市占率方面,宏利以27.4%的占有率居首,汇丰(18.2%)和永明(11.0%)继续位列第二和 第三位。连同第四及第五位的友邦(9.3%)及中银保诚(7.6%),首五名供应商共占强积金市场超过 73.5%。 ...
@保险,重要改革!238家机构,监管大调整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6:59
监管责任单位调整概况 -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38家保险机构法人名单,监管责任单位相较2024年末出现较大范围调整 [1] - 调整后,保险集团系机构主要由金融监管总局监管,其他财产险、再保险、人身险、保险资管等机构的监管权下放至注册地监管局 [1] - 金融监管总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法人数量从2024年末的116家降至65家,地方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机构法人数量普遍增加 [1][2] 金融监管总局监管范围变化 - 金融监管总局监管范围收缩至以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主,负责监管10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平安等 [2] - 部分非保险集团但重要或特殊的机构仍由总局监管,例如中国信保、中国农再、新华保险、众安保险等 [2] - 3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子公司改由地方局监管,富德保险控股由深圳局监管,华泰保险集团改由北京局监管,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改由上海局监管 [2] 地方监管局职责扩大 - 地方监管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法人数量普遍增加,北京局监管数量从24家增至39家,上海局从24家增至36家,深圳局从12家增至21家 [4][5] - 北京局新增监管的15家法人中包括10家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华泰保险集团、中邮保险等机构 [5] - 江苏局监管数量从6家增至7家,广东局从7家增至8家 [5] 保险机构法人数量与类型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保险机构法人总数为238家,较2024年末减少1家,减少了天安财险和安达保险公司,新增苏州东吴财险公司 [6] - 监管责任单位发生变化的主要是保险资管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等细分类型机构,多数已调整至地方局监管 [6] - 16家养老和健康险法人中,6家改为由地方局监管,例如和谐健康保险由四川局监管,复星联合健康由广东局监管 [6]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调整 - 3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21家改为由地方局监管,包括华泰资产、生命保险资管、英大保险资管等 [7] - 14家保险资管公司仍由金融监管总局监管,包括人保资产、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等 [7] - 属地监管后,保险机构法人的"董监高"任职资格、股东变更、增资等审批权限移至地方局,地方局同时负责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等监管工作 [7]
港股股票回购一览:37只个股获公司回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09:17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Wind数据显示,10月15日,共37只港股获公司回购,2只个股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其 中,小米集团-W、四环医药、云工场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9895.89万港元、1518.9万港元、 801.12万港元。截至10月15日,今年已有240只港股获公司回购,53只个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亿港 元。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609.65亿港元、 294.14亿港元、176.93亿港元。 ...

大行评级丨大摩:预计友邦第三季新业务价值按年升15% 评级“增持”
格隆汇· 2025-10-16 04:56
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预计友邦第三季新业务价值按固定汇率计按年升15%,延续上半年按年升14%的 动力。该行预计,香港市场实现按固定汇率计20%新业务价值增长,因推出备受欢迎的新参与式产品; 内地市场新业务价值按年升9%,预期需求保持健康,因新一轮利率下调,加上业务区域扩张及银保渠 道增长。该行予友邦"增持"评级,目标价为96港元。 ...
美银证券:料友邦保险第三季新业务价值增长15%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0-15 14:49
美银证券发布研报称,友邦保险(01299)将于10月底公布今年度首三季经营数据,预期友邦第三季及首 九个月按实际汇率计算的新业务价值(VNB)各同比增长15%,目前对全年增长预测为14%至15%。潜在 的上行空间可能来自中国及较小的东盟市场增长加速。该行维持目标价为90港元不变,评级"买入"。 按市场划分,该行指出中国内地市场第二季VNB已重拾增长,预期第三季增长将持续,达到3%至5%, 录得轻微的按季改善。至于香港市场,该行预测内地访客的VNB增长将同比放缓至14%,低于上半年约 30%的增幅,本地客户VNB同比增长则可能维持在约20%。 ...
美银证券:料友邦保险(01299)第三季新业务价值增长15%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5 14:49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银证券发布研报称,友邦保险(01299)将于10月底公布今年度首三季经营数据,预 期友邦第三季及首九个月按实际汇率计算的新业务价值(VNB)各同比增长15%,目前对全年增长预测为 14%至15%。潜在的上行空间可能来自中国及较小的东盟市场增长加速。该行维持目标价为90港元不 变,评级"买入"。 按市场划分,该行指出中国内地市场第二季VNB已重拾增长,预期第三季增长将持续,达到3%至5%, 录得轻微的按季改善。至于香港市场,该行预测内地访客的VNB增长将同比放缓至14%,低于上半年约 30%的增幅,本地客户VNB同比增长则可能维持在约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