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奥赛图(02315)
icon
搜索文档
百奥赛图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医药行业 - 公司:百奥赛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与愿景 - 公司以创新技术驱动新药研发,愿景是成为全球新药发源地,有临床前产品和服务、抗体分子转让开发两大业务条线,目标是成为创新动物模型领域全球龙头,拿下超一半市场份额 [2][3] - 2024 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 65%,未来五到十年计划扎根中国、布局全球,2024 年首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盈利 3000 多万,预计 2025 年经营性现金流继续大幅转正 [3] 基因编辑技术平台支撑业务 - 临床前产品和服务方面,利用基因编辑平台开发超 3500 种动物模型,每年新增 300 - 500 种,涵盖多疾病领域和靶点,还提供 CRO 服务 [4] - 抗体分子转让开发业务方面,利用基因编辑平台开发全人源化抗体平台,启动“千鼠万抗”计划,形成全人抗体分子库,转让分子获取收入 [4] 临床前产品和服务业务优势与表现 - 优势在于开发超 3500 种动物模型且持续扩充,有高洁净冻干房,能出口活体动物模型,提供 CRO 服务,与全球众多药企合作 [5][6] - 业务板块实现良好增长,保持较高毛利率,得益于全球化布局和海外市场开拓 [6]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与成效 - 持续投入研发,每年超 1 亿,优化全球市场和销售网络,建立四个市场和区域团队 [7] - 2022 - 2024 年海外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 64%,2024 年海外业务销售占比超 65% [7] 美国市场布局与规划 - 美国市场占全球近一半,是重点发展市场,持续扩大设施和团队规模,2023 年设施面积扩大,团队超 100 人,未来扩充至 150 - 200 人,致力于成优质供应商 [8] “千鼠万抗”计划 - 目标是针对 1000 多个靶点大规模发现抗体,形成含超 100 万个全人抗体序列分子库,赋能药企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筛选概率 [10][11] - 2020 - 2023 年研发,2023 下半年转让分子数量井喷,2024 年签约约 100 个,累计近 200 个,合同额超 200 亿,预计后续转让数量、首付款和里程碑费用增长,进入临床分子数量和里程碑收入将显著增长 [12] 抗体业务合作趋势与规划 - 早期主要与国内药企合作,2023 下半年至 2024 年与海外药企合作显著增加,2024 年超 70%转让分子与海外药企合作 [13] - 2025 年继续转让早期抗体序列分子,尝试内部立项研发 PCC 分子,以多种形式合作,通过 AI 智能体赋能和加大 PCC 分子研发投入提升人均产出 [13] 收入、研发投入、现金流与盈利情况 - 2020 - 2024 年收入快速增长,2020 年超 2 亿,2023 年近 7.2 亿,2024 年达 9.8 亿,较 2023 年增长超 30%,复合年均增长率超 35% [14] - 2024 年研发投入下降,2025 年预计平稳,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转正为 2.1 亿,预计 2025 年大幅转正且提升 [15] - 2024 年盈利 3000 多万,对 2025 年及未来盈利有信心 [16] 业务板块增长与策略调整 - 临床前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毛利率平稳,未来希望收入增长同时毛利率提升,创新动物模型业务增长更快,是业务板块中流砥柱 [17][18] - 2024 年抗体分子转让开发业务收入增长,驱动因素有预付款、准 PCC 分子转让和里程碑付款,2025 年计划提升转让数量,收到更多里程碑付款,PCC/准 PCC 分子转让采取从容策略,预计 2026 年及未来有更多高质量 PCC 分子交易 [20][21] 不同阶段发展特点与展望 - 2020 - 2024 年战略性大规模研发投入,2023 年底至 2024 年抗体分子转让开发业务增长,获认可,重心在原创研发 [22] - 2024 年通过收入增长和内部调整实现盈利,生物医药临床前产品和服务业务海外市场拓展起关键作用 [23] - 2025 年及未来进入“两翼齐飞,规模化盈利”阶段,Baromice 业务线有竞争力,抗体分子转让开发业务预计转让分子数量增长,里程碑收入推动业务增长 [24] 国内外市场研发投入与需求 - 海外药企增加早期上游创新研发投入,早期研发市场多元化发展,创新动物模型业务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增速远超中国市场,2025 年预计保持大几十增长率 [25] - 国内市场前期疲软,2024 年下半年起复苏,由创新研发驱动,体现在对创新靶点等投入 [25] 竞争优势对比 - 与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相比,优势在于创新靶点动物模型、高洁净度动物房和全球销售网络 [26] “千鼠万抗”项目商业模式 - 核心是抗体底层技术创新和分子转让开发,转让分子获预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未来预计每年签 100 - 200 个合约使里程碑付款百亿规模增长,2025 年初起重点开发 PCC 分子并转让 [27] 创新动物模型研发与后来者挑战 - 创新动物模型从研发到批量供应需一年半到两年,后来者在研发前瞻性、管线布局、资源投入和市场信息获取方面面临挑战,行业格局将由少数公司主导 [29] 药企购买原因与平台优势 - 药企购买百奥赛图抗体序列或 PCC 分子是因底层技术平台价值和研发效率提升,“千鼠万抗”平台提供全人抗体分子,节省研发时间 [30] - 千鼠万抗平台通过提供抗体分子库节省药企早期研发时间,提供高质量抗体分子,提高获得满意抗体概率 [31][32] 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 - 成为底层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动物模型业务成全球领先者,拿下超一半市场份额,抗体分子业务持续探索,通过增长和盈利提升二级市场表现 [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创新动物模型业务海外市场占比约 55%,2022 - 2024 年收入从 1.7 亿增至 3.9 亿,过去几年基本保持 100%以上增长,2025 年预计保持大几十增长率 [25] - 百奥赛图拥有 1200 名员工,总部在北京,主要研发生产设施在江苏南通和美国波士顿,在德国海德堡、美国旧金山和圣地亚哥有销售分支 [3]
百奥赛图(02315)靠持续创新跑通Biotech商业模式 双轮驱动打开成长天花板 迎来估值重塑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17:47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回暖与百奥赛图表现 -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持续回暖,百奥赛图股价从去年11月底部的5.6港币飙升至21.8港币,涨幅近300%,年内涨幅超过150% [1] - 公司凭借"创新动物模型+抗体分子转让"双轮商业模式,走出不同于传统CRO和Biotech的新型发展路径 [1] - 市场高度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对其发展路径充分认可 [1] 创新动物模型业务 - 公司已研发超过3,500种基因编辑动物及细胞模型,其中超1,000种是用于创新药物评价的靶点人源化模型 [2] - 2014年开始搭建全球一流模式动物生产基地,将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产品销售模式,大幅提高研发效率 [2] - 成为中国首家大规模向国际市场稳定供应创新动物模型的企业,海外业务销售占比接近70% [3] - 2024年度创新动物模型收入达3.89亿元,同比增长43%,三年复合增长率52%,毛利率超过75% [3] - 已与全球前十大药企全部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3] 抗体转让开发业务 - 自主研发RenMice®平台,用于全人治疗性抗体发现 [5] - "千鼠万抗"计划建立起超100万条全人抗体序列库,药企可筛选合适抗体分子 [6] - 2025年初完成AI驱动抗体药物研发平台本地化部署,与"千鼠万抗"计划协同 [6] - 截至2024年底已签署约200项抗体分子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 [7] - 2024年度抗体业务收入达3.18亿元,同比增长81%,三年复合增长率58%,毛利率超过80% [8]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37%,毛利率约78% [9] - 净利润3,353.6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1亿元 [9] - 2024年研发费用约3.24亿元 [9] - 管理层表示2025年开始将实现规模化盈利 [9] 未来发展前景 - 国内外药企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加大,带动创新动物模型需求增长 [4] -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对外授权交易持续升温,创新药研发投入进入回报正循环 [7] - 公司有望在资本市场持续表现,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10]
百奥赛图-B(02315.HK)RenMab技术平台再获日本专利授权,持续深化RenMice全人抗体╱TCR平台全球专利布局
格隆汇· 2025-06-05 16:41
核心观点 - 百奥赛图自主研发的全人抗体小鼠RenMab®平台关键技术获得日本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标志着其全球专利布局战略的稳步推进与深化 [1] - RenMab®小鼠是RenMice®全人抗体发现平台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能够产生最大程度保留天然多样性的全人抗体分子,显著提高抗体药物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1] - RenMice®系列小鼠平台在发现低免疫原性、高多样性、高亲和力及理化性质优良的全人抗体╱TCR方面具有卓越优势,已获得全球顶尖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广泛认可 [2] 技术优势 - RenMab®小鼠利用独有的超大片段染色体工程技术(SUPCE®),将小鼠的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原位全区段替换为人的相应基因,具有完整的人抗体重链VDJ基因和轻链VJ基因 [1] - RenMab®小鼠能针对不同的抗原均产生强免疫应答,产生的全人抗体分子无需进行复杂的抗体人源化改造,有效降低了抗体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免疫原性风险 [1] - RenMice®系列小鼠平台包括RenMab®、RenLite®、RenNano®、RenTCR-mimic®和RenTCR™,在抗体发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商业合作 - 百奥赛图已与包括德国默克、杨森╱强生、百济神州等在内的约20家国内外领先企业达成了RenMice平台授权合作 [2] - 基于RenMice平台的「千鼠万抗」工程,针对上千潜在药物靶点产生上百万条全人抗体分子,截至2024年底已达成近200个抗体分子的授权╱转让合作 [2] 专利布局 - RenMice平台已在美国、中国、日本等近10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并在15个国家和地区将近40项专利申请推进到审查阶段 [2] - 百奥赛图持续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RenMice®平台专利布局和关键技术保护,未来有望陆续获得更多专利授权 [2]
百奥赛图(0231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8: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2315[13] - 公司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5] - 股东批准股份奖励计划的日期为2022年11月7日[15] - 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28日举行[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沈月雷博士[4]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北京市大兴区宝参南街12号院[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248号大新金融中心40楼[5]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位于香港中环遮打道10号太子大厦8楼[10]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和中国招商银行北京亦庄支行[11] - 公司投资者联系电话为010 - 56967601,传真为010 - 56967666 - 8067,邮箱为ir@bbctg.com.cn[14] - 百奥赛图于2009年11月1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有限公司,2020年12月29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7] - 内资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元[18] - 百奥常盛于2019年6月24日在中国成立[16] - 百奥常青于2016年4月12日在中国成立[16] - 祐和常盛于2020年9月1日在中国成立[18] - 祐和常青于2020年5月9日在中国成立[18] - 公司H股为每股面值人民币1.0元的境外上市外资股,以港元认购及买卖并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组成集团[19] - 报告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5]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元[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980.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6.8%[30][33] - 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33.5百万元,同比扭亏为盈[30][33] - 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211.2百万元[30][33]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805亿元,同比增长约36.8%[44][47]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335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44][47]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为2.112亿元[44][47] - 2024年抗体发现业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增长80.7%,占总收入32.4%[49][50]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239亿元,较去年下降约31.7%[49][52] - 2024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2.184亿元,较去年下降约23.7%[49][5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有RenLite、RenMab、RenNano等平台用于生产抗体及ADC[24] - 公司使用RenMabTM/RenLite®/RenNano®小鼠平台简化药物开发流程[44][45] - 公司完成DeepSeek平台本地化部署,可助力全球药企筛选抗体分子[36][38] - 公司药物开发业务利用RenMice和「千鼠萬抗」计划,为超1000个靶点评估调研形成约100万个抗体序列库[53][55][62][64] - 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包括基因编辑、药理药效评估及模式动物销售,获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54][56] - 公司于2023年第三季度末初步完成千鼠萬抗研发,建成庞大抗体序列库[59][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千鼠萬抗完成约1000个靶点评估调研并基本开发,在RenMab敲除超680个靶基因,在RenLite敲除超270个靶基因[62][64] - 公司计划基于RenLite和RenNano平台推出双抗、纳米抗体等创新分子,扩展抗体库丰富度[62][64] - 公司将抗体开发策略转变为针对上千靶点开抗体分子货架式提供,为药企节省1 - 2年以上临床前研发时间[63][65] - 公司整体研发战略是推进少量潜力药物分子到临床前阶段,与伙伴交易获收益[58][60] - 公司通过转让不同阶段抗体分子收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维持收益增长[58][60] - 公司依托基因编辑技术拓展RenMice平台,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58][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达成约200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4年新增签署约100项交易[67][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六种候选药物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六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五种已达转让授权,四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一种已达转让授权[70][72] - 公司收回之前与Tracon共同开发的YH001的授权权益[78] - 公司授予Syncromune将YH001、YH002和YH003作为活性化合物在全球开发瘤内注射产品的独家许可[78] - 公司可向荣昌生物收取授权YH005的许可费[78] - 公司与微芯新域就YH008双特异性抗体达成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保留其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78] - 公司可向启德医药收取PD - L1单抗的许可费,双方共同拥有该知识产权[78] - 公司就YH016和YH017与合作方洽谈转让合作[78] - 公司YH001在澳大利亚完成I期临床试验,2021年4月确定RP2D,数据显示其安全性和疗效良好[80][83] - 2022年公司与Syncromune签订授权协议,2023年订立技术转让协议,Syncromune已在墨西哥开展临床试验,2024年7月该疗法获FDA快速通道资格[81][84] - 2021年10月公司与美国Tracon达成协议,2022年8月I/II期临床试验获FDA批准,11月首例患者用药,后Tracon破产,公司收回YH001授权[82][85][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研究中92名PDAC受试者入组,一线47名,二三线45名,耐受性良好且疗效不错[88][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3006研究中20名受试者入组接受治疗,耐受性良好且疗效不错[88][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3005研究中有15名受试者入组接受YH003治疗[96] - 公司与Syncromune基于Syncrovax™技术合作开发并商业化YH003的瘤内免疫疗法[97] - 公司YH002在澳大利亚完成I期剂量递增研究,数据证明耐受性良好且有不错抗肿瘤活性[99] - 公司分别于2021年6 - 11月从美国FDA、TGA、MedSafe、国家药监局及台湾FDA获IND批准开展YH003的II期MRCT [88][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3研究共入组15名受试者并接受YH003治疗[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4研究入组17名受试者,分别接受0.01mg/kg(n=1)、0.03mg/kg(n=1)、0.1mg/kg(n=3)、0.3mg/kg(n=3)、1.0mg/kg (n=3)及3.0mg/kg (n=3) iv q3W治疗,且在不超过3.0mg/kg水平的剂量下安全且耐受性良好[106][109] - 2017年9月6日,公司与荣昌生物就RC118的开发及商业化签订独家技术转让协议,转让YH005的全球权利[107][110] - 2021年8月RC118获得澳大利亚I期临床批复,2021年9月获得国内I期临床批复,2022年12月获美国FDA两项孤儿药资格认证,2023年4月其I/IIa期临床研究获CDE正式批准[107][111] - 2023年2月27日,公司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协议,微芯新域将支付40百万元首付款、不超360百万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196百万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净销售额分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首付款和国家药监局IND里程碑付款[112][114] - 2024年1月5日,YH008开始I期研究的患者入组[113][115] - 2023年公司与多玛医药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有权获得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116] - 2024年8月29日和9月11日,多玛医药分别获美国FDA和澳大利亚TGA批准开启YH013临床一期研究,并于11月21日给药首个患者[116] - 2024年11月28日,多玛医药提交的YH013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始在中国入组患者[116] - 公司与临床阶段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Syncromune合作,基于Syncrovax™技术共同开发并商业化YH002、YH003的瘤内免疫疗法[100][102][105] - 公司基于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于2023年与Doma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有权获 upfront fee、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118] - 2024年11月28日,Doma提交的IND申请获NMPA批准可在中国启动患者入组;8月29日和9月11日,Doma分别获美国FDA和澳大利亚TGA的I期临床研究批准;11月21日首位患者给药[119] - 公司基于全人源类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于2024年1月与Radiance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120] - YH015基于RenMice平台,目前处于CMC阶段,CD40抑制剂有潜力开发成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药物[124] - YH016和YH017利用RenMice平台开发,公司正与不同伙伴就其潜在合作展开讨论,期望2025年底前达成协议[125] - 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及产品包括CRO服务、创新靶点模式动物销售和基因编辑定制服务业务,是重要业务分部[130] -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为国内外药企客户提供高质量临床前CRO服务,在挑战环境下保持高毛利和快速营收增长[132] - 公司的抗體发现及疾病小鼠模型包括超3500个独特的基因编辑小鼠/细胞系项目[133] - 公司在创新模式动物的研发和销售业务线,每年向市场推出数百种新型模式动物,报告期取得满意销售增长[133] - 公司抗体发现和疾病小鼠模型包含超3500个独特的基因编辑小鼠/细胞系项目[135] - 公司每年在市场推出数百种新动物模型[137] - 公司基于C57BL/6基因背景研发出一系列免疫检查点及其他人源化小鼠[141][145] - 公司独立研发的B - NDG小鼠通过IL2rg基因敲除从具有NOD - scid遗传背景的小鼠获得[147][150] - 公司模式动物疾病类型主要集中于肿瘤及自身免疫[140][142] - 公司正拓展神经、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等领域的模式动物[140][143] - 公司利用基因编辑人源化小鼠构建肿瘤模型,测试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140][142] - 公司已为全球约900名合作伙伴完成超5300个药物评估项目[154][157] - 公司体内药理学团队成功开发并验证数百个同源及异基因肿瘤模型[159][161] - 公司体内药理学服务在野生型及人源化小鼠中开发了多种疾病模型[159][162] - 公司基于模型的体内药效服务具有高规模筛选能力[160][163] - 公司体外药理学服务包括免疫细胞分析等内容[160][163] - 公司综合体内及体外药理学能力可提供完整的PoC及MoA[160][163] - 公司基于B - NDG小鼠研发了一系列二代产品[153][156] - 公司根据动物类型和服务类型确定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服务费率[155][158] - 公司与客户就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服务协议期限通常不超一年[155][158]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PK/PD服务平台以支持药物开发及临床试验[165] - 公司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提出千鼠万抗计划,开发转基因RenMice平台,设立抗体发现及模式动物平台[170][171][172][174] - 公司开发了SUPCE、CRISPR/EGE及ESC/HR基因编辑平台[171][175] - 公司为客户完成超5100个定制基因编辑项目,内部开发超3500种基因编辑动物及细胞模型产品[171][175] - 公司在基因编辑定制服务领域将重心转移至海外制药公司客户[170][173] - 公司提供基于大鼠/小鼠及细胞系的定制基因编辑服务,还有sgRNA质粒构建及活性检测等实验服务[177][178] - 公司掌握基于ESC/HR和基于CRISPR/EGE的基因编辑技术[177][178] - 公司使用上述技术为C57BL/6、BALB/c等小鼠品系和Sprague Dawley、Wistar大鼠品系提供基因编辑服务[179] - 公司使用上述技术提供各种细胞系基因编辑服务[179] - 公司用人源化小鼠和B - NDG小鼠建立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估平台[166][169] - 公司利用靶标人源化小鼠和FcRn人源化小鼠建立全面的PK/PD服务平台[1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数十家知名跨国制药公司及领先制药公司达成RenMice技术平台的授权及试验合作协议[181][184] - 2023年3月,公司与强生集团旗下杨森生物技术公司订立授权协议[181][184] - RenMab平台关键技术于2023年获中国专利及美国专利[186][190] - RenLite平台关键技术于2024年获美国专利授权[192][195] - RenMab小鼠可产生丰富抗体库,公司能筛选出亚纳摩尔级抗体[186][190] - RenLite小鼠可解决双特异性抗体平台轻链与重链错配问题,降低CMC流程开发难度[187][191] - RenLite平台产生的双抗ADC分子YH012和YH013
百奥赛图-B(02315)发布年度业绩,股东应占盈利3354.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3-26 16:4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度业绩出色,收益增长、扭亏为盈,战略调整和运营优化成效显著,各业务发展良好且成本控制有效 [1] 业绩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9.8亿元,同比增长36.8%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3354.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每股盈利0.08元 [1] 业务发展 - 抗体发现业务获更多海外客户认可,全球前10大药企中7家成为客户,对外转让抗体分子数量增加,收入3.1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7%,占总收入32.4%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签署约20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2024年度新增约100项,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0% [1] - 基于全球化网络体系,模式动物业务和抗体发现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海外业务收入贡献比例提高,收入增长时毛利稳定 [2] 成本控制 - 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结束,2024年研发费用3.239亿元,较去年下降约31.7% [2] - 公司运营效率提升,一般及行政开支2.184亿元,较去年下降约23.7% [2]
百奥赛图(023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6: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980,45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16,912千元人民币增长36.8%[3] - 2024年毛利为761,5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06,034千元人民币增长50.5%[3] - 2024年除税前盈利42,94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亏损380,156千元人民币[3] - 2024年年内盈利33,53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亏损382,952千元人民币[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8元人民币,2023年为亏损0.96元人民币[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1,24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所用现金净额76,646千元人民币[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598,77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26,358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816,53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23,050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534,9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77,616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838,6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90,436千元人民币[8] - 2024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101108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7784千元人民币;2024年可报告分部毛利为7674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6351千元人民币[22] - 2024年综合毛利为7615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6034千元人民币[23]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中,中国为318204千元人民币,美国为49438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中国为308610千元人民币,美国为301169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239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2259千元人民币[26] - 2024年生物资产已变现公允价值负变动为64820000元人民币,未变现公允价值正变动为79015000元人民币;2023年已变现为59940000元人民币,未变现为64819000元人民币[27] - 2024年财务成本为9167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9844千元人民币[28] - 2024年员工成本为33742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04065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16149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2299千元人民币[31] - 2024年综合损益表中的税项为940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796千元人民币[32] - 2024年除税前盈利为42940千元人民币,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80156千元人民币[3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354.2万元,2023年为亏损人民币38295.1万元;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98011千股,2023年为398314千股[3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为人民币209899千元,关联方为人民币40441千元,亏损拨备为人民币20892千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为人民币153601千元,亏损拨备为人民币11396千元[3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第三方)为人民币69663千元,应付票据为人民币45816千元;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第三方)为人民币115113千元,应付票据为人民币60121千元[40]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980.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6.8%;净利润为人民币33.5百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211.2百万元[42] - 2024年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23.9百万元,较去年下降约31.7%;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18.4百万元,较去年下降约23.7%[43]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21090万元增加3.8%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21890万元[118] - 毛利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50600万元增加50.5%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76150万元,毛利率由70.6%增至77.7%[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约为人民币2390万元,较去年减少43.4%[120]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从2023年约490万元增加190.9%至2024年约1420万元[12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约6280万元增加48.1%至2024年约9300万元[12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2.863亿元减少23.7%至2024年约2.184亿元[12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4.744亿元减少31.7%至2024年约3.239亿元[12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库存现金总计约4.039亿元,较2023年约4.177亿元略微减少[126]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约9980万元减少8.2%至2024年约9170万元[127] - 2024年所得税约940万元,2023年为280万元[128] - 2024年盈利约33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亏损约3.83亿元[129] - 2024年12月31日未偿还贷款约4.02亿元,2023年为3.507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88,2023年为2.10[130]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2.816亿元,2023年约1.454亿元[13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基因编辑收益72,083千元,2023年为74,325千元;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2024年为200,989千元,2023年为193,396千元;模式动物销售2024年为389,205千元,2023年为272,805千元;抗体开发2024年为317,794千元,2023年为175,870千元;其他2024年为383千元,2023年为516千元;2024年总计980,454千元,2023年为716,912千元[18] - 2024年抗体发现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17.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7%,占公司总收入32.4%;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签署约20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2024年新增约100项,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0%[43] 财务报表相关政策及影响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含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以及集团于联营公司的权益,计量基准为历史成本,生物资产等按公允价值列账[11][12] - 公司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修订本,采纳后集团重新评估负债分类,未发现需重新分类[14]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因集团无售后租回交易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 - 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本引入新披露规定,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 会计估计修订若只影响当期则于当期确认,若影响当期及未来期则于修订期及未来期确认[13] 业务线管理及业绩评估 - 集团按业务线管理业务,有基因编辑服务、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进行创新药开发五个可报告分部[20] - 集团最高执行管理层按毛利评估可报告分部业绩,其他经营收支、资产与负债未按个别分部计量[21] 业务合作及授权情况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单一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10%以上[18] - 2024年12月31日,分配至集团现有合约下剩余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总额为133,283,000元,2023年为182,160,000元,预期3年内确认[19] - 公司与Tracon协商一致收回YH001的授权权益,Tracon已进入破产程序[53][56] - 2022年公司与Syncromune签订授权协议,2023年订立技术转让协议,Syncromune已在墨西哥开展SyncrovaxTM疗法临床试验,2024年7月该疗法获FDA快速通道资格[55] - 公司可向荣昌生物收取YH005的许可费,向启德医药收取PD - L1单抗的许可费[53] - 公司将Claudin 18.2抗体YH005许可授予荣昌生物,转让其全球权利,RC118于2021年8月获澳大利亚I期临床批复,9月获国内I期临床批复,2022年12月获美国FDA两项孤儿药资格认证,2023年4月其I/IIa期临床研究获CDE正式批准[66] - 2023年2月27日公司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微芯新域将支付4000万元首付款、不超3.6亿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1.96亿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及分级净销售额分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首付款和国家药监局IND里程碑付款[67] - 2024年1月公司基于全人源类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与Radiance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行使选择权后公司将有权获得选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71] - 公司正与不同合作伙伴就YH016、YH017潜在合作展开讨论,以期2025年底前达成协议[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数十家知名跨国制药公司及领先制药公司达成授权及试验合作协议[93] 产品研发及管线进展 - 药物开发业务包括抗体开发业务和在肿瘤及自免领域筛选推进药物靶点;临床前研究服务包括基因编辑、药理药效评估及模式动物销售[44] - 公司利用RenMice和“千鼠万抗”计划为1000多个靶点评出约1000000个抗体序列库[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达成约200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4年新增约100项交易[46][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千鼠万抗完成约1000个靶点评估调研,在靶点敲除RenMab中敲除680多个靶点基因,在靶点敲除RenLite中敲除270多个靶点基因,有望获约100万个涵盖1000多个创新靶点的全人源抗体序列库[47] - 公司研发模式较传统药物研发方式可为合作伙伴节省1至2年以上临床前研发时间[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六种候选药物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六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五种已达转让授权,四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一种已达转让授权[50] - 2023年第三季度末初步完成千鼠万抗的研发工作并建成庞大抗体序列库[46] - 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来制备抗体”转变为“针对上千个靶点提前开发数十万个抗体分子进行货架式提供”[48] - 现阶段每年销售收入大部分来自首付款及少量里程碑付款,未来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增长将更显著[48] - 公司研发药物分子以达成对外转让合作为最终目的,未来将更聚焦临床前药物分子研发[50]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针对新型靶点或经临床前及早期临床研究验证的候选药物[50] - 公司目前无计划投资自有资源领导管线候选药物后期临床开发与商业化[50] - YH001与恩沃利单抗及多柔比星联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8月获FDA批准,11月首例患者用药[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3的PDAC研究有92名受试者入组,YH003006研究有20名受试者入组,YH003005研究有15名受试者入组[59] - 公司分别于2021年6 - 11月从美国FDA、TGA、MedSafe、国家药监局及台湾FDA获IND批准开展YH003的II期MRCT[58] - YH002已在澳大利亚完成FIH、多中心、开放标签及I期剂量递增研究[63] - 公司与Syncromune基于Syncrovax™技术共同开发并商业化YH002、YH003的瘤内免疫疗法[60][64] - YH004已在澳大利亚完成I期临床试验,2021年10月获美国FDA的IND批准,2022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YH004有17名受试者入组,在不超3.0mg/kg剂量下安全且耐受性良好[65] - YH008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多中心I期剂量递增临床研究,2024年1月5日开始I期研究患者入组[68] - 2024年11月28日多玛医药提交的YH013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始在中国入组患者,8月29日和9月11日分别获美国FDA和澳大利亚TGA批准开启临床一期研究,11月21日给药首个患者[70] - YH015基于全人源抗体小鼠平台RenMice,目前处于CMC阶段[72] - YH016已筛选到具有优秀体内外活性的候选抗体,YH017已筛选到具有高亲和力及高阻断活性的候选抗体[73] 临床前研究服务业务情况 - 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及产品包括CRO服务、研发及创新靶点模式动物销售以及基因编辑定制服务业务,是重要业务分部[74] - 公司的抗体发现及疾病小鼠模型包括超3500个独特的基因编辑小鼠/细胞系项目[75] - 公司每年向市场推出数百种新型模式动物[75] - 公司已为全球约900名合作伙伴完成超5
百奥赛图(0231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16: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410,49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05,4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后亏损为50,673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3.3%[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13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5.0%[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29,608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负17,569千元人民币有显著改善[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0.5百万元,同比增长25.6%[17][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50.7百万元,同比下降73.3%[17][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29.6百万元,首次实现正现金流[17][20] - 2024年上半年抗体发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8.2百万元,同比增长33.9%,占总收入的28.8%[21][23] - 2024年上半年模式动物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75.8百万元,同比增长52.6%[21][24] - 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3.5百万元,同比增长70.0%,占总收入的71.5%[22][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61.7百万元,同比下降34.8%[27][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02.6百万元,同比下降12.7%[27][29] 业务发展与合作 - 公司基于RenMice®平台已建立40多万条全人抗体序列库,针对约1,000多个靶点[16] - 公司子品牌BioMice®提供几千种基因编辑动物和细胞模型,包括靶点人源化小鼠[16] -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中国、美国及德国设有分支机构[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签署约15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同比增长约230%[21][23] - 公司已完成千鼠萬抗的研发工作,并建立了庞大的抗体序列库[33][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达成约150项联合开发/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33][35] - 2024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交易,其中约20项新增授权签署或转换为正式授权[33][35]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针对新型靶点的候选药物,截至2024年6月30日,六种候选药物中有六种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37][38] - 五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四种已达到转让授权,五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两种已达到转让授权[37][38] - 公司通过对外转让大量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抗体分子,收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这是其维持收益增长的核心业务线[32][34] - 公司目前无计划投资自有资源以在不久的将来领导管线候选药物的后期临床开发与商业化[32][34][37][38] - 公司继续在临床阶段或临床前阶段与其他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抗体分子,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加速药物开发进程[37][38] - 所有候选药物均通过公司的自有抗体发现平台发现[37][38] - 公司已与Syncromune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授权其使用YH001、YH002和YH003作为活性化合物开发瘤内注射产品,并有权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净销售额分成[42] - 公司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双特异性抗体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保留YH008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42] - 公司已完成千鼠万抗项目的大部分工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建立包含超过400,000个全人源抗体序列的库,涵盖约1,000个靶点[43][44] - 公司计划基于RenMice®技术平台推出双抗、纳米抗体、TCRm抗体及GPCR抗体等创新成药形式的分子,扩展抗体库的丰富度[43][44] - 公司通过转让千鼠万抗产生的抗体分子/序列,收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未来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的增长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47][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达成约150项联合开发/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4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交易[50] - 公司核心产品YH001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特征,并于2021年4月确定RP2D[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签署约150项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开发协议,包括与默克、吉利德、Neurocrine等公司的合作,其中2024年上半年签署了约50项新协议[52] - YH001在澳大利亚的I期临床试验中,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使用时,在不超过4.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客观缓解率(ORR)为19.2%,疾病控制率(DCR)为61.5%[56][58] - YH001在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中,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时,在不超过6.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并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56][58] - YH001与Tracon的合作因Tracon破产而终止,公司已收回YH001的授权,并计划进一步探索YH001在其他实体瘤适应症中的临床研究[57][60][61] - YH003在澳大利亚的I期临床试验中,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使用时,耐受性良好,并在胰腺癌等癌症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63][66][67] - YH003的II期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已在美国、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展开,首例患者于2021年12月在澳大利亚完成给药[63][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研究中,一线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7.9%,疾病控制率(DCR)为81.4%,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2.12个月[70] - 一线治疗组中,47名患者中有43名接受了至少一次可评估的肿瘤评估,未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7.9%,疾病控制率(DCR)为81.4%,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2.12个月[73] - 二线及以上治疗组中,45名患者中有40名接受了至少一次可评估的肿瘤评估,未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0%,疾病控制率(DCR)为35%,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个月[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20名患者接受了YH003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白蛋白结合紫杉醇治疗,未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5.0%,疾病控制率(DCR)为7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11个月[76] - 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加吉西他滨用于胰腺癌患者一线或二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75] - YH003006研究为YH003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评估其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用于不可切除/转移性黏膜型黑色素瘤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75] - 截至2024年6月22日,YH003005研究中共有15名患者接受了YH003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YH001的治疗,评估其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表现[81] - 公司与Syncromune合作,基于Syncrovax™技术开发并商业化YH003的瘤内免疫疗法[82] - YH002002研究中,15名患者中有3名(20%)达到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20%[90] - YH002002研究中,YH002单药治疗在高至2.0mg/kg剂量水平下耐受性良好,未出现药物相关的死亡事件[89] - YH002002研究中,15名患者中有5名(33.3%)为既往接受过3线或以上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实体瘤患者[90] - YH002与Syncromune合作,Syncromune将支付首付款,并有权获得潜在里程碑付款,SYNC-T SV-102疗法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认定[91][93] - YH004在澳大利亚启动I期临床试验,截至2024年6月30日,17名受试者入组,剂量在3.0mg/kg以下安全且耐受性良好[92][94] - YH005与荣昌生物合作,RC118获美国FDA两项孤儿药资格认证,用于治疗胃癌和胰腺癌[95][97] - YH008与微芯生物合作,微芯新域将支付人民币40百万元首付款,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过人民币360百万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不超过人民币196百万元[99][101] - YH008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多中心I期剂量递增临床研究,患者入组于2024年1月5日开始[100][102] - YH012是一种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104][106] - YH013是一种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用于治疗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类型[105][109] - 公司于2024年1月与Radiance签订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涉及YH012的开发及商业化,预计将获得选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108] - 公司于2023年与多玛医药科技签订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涉及YH013的开发及商业化,预计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111] - YH015是一种靶向CD40的全人源IgG1抗性单克隆抗体,目前处于CMC阶段,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及器官移植的潜力[112][114] - 公司通过扩展模式动物类别和海外销售团队,显著提升了销售增长,特别是在美国波士顿设施扩大为原有三倍后[113][116] - 公司拥有超过3,300个独特的基因编辑小鼠/细胞系项目,用于抗体发现及疾病模型研究[119][121] - 公司通过江苏南通动物设施的规模,为更多客户提供模式动物产品,确保销售增长[119][123] -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用于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式动物,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前CRO服务[118][120] - 公司在2023年8月正式启用了扩大后的美国波士顿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海外销售能力[116] - 公司通过基因编辑人源化小鼠模型研发了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小鼠模型,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及药物研发[124] - 公司正在探索新的模式动物及细胞检测模型,构建肿瘤模型测试抗肿瘤抗体药物、化疗药物及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抑制作用[125] - 公司进一步拓展神经、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等领域的模式动物,提供临床前体内外药效测试[128] - 公司研发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及其他人源化小鼠,基于C57BL/6基因背景,确保小鼠模型完全人源化[130][131] - 公司对小鼠体内的关键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进行人源化处理,以评价人源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抗体药物的疗效[135] - 公司独立研发的B-NDG小鼠具有严重免疫缺陷表型,适用于人源造血干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源肿瘤细胞或组织移植[136] - 公司基于B-NDG小鼠研发了一系列二代产品,如B-NDG B2m KO plus小鼠和B-NDG hIL15小鼠,以满足不同的研究需求[139] - 公司已为全球约650名合作伙伴完成超过4,500个药物评估项目[142][144] - 公司开发了基于B-NDG小鼠的第二代产品,如B-NDG B2m KO plus小鼠,可延迟GVHD效应,延长给药窗口[141] - 公司的人源化小鼠能够表达人类治疗靶点,FcRn人源化小鼠可更直观地评估人类抗体的PK参数[152] - 公司已成功开发并验证数百个同源及异基因肿瘤模型,涵盖广泛的免疫治疗领域[147][149] - 公司的体内药效服务具有高规模筛选能力,支持分子筛选、药物比较或药物评估[151] - 公司通过靶点人源化小鼠及FcRn人源化小鼠建立了完善的PK/PD服务平台,支持药物开发及临床试验[153] - 公司的临床前药理学服务包括体内功效、PK/PD、生物标志物评估、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估[142][144] - 公司与客户就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服务达成的协议期限通常不超过一年[143][145] - 公司通常要求客户在发票日期后一个月内全额付款[140] - 公司已建立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估平台,使用人源化小鼠和高度免疫缺陷的B-NDG小鼠,提供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评估、组织病理学评估、CRS评估和ADA测试等服务[154][157] - 公司通过人源化小鼠和FcRn人源化小鼠建立了PK/PD服务平台,支持药物暴露、剂量预测、浓度-效应关系、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155][156] - 公司基因编辑技术为抗体研发平台奠定基础,已开发转基因RenMice平台和全面的抗体发现及模式动物平台[159][160][162][163] - 公司已完成约4,900个定制基因编辑项目,并内部开发了约3,300种基因编辑动物和细胞模型产品[164] - 公司提供基于大鼠/小鼠和细胞系的定制基因编辑服务,最终产品为特定基因型的动物或细胞系模型[166][167] - 公司使用ESC/HR和CRISPR/EGE技术提供基因编辑服务,涵盖C57BL/6、BALB/c、DBA2、NOD-scid小鼠品系及Sprague Dawley和Wistar大鼠品系[167] - 公司提供基于细胞系的基因编辑服务,具有方便、周期短和成本低的优势,适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筛选和肿瘤治疗等领域[167] - 公司已开发SUPCE、CRISPR/EGE和ESC/HR基因编辑平台,支持技术创新和定制基因编辑服务[162][164] - RenMice平台已与数十家知名跨国制药公司达成授权及试验合作协议,包括Merck Healthcare KGaA、强生集团、Xencor、百济神州及信达生物制药[174][176] - RenMab平台使用RenMab小鼠生成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已获得中国和美国专利[175][179] - RenLite平台使用RenLite小鼠生成高亲和力的双特异性抗体及双特异性ADC,关键技术已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80][184] - RenNano平台利用RenNano小鼠生产重链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多样化的CDR3序列,适合模块化组装[186] - SUPCE技术可实现百万碱基规模的染色体编辑,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已成功应用于RenMice平台[169][171] - RenMice平台由三种不同的染色体工程小鼠组成,包括RenMab、RenLite和RenNano[172] - RenMab小鼠携带全人源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库,具有完整的免疫系统,适合药物靶点基因敲除[175][178] - RenLite小鼠通过单一固定人类共同kappa链解决双特异性抗体平台的轻链与重链错配问题[180][182] - RenNano小鼠产生的全人源单链抗体片段序列无需体外改造,节省时间和费用,降低开发风险[186] - 公司已与杨森生物技术公司(强生集团杨森制药公司之一)订立授权协议,预计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174][176] - RenTCRm平台通过HLA/RenMab小鼠生成全人源抗体,能够精准识别细胞内MAP表位并产生针对细胞内抗原的抗体,突破传统抗体治疗的局限[187][189] - RenNano平台利用RenNano小鼠生产重链抗体,具有高亲和力(nM级别)和多样性,适用于模块化组装和创新药物形式如双抗体、多抗体和CAR-T[188] - GPCR平台基于RenMice开发,通过DNA免疫等方法生成高度多样性的全人源抗体,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获得GPCR抗体的难题[191][1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291名研发人员,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61.7百万元,其中核心产品研发费用为17.2百万元,占研发费用的11%[192][196] - 公司通过优化北美及欧洲销售网络,设立德国海德堡附属公司和美国旧金山办公室,并扩大波士顿研发生产设施,以提升海外市场覆盖率和业务承载能力[199] - 公司CRO相关临床前业务收入保持高毛利水平快速增长,并与全部海外前十大制药公司保持长期合作,海外业务收入及其占总收入比例持续增加[198]
百奥赛图(02315) - 2024 Q2 - 业绩电话会
2024-08-29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4.1亿元,同比增长26% [10] - 公司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亏损5000万元 [10] - 预计2022年全年将实现盈亏平衡或小幅盈利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动物模型业务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3% [11] - 动物模型业务毛利率达67.8% [11] - 抗体业务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4% [12] - 抗体业务毛利率超过90%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收入占比达70%,未来将继续提高 [12][13] - 国内收入占比30%,增速相对较慢 [12][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未来将聚焦于动物模型和抗体两大业务线 [16][17] - 动物模型业务将持续开发新模型,巩固技术优势 [17][18] - 抗体业务将进一步丰富分子库,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17][18] - 公司定位为全球抗体分子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22][23][2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 [31][32] - 动物模型和抗体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16][17] -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35][3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建立了4000平米的新实验中心,提升服务能力 [4] - 公司已与60多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转让抗体分子超150个 [7][9] - 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抗体和双抗技术平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5][2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内容** 公司在其他领域如神经、自免等方面的抗体合作情况如何 [34] **回答内容** 公司在神经、自免等领域也有多项抗体合作,未来将进一步拓展 [34][35] 问题2 **提问内容** 公司未来的研发投入计划和方向是什么 [31][32] **回答内容** 公司未来将保持3亿左右的稳定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动物模型和抗体分子的开发 [31][32] 问题3 **提问内容** 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具体策略是什么 [35][36] **回答内容** 公司在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商务策略,同时注重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 [35][36]
百奥赛图(0231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4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10,499千元,同比增长25.6%[2] - 同期毛利为305,493千元,同比增长29.8%[2] - 除税前亏损为47,07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389千元减少75.1%[2] - 期内亏损为50,67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809千元减少73.3%[2] - 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13元,较2023年同期的0.48元减少75.0%[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608千元,2023年同期为 - 17,569千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766,144千元,流动负债为572,607千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93,537千元[6] - 非流动资产为1,666,078千元,非流动负债为1,115,373千元[7][8] - 资产净值为744,242千元[8]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739,692千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410,499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26,836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毛利为305,493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235,364千元[2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9,529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20,960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生物资产已变现公允价值负变动为64,820,000元,未变现公允价值正变动为71,303,000元;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59,940,000元和60,882,000元[24]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52,728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46,664千元[2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52,229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195,178千元[26]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3,596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420千元[2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50,673,000元及已发行398,267,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上半年基于亏损189,808,000元及398,379,000股计算[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净亏损为50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3%;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为2960万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第三方贸易应收款项为1.9936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3601亿元有所增加[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1778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5234亿元有所减少[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4.1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3.268亿元增加25.6%,主要因模式动物销售及抗体开发收益增加[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约1.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9150万元增加14.8%,与收益增加基本一致[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约3.0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354亿元增加29.8%,毛利率从72.0%增至74.4% [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9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100万元减少54.8%,主要因利息收入及汇兑净收益减少[10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约6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90万元增加622.2%,主要因2024年人源化小鼠存货数量增加约10000只[10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约42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950万元增加44.1%,主要因薪金增加[10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175亿元减少12.7%至2024年上半年的1.026亿元[10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2.48亿元减少34.8%至2024年上半年的1.617亿元[104]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库存现金总计约4.11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77亿元略微减少[105]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约5270万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4670万元增加12.8%[107] - 2024年6月30日未偿还贷款约为3.955亿元,2023年6月30日为2.348亿元[10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2.27,2023年12月31日为2.10[10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93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54亿元[109] - 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37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80万元[110] - 2024年6月30日共有1040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066名[113] - 2024年6月30日机器及设备账面净值为3600万元,厂房及楼宇账面净值总额为2.536亿元[1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基因编辑收益为人民币34,606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3,429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收益为人民币81,552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89,541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模式动物销售收益为人民币175,772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15,219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抗体开发收益为人民币118,200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88,245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人民币369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02千元[14] - 2024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421,935千元,毛利为306,730千元;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338,067千元,毛利为236,178千元[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外部客户收益分别为116,968千元、218,444千元和75,087千元;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154,187千元、116,577千元和56,072千元[21] - 2024年6月30日特定非流动资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地区分别为1,227,453千元、191,747千元和1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266,416千元、212,542千元和0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抗体发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9%,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比例为28.8%;新增签署约5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30%[37] - 2024年上半年模式动物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6%[38] - 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0%,占总体营业收入比例达到71.5%[38] - 2024年上半年基因编辑收益3460.6万元,占比8.4%;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收益8155.2万元,占比19.9%;模式动物销售收益1.75772亿元,占比42.8%;抗体开发收益1.182亿元,占比28.8%;其他收益36.9万元,占比0.1% [97] - 2023年上半年基因编辑收益3342.9万元,占比10.2%;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收益8954.1万元,占比27.4%;模式动物销售收益1.15219亿元,占比35.3%;抗体开发收益8824.5万元,占比27.0%;其他收益40.2万元,占比0.1% [97] 会计准则应用 - 公司在本会计期间中期财务报告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11] 业务管理与计量标准 - 公司按业务线管理业务,有基因编辑服务、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等五个可报告分部[15] - 公司评估分部表现及分配资源依据的计量标准为毛利,未呈列有关分部资产及负债等资料[18] 授权与合作协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达成约150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4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交易[40] - 2024年上半年大约20项新增授权签署或转换为正式授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六种候选药物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五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四种已达转让授权,五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两种已达转让授权[41] - 公司授予Syncromune将YH001、YH002和YH003作为活性化合物在全球开发瘤内注射产品的独家许可[43] - 公司与微芯新域就YH008达成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保留YH008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43] - 公司可以向荣昌生物收取授权YH005的许可费[43] - 公司可以向启德医药收取PD - L1单抗的许可费,双方共同拥有该知识产权[43] - 公司与TRACON Pharmaceuticals协商一致收回YH001的授权权益[42] - YH016和YH017公司与合作方洽谈转让合作[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达成约150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交易,约20项新增授权签署或转换为正式授权[46] - 2022年公司与Syncromune签订YH002授权协议,2023年订立技术转让协议,2024年7月1日SYNC - T SV - 102疗法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认定[55] - 2017年公司与荣昌生物签订YH005独家技术转让协议,2022年RC118获美国FDA两项孤儿药资格认证,2023年I/IIa期临床研究获CDE批准[57] - 2023年2月27日公司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协议,微芯新域将支付4000万元首付款、不超3.6亿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1.96亿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及分级净销售额分成[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YH008首付款和国家药监局IND里程碑付款[58] - 公司基于全人源类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于2024年1月与Radiance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选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58] - 公司基于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于2023年与多玛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有权获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与数十家知名跨国制药公司及领先制药公司达成RenMice技术平台授权及试验合作协议[77] 临床试验数据 - YH00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不超4.0mg/kg剂量下耐受性良好,26名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19.2%,疾病控制率为61.5%[47] - YH0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在不超6.0mg/kg剂量下耐受性良好,且有不错抗肿瘤活性[47] - YH001与Tracon合作的试验因Tracon破产,公司已收回授权[48] - 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澳大利亚I期临床试验中,26名入组患者3名部分缓释,6名病情稳定,1名完全缓释[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PDAC研究共92名受试者入组,一、二线分别47名和45名[49] - YH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PDAC,客观缓解率为27.9%,疾病控制率为81.4%,中位总生存期为12.12个月[50] - 二線及以上治療中,45位患者裡40位接受至少1次可評估治療後腫瘤評估,客觀緩解率(ORR)為10%,疾病控制率(DCR)為35%,中位總生存期(mOS)為7.23個月[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YH003006研究20名患者入組,客觀緩解率(ORR)為35.0%,疾病控制率(DCR)為70.0%,中位總生存期(mOS)未達到(12m - OS 69.5%),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4.11個月[51] - YH003006研究中20例受試者有5例發生≥3級TEAE,報告期間共4例SAE,含1例與藥物無關死亡病例[51] - 截至2024年6月22日,YH003005研究15位病患入組接受YH003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YH001治療[51] - YH002002研究以0.01mg/kg為起始劑量,按8個劑量水平遞增,安全分析集中所有級別YH002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6.7%[54] - YH002002研究中2例(13.3%)受試者報
百奥赛图(0231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较2022年增长约34%[4][6] - 2023年研发投入降至4.74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32%[4][6] - 2023年亏损降至3.83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36%[4][6]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保持超34.3%的快速增长[15][16] - 2023年研发费用由去年的6.992亿元下降至4.744亿元,同比下降约32.2%[15][16] - 2023年公司亏损同比收窄约36.4%[15][16] - 2024年公司预计亏损继续快速收窄,力争接近盈亏平衡[12] - 公司力争于2024年年末实现接近盈亏平衡[15][16] - 2023年所有收益来自临床前研究服务和抗体开发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5.339亿元增加34.3%至2023年约7.169亿元,主要因模式动物销售和抗体开发收益增加[134][136][137]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1.421亿元增加48.4%至2023年约2.109亿元,与收益增加基本一致[138][139] - 毛利从2022年约3.918亿元增加29.2%至2023年约5.06亿元,主要因模式动物销售和抗体开发收益增加;毛利率从2022年的73.4%降至2023年的70.6%,主要因搬迁至美国波士顿新实验室致相关业务毛利率减少[140]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4230万元,较去年同期约8670万元减少51.3%,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汇兑净收益及出售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权益收益减少[140]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从2022年约390万元增加24.4%至2023年约490万元[14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约5020万元增加25.0%至2023年约6280万元[14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2.634亿元增加8.7%至2023年约2.863亿元[142][144]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约6.992亿元减少32.2%至2023年约4.744亿元[143][145]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库存现金总计约4.177亿元,较2022年约6.266亿元减少[147][148]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664.6万元,2022年为3.03266亿元[149]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0278亿元,2022年为1.53738亿元[149] - 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 - 3781.9万元,2022年为5.872亿元[149] - 财务成本从2022年约5610万元增加77.9%至2023年约9980万元[150] - 2023年所得税约280万元,2022年为80万元;2023年亏损约3.83亿元,2022年亏损约6.022亿元[1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贷款约为人民币3.50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788亿元[152][156] - 2023年,集团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9980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5610万元增加77.9%[153]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所得税分别约为人民币280万元和人民币80万元[154]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亏损分别约为人民币3.83亿元和人民币6.022亿元[1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10,2022年12月31日为1.43[152][15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454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3.133亿元[158][1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7980万元[160][165] - 2023年10月,集团抵押百奥赛图大兴的厂房及楼宇用于长期银行贷款,2023年12月31日,厂房及楼宇账面净值总额为人民币2.39542亿元[161][167]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回款、签约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和订单增长更显著[128] - 2023年公司实现亏损大幅收窄[128] - 预计2024年公司亏损将继续快速收窄,有望大致实现盈亏平衡[128]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回款和合同订单均实现较快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和订单保持显著增长,各项重组举措生效后亏损大幅收窄,预计2024年亏损将继续快速收窄并接近盈亏平衡[129] 海外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较2022年增长约66%[4][6] -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过半,达57%,实现海外收入4.0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66%[8][9] - 2023年海外收益为4.083亿元,占总收益的57.0%,较上年同期增长65.9%[15][16] - 公司建立覆盖亚太、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的销售体系,国内业务保持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10][112][113] - 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及其占总收入的比例继续增加[113] - 2022年公司在德国海德堡设立新附属公司并组建欧洲销售团队,2023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办公室,8月迁至美国波士顿新租赁的实验室和动物房[114][115] 抗体开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抗体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39%[4][7] - 2023年抗体开发业务收益达1.759亿元,较上年增长38.6%[15][16] - 公司抗体开发业务自2020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并维持高毛利率,客户基础从国内生物科技公司扩展至全球制药公司,单个合同付款持续提高[114][116] 模式动物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模式动物销售业务实现收入2.7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62%[8][10] - 2023年模式动物销售收益达2.7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1%[15][16] “千鼠万抗”计划进展 - 2023年第三季度“千鼠万抗”计划实现重要里程碑进展,大规模投入期结束[4][7] - 公司累计完成900多个靶点的全人抗体开发项目[4][7] - 公司建成包含40万至50万条全人抗体序列的现货货架[4][7] - 2023年“千鼠万抗”研发阶段性完成进入收获期,药物管线研发通过授权或转让与合作方推进[8][11] - 公司于2023年第三季度末初步完成「千鼠万抗」研发工作并建成抗体序列库[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千鼠万抗完成约1000个靶点评估调研,对其中800多个进行开发[27][28] - 千鼠万抗在靶点敲除RenMab中敲除680多个靶点基因,在靶点敲除RenLite中敲除270多个靶点基因[27][28] - 千鼠万抗有望获得400000至500000个涵盖1000多个创新靶点的全人源抗体序列库[27][28] - 千鼠万抗形成的抗体库能为药企节省1至2年以上临床前研发时间,加快新药研发进度[27] 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署103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4][7] - 2023年新增签署60余项交易,近30项已获授权[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达成103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3年签署超60项新协议,近30项达成授权[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六种候选药物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19][20] - 公司五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四种已达转让授权,五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两种已达转让授权[19][20] - 公司与TRACON Pharmaceuticals共同开发YH001,拥有中国产品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及北美市场的净销售额分成[24][25][26] - 公司授予Syncromune将YH001、YH002和YH003作为活性化合物开发瘤内注射产品的独家许可,有权获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净销售额分成[24][26] - 公司可向荣昌生物收取YH005授权许可费,向启德医药收取PD - L1单抗许可费,且与启德医药共同拥有该知识产权[24][25][26] - 公司与微芯新域就YH008双特异性抗体达成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保留大中华区以外全球权益[24][26] - 2022年公司与Syncromune签订授权协议,2023年订立技术转让协议,Syncromune将支付首付款,公司有权获得潜在里程碑付款[46][48] - 2017年9月6日公司与荣昌生物就RC118开发及商业化签订独家技术转让协议,转让YH005全球权利[52] - 2023年2月27日祐和医药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微芯新域将支付4000万元首付款、不超3.6亿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1.96亿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及分级净销售额分成[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祐和医药已获得YH008首付款和国家药监局IND里程碑付款[53] - 2024年1月公司基于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与Radiance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选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54] - 2023年公司基于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与多玛医药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有权获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55] - 2023年公司基于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与苏州多玛生物制药签订独占选择权和许可协议[57] - 2024年1月公司基于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与Radiance签订独占选择权和许可协议[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达成103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3年新增签署60余项交易,近30项已获授权[30][32] 公司研发设施建设与扩张 - 2018年扩大美国销售团队和研发服务设施[8][9] - 2022年在欧洲成立德国子公司并组建销售团队[8][9] - 2023年5月美国旧金山办公室投入使用[8][9] - 2023年8月美国波士顿新设施投入运营,规模是原有设施的三倍[8][9] - 2022年公司在欧洲成立德国附属公司并扩大美国波士顿试验基地投入使用[63][64] - 2023年8月公司将美国波士顿设施扩大为原有三倍并正式启用[63][64] 公司在研项目进展 - 公司有多个在研项目,如YH001、YH002等,涉及不同靶点、联合用药和适应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23] - YH00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不超过4.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29名入组患者中的26名被评估患者,客观缓解率为19.2%(95% CI: 6.6, 39.4),疾病控制率为61.5%(95% CI: 40.6, 79.8)[34][36] - YH0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在不超过6.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且在某些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不错的抗肿瘤活性[34][36] - YH001与恩沃利单抗及多柔比星联合使用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8月获FDA批准,并于2022年11月给首例患者用药[34][37] - YH001/KN035SAR101研究预计将在美国多个癌症中心招募176名患者,该研究已在2022年11月开始招募,目前正在进行中[35][38] - 公司已在中国完成YH0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34][36] - 公司于2017年开始研发YH003,并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开展临床试验[39] - 澳大利亚YH003联合PD - 1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26名患者入组,3名患者部分缓释,6名患者病情稳定,1名患者于2022年8月达到完全缓释并保持至2023年6月30日[39] - 公司于2021年6 - 11月从美国FDA、TGA、MedSafe、国家药监局及台湾FDA获得IND批准开展II期MRCT,首例患者给药于2021年12月在澳大利亚完成[40][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II期MRCT中92名PDAC受试者入组,一线治疗组47名,二、后线治疗组45名,结果有望2024年上半年公布[40][42] - YH003006研究为YH003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名受试者入组接受YH003治疗,结果有望2024年上半年公布[40][42][43] - YH003005研究为YH003联合抗PD1和YH001在中澳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截至2023年12月31日,15名受试者入组接受YH003治疗[40][43] - 公司与Syncromune合作共同开发并商业化基于Syncrovax™技术的YH003瘤内免疫疗法[44] - YH002首次人体研究完成,安全分析集中所有级别YH002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2例(13.3%)受试者报告3级或4级与YH001相关的TEAE,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