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科(02202)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三级架构”管理模式,万科迎来组织架构巨变
新浪财经· 2025-09-19 09:21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撤销原有开发经营本部和"5+2+2"架构 将5大区域公司重组为16个由总部直管的地区公司 全面转向二级管控体系[1][4] - 集团总部新设11个专业中心 包括投资发展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 实现对一线业务的垂直管理[6] - 多元业务板块调整为八大事业部 包括物业、商业与酒店、长租公寓等 直接向集团汇报[6] 管理团队变动 - 深铁系高管继续掌控战略决策权 董事会主席辛杰和执行副总裁李刚职务不变[8] - 财务条线形成"双核心"管控体系 韩慧华继续兼任执行副总裁 新任命卜令秋为财务总监[8] - 郁亮保留执行副总裁职务但不再分管具体业务 转向战略顾问角色[8] 行业背景 - 2025年以来65家重点监测房企中有14家进行过19次组织调整 TOP20房企中11家进行调整 TOP10房企中7家进行架构优化[10] - 一季度为调整高峰期11家房企进行12次调整 三季度调整浪潮再次回升[11] - 行业普遍采用集团直管城市公司的二级管控模式 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深耕转型[11] 战略意义 - 调整匹配行业规模收缩趋势 缩短决策链条 提升经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1][6] - 资源向高能级城市集中 提升项目执行效率 促进降本增效[6] - 体现企业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深耕转型的适应性变革[11] 资金支持 - 深铁集团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0.64亿元借款 2025年初全面接管后累计借款近260亿元[7]
万科最新组织架构落地:整合设立16个地区公司
凤凰网· 2025-09-19 09:20
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完成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核心在于扁平化并强化集团总部管控 [1] - 组织架构划分为集团总部 地区公司 事业部三类 开发经营本部被撤销 [1] - 原5大区域公司 2个总公司 2个直管公司整合为16个地区公司 实现总部对地区公司的直接管理 [1] - 由集团-区域-城市三级架构转向总部-城市二级管控体系 [1] - 集团总部设有11个中心包括投资发展中心 成本招采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产品设计中心等 [1] - 地区公司分为16个公司包括北京公司 津冀公司 山东公司 上海公司等 [1] - 事业部包含物业 商业与酒店 办公 长租公寓 物流等八大多元化业务 [1] 管理团队变动 - 集团董事长辛杰 执行副总裁郁亮 李锋 华翠 财务负责人韩慧华等高管职务保持不变 [3] - 执行副总裁李刚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3] - 原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总经理张海现任集团首席产品官 产品设计中心总经理 [3] - 原西南区域李嵬现任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3] - 原华东区域吴镝现任集团首席营销官 [3] - 原深圳市特区建工卜令秋现任集团财务总监 [3] - 调整围绕能力集约建设 风险系统防控 组织高效精简展开 旨在减少管理层级并提升决策效率 [3] 行业背景与公司业绩 - 头部房企包括保利发展 华润置地 招商蛇口等普遍优化组织架构以适配市场变化 [4] - 行业调整共性为撤销中间层级 强化总部管控与城市端执行力 打破三级架构转向两级管控 [4] - 盈利难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普遍现象 是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一大背景 [4] - 万科上半年营业收入1053.2亿元 同比下降26.2%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19.5亿元 较去年同期98亿元净亏损有所增加 [4] - 业绩亏损主要因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 毛利率低位 资产减值计提及资产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4] - 公司稳步推进改革化险工作 已顺利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 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4]
万科取消五大区域公司 新设事业部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07:10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集团总部划分为董事会办公室 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 全面撤销五大区域公司平台 设立16个地区公司包括北京公司 津冀公司 山东公司 上海公司 浙江公司 华中公司等 形成强集团二级管控体系 [1] - 新设立8个事业部涵盖物业 商业与酒店 办公 长租公寓 海外 食品 物流及财顾业务板块 [1] - 调整管理层职责 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刚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原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总经理张海转任集团首席产品官兼产品设计中心总经理 原西南区域管理部首席合伙人李嵬担任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华东区域管理部首席合伙人吴镝转任集团首席营销官 卜令秋任集团财务总监 [2] 战略决策与行业趋势 -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缩短决策链条 实现资源集中调度和统一管理 提升运营效率并增强市场敏感度 适应从区域公司管理模式向总公司模式转变 [2] - 行业多家房企包括金茂 招商蛇口均调整区域公司组织架构 弱化区域职能 改组为总部-城市公司两级管控模式 实现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 [4] - 集团直接对城市公司负责并向一线项目要业绩成为房企组织架构调整重要方向 但面临管理层变动 人才流失及调整过渡期统筹协调等挑战 [4] 股东资金支持 - 深铁集团年内第9次向万科提供借款 金额达20.64亿元 年内累计借款支持达259.41亿元 [3] - 深铁集团持有万科27.18%股权作为第一大股东 资金支持与架构调整形成呼应 团队融合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3] - 架构调整被业内解读为深铁推动万科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3]
前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3万亿元;万科宣布撤销所有区域公司|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6:16
土地财政收入与市场动态 - 前8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449亿元同比下降1.4%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263亿元同比下降4.7% 反映地方财政面临土地市场调整压力[1] - 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0.6%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516亿元同比下降1.6% 显示中央与地方财政表现分化[1] 城镇化发展与空间规划 -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7% 城镇开发边界内存量空间占比超70% 推动存量空间盘活优化从城市向国土空间全域范围拓展[2] - 自然资源部审议通过《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 旨在统筹城乡空间资源激活空间潜能 促进多元价值再生与绿色低碳发展[2] 房地产企业战略调整 - 南国置业以1元价格转让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相关资产与负债 涉及17项股权资产及133.57亿元债务 旨在剥离亏损业务转型轻资产城市运营[3] - 碧桂园拟与投资者协商新偿付方案 7只债券自2025年9月19日起停牌 或为缓解资金压力优化债务结构[4] 行业组织架构变革 - 万科实施组织架构调整 取消区域公司层级 由三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 设立16个城市公司由集团直管[5] - 集团总部下设物业 商业与酒店 长租公寓 物流等8个事业部 聚焦经营性业务板块 提升管理效率应对行业竞争[5]
万科最大组织调整落定:迭代骨架与基因,冰雪业务“轻装上阵”
华夏时报· 2025-09-18 16:19
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进行历史性颠覆式架构变革 原华东 南方 北京 西南 华中等大区公司被整体拆解 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16个城市公司 包括北京 深圳 上海 广佛等核心一线与重点二线城市 [2] - 总部同步设置物业 商业与酒店 长租公寓 物流等8个事业部 聚焦经营性业务纵深发展 取代"区域为王"管理模式 [2] - 调整聚焦能力集约化 风险系统防控 组织高效精简三大目标 构建集团总部 地区公司 事业部架构 集团总部统筹风险控制 战略运营 资产管理和科技创新四大职能 [6] 战略转型背景 - 深铁集团以663亿元接手华润和恒大合计29.38%万科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拉开国资与职业经理人共治新阶段 [4] - 深铁通过持续输血与人事主导重塑管理骨架与战略逻辑 今年年初董事会改组 郁亮卸任主席 深铁系高管全面接管战略与人事主导权 [5] - 深铁旗下干部大规模进入万科关键岗位 财务 纪检 法务等职能系统全面换挡 核心岗位由深圳国资背景干部担任 [6] 业务调整 - 万科出售冰雪业务大部分予香港中旅 覆盖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各75%股权 包括重资产滑雪度假区及轻资产运营能力 [11] - 冰雪业务2024年接待客流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 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1% 占万科全年营收比例仅0.09% [13] - 出售目的为剥离非主业 聚焦地产开发运营 回笼资金降低负债 冰雪产业需精细化管理与长周期培育 与地产开发逻辑不同 [12][13] 财务表现与支持 - 2025年上半年万科亏损119.47亿元 深铁提供新一笔不超过20.64亿元借款 期限三年利率为LPR减66个基点 为年内第九次资金支持 [15] - 深铁累计对万科提供借款约260亿元 体现大股东持续输血支持 [15]
港股内房股下跌,碧桂园一度跌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4:24
港股内房股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下跌 碧桂园一度跌幅超过10% 世茂集团下跌8% 旭辉控股集团和雅居乐集团均下跌7% 富力地产、万科企业和融创中国跌幅均超过6% [2]
港股内房股集体下跌,碧桂园、世茂集团跌超8%
格隆汇APP· 2025-09-18 14:23
港股内房股集体下跌 - 金辉控股跌8.97%至2.840港元 总市值114.88亿港元 [1][2] - 碧桂园跌8.70%至0.630港元 总市值176.33亿港元 [1][2] - 世茂集团跌8.24%至0.390港元 总市值31.32亿港元 [1][2] - 雅居乐集团跌7.41%至0.500港元 总市值25.23亿港元 [1][2] - 旭辉控股集团跌7.17%至0.246港元 总市值25.85亿港元 [1][2] 其他内房股显著下跌 - 中梁控股跌6.90%至0.081港元 总市值3.54亿港元 [1][2] - 富力地产跌6.76%至0.690港元 总市值25.89亿港元 [1][2] - 远洋集团跌6.32%至0.163港元 总市值18.97亿港元 [1][2] - 融创中国跌6.21%至1.660港元 总市值190.4亿港元 [1][2] - 万科企业跌6.13%至5.510港元 总市值657.38亿港元 [1][2] 跌幅相对较小内房股 - 融信中国跌5.41%至0.210港元 总市值3.54亿港元 [1][2] - 龙光集团跌5.26%至1.080港元 总市值61.4亿港元 [1][2]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跌4.28%至2.460港元 总市值87.56亿港元 [2]
苹果承认iPhone17拍照现黑色方块,金价狂飙万科调整架构
36氪· 2025-09-18 13:07
苹果iPhone相机故障 - iPhone 17系列及iPhone Air在极亮LED直射镜头时拍摄照片会出现黑色方块和白色曲线[3] - 该问题由CNN记者在评测iPhone Air时最早发现[3] 黄金价格波动 - 深圳罗湖区某金饰门店100件商品单件涨价超3000元[4] - 本轮金价行情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4] 万科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进行近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5] - 新架构包括集团总部、地区公司和事业部[5] - 集团总部分为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5] 科技行业动态 - iPhone 17 Pro Max续航测试以7小时58分钟夺冠[7] - 华为计划明年第一季度推出950PR芯片并规划多款昇腾芯片[1] - iPhone 18系列目标出货量9500万部[1] 资本市场表现 - 蔚来美股收涨8.17%至7.02美元/股创年内新高[1] - 机器人概念股均胜电子、景兴纸业实现3连板[1] 消费行业情况 - 蜜雪冰城因主要原料黄柠檬短缺导致柠檬水断货[7] - 景德镇酒店房间从90元涨至1000元涨幅超十倍[7] 企业股权变动 - 湖南富豪离婚后转让7.7亿元股票给女儿[7] - 该父女档已控制两家上市公司[7] 文娱市场表现 - 电影《731》票房超1.36亿元[7] - 该片成为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7]
2025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50强揭晓 “好房子”建设成新趋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11: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房企整体业绩止跌回稳 购房者信心和预期处于修复过程中 [1] - 品牌房企通过稳健财务运营 聚焦核心城市战略和推出改善型产品 展现出较强抗周期性 [1]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 - 品牌价值前三强为中海(858亿元)、保利发展(614亿元)和华润(583亿元) [1] - 绿城、龙湖、招商蛇口、越秀、万科、建发和新城位列第四至十位 新城为新晋10强企业 [1] 品牌溢价表现 - 10强品牌房企近三年在重点城市销售溢价率多分布于0至5%区间 2024年平均溢价率为1.32% 较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 [1] - 65.18%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 占比较上年上升3.11个百分点 其中56.87%接受0-10%溢价区间 较上年上升5.15个百分点 [2] 消费者品牌认知 - 品牌在购房决策中起重大影响 55.72%消费者认为非常重要 40.56%认为重要 两者合计占比较上年提升0.30个百分点 [2] - 仅3.72%消费者认为品牌重要性一般 较上年下降0.30个百分点 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占比均为0 [2] 业务转型方向 - 部分品牌房企出售优质资产以实现资金回笼和业务剥离 部分将经营性业务作为转型方向 其盈利稳定性可平滑利润波动 [3] - 租赁业务战略地位提升 代建业务成为多元业务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3] 产品发展趋势 - "好房子"建设成为行业新趋势 品牌房企积极构建完整产品体系 从安全性能、舒适宜居、绿色低碳、智慧科技和社区环境等方面落实标准 [3] - 多个优质项目在2025年落地 响应2024年以来国家政策导向 [3] 技术应用创新 - AI技术成为提升经营效率关键因素 在投资、设计、建造、营销和运营等环节逐步渗透 [3] - AI正在改变传统运作模式 为行业提供降本增效新路径 [3]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跌势扩大 碧桂园跌8.7% 金辉控股跌8%
格隆汇· 2025-09-18 11:33
港股内房股市场表现 - 碧桂园股价下跌8.7%至0.630港元 金辉控股下跌8%至2.870港元 中梁控股下跌7%至0.081港元 [1] - 世茂集团 旭辉控股 融创中国均下跌近6% 万科企业 富力地产 远洋集团 龙光集团跌幅超4% [1] - 新城发展 融信中国 中国金茂等多只股票跌幅超过3% [1] 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 - 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 其中住宅投资46382亿元下降11.9%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8% 个人按揭贷款下降10.5% [1] 行业政策动态 - 多个重点城市出台利好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特别在限购政策放宽方面力度较大 [1] - 北京 上海 深圳的政策调整尤为引人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