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01918)

搜索文档
年报解读 | 融创中国2024年亏损257亿元背后:毛利大幅增加,物管和文旅板块“逆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9 22:19
文章核心观点 融创中国2024年业绩有亏有盈,经营质效下降但债务重组取得进展,未来将继续推进交付任务和债务风险化解,盘活资产以恢复健康发展 [1][3][5]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40.2亿元,同比减少52%,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57亿元,2023年亏损约79.7亿元 [1][3] - 2024年毛利为28.9亿元,2023年毛亏约25亿元,毛利率约为3.9%,2023年同期约 -1.6% [1][3] - 截至报告期末,现金余额约为197.5亿元,同比减少48.7亿元 [3] 业务板块 - “物管 + 文旅” 两大板块收入超120亿元,占比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 [1] - 2024年融创文旅板块收入约52.1亿元,乐园、商业、冰雪三大业态全年客流量同比增7%至1.67亿人次 [6] - 2024年融创服务实现收入69.7亿元,来自第三方收入68.02亿元,同比增长5.6%,占比约98%,在管建筑面积增长7%至2.9亿平方米 [8] 土地储备 - 截至2024年末,总土地储备面积1277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8756.5万平方米,未售土地储备约9342万平方米,多分布在核心一二线城市 [4] 债务化解 - 2024年11月启动境内债务重组,50多天完成154亿元境内债重组,预计削降约70%境内公司债务,5年内无兑付压力 [5] - 2024年有息负债同比减少181.6亿元,降至2596.7亿元 [1][5] - 2025年委任财务及法律顾问,寻求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 [5] 资产盘活 - 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累计合作规模近350亿元,为项目引入新增融资 [8] - 外滩壹号院二期等项目成功盘活并入市,取得销售佳绩 [9] 保交付情况 - 2024年在全国84个城市交付约17万套房屋,近三年累计交付约66.8万套 [9] - 2025年计划交付6万套房屋,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9]
推动债务风险化解与资产盘活,融创中国2024年有息负债压降181.6亿元,收入约740.2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3-29 20:50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债务重组及唯一实现配股融资的房企,化债积极影响不断累积,多个经营层面加速回稳、质效向好,其系统性自救方案对行业有示范意义 [1] 化债成效显著 - 行业公认保交房、持续化债、稳融资是守住房企风险底线的关键 [2] - 2024年融创在全国84个城市交付17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66.8万套,连续两年总交付量进入行业前三,2025年将继续交付6万套 [3] - 融创从方案公布到境内债重组完成仅用50余天,154亿元境内债重组成功,预计可削降超50%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5年内无兑付压力 [3] - 融创委任华利安诺基、盛德分别为财务顾问及法律顾问,寻求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 [1][3] - 融创去年10月成功配股融资12.05亿港元,成为行业信心提振标志性事件 [3] - 去年11月融创调整与彰泰集团合作,不再支付64.19亿元交易对价款,出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部股份获4.05亿元用于保交付 [4] 服务、文旅经营稳健 - 累计计提减值超920亿元后,融创仍保有551.5亿元净资产、405.2亿元归母净资产,资产质量高 [5] - 融创与AMC总体合作规模近350亿元,2024年多个项目引入新增融资,如武汉桃花源获东方资产第三次增资累计达51亿元等 [5] - 外滩壹号院二期2024年三开三罄,销售额215亿元,上海壹号院一批次开盘售罄,二批次去化率超96%,销售额66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融创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776万平米,权益土地储备约8756.5万平米,大量分布在核心一二线城市 [6] - 2024年融创文旅+物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8.1%提升至16.3% [6] - 2024年融创服务收入69.7亿元,第三方收入68.02亿元,同比增5.6%,占比约98%,在管建筑面积增7%至2.9亿平米,外拓核心城市占比98%,超千万项目近半,无有息负债与对外担保 [6] - 2024年融创文旅收入52.1亿元,乐园、商业、冰雪业态客流量增7%至1.67亿人次,酒店入住率提升,入选“2024中国旅游集团20强” [7]
融创中国:2024年有息负债同比减少181.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3-29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融创中国2024年业绩受行业下行影响收入减少 公司正专注保交付和销售提升 积极化解债务风险以恢复运营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实现收入740.2亿元 同比减少52% 毛利28.9亿元 [1] - 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额约471.4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 集团有息负债同比减少181.6亿元至2596.7亿元 现金余额约197.5亿元 [1] - 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776万平方米 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756.5万平方米 [1] 收入减少原因 - 主要由于物业销售收入下降 行业下行销售市场收缩 购房者对期房信心不足 公司集中资源解决保交房和债务问题 交付面积减少 [1] 资金获取情况 - 2024年集团继续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 银行配套融资及“白名单项目”融资 获各地政府批准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审批金额约218亿元 银行配套融资审批金额约104亿元 “白名单项目”融资审批金额23亿元 [2] - 2024年通过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开发项目获得资金审批金额约61亿元 [2] - 未来将通过物业销售回款 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方式获得营运资金 [2] 债务化解进展 - 2024年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 2025年全力完成方案落地和执行 [3] - 针对境外债务 已委任财务顾问及法律顾问 寻求全面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 [3] - 对于项目层面融资还款困难的 持续与金融机构沟通推进展期方案 推进与金融机构合作形成项目盘活和债务重组方案 [3] - 2025年将加大与能提供增量资金的金融机构合作 化解项目债务风险和盘活优质项目 [3]
融创中国去年营收740亿元 “保交付”将在今年收尾
证券时报网· 2025-03-28 22:27
文章核心观点 融创中国2024年积极化债,虽收入减少、仍有亏损但毛利改善且交付成绩好;2025年保交楼收尾,推进境内外债务化解,有充足土储和推盘计划助力业务恢复 [1][2][4] 2024年经营业绩 - 实现收入7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52% [2] - 有息负债同比减少181.6亿元至2596.7亿元,现金余额约为197.5亿元 [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57.0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9.7亿元;剔除债务重组收益影响,2024年亏损较上年有所减少 [2] - 毛利为28.9亿元,上年同期毛亏约为25.0亿元 [2] 2024年应对策略 - 专注物业项目竣工交付,落实保交付主体责任 [2] - 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和资产盘活工作 [2] - 优化管控体系、缩减行政开支 [2] - 关注政策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2] 2024年交付情况 - 在全国84个城市共交付约17万套房屋,位列行业前三 [2] - 2022 - 2024年累计交付约66.8万套房屋 [2] 2024年化债举措 - 获得保交楼专项借款审批金额218亿元、银行配套融资审批金额104亿元、“白名单”项目融资审批金额23亿元,共计约345亿元 [3] - 完成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预计可削降约70%的境内公司债务,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 [3] - 通过与AMC合作将“减负”延伸到项目层面 [3] 2025年目标 - 全力以赴交付6万套房屋,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4] - 完成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重组方案落地和执行 [4] - 争取境外债务风险化解取得实质性关键进展 [1][4] - 以每一个项目权益淨资产的提升为日常管理基本目标,推进项目债务风险化解和资产盘活 [4] 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77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756.5万平方米,且大量分布在核心一二线城市 [4] 2025年推盘计划 - 上海壹号院高层产品及风貌别墅产品、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风貌商业别墅、融创武汉桃花源等有推盘计划 [5] - 北京融创壹号院将迎来产品升级 [5]
融创中国(0191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47
集团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约740.2亿元,较去年减少约52%[2] - 2024年集团毛利约28.9亿元,去年毛亏约25.0亿元[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57.0亿元,去年约79.7亿元[2] - 2024年末,集团现金余额约197.5亿元,去年底约246.2亿元[2] - 2024年末,集团权益总额约551.5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405.2亿元[2] - 2024年末,集团借贷总额约2596.7亿元,较去年底约2778.3亿元减少约181.6亿元[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3.00元,去年为1.43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约为人民币274.0亿元[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535.2亿元[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为人民币1,860.9亿元和人民币735.8亿元[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为人民币1,058.0亿元,借贷总额本金约人民币645.7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15]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获批准日期,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为人民币1,093.5亿元,借贷总额本金约人民币564.4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1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882,883,151千元,负债总额为827,736,783千元;2023年资产总额为977,854,203千元,负债总额为894,068,338千元[32]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7,404,027千元,2023年亏损10,411,490千元[32] - 2024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为62,848,123千元,2023年为69,251,089千元[33] - 2024年应占合营公司亏损净额805,127千元,2023年溢利净额1,870,950千元;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净额825,909千元,2023年溢利净额989,819千元[33] - 2024年合营公司年末权益投资为47,334,307千元,2023年为53,400,856千元[34] - 2024年联营公司年末权益投资为15,513,816千元,2023年为15,850,233千元[3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为52,171,432千元,2023年为52,818,525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预付款非即期为34,289千元,即期为13,102,047千元;2023年非即期为530,887千元,即期为15,021,667千元[38]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04,168,889千元,较2023年的109,523,789千元下降4.89%[40]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为39,217,760千元,较2023年的23,278,904千元增长68.47%[40]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259,667,684千元,较2023年的277,833,573千元下降6.53%[41] - 2024年物业预售相关增值税为88.0亿元,较2023年的109.7亿元下降19.78%[42] - 2024年12月31日已到期未支付的票据为229.9亿元[42] - 2024年境内债务重组产生收益79.7亿元,权益部分1.0亿元于综合权益变动表中确认[43] - 2024年已售物业成本为55,804,342千元,较2023年的132,544,336千元下降57.89%[46] - 2024年债务重组收益为9,889,504千元,较2023年的31,511,766千元下降68.62%[4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拨备为5,860,756千元,较2023年的11,602,617千元下降49.49%[48] - 2024年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1,680,509千元,2023年为0[48] - 2024年利息开支29,731,408千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39,579千元,资本化财务成本18,464,276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5,890,731千元、50,896千元、20,993,805千元[49] - 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525,061千元,2023年为1,352,039千元[49]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49,978千元,2023年为239,153千元[49] - 2024年当期所得税1,268,204千元,递延所得税3,021,967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5,899,927千元、5,317,565千元[50] - 2024年土地增值税4,908,912千元,2023年为4,695,208千元[5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695,200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640,287千股;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968,963千元、5,651,547千股[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约274.0亿元,流动负债净额约535.2亿元,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1,860.9亿元和735.8亿元,现金余额约197.5亿元,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1,058.0亿元[58]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1,093.5亿元,导致借贷总额本金约564.4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58]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约740.2亿元,较2023年的1542.3亿元减少约802.1亿元(约52.0%)[62] - 2024年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收入合计约1770.6亿元,较2023年的3293.8亿元减少约1523.2亿元(约46.2%)[6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约1033.6亿元,较2023年的2066.1亿元减少约1032.5亿元(约50.0%)[62] - 2024年销售成本约711.3亿元,较2023年的1567.3亿元减少约856.0亿元(约54.6%)[65] - 2024年毛利约28.9亿元,较2023年的毛亏25.0亿元增加约53.9亿元,毛利率约3.9% [66] - 2024年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约21.5亿元,较2023年的48.7亿元减少约55.9% [67] - 2024年行政开支约36.5亿元,较2023年的54.9亿元减少约18.4亿元 [6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164.3亿元,较2023年的385.3亿元减少约221.0亿元 [68] - 2023年集团确认其他开支及亏损约250.7亿元,含长期资产减值拨备123.8亿元等多项[70] - 2024年集团对应收款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拨备33.3亿元,较2023年增加8.1亿元[71] - 集团经营亏损从2023年的19.3亿元增至2024年的109.4亿元,增加90.1亿元[72] - 集团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63.0亿元增至2024年的118.3亿元,增加55.3亿元;财务收入从2.4亿元减至1.5亿元,减少0.9亿元[73] - 集团应占按权益法入账投资的税后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溢利28.6亿元变为2024年亏损16.3亿元,减少44.9亿元[74] - 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从2023年的79.7亿元增至2024年的257.0亿元,增加177.3亿元[75] - 集团现金余额从2023年的246.2亿元减至2024年的197.5亿元,非受限现金从70.6亿元增至77.3亿元[77] - 2024年集团借贷总额为2596.7亿元,较2023年减少181.6亿元[79] - 2024年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81.3%,较2023年的75.2%有所上升[80] - 2024年公司录得汇兑亏损约人民币5.3亿元,运营现金流及流动资金未受汇率波动重大影响[8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担保金额约为人民币61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799.8亿元[87] - 2024年公司收入约为740.2亿元,较去年减少约52.0%;毛利约为28.9亿元,去年毛亏约为25.0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57.0亿元[91] - 2024年底公司权益总额约为551.5亿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405.2亿元[91]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收入总额分别为612.35亿、52.08亿、69.70亿、6.97亿元,总计741.10亿元[30] - 2024年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业绩分别为 - 104.62亿、 - 58.42亿、7.70亿、 - 4.43亿元,总计 - 159.77亿元[30] - 2024年12月31日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分别为7307.89亿、748.79亿、134.73亿、88.82亿元,总计8280.22亿元[31] - 2024年12月31日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负债总额分别为7073.74亿、235.77亿、48.48亿、52.23亿元,总计7410.21亿元[31] - 2023年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收入总额分别为1407.96亿、59.15亿、70.10亿、9.20亿元,总计1546.40亿元[31] - 2023年物业开发、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其他所有分部业绩分别为 - 120.36亿、 - 147.53亿、6.75亿、 - 5.43亿元,总计 - 266.59亿元[31] - 2024年12月31日各业务分部资产总额中物业开发为804,604,846千元,文旅城建设及运营为93,350,588千元,物业管理为12,998,348千元,其他为8,334,638千元[32]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612.3亿元,较2023年的1408.0亿元减少约795.7亿元(约56.5%),占总收入比例82.8% [64] - 2024年已交付总面积462.4万平方米,较2023年的1278.2万平方米减少815.8万平方米(约63.8%)[64] - 2024年融创服务实现收入约69.70亿元,来自第三方收入约为68.02亿元,同比增长约5.6%,占总收入比例约为98%[91] - 融创服务在管建筑面积约为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约7%[91] - 2024年集团文旅板块收入约52.1亿元[92] 集团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约471.4亿元[2] - 2024年末,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权益土地储备约8756.5万平方米,未售权益土地储备约6301万平方米[2] - 2024年底公司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总土地储备约为1277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为8756.5万平方米,未售土地储备约为9342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为6301万平方米[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77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756.5万平方米[93] 集团债务重组与融资情况 -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融创房地产境内债券重组方案通过,展期期限5至9.5年,年利率降为1%[16]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获批准日期,集团已达成贷款展期约人民币411.2亿元[16] - 2024年集团获保交楼专项借款审批218亿元、银行配套融资104亿元、“白名单项目”融资23亿元,引入资管公司合作获资金61亿元,境外配售股份募资11.92亿港元[78] - 2024年10月17日,配售及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12.05亿港元,净额约11.92亿港元[98]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融创房地产已对十笔境内债券进行重组,重组方案已全部通过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106] - 公司将结合现实情况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务综合
港股异动 | 融创中国(01918)午前跌超5% 公司近日发盈警 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255亿元至260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19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 融创中国午前跌超5% 近日发盈警 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255亿至260亿元 [1] 公司表现 - 融创中国午前跌超5% 截至发稿 跌5.46% 报1.73港元 成交4.08亿港元 [1] 公司业绩预期 - 3月17日 融创中国发布公告 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255亿元至260亿元 2023年同期亏损约为人民币79.7亿元 [1] 亏损原因 - 本年度取得亏损主要由于受市场下行影响 公司结转收入大幅减少且同时计提资产减值拨备及或有负债拨备所致 [1] 亏损对比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较去年大幅增加 主要是因为去年取得境外债务重组收益 如本年度及去年均剔除债务重组收益的影响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预计较去年有所减少 [1]
融创中国(0191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公司基本信息 - 融创中国于2010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3] - 公司以地产为核心主业,布局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板块[2][3]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2024年9月23日之前为香港北角电气道183号友邦广场43楼10室,之后为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10][11] - 公司中国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包括北京朝阳区融科望京中心B座26F和天津南开区红旗路278号融创中心东区1号楼[12][13]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Suntera (Cayman) Limited [15] - 公司香港证券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 [15] - 公司股份代号为香港联交所01918 [1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马志霞女士于2024年5月2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 - 荆宏先生于2024年5月20日退任执行董事[9] - 2024年5月20日,荆宏先生退任执行董事,马志霞女士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4] - 2024年5月20日,有董事获委任,有董事退任[49] 公司业务布局 - 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布局于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划分为九大区域管理[4][5] 公司房屋交付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52个城市完成约5.8万户房屋交付,力争全年完成超17万户交付目标[1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342.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4%,毛亏约18.1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49.6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16] - 2024年6月底,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约479.6亿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收入合计约790.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5%,公司拥有人应占约442.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2.3%[18]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280.8亿元,占比81.9%,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1%,物业交付总面积278.5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2%[19][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约360.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1.4%[20] - 2024年上半年毛亏约1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2.7亿元,毛利率为-5.3%与2023年同期持平,剔除影响后毛利约23.9亿元,毛利率约7.0%[21] - 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22.9亿元减少约51.5%至2024年上半年约11.1亿元,行政开支从约25.5亿元减少约7.7亿元至约17.8亿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25.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亿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及亏损约64.0亿元,2023年同期约64.2亿元[24] - 2024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约1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亿元[25] - 经营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约129.2亿元减少约32.4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96.8亿元[26] - 财务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55.4亿元增加约9.5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64.9亿元,财务收入从约1.3亿元减少约0.3亿元至约1.0亿元[27] - 2024年上半年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的除税后亏损净额约1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9.5亿元[28] - 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的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约153.7亿元减少约4.1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149.6亿元[29] - 现金余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246.2亿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约256.8亿元,借贷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2778.3亿元减少约4.0亿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2774.3亿元[31][3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9.2%,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75.2%有所上升[33] - 2024年6月30日浮息不足12个月负债为532.6亿元,1至5年为66.6亿元,5年以上为3.6亿元;定息不足12个月负债为1402.3亿元,1至5年为663.9亿元,5年以上为105.3亿元;合计负债为2774.3亿元,2023年12月31日合计负债为2778.3亿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公司录得汇兑亏损约人民币3.1亿元[3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揭融资担保金额约为人民币799.2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799.8亿元[37] - 截至报告日期,单笔金额超5000万元的诉讼约368宗,起诉金额合计约1399.4亿元[38] - 按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49.6亿元计算,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人民币1.79元 [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约人民币662.6亿元、净流动负债约人民币492.3亿元 [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约人民币166.7亿元[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人民币492.3亿元[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人民币1,934.9亿元和人民币839.3亿元[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余额约人民币256.8亿元[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总计约人民币1,069.6亿元,导致约人民币574.4亿元借贷本金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81]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总计约人民币1,143.2亿元,导致约人民币539.6亿元借贷本金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961,969,99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7,854,203千元有所下降[8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3,166,797千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2,567,36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5,613,235千元大幅减少[8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96,673,36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9,246,035千元有所增加[84] - 2024年6月30日借贷非流动部分为2,037,05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633,862千元大幅减少;流动部分为193,494,25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199,711千元有所增加[83][84]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7,962,85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2,428,917千元有所下降[83] - 2024年6月30日发展中物业未披露金额,2023年12月31日为477,359,149千元[83] - 2024年6月30日持作出售的竣工物业为96,447,37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222,220千元有所减少[8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9,614,29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818,525千元有所增加[83] - 2024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186,078,78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4,809,944千元有所减少[8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42.79616亿元,2023年同期为584.7275亿元[86] - 2024年上半年毛亏为18.0865亿元,2023年同期为30.78766亿元[8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96.81177亿元,2023年同期为129.17592亿元[86]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73.62102亿元,2023年同期为156.75116亿元[8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以及综合亏损总额为166.65026亿元,2023年同期为170.66152亿元[86]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和摊薄)为1.79元,2023年同期为2.86元[86] - 2024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83.785865亿元,6月30日为66.258186亿元[87]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86.402837亿元,6月30日为67.231654亿元[88]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减资6.3552亿元,股息3.9029亿元,出售附属公司3.60112亿元[87] - 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出资0.012亿元,收购资产及负债10.8048亿元,出售附属公司47.0587亿元,股息46.2084亿元[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1923亿元,2023年同期为-87.35665亿元[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9006亿元,2023年同期为-9.66008亿元[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92708亿元,2023年同期为54.01421亿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6.70725亿元,2023年同期为-43.00252亿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89001亿元,2023年同期为72.91537亿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约166.7亿元,流动负债净额约492.3亿元[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1934.9亿元和839.3亿元,现金余额约256.8亿元[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总计约1069.6亿元,可能导致约574.4亿元借贷本金被要求提前还款[93] - 截至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获批准日期,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总计约1143.2亿元,可能导致约539.6亿元借贷本金被要求提前还款[93] - 截至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获批准日期,集团已达成贷款展期约360.5亿元[9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各分部收入总额为34,372,869千元,外部客户收入为34,279,616千元,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为1,110,822千元,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58,615千元,利息收入为335,701千元,财务收入为102,795千元,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除税后亏损净额为1,296,787千元,分部业绩为 - 8,768,326千元,资本开支为549,587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分部收入总额为58,550,066千元,外部客户收入为58,472,750千元,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为465,066千元,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283,694千元,利息收入为892,629千元,财务收入为127,565千元,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除税后溢利净额为2,653,473千元,分部业绩为 - 7,696,707千元,资本开支为1,742,642千元[11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总额为901,138,022千元,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为66,014,613千元,分部负债总额为809,229,669千元[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总额为919,288,420千元,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为69,251,089千元,分部负债总额为805,477,031千元[1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部业绩总额为 - 8,768,326千元,折旧及摊销为 - 1,603,752千元,财务成本为 - 6,486,933千元,其他收入及收益与其他开支及亏损为 - 503,091千元,所得税抵免为697,076千元,期内亏损为 - 16,665,026千元[1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部业绩总额为 - 7,696,707千元,折旧及摊销为 - 1,699,510千元,财务成本为 - 5,538,562千元,其他收入及收益与其他开支及亏损
融创中国(0191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0:38
合同销售与土地储备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约为262.8亿元[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权益土地储备约9738万平方米[2] - 2024年6月底,公司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总土地储备约1.45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9738万平方米,未售土地储备约1.0亿平方米,权益未售约6500万平方米[72] - 2024年6月30日,长三角权益土地储备1508.9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2382.0万平方米;环渤海权益土地储备2385.6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3001.2万平方米[74] - 华南、西部、中部地区总土地储备分别为1354.6万平方米、5685.9万平方米、2071.1万平方米,合计14494.8万平方米[75][76][77]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约为342.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4%[2] - 集团毛亏约为18.1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49.6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余额约为256.8亿元,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现金余额约为538.3亿元[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479.6亿元[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2774.3亿元[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9619.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78.5亿元略有下降[7]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8957.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40.7亿元略有上升[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约166.7亿元[1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492.3亿元[1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1934.9亿元和839.3亿元[1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1069.6亿元,借贷总额本金约574.4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15] - 截至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获批准日期,集团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1143.2亿元,借贷总额本金约539.6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总额约342.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84.7亿元减少41.4%[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连同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收入合计约790.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478.1亿元减少约687.2亿元(约46.5%),公司拥有人应占约442.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928.5亿元减少约485.7亿元(约52.3%)[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约360.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615.5亿元减少约254.6亿元(约41.4%)[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亏约18.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0.8亿元减少约12.7亿元;毛利率为 -5.3%,与2023年同期持平[53] - 集团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由2023年同期的约22.9亿元减少约51.5%至2024年同期的约11.1亿元[54] - 集团行政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约25.5亿元减少约7.7亿元至2024年同期的约17.8亿元[5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25.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及亏损约64.0亿元,2023年同期约64.2亿元[56] - 2024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约1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亿元[5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约96.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2.4亿元[58]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约64.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9.5亿元;财务收入约1.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0.3亿元[59] - 2024年上半年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的除税后亏损净额约1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9.5亿元[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约149.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1亿元[61] - 现金余额由2023年末的约246.2亿元增加至2024年6月末的约256.8亿元[63] - 2024年6月末借贷总额约2774.3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约4.0亿元[64] - 2024年6月末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9.2%,较2023年末的约75.2%有所上升[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汇兑亏损约3.1亿元人民币,运营现金流及流动资金未受汇率波动重大影响[6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揭融资担保金额约为799.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9.8亿元略有下降[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34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4%,毛亏约18.1亿元人民币,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2%[7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49.6亿元人民币,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6月底拥有人应占净资产约479.6亿元人民币[71] 公司分部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收入总额为34,372,869千元,外部客户收入为34,279,616千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为1,110,822千元,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58,615千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总额为901,138,022千元,分部负债总额为809,229,669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收入总额为58,550,066千元,外部客户收入为58,472,750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为465,066千元,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283,694千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总额为919,288,420千元,分部负债总额为805,477,031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为549,587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1,742,642千元[20][21] - 2024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额为-8768326千元,2023年同期为-7696707千元[2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9619699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7854203千元[23]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89571180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4068338千元[23] - 2024年6月30日合营公司权益投资期末金额为501416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400856千元[24] - 2024年6月30日联营公司权益投资期末金额为1587296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50233千元[24] 贸易及款项相关数据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非即期账面值为54629千元,即期为59614295千元[27]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非即期为527255千元,即期为14283425千元[3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非即期其他应付款为54956千元,即期总额为289386355千元[3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90天以内为941785千元,91 - 180天为516745千元,181 - 365天为1179794千元,365天以上为1891181千元[2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利息为3361773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278904千元[3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11.196333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9523789亿元略有增加[33]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中物业预售相关增值税为102.2亿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09.7亿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票据为247.9亿元[34] - 2024年6月30日非即期有抵押借贷总计26.93547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7542861亿元略有增加[35] 业务成本与收益相关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已售物业成本为2.676682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1498038亿元大幅下降[38] - 2024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1930.157万元,远高于2023年同期的303.789万元[39] - 2024年上半年诉讼及其他或有负债拨备为3251.128万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869.384万元[40]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6175.669万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2295.451万元[4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4957186亿元,2023年同期为1.5366849亿元[43] 股息与股份激励相关 - 董事会在2024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均未建议派付任何中期股息[45]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78] - 2018年5月8日至2019年6月30日,股份激励计划受托人累计购买9465.3万股公司股份,总代价约25.7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后至2024年6月30日未购入股份[78] 债务重组与展期相关 - 2022年12月30日,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完成境内公司债券展期,期限3至4年,利率不变[16] - 2024年6月,集团调整债券兑付安排,将2024年6月和9月应付本息调至12月兑付[16] - 截至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获批准日期,集团已达成贷款展期约360.5亿元[16] - 公司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自2023年11月20日生效[16] 持续经营相关 - 公司认为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是适当的,但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7] 业务板块调整相关 - 2024年公司将装配及装饰服务业务并入物业开发分部,并相应重列2023年的分部资料[18] 业务区域与客户相关 - 公司超90%的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无单一客户贡献收入的10%或以上[1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收入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40.6亿元(约46.1%),物业交付总面积减少203.2万平方米(约42.2%)[5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板块融创服务收入约34.8亿元人民币,毛利约8.9亿元人民币,在管建筑面积约2.82亿平方米,在管业主户数突破160万户[72] - 2024年上半年,文旅板块收入约24.8亿元人民币,冰雪板块收入约4.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72] 公司业务交易相关 - 2024年2月8日,国投中电受让目标公司70%权益及债权,总代价约39.74亿元,包括权益代价约31.29亿元和债权代价约8.45亿元[79] - 2024年3月18日,合作方受让中央商务区80%权益,代价约8.14亿元,其中1.48亿元债务冲抵,6.66亿元现金支付[80] - 2024年4月7日,象屿置业及其关联方收购目标项目公司51%股权及相关债权,交易总代价5.4亿元[81] 公司治理与审核相关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证券买卖遵守规定准则[82]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83] - 审核委员会由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会计原则及未经审核中期业绩[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由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阅[85] 公司人员构成相关 - 公司执行董事为孙宏斌、汪孟德、马志霞、田强、黄书平及孙喆一[87]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林怀汉[8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潘昭国、竺稼、马立山及袁志刚[87]
融创中国(0191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8:0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冰雪运营管理、文旅和文化等业务板块[1] - 公司在政府支持下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1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542.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9.5%[9] - 公司2023年净亏损为104.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194.8%[9] - 公司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34.5%[9] - 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为9778.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10.3%[9] - 公司2023年负债总额为8940.6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10.6%[9] - 公司2023年权益总额为837.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3.1%[9] 公司业务收入情况 - 公司物业销售收入为1,404.7亿元,占比91.1%;文旅城建设及运营收入为59.1亿元,占比3.8%;物业管理收入为66.0亿元,占比4.3%;其他业务收入为12.5亿元,占比0.8%[2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交付总建筑面积为1,278.2万平方米[23] 公司财务细节 - 公司毛利率为-1.6%,较上年同期下降至-0.8%[28] - 公司毛利约为105.3亿人民币,毛利率约为6.8%[29]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减少约15.9%,达到48.7亿人民币[31] - 公司行政开支减少约14.9%,达到54.9亿人民币[32]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约327.4亿人民币,主要来自境外债务重组收益[33] - 公司其他开支及虧損增加约133.1亿人民币,主要由长期资产减值撥备和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导致[34] 公司资金状况 - 本集团的现金余额由2022年12月31日的约375.4亿元减少至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6.2亿元[43] - 非受限制现金的减少主要由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出净额约157.9亿元、投资业务的现金流入净额约27.4亿元以及融资业务的现金流入净额约84.8亿元导致[44] - 本集团的借贷总额约为2,778.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05.9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的竣工物业等作为抵押[46] 公司土地储备情况 - 本集团的总土地储备面积约为1.54亿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比最大,为1.02亿平方米[56] - 城市圈環渤海地区的土地储备面积为2.54亿平方米,华南地区的土地储备面积为1.05亿平方米[57] - 西部地区城市中,重庆拥有最大的权益土地储备,达到1258.42万平方米[58] 公司领导团队 - 公司创始人孙宏斌先生拥有30年丰富的房地产行业经验,曾在清华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59] - 公司执行董事汪孟德先生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拥有20多年经验,曾担任融创服务董事会主席[60] - 公司执行董事荆宏先生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有丰富经验,曾在北京融创恒基地产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61] - 公司执行董事田强先生负责上海区域全面经营管理工作,拥有多年在房地产行业的经验[62] - 公司执行董事黄书平先生负责华南区域全面经营管理工作,曾在资本运作中心担任总经理[64] - 公司执行董事孙喆一先生负责北京区域及文化集团全面经营管理工作,拥有在资本市场和土地获取方面的经验[65] - 公司非执行董事林怀汉先生拥有40年以上的专业会计、商业银行和金融服务经验,曾在多家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位[66] - 潘昭國先生是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具有多年的上市企业财务、治理和管理经验[67] - 竺稼先生是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拥有跨境合并收购和国际融资交易经验[68] - 馬立山先生是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70] - 袁志剛先生是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具有丰富的宏观经济研究经验[71] - 馬志霞女士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和执行总裁,负责管理地产板块业务运营工作[73] - 王鵬先生是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兼東南區域總裁,负责東南區域全面經營管理工作[74] - 高曦先生是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副總裁、公司秘書兼資本與融資中心總經理,主要負責融資、上市合規、股權管理等事宜[75] - 王迎佳先生是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兼華中區域總裁,负责華中區域全面經營管理工作[77] - 張強先生是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兼成渝區域總裁,主要
融创中国(0191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07:36
财务表现 - 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847.7亿元[2] - 收入约为人民币1,542.3亿元,较去年增加约59.4%[2] - 毛亏约为人民币25.0亿元,亏损较去年增加约204.9%[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79.7亿元,亏损较去年减少约71.2%[2]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04.1亿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207.4亿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约为人民币1,812.0亿元和人民币966.3亿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余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约为人民币246.2亿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到期未偿付借贷约为人民币1,090.6亿元,导致借贷约人民币416.4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11] - 公司收入总额约为人民币1,542.3亿元,同比增长59.4%[54] - 公司及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收入合计约为人民币3,293.8亿元,同比增长24.0%[5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收入约为人民币2,066.1亿元,同比增长29.5%[54] - 物业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404.7亿元,同比增长69.6%[55] - 物业交付总面积为80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9%[55] - 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1,567.3亿元,同比增长60.6%[56] - 毛亏约为人民币25.0亿元,同比增长204.9%[57] - 毛利率为-1.6%,较上年的-0.8%有所降低[57] - 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为人民币48.7亿元,同比下降15.9%[58]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4.9亿元,同比下降21.3%[5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至人民币385.3亿元,主要来自境外债重组收益人民币315.1亿元[59] - 其他开支及亏损增加至人民币250.7亿元,主要由于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拨备及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60] - 经营亏损减少至人民币19.3亿元,主要由于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和其他开支及亏损增加[62] - 财务成本减少至人民币63.0亿元,财务收入减少至人民币2.4亿元[6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至人民币79.7亿元[65] - 现金余额(包括受限制现金)减少至人民币246.2亿元,非受限制现金减少至人民币70.6亿元[67] - 借贷总额减少至人民币2,778.3亿元,借贷总额中约人民币2,735.4亿元由受限制现金、发展中物业等作出抵押[68] - 资本负债比率维持在75.2%,无重大变动[69]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借贷总额为2778.3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2984.19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35] - 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成功,解除约102亿美元的现有债务,并发行新票据、可转换债券等,产生收益315亿元人民币[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3亿元人民币[38] - 2023年,公司已售物业成本为1325.4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722.09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39] - 2023年,公司折旧及摊销开支为28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238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9]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385.3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57.88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境外债务重组收益[40] - 2023年,公司企业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为58.99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48.5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2] - 2023年,公司土地增值税为46.9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25.8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2] - 2023年公司净亏损约人民币104.1亿元[5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人民币207.4亿元[5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为人民币1,812.0亿元和人民币966.3亿元,现金余额约人民币246.2亿元[5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到期未偿付借贷约人民币1,090.6亿元,可能导致人民币416.4亿元借贷被要求提前还款[51]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人民币1,167.1亿元,可能导致人民币435.5亿元借贷被要求提前还款[51] - 2023年公司其他开支及亏损总额为人民币25,073,652千元,相比2022年的11,758,191千元有所增加[43]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净额为人民币6,060,708千元,相比2022年的12,002,731千元有所减少[44] - 2023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7,968,963千元,相比2022年的27,669,007千元有所减少[46] - 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542.3亿元,同比增长59.4%[77] - 2023年公司毛亏损为人民币25.0亿元,亏损同比增加204.9%[77] - 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人民币79.7亿元,亏损同比减少71.2%[77] - 2023年底公司总土地储备为1.54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为1.02亿平方米,总土地储备货值预计为人民币1.7万亿元,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为人民币1.13万亿元[77] - 2023年融创服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70.1亿元,毛利约人民币16.7亿元,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7.93亿元,同比增长3%[77] - 2023年文旅板块实现收入约人民币59.1亿元,同比增长29.9%,管理利润约为人民币8.6亿元,较去年的亏损7.1亿元大幅增加了人民币15.7亿元[78] 资产与负债 - 权益土地储备约为1.02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为人民币1.13万亿元[2] - 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246.2亿元(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620.2亿元)[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人民币624.3亿元,较去年增加约人民币39.6亿元[2] - 借贷总额约为人民币2,778.3亿元,较去年底减少约人民币205.9亿元[2] - 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9,778.5亿元,较去年减少约人民币1,123.1亿元[6] - 公司总资产为977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3] - 公司总负债为894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23] - 按权益法入账的合营公司投资为534.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24] - 按权益法入账的联营公司投资为158.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24] - 公司年内亏损为10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5.1%[23] - 公司资本开支为4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1%[21] - 公司年末合营公司投资余额为人民币534亿元,较年初减少8.4%[26] - 公司年末联营公司投资余额为人民币158.5亿元,较年初减少8.8%[27] - 公司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账面值为人民币528.2亿元,较年初减少11.1%[28] - 公司年末预付款总额为人民币150.2亿元,较年初减少5.4%[31] - 公司年末贸易及其他应付款总额为人民币2819.6亿元,较年初增长9.7%[32] - 公司年末贸易应付款账面值为人民币10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9.2%[32] - 公司年末应收非控股权益及其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258.2亿元,较年初减少13.1%[28] - 公司年末应付非控股权益及其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245.1亿元,较年初减少11.3%[32] - 公司年末应收票据账面值为人民币4971.8万元,较年初增长2.4%[28] - 公司年末应付票据账面值为人民币257.9亿元,较年初减少15.2%[32] - 公司主要以人民币经营业务,几乎不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70] - 公司长期借贷包括浮息借贷和定息借贷,分别承受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和公允价值利率风险[70]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浮息负债总额为612.3亿元人民币,定息负债总额为2,166亿元人民币[71] - 公司2023年录得汇兑亏损约13.5亿元人民币,但营运现金流及流动资金未受重大影响[72] - 公司为物业买家提供按揭贷款担保,2023年12月31日担保金额约为799.8亿元人民币[73] - 公司面临多起诉讼,单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诉讼约330宗,起诉金额合计约1,250亿元人民币[74] 业务分部与市场 - 公司业务分部包括物業開發、文旅城建設及運營、物業管理及其他所有分部[19]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市场,超过90%的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20] - 公司拥有大量客户,无单一客户贡献收入的10%或以上[20] - 物业开发分部收入为140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1%[21] - 文旅城建设及运营分部收入为5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21] - 物业管理分部收入为66.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21] - 2023年底公司总土地储备面积为1.54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为1.02亿平方米[80] - 长三角色权益土地储备为1,608.29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为2,597.18万平方米[81] - 环渤海地区权益土地储备为2,538.17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为3,200.64万平方米[82] 债务重组与融资 - 公司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98.3%的债权人批准,并于2023年11月20日生效[12] - 公司已与贷款人达成贷款展期约人民币372.8亿元[12] - 公司积极寻求新增融资或额外资金流入,已达成若干业务合作[12] - 公司已完成与若干债权人的解决方案,并继续寻求友好解决方案[12] - 公司管理层制定了多项目标,包括筹集足够资金偿还债务、成功与贷款人就展期进行磋商、执行销售策略等[13] - 公司2023年完成境外公开市场债务重组,减轻未来两年偿债压力,优化资本结构[75] 会计准则与政策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应用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第8号、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及国际税制改革支柱二示范规则[14]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要求以“重大会计政策资料”取代“主要会计政策”一词[16] - 部分已颁布的新订会计准则、修订本及诠释无需于2023年12月31日止的报告期间强制采纳,预计不会对当前或未来报告期间及在可预见的未来交易中对实体造成重大影响[17] - 公司未提早采纳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会计准则修订本,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香港诠释第5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及第7号修订本[18] 股息与激励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末期股息[2]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84] - 股份激励计划受托人于2018年5月8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累计购买9,465.3万股股份,总代价约25.7亿港元[84]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于2023年3月28日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就境外债务重组建订重组支持协议,并于2023年10月5日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批准[85] - 公司于2023年6月13日收到高等法院撤销清盘呈请的命令[86] - 公司于2023年1月3日出售深圳融华51%股权及债权,总代价约人民币35.8亿元[87] - 公司于2023年5月25日通过重组安排受让天津绿城全运村51%股权,代價约人民币14.86亿元[8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与新兴集团签订协议,转让肇庆兴融45%权益,代價为人民币5.1141亿元[89] - 公司于2023年8月10日向首开股份转让宁德融熙67%股权及债权,代價合計为人民币8亿元[90] - 公司于2023年7月7日及8月17日分别向荣丰公司出售臻华府项目公司、望金沙酒店项目及安徽融源泰的100%股权,总代價约人民币12.3亿元[91] - 公司与杭州金翰达成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杭州金翰应向海南融创支付差额款项为人民币1,723万元[92] - 上海亚龙项目获得上海灝瓏提供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4.8亿元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93] - 上海亚龙项目重组安排中,杭州西奥同意受让浙江启隆实业的15.625%股权及债权,代价约人民币25亿元[93] - 公司与国投中电达成重组合作事项,国投中电受让四川三岔湖长岛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的70%权益及债权,总代价约人民币39.74亿元[94] - 公司出售石家庄中央商务区80%股权,代价约人民币8.14亿元,其中约人民币1.48亿元由债务冲抵[95] - 石家庄中央商务区80%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估值约人民币8.14亿元[96]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2年的45,198名减少至2023年的39,228名[97] - 公司根据当地市场标准、行业整体薪酬标准、通胀水平、企业运营效率及员工表现等因素制定薪酬政策[97] - 公司每年对员工进行两次业绩考核,考核结果用于年度薪金及晋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