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02208)
搜索文档
金风科技(02208) - 关於2026年度日常关联交易(A股)预计额度的公告


2025-10-24 18:5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GOLDWIND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Stock Code: 02208) 海外監管公告 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10B條而作出。 茲載列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刊登的《金風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關於 2026 年度日常關聯交易(A 股)預計額度的公告》,僅供參閱。 承董事會命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金儒 公司秘書 北京,2025年10月24日 於本公告日期,公司執行董事為武鋼先生及曹志剛先生;公司非執行董事為高建軍先生、楊 麗迎女士及張旭東先生;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曾憲芬先生、劉登清先生及苗兆光先生;及 公司職工代表董事為余寧女士。 *僅供識別 股票代码:002202 股票简称:金风科技 公告编号:2025-094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 ...
金风科技(02208.HK)前三季度归母净利25.8亿元 同比增长44.21%
格隆汇· 2025-10-24 18:40
格隆汇10月24日丨金风科技(02208.HK)公告,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止9个月,营业收入481.47亿元, 同比增长3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44.21%;基本每股收益0.5969元。 营业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本期公司风机及零部件销售规模增加。 ...
金风科技(02208)公布前三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约25.84亿元 同比增长44.21%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8:36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481.47亿元,同比增长34.3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84亿元,同比增长44.21%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969元 [1] 业绩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由于风机及零部件销售规模增加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由于毛利额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1]
金风科技(02208) - 持续性关连交易


2025-10-24 18:25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持續性關連交易 持續性關連交易 董事會在此宣佈,於2025年10月24日,公司與新疆風能就持續性關連交 易訂立2026年產品銷售框架協議。 上市規則之含義 截至本公告日,新疆風能為公司主要股東。根據上市規則,新疆風能為 公司關連人士,訂立2026年產品銷售框架協議構成公司與新疆風能的持 續性關連交易。 2026年產品銷售框架協議下截至2026年12月31日之持續性關連交易年度 上限所適用百分比率中,有一項或多項超過0.1%但低於5%,該等交易遵 守上市規則14A章下的公告及年檢規定,無須獨立股東批准。 * 僅供識別 1 GOLDWIND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2208 1. 持續性關連交易 茲提述公司日期為2024年10月25日發佈之公告,內容有關2025年產品銷售框架協 議項下之持續性 ...
金风科技(02208) - 2025 Q3 - 季度业绩


2025-10-24 18:22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6.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0%[11] - 2025年前九个月营业收入为48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4%[1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64%[11] - 2025年前九个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21%[11]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548元/股,同比增长181.24%[11]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81.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3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5.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21%[19] - 净利润同比增长51.3%,达到2,817,939,068.27元[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44.2%,为2,584,374,593.56元[34] -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45.8%,达到0.5969元[35] - 综合收益总额增长50.7%,达到2,746,425,114.97元[35] - 2025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481.4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58.39亿元增长34.4%[3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2.0%,达到46,035,905,141.61元[34]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412.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3%[19] - 营业成本增长37.6%,为41,217,938,091.48元[34] - 研发费用增长4.1%,达到1,559,669,384.13元[34]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7.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1.39%[19]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改善,从亏损122,665,345.78元转为收益786,758,285.26元[34] - 投资受益为人民币6.4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19%[19] - 投资收益下降53.2%,为640,769,548.39元[34] - 2025年前九个月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6亿元人民币[13] - 2025年前九个月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65亿元人民币[14] 现金流量表现 - 2025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3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90.27%[1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6.3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27%[1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28.6%,为53,474,688,506.32元[37] - 经营活动中收到的税费返还为5.98亿元,相比上一期的7.40亿元有所减少[3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33亿元,较上一期的负65.07亿元亏损大幅收窄[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8.42亿元,相比上一期的负22.66亿元亏损略有改善[3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0.78亿元,而上一期为净流入64.66亿元,由正转负[38][39] - 公司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31.70亿元,显著高于上一期的12.57亿元[38] - 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79.91亿元,相比上一期的108.87亿元有所减少[38]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84.10亿元,远高于上一期的42.94亿元[38]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15.39亿元,与上一期的14.92亿元基本持平[3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25.33亿元,期末余额为84.98亿元[39] 资产负债项目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94.51亿元,较2024年末的116.19亿元下降18.6%[3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345.90亿元,较2024年末的308.25亿元增长12.2%[3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存货为216.50亿元,较2024年末的148.28亿元增长46.0%[30] - 存货余额为人民币216.50亿元,较期初增长46.01%[16] - 预付款项为人民币19.35亿元,较期初增长47.33%[16] - 短期借款为人民币9.98亿元,较期初减少36.69%[1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为1673.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7.78%[1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为1673.07亿元,较2024年末的1552.24亿元增长7.8%[3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10.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6.54%[1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349.64亿元,较2024年末的304.74亿元增长14.7%[3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合同负债为199.35亿元,较2024年末的181.81亿元增长9.6%[3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未分配利润为207.45亿元,较2024年末的188.39亿元增长10.1%[32] - 少数股东权益为人民币39.39亿元,较期初增长107.56%[19]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1-9月公司对外销售容量18,449.70兆瓦,同比增长90.01%[22] - 6兆瓦及以上机组销售容量15,877.15兆瓦,占总销售容量的86.06%[2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总计52,460.84兆瓦,同比增长18.48%[23] - 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共计49,873.87兆瓦,其中海外订单量为7,161.72兆瓦[23] - 公司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为38,861.14兆瓦,其中6兆瓦及以上机组为31,659.79兆瓦[2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72%的股份,共计326,320,426股[20]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境外上市外资股772,503,983股[20] - 公司向460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3,940.00万股,授予价格为每股4.09元[24]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计划回购A股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3亿元且不超过5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每股13.14元[26] - 按回购金额上限5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总数约为3,805.18万股,占总股本的0.90%[26] - 公司获授权回购不超过已发行H股总数10%的股份[28] 报告信息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40]
金风科技曹志刚:以“度电价值成本”重构风电逻辑
中国能源报· 2025-10-24 14:16
行业根本性转变 - 2025年是风电行业分水岭,行业正从“选价格”转向“选价值” [3] - 传统“高电量=高收益”的发展逻辑已失效,盈利模式转向在电价波动中锁定收益、保障电网稳定 [3] - 行业竞争焦点从单机容量转向系统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从硬件参数向软性实力转移 [11][12] 度电价值成本理念 - 公司提出“度电价值成本”新理念,替代沿用十余年的“度电成本”,将电价与发电量双重变量纳入时序化评估 [6] - 新理念核心是通过精准预测电价波动优化发电策略,例如在低风速高电价时段提升发电能力,在高风速低电价时段智能减少出力 [6] - 公司GWH204-Ultra系列机组通过硬件创新在电力交易高价值时段发电量提升3%以上,软件平台实现15分钟级精准响应 [7] - 公司推动陆上风机寿命从20年延长至25年,海上延长至30年,提升项目年发电小时数129-206小时,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361元 [7] 系统共生战略 - 公司成立AI研究院,依托全球1.45亿千瓦装机数据,让风机从“设备”变为“能源管理终端” [11] - 行业停止单纯追求更大叶轮直径的硬件竞赛,转向对现有产品平台的深度挖掘,有利于供应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11] - 未来竞争关键是将软实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价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执行能力成为新核心竞争力 [12] - 对创新基础设施(如风洞实验)的长期投入是构建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石,尽管短期难见直接经济效益 [13] 全球共生战略 - 公司风机出口占中国风机出口总量近50%,国际化分为建立信任的“上半场”和实现价值共生的“下半场” [15] - 公司在巴西等市场坚持长期主义,通过设立总装厂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当地产业复苏 [15] - 企业出海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动力,凭借最优度电价值成本解决方案获得国际开发商欢迎 [15] - 出海解决方案需涵盖物流、安装、金融、保险等“软环节”,提供一体化服务以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15]
傲鲨外骨骼机器人落地金风科技
北京商报· 2025-10-24 12:40
公开资料显示,金风科技连续14年位居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第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出口风 机占中国出口总量近50%。而风电一线作业长期面临现实挑战:工作人员需频繁搬运重型部件,长期承 受较大体力负荷,高处作业与受限空间作业更是常态化场景;同时,作业对精度和质量的高要求,需工 作人员持续保持高度集中并进行精细操作,进一步加剧体力消耗,职业劳损风险较高。 傲鲨智能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此次落地的傲鲨外骨骼机器人中,FIT-HV PRO腰部外骨骼机器 人在厂区大线工序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单根较重物料的重复性搬运需求,该产品能为工作人员提供额 外30kg助力,即时抵消60%以上腰部负荷,将腰间盘压力峰值降低约40%;同时可分担大腿与膝踝关节 冲击,对腰腿关键部位实现全程动态防护,在预防职业劳损的同时,同步提升生产效率。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天逸)10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傲鲨智能近日正式发布风电行业应用 示范案例,其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在金风科技实际生产场景中落地应用。 ...
金风科技涨2.03%,成交额4.9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69.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0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15.56元/股,成交额4.94亿元,换手率0.96%,总市值657.4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9.69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60%和8.42%,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39%和19.72%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2.70%,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4.43%、15.26%、58.29% [1] - 最近一次于8月25日登上龙虎榜,当日净买入5688.05万元,买入总额5.79亿元(占总成交25.83%),卖出总额5.22亿元(占总成交23.29%)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主营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26日,于2007年12月26日上市,主营业务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开发制造销售、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水务业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风机及零部件销售76.58%,风电场开发11.12%,风电服务10.15%,其他2.16%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风电设备-风电整机,概念板块包括新疆振兴、氢能源、海上风电、一带一路、碳中和等 [2]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归母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6.8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5.21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9.71万户,较上期减少11.65%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3998.39万股至1.29亿股,南方中证500ETF减持474.30万股至3072.89万股,博时主题行业混合新进持股1424.06万股,兴全趋势投资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风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万亿级市场空间可期
环球网· 2025-10-24 09:30
风电行业景气度 - 风电行业四季度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1] - 随着"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加速落地,风电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已打开 [1] - 未来10年全球风电市场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到2034年达到峰值200吉瓦 [6] 风电零部件企业业绩 - 新强联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18亿元,同比增长84.10%,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1939.50% [2] - 新强联毛利率28.88%,同比上升12.14个百分点,净利率18.94%,同比上升20.10个百分点 [2] - 中材科技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3.69亿元,同比增长33.47%,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234.84% [2] - 广大特材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7.75亿元,同比增长27.56%,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213.65% [3] - 风电叶片需求供不应求,头部企业普遍订单饱满 [2] - 行业需求回暖与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是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风电整机制造环节 - 中游风电整机制造环节仍处于修复期 [1] - 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今年上半年平均毛利率在11%左右,同比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 [3] -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增长,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改善,建议关注龙头公司业绩修复 [3] 政策与项目规划 - 中国目标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4] - 未来五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较"十四五"期间实现翻倍增长 [4] - 国家能源局将加快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 [4] - 三峡集团若羌新能源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近1900万千瓦,其中风电400万千瓦 [5] 市场空间与投资 - 按照"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1.2亿千瓦装机目标,风电产业链年均投资将超2500亿元 [6] - 核心零部件环节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整机与下游运营环节分别占据25%和15% [6] - 在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驱动下,具备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 [6] 新兴业态与技术发展 - 风电制氢等新业态探索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金风科技乌拉特中旗项目总投资约189.2亿元 [5] - 新强联通过募投项目布局齿轮箱轴承,目前已与多家主流企业达成合作 [2] - 隆华科技风电叶片材料产线一直处于满产状态,销售和盈利情况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4]
风能展解读及十五五风电展望
2025-10-22 22:5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风电行业,包括风电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设备出口等细分领域 [1] * 提及的公司包括整机企业(如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三一重工)、零部件企业(如中材科技、时代新材、大金重工、天能重工)以及已退出的企业(联合动力、许继泰动)[2][5][13][14][24][3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阶段与竞争格局 * 风电整机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策略趋于稳健,不再大规模展示大部件 [1][2] * 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联合动力、许继泰动等企业退出后,短期内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淘汰 [1][5] 风机价格与成本 * 风机价格稳步增长,国家电投中标结果显示,6-8兆瓦产品同比涨幅200-300元/千瓦 [1][5] * 受原材料上涨和大型化影响,大幅降价可能性小 [1][5] * 6.25兆瓦混塔风机价格约2,100-2,200元/千瓦,钢塔约1,900-2,000元/千瓦,裸机价约1,600元/千瓦 [11] * 10兆瓦风机裸机价约1,200元/千瓦 [11] * 12-16兆瓦海上风机价格约2,800元/千瓦 [12] 装机量预测 * 预计2025年吊装交付规模120-130GW,海上约10GW [1][9] * 预计2026年整体交付水平可能调整至100-110GW,海上约12-15GW [1][9] * 明年陆地装机会下降,主要受三北大基地项目遗留及部分地区(如山东、东北、河北)竞配规模较高影响 [10] 设备出口前景 * 预计2026年中国风电设备出口将迎来显著增长,设备交付量将大幅增加 [1][6] * 中国陆上风电设备出口售价约为国内两倍,每千瓦净利润可达1,000元 [12] * 海上风电定价策略相对保守,项目周期长(3-5年),风险较高 [12] 海外市场策略与挑战 * 中国企业采取本地化制造应对贸易壁垒,虽人工成本增加,但毛利率仍可保持20%-30% [13] * 大型零部件(如叶片)未来将更倾向于本地化制造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14] * 技术要求高且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如齿轮箱、轴承)不太可能进行本地化生产 [14] 海上风电发展 * 浙江、山东海上风电发展领先,广东、辽宁、河北等地将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15] * 预计沿海省份10%电力需求将来自海上风电 [16] *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7年底前实现大风机和漂浮式风机商业化应用,2028年达到大规模开发水平 [18] * 军事和航道问题是主要限制因素,但示范项目(如阳江)正逐步解决 [19] * 增值税退税对企业现金流影响大,相当于变相提升电价,有助于企业优化技术、扩大规模 [20][21] 技术创新与零部件 * 关键部件(叶片、齿轮箱、轴承)质量问题逐步解决,推动12-1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机应用 [7][8] * 技术创新集中在滑动轴承、新材料应用(如碳纤维)及国产化轴承等方面 [23] * 高塔架技术(如钢管混凝土格构塔)备受关注 [23]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呈现"源网荷储、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产业战略趋势 [3] * 国内大兆瓦风机及零部件(塔筒、管桩)产能充足,不会出现短缺 [25] * 国内导管架价格约1.1万-1.5万元/吨,单桩约1.2万-1.3万元/吨 [26] * 零碳工厂可满足ESG要求、获得预证补贴并降低运营成本,商业模式可带来可观收益 [30] * 漂浮式风电的竞争力取决于系泊系统,预计2028年可进入小规模商业化应用 [31] * 明阳智能在漂浮式风电领域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度最高;金风科技相对保守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