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君安(02611)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0261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20: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7.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48%,主要因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11][1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1,773,272,179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983,091,405元增长47.48%[4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5.83亿元,2024年同期为46.65亿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利润 - 本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78%,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11][1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2,508,563,161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619,206,556元增长377.57%[4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32.64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0.71亿元[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本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5%,主要因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1][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本每股收益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1.16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346.15%,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11][18]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1.16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0.26元/股[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46%,较上年同期上升4.91个百分点,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11][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资产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6929.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1.58%,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资产规模增加[11][18]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692,961,512,878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47,745,412,851元增加[36]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1540.62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7306.15亿元[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3216.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8.37%,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而增发股份[11][18]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336,437,925,36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7,473,697,533元增长89.57%[38]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2982.9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1468.20亿元[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母公司净资本 - 本报告期末母公司净资本1961.1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9.33%[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经常性损益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9.49亿元,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85.47亿元[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 - 货币资金本报告期末为361,464,203,705,较上年度末增长71.29%[19]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361,464,203,705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1,019,554,181元增加[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本报告期末为20,020,996,680,较上年度末增长419.49%[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长期借款 - 长期借款本报告期末为39,299,369,194,较上年度末增长7,184.48%[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收入本报告期为8,554,217,745,较上年同期增长1,255,742%[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报告期为 - 2,960,504,818,较上年同期下降154.48%[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融出资金 - 2025年3月31日融出资金188,562,799,311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6,268,255,145元增加[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合计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1,356,523,587,51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70,271,715,318元增加[37]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8557.6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5837.95亿元[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短期借款 - 2025年3月31日短期借款39,733,954,54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196,389,529元增加[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本 - 2025年3月31日股本17,629,708,69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903,730,620元增长98.00%[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66,663,51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154,366,405元增长47.94%[41] - 2025年第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73亿元,2024年同期为20.72亿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息净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息净收入693,532,466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50,388,144元增长97.93%[4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139,658,493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9,926,576元[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综合收益总额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12,648,221,654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589,279,980元增长388.49%[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9,740,182,368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2,193,905,059元[47]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95.34亿元,2024年同期为552.1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7.93亿元,2024年同期为-130.16亿元[4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3.3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399.81亿元[6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02.02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29.65亿元[6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9.87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12.98亿元[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报告期为179,573,494,838,较上年同期增长874.84%[21]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90.56亿元,2024年同期为397.11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95.73亿元,2024年同期为184.21亿元[48]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433.8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93.39亿元[61]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73.49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73.05亿元[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46.91亿元,2024年同期为385.46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34亿元,2024年同期为-21.96亿元[49]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39.97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0.20亿元[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068.4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4.02亿元[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总支出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支出36.14亿元,2024年同期为21.06亿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收益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3.89亿元,2024年同期为-46.53亿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利润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29.69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5.59亿元[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润总额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137.24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5.59亿元[57] 公司股权及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96,751[23]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3,505,334,243,持股比例19.88%[23] -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527,137,824,持股比例14.33%[23] - 报告期末A股股东396,468户,H股登记股东283户[27] 公司重大事件 - 吸收合并 - 公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已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15] 公司重大事件 - 名称及股本变更 - 2025年4月3日公司名称变更,总股本由8,903,730,620股增至17,629,708,696股,注册资本相应变更[29] 公司重大事件 - 董事会选举及高管聘任 - 2025年4月3日选举产生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另有1名职工董事待选[30] - 2025年4月3日聘任李俊傑为公司总裁等多名高级管理人员[30] 公司重大事件 - 股份回购 - 2025年4月9日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份[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纪业务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本报告期为2,651,945,177,较上年同期增长76.96%[20]
28日中证500指数期货下跌0.52%,最新持仓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4-29 18:47
中证5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2506表现 - 主力合约2506收盘下跌0.52%,成交量为3.71万手,前20席位净空差额头寸为4101手 [1] - 全合约总成交量6.80万手,较前一日减少1.29万手,前20席位多头持仓14.82万手(减少4058手),空头持仓15.74万手(减少4348手) [1] - 主力合约多头前三席位:中信期货(持仓31873手)、国泰君安(24800手)、海通期货(13541手);空头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5784手)、国泰君安(21774手)、海通期货(14260手) [1] 主力合约2506持仓变动 - 多头增仓前三:东证期货(增177手至5286手)、华泰期货(增120手至2689手)、国信期货(增110手至1646手) [1] - 多头减仓前三:国泰君安(减889手至14817手)、国投期货(减449手至4889手)、海通期货(减138手至4014手) [1] - 空头增仓前三:广发期货(增77手至2322手)、国信期货(增74手至2412手)、招商期货(增62手至2559手) [1] - 空头减仓前三:国泰君安(减1079手至9833手)、海通期货(减330手至5886手)、中信期货(减310手至19175手) [1] 全合约持仓数据 - 全合约前20席位多头总持仓14.07万手(减少4141手),空头总持仓15.00万手(减少4277手) [4] - 全合约多头前三席位:中信期货(持仓31873手,增56手)、国泰君安(24800手,减1623手)、海通期货(13541手,减1626手) [4] - 全合约空头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5784手,减503手)、国泰君安(21774手,减1738手)、海通期货(14260手,减1818手) [4]
29日中证1000指数期货上涨0.70%,最新持仓变化
新浪期货· 2025-04-29 16:28
中证10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2506表现 - 主力合约2506收盘涨跌+0.70%,成交量11.62万手,前20席位净空差额头寸为17010手 [1] - 全合约总成交量17.88万手,较上一日减少9018手,前20席位多头持仓21.95万手(减少3655手),空头持仓24.79万手(减少2709手) [1] - 主力合约多头增仓前三:国泰君安(持仓22105,增仓1074)、中信期货(持仓21092,增仓552)、东海期货(持仓2214,增仓284) [1] - 主力合约空头增仓前三:国泰君安(持仓17974,增仓657)、华闻期货(持仓2969,增仓617)、国信期货(持仓4713,增仓371) [1] 主力合约2506持仓数据 - 成交量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6743手,-2863)、国泰君安(34891手,-3141)、海通期货(12018手,-1034) [3] - 持买单前三席位:国泰君安(22105手,+1074)、中信期货(21092手,+552)、东证期货(6417手,+72) [3] - 持卖单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6864手,-133)、国泰君安(17974手,+657)、东证期货(6598手,-147) [3] - 前20席位合计持买单105756手(+740),持卖单122766手(+1391) [3] 全合约持仓数据 - 成交量前三席位:中信期货(62927手,-4857)、国泰君安(58547手,-4798)、海通期货(22548手,-2458) [4] - 持买单前三席位:国泰君安(45437手,-97)、中信期货(41114手,-344)、国投期货(13619手,-337) [4] - 持卖单前三席位:中信期货(60356手,-2033)、国泰君安(40841手,-84)、海通期货(16591手,-173) [4] - 前20席位合计持买单206833手(-3570),持卖单239707手(-3013) [4]
国泰君安资管任命新董事长,两家券商资管“融合”进行时
快讯· 2025-04-28 14:00
公司人事变动 - 国泰君安资管于4月26日宣布任命陶耿为公司董事长 [1] - 海通资管于4月24日宣布陶耿出任公司董事长 [1] - 陶耿现任国泰君安资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同时担任海通资管董事长 [1] 公司合并进展 - 国泰海通证券(601211)合并已完成 [1] - 旗下资管子公司合并事宜已提上日程,目前处于初期推进阶段 [1]
国泰海通:维持康方生物(09926)“增持”评级 目标价123.7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10:08
评级与估值 - 维持康方生物"增持"评级 目标价123 72港元(原128 14港元) [1] - 采用PS估值法 给予2025年28X PS [1] - 维持2025-2027年收入预测37 28/59 28/78 00亿元 [1] 核心产品进展 - 依沃西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NSCLC适应症获NMPA批准上市 [2] - 依沃西为全球首个在头对头III期临床中击败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 [2] - 已在肺癌领域3项III期研究中获显著阳性结果 包括2项对比当前最优SOC的研究 [2] 临床数据表现 - ITT人群mPFS达11 14个月(对照组5 82个月) PFS HR=0 51 [3] - 期中分析显示mOS HR=0 777 降低死亡风险22 3% [3] - 数据成熟度仅39% α分配值0 0001 生存获益潜力待进一步验证 [3] 海外布局 - 合作伙伴Summit主导开展3项III期注册临床 覆盖EGFR-TKI进展及一线治疗NSCLC [4] - 国际多中心研究涉及鳞状/非鳞状NSCLC及PD-L1高表达人群 [4]
国泰海通:锂短期或难摆脱弱势格局 钴有望稳中慢上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09:23
锂板块 - 无锡盘2507合约周度跌2.84%至6.85万元/吨 广期所2507合约周度跌2.85%至6.82万元/吨 [1] - 锂精矿价格为793美元/吨 环比下降15美元/吨 [1] - 国内碳酸锂周度产量环比下降2.81% 周度库存量环比上升0.20% [1]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6.82-7.14万元/吨 均价较前周跌2.3% 电池级氢氧化锂(粗颗粒)价格为6.66-6.97万元/吨 均价较前周跌1.0% [2] 钴板块 - 电解钴价格为23.2-24.9万元/吨 均价较前周上升0.2% [3] - 钴业公司多向电新下游制造延伸 构成钴-镍-前驱体-三元的一体化成本优势 [1] - 供应端多数冶炼厂均有原料常备库存 目前仍能维持正常生产 部分头部冶炼厂由于原料短缺出现了减产停产情况 [3] 供需动态 - 特朗普将Smackover锂矿列入"关键矿产快速通道"计划项目名单 北美锂矿开发可能提速 [2] - 大中矿业称预计其加达锂矿将在2025年实现一定规模的副产原矿销售 [2] - 下游即将步入传统淡季 消费预期边际转弱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储能电池及磷酸铁锂订单可能被削减的忧虑 [2] 材料价格 - 磷酸铁锂价格3.19-3.34万元/吨 均价较前周下降1.2% [4] - 三元材料622价格为10.78-11.86万元/吨 均价较前周下降0.1% [4]
国泰海通Q1净利润破110亿元:约80亿属于会计数字“账面富贵” 2025年能否蝉联A类投行?
新浪证券· 2025-04-27 11:51
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2025年Q1归母净利润预计112 01亿元至124 45亿元,同比增350%至400%,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80-90亿元负商誉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归母净利润实际同比增45%-65%至29 73亿-33 83亿元,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1][3][6] - 负商誉本质是国泰君安以低于海通证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完成吸收合并,换股比例1:0 62导致原海通证券股东每股净资产受损 [7][8] - 海通证券2024年投行业务罚单数量同比翻倍至4张,原投行负责人姜诚君涉嫌职务犯罪外逃,可能影响合并后公司2025年A类投行评级 [2][9][11]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预增350%-400%至112 01亿-124 45亿元,其中80-90亿元来自负商誉会计处理,无实际现金流支撑 [1][3][6] - 扣非归母净利润预增45%-65%至29 73亿-33 83亿元,与中信证券同期65亿元存在差距,反映真实业务表现 [3][6] - 负商誉产生因国泰君安合并成本(换股比例1:0 62)低于海通证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两者每股净资产比例1:0 73) [7][8] 吸收合并细节 - 换股方案按定价基准日前60日交易均价确定,A/H股均为1股海通证券换0 62股国泰君安,现金选择权提供溢价保护 [7] - 实际换股比例(0 62)低于两公司净资产比例(0 73),导致原海通证券股东每股少换0 1股新股票 [8] - 会计准则要求合并成本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形成非经常性损益 [5][6] 投行业务风险 - 海通证券2024年投行罚单增至4张(2023年为2张),涉及沃得农机IPO未披露实控人股权冻结、格力地产债券核查不审慎等 [9][10] - 2023-2024年多次因"带病闯关"、"一查就撤"被监管警示,暴露质控内核缺陷 [9][10][11] - 原投行负责人姜诚君2024年8月因涉嫌职务犯罪外逃被查,其任内项目存在高定价高募资但基本面弱等问题 [11] 行业影响 - 合并后国泰海通与中信证券、中金形成投行第一梯队,但海通证券历史问题或拖累2025年A类评级 [11] - 行业一季度业绩普遍改善主因2024年同期低基数,国泰海通扣非增速45%-65%与同业相当 [3]
国泰君安资管系进驻,海通资管两日连迎两位新高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8:59
海通资管管理层重大调整 - 海通资管原董事长路颖因工作变动离任 新任董事长陶耿来自国泰君安资管体系 现任国泰君安资管副董事长、总裁兼财务负责人 [1][3] - 新任副总经理叶明同样来自国泰君安资管 现任国泰君安资管副总裁、首席信息官(代为履职)、首席市场官 此前在国泰君安证券及资管板块有26年从业经历 [1][3] - 路颖同时辞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职务 转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海富通基金董事长由国泰海通证券副总裁谢乐斌接任 [4]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整合进展 - 国泰海通证券于2025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 合并后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居国内第一 零售、机构及企业客户规模行业领先 [5] - 公司已完成法人治理、名称变更、组织架构调整等基础整合工作 下一步将推进业务系统迁移、管理制度整合及资产变更登记 [5] - 子公司整合方案将在1年内制定并上报 重点解决同业竞争及"一参一控"问题 整合期间子公司业务正常开展 [6] 行业高管变动共振现象 - 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离职 或履新东方红资管总经理 总经理方强暂代董事长职责 方强曾任职国盛证券副总裁及多家机构人力资源岗位 [8] - 中信资管首席信息官方兴离任 由于新利接任 于新利同时担任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术中心行政负责人 [9] - 除海通资管外 国信资管、中信资管均在4月24日同步披露高管变动 形成行业人事调整联动效应 [2][7]
国泰君安(0261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拟向A股和H股股东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8元(含税),拟分配现金红利总额为49.23亿元(含税),2024年分配现金红利合计62.58亿元(含税),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的48.05%[2] - 2024年末公司合并总资产10477.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2%[9] - 2024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433.97亿元,同比增长20.08%[9]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30.24亿元,同比增长38.94%[9] - 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124.40亿元,同比增长42.70%[9] - 2024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8.14%,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9] - 2024年总收入及其他收益61,757,078千元,较2023年增长18.07%[45] - 2024年经营利润16,356,424千元,较2023年增长38.99%[45]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047,745,412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13.22%[46] - 2024年末负债总额870,271,715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15.72%[4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39元/股,较2023年增长41.84%[4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4%,较2023年上升2.12个百分点[47] - 2024年末母公司净资本98,387,242千元,较上年度末增加[50] - 2024年末母公司风险覆盖率240.16%,较上年度末上升[50]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及其他收益617.57亿元,同比增长18.07%[129] - 2024年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本年度利润130.24亿元,同比增长38.94%[129] - 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为10477.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2%[131]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084.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4%[131]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为220.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74.04%[131] - 2024年末融出资金为1062.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0%[131] - 2024年代经纪客户持有的现金为2025.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1%[131] - 2024年末境外资产1729.5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6.51%[132]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及其他收益617.57亿元,同比上升18.07%[143]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10.80亿元,占34.13%,同比上升12.43%[143] - 2024年投资收益净额147.95亿元,占23.96%,同比上升62.22%[143]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108.17亿元,占17.52%,同比上升22.94%[143] - 2024年公司总支出454.01亿元,同比增加12.00%[146]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59.53亿元,占13.11%,同比上升61.72%[146] - 2024年其他营业支出及成本141.84亿元,占31.24%,同比上升17.07%[146] -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2.50亿元[146]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55.53亿元[148] - 2024年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43.37亿元,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87.2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75.09亿元[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0,477.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2%[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8,702.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72%[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1,774.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6%[153]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084.73亿元,占总资产的38.98%[153] - 2024年代经纪客户持有的现金为2,025.68亿元,占总资产的19.33%[153] - 2024年融出资金为1,062.68亿元,占总资产的10.14%[153]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860.28亿元,占总资产的8.21%[153] - 2024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606.46亿元,占总资产的5.79%[153] - 2024年流动资产为8,455.2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80.70%[153] - 2024年流动负债合计756,255,590千元,较2023年增加19.89%[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022.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7%[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8455.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05%[1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7562.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9%[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1140.1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94%[1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为1707.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8%[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及债券融资总额为1912.25亿元[161]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低于总收入及其他收益的2%[16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末数为4408.64亿元,较期初增加489.07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168.73亿元[17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为百余家上海企业募集资金逾5600亿元[10] - 报告期末君弘APP用户4163.9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平均月活884.71万户,同比增长11.1%[64] - 个人资金账户数1931.9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3%,其中富裕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7.9%[64] - “君享投”投顾业务客户资产保有规模264.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5%[64] - 报告期内境内股基交易份额5.17%,较上年提升0.41个百分点;金融产品销售额9505亿元,同比增长27.7%,金融产品月均保有量2589亿元,同比增长6.9%[64] - 2024年期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商品期货累计成交额428.33万亿元,同比下降1.6%;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额190.93万亿元,同比增长43.4%[72] - 截至2024年末,期货公司客户权益规模15386.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72] - 2024年公司股票交易额259144亿元,市场份额5.09%;证券投资基金交易额43817亿元,市场份额5.75%[73] - 2024年国泰君安期货期货成交金额1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3.7%,市场份额10.49%,较上年提升3.06个百分点[74] - 国泰君安期货期末客户权益规模13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9%,继续排名行业第2位[74] - 国泰君安期货2024年成交金额129.94万亿元,上年同期84.55万亿元;成交手数13.08亿手,上年同期10.91亿手;累计有效开户数240,456户,上年度末208,958户;期末客户权益1,344亿元,上年度末1,004亿元[75] - 截至2024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645.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集团融资融券余额1,00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市场份额5.40%;净新增融资融券客户数3.05万户,同比增长96.1%[81] - 2024年末,集团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业务待购回余额229.2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9.1%[82] - 2024年全市场证券公司承销证券金额103,538.13亿元,同比下降1.3%;股权融资总额2,475.96亿元,同比下降72.8%;债券融资总额101,062.17亿元,同比增长5.5%;经交易所审核通过的并购交易金额751.19亿元,同比下降36.8%[83] - 2024年集团证券主承销额9,967.14亿元,同比增长16.9%,市场份额9.63%,较上年提升1.51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3位[84] - 2024年集团股权主承销额163.27亿元,同比下降71.2%,市场份额6.59%,较上年提升0.38个百分点;IPO主承销额45.76亿元,同比下降85.6%,市场份额6.90%,较上年下降1.93个百分点,排名提升至行业第4位[84] - 2024年集团债券主承销额9,803.86亿元,同比增长23.2%,市场份额9.70%,较上年提升1.40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3位[84] - 2024年集团IPO主承销家数9家,上年同期22家;主承销金额45.76亿元,上年同期317.14亿元[86] - 2024年集团公司债主承销额3,719.86亿元,同比增长17.0%,市场份额9.42%,较上年提升1.17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3位[84] - 机构客户股基交易额14.89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市场份额2.54%、较上年提升0.24个百分点,QFII股基交易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88.5%[94] - 道合销售通保有规模766.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0%,PB交易系统客户资产规模8095.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9%,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规模322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94] - 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新增名义本金12383.45亿元、同比增长40.1%;期末存续名义本金2853.7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4%[99] - ETF做市交易规模2200亿元,科创板做市标的股票88只,做市标的数量继续排名行业第3位[99] -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6.8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做市规模超7000亿元,债券净额清算交易量排名行业第1位,为13只公募REITs提供做市服务[101] - 国泰君安证裕新增投资项目11个、新增投资金额3.91亿元,完成11个项目退出、退出项目投资成本10.50亿元,期末存续投资项目73个、投资金额51.46亿元[102]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规模32.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9.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104] - 华安基金全年新发行32只公募基金、合计募集规模218亿元,报告期末管理资产规模772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106] - 华安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931.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413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专户资产管理规模792.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106] - 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5.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109] - 2024年末,国泰君安资管管理资产规模5884.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239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单一资产管理规模1295.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6%,专项资产管理规模1404.0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1%[109][111] - 2024年,国泰君安资管新发公募产品10只,首发规模合计61.39亿元;期末存续公募产品57只,管理规模791.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3%[109] - 截至2024年末,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2083家,较上年末减少6.3%,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0282只,规模10.94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112] - 2024年,国泰君安创投新成立产业直投基金2只,合计规模23亿元,新成立并购基金3只,合计规模23亿元[112] - 2024年末,国泰君安创投管理基金数量38只,较上年度末增加1只;管理基金累计承诺出资额632.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管理基金累计实际出资额413.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113] - 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客户资产期末托管金额较上年末增长16.7%,资产管理期末规模117.7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78%,投行业务承销债券规模3890.83亿港元,同比增长85.2%;跨境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6127.86亿元
最新披露!券商业绩十强座次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4-23 12:28
券商业绩排名变化 - 2024年证券行业前十强按归母净利润排序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合计净利润1064.78亿元,占全行业64% [4] - 前十名单出现3家座次变动:中信建投从第六跌至第八,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各上升一位至第六、第七 [4] - 中金公司是前十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券商(降7.5%),其余9家平均增长22%,广发证券和国泰海通以38%增幅为主要驱动力 [5] 业务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成为业绩核心支柱,十大券商自营收入合计1221.45亿元,占总营收38%(同比+6个百分点),9家实现正增长,广发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增幅超50% [6] - 经纪业务显著回暖,前十券商经纪手续费净收入642.86亿元(同比+10%),中信证券以107.13亿元居首,仅中金公司下滑6% [7] - 资管业务分化:5家正增长(国信证券+65%最高),5家下滑(申万宏源-18%最差) [7] - 投行业务普遍承压,8家券商收入下滑(平均-30%),仅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正增长,中信建投以-48%降幅拖累排名 [7][8] 战略发展方向 - 行业加速整合优化,中信证券强调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平衡,巩固领先地位并拓展境内外业务 [9] - 国泰海通合并后计划释放协同效应,目标提升至全球竞争力前列 [9] - 中信建投制定"两步走"规划:2030年达到国内头部水平,2035年冲击国际一流投行 [10] 市场格局特征 - 呈现"一超多强"格局:中信证券以217.04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营收637.89亿元),华泰证券等4家稳居"百亿俱乐部" [4] - 股权承销前三强仍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成为新亮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