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捷安康-B(02617)
icon
搜索文档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 殃及基民“踩雷” 已有机构清仓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22:39
股价波动情况 - 9月16日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 单日涨幅一度超50% 但收盘大跌53.73%至192港元[2] - 9月以来股价出现10倍涨幅后迅速腰斩 波动主要因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引发ETF被动买入[4] - 9月12日与15日分别大涨77.09%和115.58% 两日成交量均超1400万股 较前期出现跨越式提升[7] 指数纳入与ETF影响 - 8月25日公告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 并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三大指数[7]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有5只ETF跟踪 总规模约250亿元 公司权重约2% 推算单日需买入超5亿港元[8] - 9月17日汇添富 工银瑞信等机构已将持股清仓 银华基金申购赎回清单中公司仍位列其中[9] 上市与交易特征 - 6月23日通过18A规则上市 发行1528.10万股H股 占发行后总股份3.85% 发行价13.15港元[6] - IPO时63.96%股份被基石投资者认购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上市首日涨幅78.71%[6] - 7月以来单日成交量多低于百万股 换手率不足0.1% 股价呈平稳上涨趋势[6] 业务与财务状况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MTK抑制剂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靶向治疗耐药实体瘤[5] - 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3.43亿元和2.75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中报亏损1.23亿元且未产生营收[5] - 通过18A规则上市 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股票名称带"-B"标识[5] 指数编制争议 - 国证指数选样要求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8] - 上市仅三个月即入选指数 时间过短遭市场质疑不够审慎[8]
纳入成分股后ETF被动买入 药捷安康股价波动引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55
股价波动与指数纳入事件 - 药捷安康9月16日股价大幅波动 收盘下跌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 9月17日继续波动 收盘涨8.96% [1][2] - 公司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开启连续大涨 9月12日涨77.09% 9月15日涨115.58% [2] - 9月16日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股 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 但当日出现高台跳水行情 [2] 指数纳入与ETF被动买入 - 药捷安康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9只恒生指数系列成分股 自9月8日起生效 [5] - 指数样本股调整于9月15日实施 导致跟踪指数的7只ETF产品被动买入公司股票 [2][3] - 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规模合计359.63亿元 其中汇添富相关ETF规模最大达217.39亿元 [3] 指数编制方法与权重计算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选样首先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 再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名 [6] - 药捷安康上市不足3个月即被纳入指数 在指数中权重约2.6% 且可能随股价上涨继续升高 [6] - 行业人士质疑流动性较弱个股为何在指数中占较大权重 建议指数公司在纳入时考虑流动性问题并优化权重计算方法 [6] 机构应对与市场沟通 - 基金公司从9月16日开始与交易所、指数公司沟通 讨论指数编制方法论优化问题 [1][6] - ETF作为被动产品必须在跟踪指数约束下操作 不同基金因规模和操作节奏差异导致表现分化 [3][6] - 业内预计后续会有优化方案出台 重点针对港股流动性问题和权重计算透明度进行改进 [1][6]
北水成交净买入31.89亿 药捷安康-B单日股价腰斩 北水抛售近5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7 19:44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卖出31.89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29.76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2.13亿港元[2]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为阿里巴巴-W 美团-W 佰泽医疗 净卖出前三为盈富基金 小米集团-W 中芯国际[2] 个股资金流动明细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8.98亿港元 总成交额57.96亿港元[3] - 脑动极光-B获净买入9828.13万港元 总成交额55.71亿港元[3] - 佰泽医疗获净买入2.17亿港元 总成交额48.83亿港元[3] - 美团-W获净买入2.65亿港元 总成交额32.61亿港元[3] - 药捷安康-B遭净卖出4.50亿港元 总成交额18.82亿港元[5] - 中芯国际遭净卖出3.57亿港元 总成交额16.39亿港元[5]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3.86亿港元 总成交额15.20亿港元[5] -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14.68亿港元 总成交额14.74亿港元[5]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3.48亿港元 总成交额18.82亿港元[5] 重点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推出高德扫街榜支持线下消费 发布下一代AI模型架构Qwen3-Next并开源80B参数版本 马云重返集团参与度达五年来最强[6] - 美团旗下Keeta在科威特启动运营 在卡塔尔 沙特及科威特均位居美食饮品下载榜首 花旗指出其中东市场增长动能强劲[6] - 佰泽医疗 同源康医药 脑动极光获政策利好 国家药监局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缩短至30天 光大证券称新规提升临床研发效率[7] - 龙蟠科技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 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将销售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预估合同总金额超60亿元人民币[7] - 药捷安康股价异常波动 公司称不知悉原因 该股早盘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收盘市值约762亿港元[8] 市场环境分析 - 东吴证券指出美联储降息短期利好港股 但中期涨幅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回升情况 外资关注中国资产但大规模流入需观察经济基本面实际改善[8]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9:01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88.06亿元)、中芯国际(58.89亿元)、美团-W(51.92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1.56亿元)、美团-W(+11.79亿元)、长飞光纤光缆(+3.93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出现净卖出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团(-10.57亿元)、腾讯控股(-3.24亿元)、优必选(-2.28亿元) [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64.11亿元)、中芯国际(36.49亿元)、美团-W(27.15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8.95亿元)、长飞光纤光缆(+6.28亿元)、美团-W(+9.21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出现净卖出的公司包括康方生物(-2.65亿元)、商汤-W(-6583.48万元) [2] 重点公司南北向交易对比 - 阿里巴巴-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52.17亿元,合计净买入50.51亿元 [1][2]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95.38亿元,合计净买入4.07亿元 [1][2] - 美团-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9.07亿元,合计净买入21.00亿元 [1][2] - 腾讯控股在沪港通净卖出3.24亿元,但在深港通净买入3.17亿元 [2]
布局创新药更优选择!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编制方案优异,不含药捷安康-B,跟踪指数连日大幅跑赢!
新浪财经· 2025-09-17 14:56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14:04成交额达3749.24万元[2] - 近7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42亿元[4] - 截至9月16日规模达12.83亿元且份额达14.74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3] - 近5天净流入1.17亿元[2] - 近2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2.98%[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3.51%[2] - 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近一周振幅10.09%低于同类指数[5] - 指数规则独特仅纳入创新药已上市或研发进入临床三期及以后企业并排除股权高度集中个股[5] -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创新药ETF且唯一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产品[5] 生物医药ETF(159859)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盘中换手率3.51%且成交额达1.15亿元[3] - 近5天净流入1.72亿元[2][4] - 近1周新增规模1.1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第一[4]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81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4] -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为可比基金最小[2] - 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覆盖A股创新药CXO疫苗血制品多个方向[5] - 同标的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好产品[5] 成分股表现 - 汇宇制药(688553)领涨4.39%[2] - 药明康德(02359)上涨3.36%[2] - 药明康德(603259)上涨2.76%[2][3] - 百利天恒(688506)上涨3.18%[3] - 迪哲医药(688192)上涨2.00%[3] - 万泰生物(603392)上涨1.52%[3] - 神州细胞(688520)上涨1.03%[3]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国家药监局2025年9月12日发布公告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7] -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上市393家医药公司中创新药板块收入平均增长35%[7] - 创新药享受积极医保支付环境且多家企业实现品种出海授权及经营利润转正[7] - 光大证券指出公告标志创新药IND审批迈入30天高效时代并提升临床研发效率和可预期性[8] - 国家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通过研发端准入与支付临床应用等多层次构建高质量发展闭环体系[8] 产品费率与关联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费率可比基金最低[2] - 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和C类014565[6] - 生物医药ETF(159859)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1040和C类011041[2][7]
0商业产品、上半年0营收,50倍“妖王”大涨大跌,基民也受伤,公司回应称:“公司没有任何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16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股价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 较发行价13.15港元累计涨幅接近51倍 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1] - 当日收盘股价大幅跳水至192港元 单日下跌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 [1] - 9月17日股价持续波动 开盘报185港元 午间收报210港元 振幅达45.78% [3] 公司业务状况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企业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 [5]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 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5] - 目前无商业化产品 未产生销售收入 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 亏损1.23亿元 [5] - 拥有五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款临床前在研产品 [5] 市场交易特征 -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流通盘极小 股价易受资金集中买入影响 [6] - 9月16日半日成交327.8万股 午间休盘仍上涨49.16% [6] - 被纳入港股通后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截至9月15日港股通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 [8] 指数纳入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8][11] - 纳入后首个交易日上涨20.13% 多数交易日涨幅超20% [8] - 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权重约2.62% 带动多只ETF被动配置 [9][10][13] - 跟踪该指数的9只ETF总规模约371.23亿元 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 [10] ETF市场联动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规模217.39亿元 当日下跌0.99% [10]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规模79.08亿元 当日下跌2.31% [10] - 工银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规模54.23亿元 当日下跌2.12% [10] - 鹏华港股创新药ETF(159286)规模5.58亿元 当日下跌0.29% [10] 行业制度讨论 - 指数选样方法剔除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名 [12][13] - 业内质疑流动性较弱个股在指数中权重过高 基金公司已与指数公司沟通优化方案 [13] - 建议港股指数纳入需考虑流动性因素 权重计算需更透明 [13]
不含药捷安康-B!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跟踪指数今年以来涨超67%,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跟踪指数涨幅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0:24
股价波动与指数影响 - 药捷安康-B在9月16日盘中振幅超过110% 收盘下跌53.73% 盘中一度上涨63.73% [1] - 该股被纳入部分创新药指数后成交额激增 近3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超25亿元 此前单日成交额仅两三千万元 [1] - 指数基金为满足跟踪误差要求快速建仓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不排除资金借机套利 [1] 创新药ETF表现与优势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独家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 不含药捷安康-B 近期净值走势平稳且与指数吻合 [1] - 该ETF聚焦创新药全产业链 覆盖临床前研究至商业化环节 包含创新药企业及CXO企业 [2] - 截至9月16日 该ETF年内累计涨幅67.69% 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涨幅第一 领先第二名约10个百分点 [2] 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2025年预计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爆发式增长元年 行业将进入至少3年上行周期 [2] - 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创新药重磅BD交易首付款屡创新高、头部企业2025年扭亏盈利拐点显现、国内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 - 机构测算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2]
药捷安康盘中涨超30%
北京商报· 2025-09-17 10:10
股价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低开高走 盘中涨幅超过30% 收盘报257.2港元/股 涨幅达33.96% 总市值1021亿港元 [1] - 9月16日公司股价经历剧烈波动 盘中最大涨幅超过60% 但最终收盘下跌53.73% [2] 市值变动 - 公司总市值达到1021亿港元 [1]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 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23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 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 [1] - 公司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元 亏损1.2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于2023年6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IPO发行价13.15港元 总股本约3.97亿股 [1]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早盘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股 创历史新高 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 [1][4] - 当日午间休盘时股价维持619港元/股 较前日收盘价上涨49.16% [1] - 下午两点后股价快速下跌 收盘报192.00港元/股 单日跌幅达53.73% [2][4] - 市值从近2700亿港元大幅缩水至762亿港元 [4]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公司于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3] - 南向资金自9月8日起持续买入 截至9月15日港股通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 [3] - 多只创新药ETF被动配置公司股份 形成集中买盘 [3][5] -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流通盘小使股价易受资金推动 [1] 市场影响 - 公司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在相关ETF中市值占比均达2.62% [5] - 9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 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 [5] - 股价跳水导致汇添富 工银 鹏华 银华等多家机构旗下创新药ETF净值承压 [5] - 股价最高点时市值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排名第三 仅次于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4]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09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股价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 较前日大幅上涨63% 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1] - 当日收盘价暴跌至192港元 单日跌幅达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1][2] - 纳入港股通后出现连续大涨 除9月9日与16日外 其余交易日涨幅均超20%[3] 公司基本面状况 - 公司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专注于肿瘤/炎症/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1]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 亏损达1.23亿元人民币[1] - 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 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1] 股本结构与流动性特征 - 总股本约3.97亿股 IPO发行价13.15港元[2] -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占比较低 流通盘极小[2] - 流通筹码有限导致股价易受资金集中买入影响[2] 港股通纳入影响 - 9月8日正式纳入港股通标的 同时进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3] -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截至9月15日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3] - 纳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5日)收盘价63.1港元 纳入首日即涨20.13%[3] 对创新药ETF影响 - 多只创新药ETF持有公司股份 市值占比均约2.62%[4]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跟踪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4] - 被动配置买盘达数亿元规模 股价跳水导致相关ETF净值承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