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02016)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H股公告
2025-04-28 18:11
(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A 股股票代碼 : 601916 H 股股票代碼 : 2016 年度報告 2024 智 慧 經 營 善 本 金 融 人 文 浙 銀 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 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本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於2025年3月28日審議通過了《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報告及摘要》。 本公司實有董事12名,親自出席的董事11名,任志祥董事委託應宇翔董事出席會議,出席人數符合《中華人民 共和國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規定。本公司9名監事列席了本次會議。 本公司審計師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已分別對本公司按照中國會計準 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2024年度財務報告進行了審計,並分別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本報告除特別說明外,金額幣種為人民幣。本報告所載若干金額及百分比數字已作四捨五入調整。任何表格中 總數與金額總和間的差異均由於四捨五入所致。 本公司董事會建議派發2024年度現金股息,每10股分配現金股 ...
浙商银行(0201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53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现金股息,每10股分配现金股息人民币1.56元(含税)[2] 集团总资产情况 - 2024年集团总资产站稳3.3万亿新台阶[11] - 2024年集团总资产站稳3.3万亿新台阶,营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前列,净利润持续正增长[19] - 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33] - 2024年资产总额33255.39亿元,净利润156.93亿元,营业收入677.02亿元,非利息净收入225.45亿元[65][66][67][68] - 2024年末资产总额33255.39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71.16亿元[74]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33255.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6.60亿元,增长5.78%[82]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33255.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6.60亿元,增长5.78%[116] - 2024年末负债总额3122.796亿元,较2023年末的2954.302亿元有所增加[131]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33255.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6.60亿元,增长5.78%[130] 金融业务特色模式与成果 - 金融顾问制度开展6年,联合125家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单位,成立金融顾问工作室235家,金融顾问队伍超4200名,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13] -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经过两年实践,形成“3386模式”[13] 融资服务情况 - 2024年为全省提供的融资服务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16] - 2024年浙江省融资服务总量首次迈上万亿台阶,浙江地方债承销居全部承销银行第一[21] - 2024年公司依托金融顾问制度为10万多家企业落实融资超万亿元[21] - 截至2024年末,省内融资服务总量达10205亿元,三年增长超2300亿元,增幅10.72%[52][56] 不良贷款率情况 - 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16] - 2024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178.67%,资产质量稳中向好[19] - 2024年不良贷款率实现三连胜,处置不良资产创历年之最[20] - 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178.67%[33]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178.67%[72][73]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67%,较上年末下降3.9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46%,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83]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2023年末为1.44%[143][145] - 2024年末不良贷款254.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8亿元,不良贷款率1.38%,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136] - 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169.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6亿元;不良贷款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37] - 2024年末个人不良贷款84.9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88亿元;不良贷款率1.78%,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137] 公司荣誉情况 - 连续9年荣获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一等奖[16] - 连续5年获评浙江省“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16] - 连续4年获评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一级行[16] - 2024年公司连续9年获评支持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一等奖,连续5年获评浙江省“民企最满意银行”[21] - 在“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计位列84位[33] 子公司股权情况 - 浙银金租公司占股51%,浙银理财为公司全资子公司[9] 存款付息率情况 - 2024年存款付息率连续四年下降,基本达到股份行平均水平[20] 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601916;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2016[27][2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陆建强,注册地址为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鸿宁路1788号[29] - 公司授权代表为陆建强、骆峰,董事会秘书为骆峰[29] 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77.02亿元,较上年增长6.18%[33] - 2024年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51.86亿元,较上年增长0.92%[33] - 2024年营业收入677.02亿元,较2023年的637.64亿元有所增长[74] - 2024年税前利润175.79亿元,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51.86亿元[74]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77.02亿元,较上年增加39.38亿元,增长6.18%;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51.86亿元,较上年增加1.38亿元,增长0.92%[83] - 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67702百万元,2023年为63764百万元[114][115]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1%[33] - 截至报告期末,总负债3.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0%[33] - 截至报告期末,吸收存款余额1.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7%[33] - 2024年末负债总额31227.96亿元,吸收存款19222.89亿元[74] - 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71.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08.76亿元,增长8.21%[82] - 报告期末负债总额31227.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4.94亿元,增长5.70%;吸收存款19222.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6.30亿元,增长2.87%[82]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126.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4.12亿元,增长8.33%,占资产总额的54.51%,较上年末上升1.29个百分点[116] - 金融投资10554.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8.14亿元,增长5.48%,占资产总额的31.74%,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116]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71.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08.76亿元,增长8.21%[120] -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12495.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6%[123] - 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4786.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41%[125] - 2024年末吸收存款余额19222.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6.30亿元,增长2.87%[132] - 2024年末公司存款增加160.01亿元,增长1.02%;个人存款增加351.12亿元,增长13.03%[132] - 2024年末定期存款增加2572.60亿元,增长22.74%;活期存款减少2061.47亿元,下降29.22%[132] 公司资本充足率情况 - 资本充足率12.61%、一级资本充足率9.6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33]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一级资本充足率9.61%,资本充足率12.61%[74]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2.61%,较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1%,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83] - 2024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2.61%,一级资本充足率9.6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杠杆率5.11%[155][156][157] - 2024年末公司资本充足率12.61%,一级资本充足率9.6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5%,杠杆率5.02%[159]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664.02亿元,2023年末为1539.9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024年为8.35%,2023年为8.20%[160] - 2024年末一级资本净额1913.97亿元,2023年末为1789.84亿元;一级资本充足率2024年为9.60%,2023年为9.53%[160] - 2024年末二级资本598.65亿元,2023年末为501.26亿元[160] - 2024年末总资本净额2512.62亿元,2023年末为2291.11亿元;资本充足率2024年为12.61%,2023年为12.20%[160] 公司分支机构情况 - 公司在全国22个省及香港设362家分支机构[33] 公司各业务线客户与融资余额情况 - 2024年末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融资余额3,674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3,925户,其中国内外院士41位、国家级人才近700位、省部級人才超1,300位[47] - 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2,4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21.78%;累计承销12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71.37亿元;绿色债券投资余额66.77亿元[48] - 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亿元,较年初新增352.98亿元,增长11%;普惠型信用贷款占比12.55%,较年初提升2.5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67.10%;当年新拓展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6,229户[49] - 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405.64亿元,较年初新增197.81亿元,增长8.96%[49] - 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28.53万户,缴存个人养老金2.55亿元;商业养老金产品保有量23.78亿元[50] - 2024年末银发客户数达190.9万户,较年初新增27.26万户,增长16.66%[50] - 2024年末在近30个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累计提供融资超7,000亿元,服务核心企业3,500余家,延伸服务上下游企业超7万家[51] - 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1000亿元,增幅17.22%;普惠小微贷款1423亿元,增幅9.47%;制造业贷款1232亿元,增幅9.76%;涉农贷款余额1296亿元,增幅9.48%[56] - 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23亿元,位列股份制同业第一[57] - 截至2024年末,省内“数智共富贷”授信规模已超45亿元,山区海岛县金融服务总量超800亿元,三年实现倍增[57] 公司战略与人才工程 - 公司实施“焕芯强基”工程,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全面升级改造[44] - 公司全面实施浙商银行“123人才计划”,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44] 公司金融理念体系 - 公司提出善本金融,形成“六大支柱”体系[45] 省内存贷款情况 - 2024年度承销浙江地方政府债403亿元,承销份额占比8.48%,三年累计承销1168亿元[52] - 2024年末,省内存款余额5646亿元,增幅5.62%;贷款余额6149亿元,增幅10.21%[53][55] 公司优质客户合作情况 - 2024年末,省市属国企、市值超200亿元上市公司、浙商百强企业合作全覆盖,优质上市公司合作覆盖率三年提升20个百分点[57][59] 试点区域金融情况 - 2024年末,试点区域内新增市场主体6000多家,跨境电商融资利率下降近60BP,金融诈骗案件发生率及案损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7%和27%[58] 公司财务指标详细情况 - 2024年归属本行股东期末每股净资产6.33元,基本每股收益0.52元[74] - 2024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49%,平均权益回报率8.49%[74] - 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1.71%,净息差1.52%,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3.30%[74] - 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451.57亿元,较上年减少23.71亿元,下降4.99%;非利息净收入225.45亿元,较上年增加63.09亿元,增长38.86%[83][84][86][88] - 报告期内利息收入1106.97亿元,较上年增加4.44亿元,增长0.40%;利息支出655.40亿元,较上年增加28.15亿元,增长4.49%[88] - 报告期内净利差为1.52%,较上年下降29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71%,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88] - 报告期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1.95亿元,较上年上升7.97%;所得税费用18.86亿元,较上年下降5.65%[84]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04.55亿元,较上年减少1.40亿元,下降0.17%,平均余额1.81万亿,较上年增长9.25%,平均收益率4.45%,较上年下降42个基点[95] - 投资利息收入253.59亿元,较上年增加9.14亿元,增长3.74%,投资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19.86%[98]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389.24亿元,较上年减少7.55亿元,下降1.90%,存款平均付息率2.10%,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100] - 同业及其他金融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金融服务精准滴灌,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新浪财经· 2025-04-28 15:15
支持民营经济政策 - 公司主动降低民营企业客户融资成本,通过贷款利率优惠、贷款贴息、综合定价等多种工具扩大减费让利客户覆盖面,下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1] - 公司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贯彻落实"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要求,扩大小微企业无缝续贷覆盖面 [1] - 公司减轻民营企业客户负担,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优惠减免措施,包括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等,并承担抵押登记费、评估费、保险费和公证费 [1] 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 公司深化"商行+交易银行+投行+私人银行"四位一体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供小联动、国小联动和商投联动 [2] - 公司通过共同拜访、联动营销、综合方案设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2] - 公司推广"浙商交易宝"等汇率避险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汇率避险服务,提升资金跨境结算效率 [2] - 公司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业务支持力度,叠加风险缓释凭证发行债券,解决市场认可度问题并降低融资成本 [2] 融资对接服务机制 - 公司打造"浙银金顾"向善品牌,以金融顾问工作室为抓手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 [3] - 公司与上海各区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互信合作,扩充银担合作范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全方位金融服务 [3] - 公司深化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敏捷反应机制,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 [3] 数字金融生态场景 - 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革+场景化应用"升级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打造数字化生态体系 [4] - 公司针对大型央国企供应链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推出电费证与电费白条等产品,给予融资支持 [4] - 公司深入挖掘企业经营管理数据价值,创新运用数智贷、数易贷、数科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5] - 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民营中小微出口型企业授信额度,解决日常经营融资需求 [5] 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 公司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贷款前中期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最高2000万信用额度支持 [6] - 公司加大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经营政策加计激励和FTP优惠 [6] - 公司优化风控理念,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避免对抵押担保过度依赖,提升数字风控能力 [6]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完善民营企业服务机制,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完善考核机制、优化风控理念提升服务质效 [7]
“读懂人才”破解科技金融堵点:院士团队估值可超厂房设备
新浪财经· 2025-04-27 18:15
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 浙商银行通过"人才银行"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2024年批复和利时卡优倍科技2500万元信用额度,基于创始人周东红作为宁波市级拔尖人才的背景及公司60%研发人员占比的软实力 [1] - 金融机构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模式,将人才指标作为授信核心因素,解决科技型企业"院士团队估值不如厂房设备"的信贷困境 [1][5] - 浙商银行2024年末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融资余额达3674亿元,覆盖41位国内外院士、近700位国家级人才及超1300位省部级人才 [7] 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 - 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普遍面临现金流不稳定、抵押品匮乏、研发周期长(如孚宝科技智能机器人研发资金需求大)、技术估值难等四大痛点 [3][5] - 和利时卡优倍科技等轻资产公司因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受阻,2023年孚宝科技虽订单暴涨但面临1000万元备货资金缺口 [1][3] - 传统银行授信依赖厂房设备等硬信息,而科技型企业核心资产为人才与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5][6] 浙商银行科技金融实践 - 2016年首创"人才银行"模式,首位客户胡辉博士获2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安全物联网项目,现已成为浙江省行业骨干企业 [6][7] - 评估体系聚焦人才(创始人背景、团队实力)与技术(专利含金量、上下游评价),案例包括江丰电子3000万元授信,其董事长姚力军为国家级人才 [4][7] - 2023年成立科创金融专职部门,形成"以人才银行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单户授信上限3000万元,平均额度500万元 [7][8] 区域科技企业发展动态 - 杭州市"六小龙"科技型企业引发关注,浙江孚宝科技等企业通过解决市场痛点(如康养机器人)实现订单量暴涨 [2][3] - 宁波江丰电子作为芯片材料领军企业,其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获浙商银行产业链上下游孵化支持 [4] - 浙商银行宁波自贸区支行通过"以人定贷"模式支持卡优倍科技等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5]
盈利增速降至新低,不“垒大户挣快钱”的浙商银行未来怎么走?
搜狐财经· 2025-04-27 04:34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在经历行长空缺、高管动荡后,70后陈海强接任行长,但上任不久分行就接到罚单 公司近年来因违法违规问题频遭处罚,内控管理存在问题 同时资产规模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双降,盈利能力下滑,资产质量承压 公司正努力化解存量风险,新领导班底提出“智慧经营”,其能否解决内控问题、提升业绩值得关注 [1][3][17][18] 分组1:管理层变动 - 浙商银行经历八个月行长空缺、高管动荡后,70后陈海强接任行长,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和风险管理工作 [1] - 2025年初宁波分行行长姚伟标疑似失联;2024年8月行长张荣森被带走调查并辞职,萧山分行行长李旻、合肥分行行长李洋也被带走;2023年副行长兼董秘刘龙失联,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接受审查调查;2021年副行长张长弓被带走调查;2020年上海分行原行长顾清良被判刑 [16] 分组2:行政处罚 - 陈海强上任不满一个月,常州分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不到位被罚50万元,两名客户经理受处罚 [1][2] - 2025年1月27日上海分行因15项违规行为被上海监管局罚1680万元,7名管理层受罚 [12][13] - 2025年4月杭州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违规被罚款70万元 [14] - 2024年全年收到超30张罚单,罚没超1100万元,违规原因围绕贷款管理不到位等 [14] - 2024年淮安分行因多项违规被罚款200万元 [15] - 2025年1 - 4月23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被罚超2000万元,约为2024年全年两倍 [3][12] 分组3: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676.50亿元,同比增6.19%;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0.92%;资产总额3.33万亿元,同比增5.78% [4] - 2022 - 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67%、10.50%和0.92%,与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差距大 [7] - 2024年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74.05亿元,较2023年底降19.97%,净减少293亿元 [8] 分组4:资产质量 - 2024年不良率1.38%,在浙系银行中居高;拨备覆盖率在180%水平徘徊,低于行业均值 [9] - 2024年房地产贷款规模增至18861.33亿元,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占40% [9] - 公司在乐视控股、安信信托等“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出现,三年来已化解近2000亿元不良 [11] 分组5:未来展望 - 陈海强强调“智慧经营”,表示公司不再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老路、不关注“挣快钱” [17] - 以陆建强、陈海强为首的领导班底能否解决内控问题、提升业绩值得关注 [18]
从“灌溉泵”到“孵化器”,解码科技金融的浙商银行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10:32
孚宝智能业务发展 - 公司在广交会签下大量意向订单,来自30多个国家客户,对2024年业务爆发充满信心[1] - 核心产品为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生物识别、情感识别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2] - 2023年因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农村养老需求,政府加大采购,产品入选亚运会官方服务机器人及工信部老年用品推广目录,订单量骤增[2] - 商业化路径从B端医疗场景到G端康养社区,最终拓展至C端用户[4] - 海外客户提出本地建厂需求,需搭建研发中心与售后团队,带来新资金需求[4] 科技金融支持案例 - 浙商银行为孚宝智能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及善融资产池服务,解决生产资金压力[3][4] - 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银行将人才、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转化为金融资本,推出"善本信用工程"[4] - 针对成熟期企业需求,提供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并购贷款等服务,助力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话语权[5] - 近期推出"善科陪伴计划",从人员、场景、产品、生态四个维度升级服务[5] 江丰电子产业集群 - 公司为国内半导体溅射靶材核心企业,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工艺空白[6] - 阳明工研院孵化17家企业,2024年园区总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7][9] - 浙商银行提供6亿元综合授信支持集团发展,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 - 为链上初创企业景昇薄膜科技提供3000万元纯信用贷款,基于"人才银行"产品[8] 数字化解决方案与金融创新 - 和利时卡优倍为江丰电子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研发人员占比60%[10][12] - 浙商银行基于知识产权质量批复2500万元信用授信,并参与1.38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12] -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以下,政府提供贴息优惠[12] 科技金融生态构建 - 金服会发布"善数科技金融平台",整合跨区域、跨行业资源,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13] - 金融角色从"资金提供者"转向"创新生态构建者",强调长期陪伴与主动赋能[13] - 需政府、产业基金、创投等多方共建生态,支持"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11][13]
超6000亿元分红!本周正式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22:56
银行分红季开启 - 中国银行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除权(息)日为4月25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2] - 中国银行此次年度分红落地明显早于往年,自2006年在A股上市以来年度分红派息时间均在6月至7月 [5] - 中国银行2024年末期利润分配以普通股总股本2943.88亿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57.98亿元,其中A股普通股股本2107.66亿股,派发A股现金红利256.29亿元 [6] - 中国银行已派发2024年中期现金红利每股0.1208元,连同本次末期现金红利,2024年全年现金红利为每股0.2424元,全年普通股派息总额约为713.60亿元 [7] 银行分红总额及结构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分红总额为6161.26亿元,其中包括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3][8]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分红金额均较上年有所提高,总金额同比多出近100亿元 [8] - 2024年六大行分红情况呈现出分红总额创新高、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分红频次均增加到一年两次等特点 [9]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整个银行业分红总额的比重超过70% [9] 主要银行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继续领跑,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规模分别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9] - 按全年平均股价计,工商银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5.32%、7.49% [10] - 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额领跑,该行自2013年起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5.3% [10]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2025年将择机启动中期分红工作,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过30% [11]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特点 - 国有大行保持稳定的高现金分红比例,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11] -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29.4% [11]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4.8% [11] - 农商行现金分红比例为各类银行中最低,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11] 其他银行分红情况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为42.84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延续了近年来分红比例超30%的承诺 [13]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2024年度与2016年度相比较,净利润增长3.26倍,每股分红增长3.25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14] - 华夏银行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每10股4.05元,分配现金股利64.46亿元 [15]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9.69%,是该行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15]
派的早、红包大!银行派现潮启幕,分红总额突破6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4:14
银行分红季开启 - 银行分红季于本周正式开启 中国银行于4月20日发布公告 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 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 除权除息日为4月25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1]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 分红总额达6161.26亿元 包含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1][2] 国有大行分红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超4200亿元 较上年增加近100亿元 分红总额创新高 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 分红频次均增至一年两次 [2]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分红金额领跑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紧随其后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3]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银行业分红总额比重超70% 展现头部银行盈利能力和分红力度优势 [3]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分红总额领跑股份制银行 董事会通过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议案 将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3] - 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将30%以上分红率写入公司章程 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5.3% 每股现金分红两元 [3]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 2025年择机启动中期分红 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30% [3]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比例 - 国有大行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 2023年达29.4% [4]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 2023年为24.8% 农商行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为各类银行中最低 [4] 银行分红承诺与案例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42.84亿元 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 较2022年37%和2023年31.98%略有下降 [5][6]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3.26倍 每股分红增长3.25倍 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累计派发现金分红超188亿元 超过IPO、定增、部分可转债转股的融资总额 [6] - 华夏银行拟分配现金股利48.55亿元 连同中期派发现金股利15.91亿元 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64.46亿元 [7]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 现金分红比例为9.69% 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 但为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7]
透视A股上市9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净息差集体承压,消费贷成新战场?
金融界· 2025-04-22 18:24
核心观点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24年整体业绩稳健,资产规模扩张,净利润合计5007.91亿元,日均盈利13.72亿元,但净息差普遍承压,银行通过拓展多元化收入应对挑战 [1][7] 资产规模 - 9家银行资产规模均实现增长,招商银行以12.15万亿元居首,同比增长10.19%,兴业银行(10.37万亿元,+3.39%)、中信银行(9.53万亿元,+5.31%)、浦发银行(9.27万亿元,+5.18%)等稳步扩张,民生银行增速最低(7.81万亿元,+1.82%) [2][3] 营收与净利润 - 营收表现分化:中信银行(2136.46亿元,+3.76%)、华夏银行(971.46亿元,+4.23%)、浙商银行(676.50亿元,+6.19%)实现正增长,平安银行营收降幅最大(1466.95亿元,-10.93%) [4] - 净利润多数平稳:招商银行(1483.91亿元,+1.22%)、兴业银行(772.05亿元,+0.12%)微增,浦发银行净利润大幅增长23.31%至452.57亿元,民生银行净利润下滑9.85%至322.96亿元 [4][5] 收入结构 - 利息净收入为主但普遍承压: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大(934.27亿元,-20.82%),仅兴业银行(1481.07亿元,+1.09%)和中信银行(1466.79亿元,+2.19%)实现正增长 [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普遍下滑:招商银行(720.94亿元,-14.28%)、光大银行(190.71亿元,-19.52%)降幅显著 [6] - 投资收益部分弥补收入缺口: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大增66.58% [6]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净息差全面收窄:平安银行降幅最大(1.87%,-0.5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1.54%,-0.20个百分点)、浙商银行(1.71%,-0.30个百分点)明显承压 [7] - 资产质量稳定: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0.95%,持平),浦发银行改善显著(1.36%,-0.12个百分点),多数银行不良率变动较小 [8] 业务布局 - 零售与对公业务分化: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52.91%(余额3.64万亿元),浦发银行对公贷款占比64.94%(余额3.50万亿元,+11.11%) [10] - 消费贷成增长亮点:招商银行消费贷余额3961.61亿元(+31.38%),民生银行"民易贷"余额558.86亿元(+20.52%),兴业银行(+13.18%)、中信银行(3106.37亿元,+4.04%)均实现增长 [11]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17 17:15
证券代码:601916 证券简称:浙商银行 公告编号:2025-021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5年4月11日发出会议 通知,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表决时间为2025年4月17日。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 11名,实际参与书面传签表决的监事共11名。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2024年度履职 情况评价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本议案尚需向股东大会报告。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二、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及其成员2024年度履职情况评价 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本议案尚需向股东大会报告。 三、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2024年度 履职情况评价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