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利侵权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主动报案!海辰储能子公司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第一财经· 2025-08-02 17:09
电池企业间竞争升级。 近期,储能行业再传大消息,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的海辰储能高管冯登科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而报 案人是储能行业"大哥"宁德时代。 对此,近日,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已经被 福建省宁德市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此事确系宁德时代主动报案,警方已经收集了相关证据。 海辰储能方面也向记者确认了冯登科涉案一事,并称"目前冯登科的案件还在调查中"。 多方信息显示,此案与专利侵权相关。专利信息显示,2019年成立的深圳市海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在2022年将多项"集流体"相关专利转让给海辰储能,而该公司在完成专利转让后便于2023年注销。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宁德时代对专利侵权、不正当竞争等案件关注更甚,曾先后起诉过塔菲 尔新能源、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多家竞争对手。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及多位核心高管均出自宁德时 代,双方"积怨"颇深,宁德时代不仅曾将吴祖钰告上法庭,而且还在今年6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 对海辰储能提起诉讼,本案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记者查询多方资料发现,冯登科最近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是在今年6月中旬,他当时的职位是海辰绿能 (海辰 ...
从曾德钧到余承东:那些年「怼」过雷军的企业家们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6 12:18
小米汽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首小时锁单量突破28.9万台,成为2025年上半年"现象级爆款" [1] - 上市15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4] - 单月交付量达2.8万台,远超蔚来2024年全年22辆的交付量 [6][33] 小米生态扩张 - 手机业务稳居国内前三,智能音箱市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6] - 发布自研芯片"玄戒O1"和"玄戒T1",完善造芯领域布局 [6] 雷军个人IP效应 - 抖音账号粉丝量突破4500万,亲民形象圈粉无数 [8] - 个人IP为小米节省超10亿元广告费,形成"主账号+高管矩阵+粉丝UGC"三位一体传播机制 [39] - 调研显示97%的SU7车主认为雷军对品牌有积极影响,创始人魅力成下单第三大理由 [41] 行业竞争动态 - 余承东公开质疑小米汽车质量,称"按华为标准有些车厂的车一台都不能发货" [26] - 雷军以"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回应,相关微博随后删除 [28] - 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质疑小米营销策略引发争议,最终道歉删帖 [30][32] 传统车企转型压力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雷军发布会关注度是传统车企的40倍 [36] - 鸿蒙智行2024年总销量44.5万辆,单品牌表现不及小米SU7 [33] - 东风日产面临销量下滑、工厂关闭、利润转亏困境 [34] 流量与产品的平衡 - 雷军直播因回避交付问题导致股价单日跌5%,市值蒸发400亿港元 [45] - 马云警示"企业家被神化"风险,强调产品力才是核心 [42] - 行业共识:流量点燃话题,产品体验决定市场终局 [47] 历史恩怨事件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指控雷军2013年拒绝合作时态度恶劣 [15] - 小米公关晒会议记录反驳,称讨论项目实为"多房间Wi-Fi系统" [18] - 余承东与雷军十年交锋从手机延展至汽车领域,曾对簿公堂 [23][24]
六项指控均未成立!影石创新披露美国337调查进展
证券时报· 2025-07-12 08:33
337调查结果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GoPro指控的六项专利侵权争议中,五项不构成侵权或裁定GoPro专利权利要求无效,认定影石创新未违反《美国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 [2] - 剩余一项外观专利侵权争议中,影石创新提出的新外观设计方案已获ITC确认不构成侵权 [2] - 公司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充分的抗辩措施和风险应对策略,包括积极抗辩、准备新设计方案及申请IPR程序要求撤销GoPro涉案专利 [2] 公司法律行动 - 影石创新对GoPro在中国境内的相关主体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2][3] - 公司通过多种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部分涉案专利仍在USPTO无效审查阶段 [2] 市场地位与业绩 - 影石创新连续六年稳居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第一,2023年市占率超过67% [4] - 公司在运动相机领域逐步赶超GoPro,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影像品牌之一 [4] 经营影响 - 本次337调查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3]
影石创新: 关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公司开展337调查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2 00:25
337调查进展 - 美国GoPro公司于2024年3月29日向ITC提出337调查申请 指控公司及美国子公司相关产品侵犯其6项美国知识产权 涉及防抖算法 纵横比转换 水平校正 畸变校正及运动相机外观专利等技术 [1][2] - ITC初步裁决显示 公司仅部分出口美国产品落入1件外观专利保护范围 但新设计方案已被ITC认定不构成侵权 其余5件发明专利相关产品被确认不侵权或专利无效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并聘请美国律师团队积极应诉 制定充分抗辩措施及风险应对策略 [2] - 公司向USPTO申请IPR程序要求撤销GoPro涉案专利 部分专利仍在无效审查阶段 同时在中国对GoPro相关主体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2] - 公司准备的新设计方案已获ITC确认不构成侵权 [2] 事件影响 - 本次337调查为行政审查程序 不涉及专利损害赔偿 对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无实质性影响 [3] - GoPro在加州中区法院提起的平行诉讼已于2024年6月3日被裁定中止审理 待337调查结案后恢复 最终判决结果尚不确定 [3]
奥比中光: 关于公司提起诉讼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24
诉讼案件概况 - 案件处于法院已立案受理阶段,尚未开庭审理 [1] - 公司作为原告起诉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侵权 [1] - 涉案总金额为5,025万元,包括侵权损失赔偿5,000万元及合理费用25万元 [1] 诉讼当事人信息 - 原告为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深圳市南山区,法定代表人为黄源浩 [1] - 被告为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深圳市福田区,法定代表人为朱力 [1] 诉讼事实与理由 - 公司指控被告未经许可长期实施侵害其2017XXXXXXXX.5号中国发明专利的行为 [1] - 被告侵权行为被认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并获取巨大商业利益 [1] 诉讼请求 - 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权产品并销毁相关库存及生产模具 [2] - 索赔金额包含侵权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5,025万元 [1] 对公司影响 - 诉讼系公司维护专利权益的正当举措,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1] - 案件尚未开庭,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
联发科和华为打官司
半导体芯闻· 2025-06-24 18:03
专利诉讼事件 - 联发科子公司HFI Innovation控告华为旗下五家子公司侵犯其欧洲专利EP2689624 [1] - 联发科表示这是对华为先前控告其专利侵权的回应 [2] - 华为与相关企业于2023年5月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诉讼 8月又向上海 广州 杭州法院提起诉讼 [2] - 联发科2023年在英国法院对华为发动专利诉讼但未披露细节 [2] - 联发科主张的专利是一项LTE技术专利名为"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配置方法" [2] 专利纠纷背景 - 华为与联发科专利大战始于2022年3月 华为要求联发科支付5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权利金 [2] - 谈判破裂因联发科认为条款不符合公平 合理 无歧视(FRAND)原则 [2] - 华为2024年5月在深圳 广州等地就4G和5G关键专利侵权问题对联发科提起诉讼 [2] 最新诉讼进展 - 联发科及子公司HFI Innovation和MTK Wireless于2024年7月在英国法院对华为提起诉讼 [3] - 联发科控告华为侵犯其三项涉及4G/5G专利并寻求禁令 [3]
美妆包材公司中山联昌重拳维权 全塑泵专利遭多企业展会仿冒
犀牛财经· 2025-06-18 19:50
公司动态 - 中山联昌发现多家企业未经授权展出仿制其专利产品,经技术比对确认产品结构与功能参数完全一致 [1] - 部分侵权企业态度强硬拒绝下架涉事产品,公司联合公证处与律师事务所对侵权产品进行公正封存 [3] - 公司要求侵权方于6月20日前停止生产销售、销毁库存及模具并在媒体公开澄清,否则将提起行政投诉或民事诉讼 [3] 公司背景 - 中山联昌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专注于日化类乳液泵、喷雾泵、气雾阀门及彩妆包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2004年通过成为宝洁泵头供应商逐步打开国际日化大牌市场,合作品牌包括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珀莱雅等 [3] 专利技术 - 侵权事件涉及公司全塑泵专利,该专利以塑料材质替代金属弹簧与玻璃珠实现泵头100%可整体回收 [3] - 专利具备回吸防滴液设计可将多于膏体自动回收,还包括防冲击下扣、防进水结构等设计 [3] 行业现状 - 专利侵权已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2024年1-8月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立案数达31238起 [3] - 浙江、广东、上海为侵权高发地区,2024年1-8月专利侵权立案数分别为9431、4522、2136起 [3] - 日化行业专利侵权案件多以商标仿冒为主,集中于洗发水、护肤品等高频消费品领域 [5] 行业案例 - 2024年资生堂诉广州聚以汇商贸有限公司等涉嫌仿冒其防晒品牌安热沙,索赔金额300万元为入华以来最高侵权索赔金额之一 [5] 行业影响 - 公司维权行动是对企业核心技术的捍卫也是对行业创新生态的有力捍卫 [5] - 全塑泵技术作为美妆包装绿色转型的关键突破,专利价值远超商业利益本身 [5] - 欧盟将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到2025年将塑料瓶的回收率提高到90% [5] - 侵权恶性竞争会将行业拖回"低价仿制"的泥潭 [5]
苹果躲过一劫:21亿 LTE专利侵权赔偿案被推翻
凤凰网· 2025-06-18 14:45
法律诉讼进展 - 苹果公司在专利诉讼中获得重大法律胜利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下级法院要求苹果向Optis无线科技公司支付3亿美元赔偿金的裁决 [1] - 案件被发回得州重审 原因是上一次审判中法官给予陪审团的指示存在缺陷 [1] - 这是本案第二次推翻Optis获得的九位数美国专利赔偿判决 此前2020年陪审团裁定的5 06亿美元赔偿也被地区法官推翻 [1][2] 诉讼背景 - Optis在2019年起诉苹果 指控iPhone及其他产品侵犯其与LTE无线标准相关的专利 [1] - 2020年陪审团最初裁定苹果需赔偿5 06亿美元 后被地区法官推翻并下令重新审理 [1] - 第二次审判将赔偿金额改为3亿美元 但苹果上诉成功 [2] 法院裁决细节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指出问题在于陪审团裁决方式 而非具体赔偿金额 [2] - 三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认为地区法官将多项专利错误合并为一个侵权问题裁决 剥夺了苹果就每项指控获得一致裁决的权利 [2] - Optis发言人表示仍相信法院会为其专利确定公平赔偿金额 [2]
外媒:苹果赢得上诉,推翻3亿美元专利赔偿判决
环球网· 2025-06-18 11:03
专利诉讼裁决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陪审团裁定的苹果需向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支付的3亿美元专利侵权赔偿金 [1] - 上诉法院驳回Optis诉讼的决定基于对之前审判中陪审团指示存在缺陷的认定,并将案件发回德克萨斯州进行新的审判 [4] - 联邦巡回法院指出地区法官罗德尼·吉尔斯特拉普在陪审团裁决书中的措辞不当,将所有涉案专利合并为一个侵权问题,剥夺了苹果对每一项法律索赔做出一致裁决的权利 [4] 诉讼历史 - Optis及其附属公司于2019年在德克萨斯州马歇尔联邦法院起诉苹果,指控苹果的iPhone和其他产品侵犯了其LTE无线标准相关技术专利 [4] - 2020年陪审团最初裁定苹果需赔偿Optis 5.06亿美元,但地区法官认为赔偿裁决可能不符合Optis以公平合理条款授权标准必要专利的责任,下令重新审理损害赔偿问题 [4] - 2021年重新审判后,新的陪审团判决Optis获赔3亿美元,但此次被联邦巡回法院推翻 [4] 其他地区诉讼 - 英国一家法院上个月裁定苹果因侵犯Optis在英国的无线专利,需向Optis支付5.02亿美元,苹果已表示计划对该裁决提起上诉 [5] 公司表态 - Optis发言人表示公司对关键专利能获得公平赔偿充满信心,强调这些专利为数百万台苹果设备提供了高速连接 [4] - 苹果方面律师和发言人尚未对联邦巡回法院的裁决发表评论 [4]
资本游戏还是两方对垒?护肤品牌绽美娅卷进隔空骂战的隐秘角落
经济观察报· 2025-06-13 20:54
美妆行业骂战事件分析 - 美妆品牌之间的公开骂战本质上是营销策略和流量获取手段 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冲突虽能带来短期关注 但长期会损害消费者信任和品牌价值 [1][4] 绽美娅与艾尔肤专利争议 - 争议焦点围绕"国产首款人造皮肤"宣传 艾尔肤指控绽美娅宣传片混淆技术来源 侵犯其已失效的专利1(CN2007100189136) [2][6] - 绽美娅回应称使用自研专利2(ZL2017104604945) 与艾尔肤无关 并指出专利1因未缴年费已进入公有领域 [3][7][9] - 法律专家认为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或商业诋毁 而非专利侵权 现有证据较难认定侵权 [13][14] 双方技术背景 - 专利1属于组织工程皮肤技术 由第四军医大学和艾尔肤联合开发 发明人金岩团队现任职于绽美娅关联公司佰傲再生 [4][7] - 专利2应用于化妆品成分筛选和功效检测 与专利1在技术应用领域存在差异 [7][12] - 艾尔肤旗下安体肤产品曾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活体人造皮肤 主要用于烧伤修复 但商业化进展不佳 [8][18] 企业股权关系 - 艾尔肤原属中国再生医学(8158HK) 2020年被出售给张政武控制的利佳发展 与现母公司存在负面历史 [10][17] - 绽美娅母公司佰傲再生2023年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正筹备IPO 与艾尔肤存在交叉股东关系 [7][17] 行业现状分析 - 美妆行业技术发展快于标准制定 导致宣传模糊地带和混战乱象 [4][21] - 行业缺乏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 消费者难以验证产品功效宣称的真实性 [22] - 频繁的营销战会解构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信任 呼吁企业专注产品研发和透明化标准建设 [21][22] 市场表现 - 绽美娅深度绑定李佳琦营销 其能量棒产品在2023年618期间GMV增长超过20000% [2] - 艾尔肤公众号停更近5年后突然发声 被质疑选择618营销节点借势炒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