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601328)

搜索文档
资讯|申万宏源证券6月精选动态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04 10:18
服务实体经济 - 公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助力交通银行完成1,200亿元A股定增项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预计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25个百分点 [2] - 本次定增是落实国家增量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交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2] 资本市场策略会 - 公司举办2025年夏季策略会,主题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设置1场主论坛及12个分论坛,涵盖资产配置、人工智能、金融创新等热点领域 [3] - 近500家上市公司高管与2,200余名投资者参与,进行700余场线下交流,探讨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竞争格局 [3] 绿色金融 - 公司主承销工商银行80亿元3年期浮息绿色金融债券,为市场首单商业银行浮息绿色债券,开创绿色金融与利率风险管理新范式 [4] - 公司助力中建投租赁发行8亿元3年期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00% [5] - 公司主承销招商局融资租赁5亿元2年期绿色中期票据,票面利率1.60%,资金用于绿色产业项目 [6] 科技金融 - 公司联席主承销上海银行50亿元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67%,募集资金投向科创领域 [7] 区域金融 - 公司与昆仑银行联合推出首只新疆地方债联合报价篮子,提升新疆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 [8] - 公司独家主承销乌鲁木齐水业5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人为当地水务全产业链国企 [8] - 公司牵头主承销阿克苏信诚资产2.7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人为当地重要基建主体 [8] 高质量发展 - 公司首批发行挂钩中证商品期货指数收益凭证,采用美式看涨鲨鱼鳍结构,客户认购规模逾3.3亿元 [9] - 公司资管新增获批3,000万美元QDII额度,总额度达5.6亿美元,支持境外业务发展 [10] 荣誉获奖 - 公司在2025年SRP中国峰会荣获"最佳发行商——证券公司"等三项大奖,为年度唯一获奖机构 [11] - 公司在第二届财富管理·华尊奖荣获"最佳投顾团队奖"等三项大奖 [12][13]
金融赋能消费稳增长丨“碰一下”就行 以支付服务便利化激发更多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4 09:03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助力优化消费 环境"这一章节,重点提及了"持续优化支付服务",这将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与可及性,夯实民生基础,激发消费活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金融机构更好满足民众在支付方面的需求,将有利于扩大消费。应确保消费者可自由选择支付方式,并围绕特殊 人群,加快推动支付服务适老化与国际化升级。数字人民币的推进则需要有科学规划和目标。 实现各种支付方式无缝衔接与全面覆盖 最近,一位外籍游客在上海某商场购买商品时使用支付宝"碰一下"功能,就体验到"即买即退、资金秒达"的便捷退税服务。从6月28日起,境外来华人员 通过数字人民币自助终端可以快速申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并充值,在上海地铁直接"碰一碰"就能快速过闸。 随着人民币服务的不断优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民众不管是交通出行还是逛街购物,支付起来都更加顺畅,消费体验也在升级。《意见》提出,支 持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有效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 ...
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逾七成评级AAA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52
科创债发行规模与结构 - 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1] - 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3118.32亿元,占比49.90% [1] - 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 [1] - 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合计发行科创债870.10亿元,占比13.92% [1] 发行人评级与行业分布 - 科创债发行人主体评级均不低于AA,其中AAA级债券有313只,占比74.70% [1] - 银行成为科创债发行主力,23家银行机构已发行科创债2241亿元 [1] - 建设银行发行300亿元科创债规模居首,五大国有银行各发行200亿元 [1] - 浦发银行发行150亿元,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各发行100亿元 [1] 发行主体扩展与利率优势 - 6月重庆银行、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加入科创债发行队伍 [2] - 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如毅达资本、君联资本等陆续发行科创债 [2] - AAA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 [2] -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科创债利率较非科创债分别低5个基点和2个基点 [2] - 科技型企业中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科创债利率分别低13、20和47个基点 [2] 市场生态与发展方向 - 科创债市场通过金融机构间接支持中小科创企业仍是重要方式 [3] - 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更多元化发债主体参与 [3] - 提升信用资质较弱主体发债融资需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和产品创新 [3]
持续放量!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7-03 23:04
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热情持续高涨。 Wind数据显示,自5月份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 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其中,银行作为科创债重要的新增发行主体,目前已发行27只 科创债,发行规模超22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科创债2.0时代扩容发行主体,并完善一系列配套支持机制,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容,债 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将有效提升。 发行规模突破6200亿元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 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 新债券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 自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持续放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已发行419 只,发行规模达6248.98亿元。 从发行人的性质来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的主力。截至目前,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 3118.32亿元,占比49.9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民营企业、公众企业 ...
持续放量!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7-03 22:54
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热情持续高涨。 Wind数据显示,自5月份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 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其中,银行作为科创债重要的新增发行主体,目前已发行27只科创 债,发行规模超22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科创债2.0时代扩容发行主体,并完善一系列配套支持机制,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容,债券 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将有效提升。 发行规模突破6200亿元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 《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 券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 自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持续放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已发行419 只,发行规模达6248.98亿元。 从发行人的性质来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的主力。截至目前,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 3118.32亿元,占比49.9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民营企业、公众企 业 ...
货币市场日报:7月3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3 20:36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开展572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为1 40%与此前持平 [1] - 当日有5093亿元逆回购到期 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521亿元 [1]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 隔夜Shibor下跌5 00BP报1 3150% [1] - 7天Shibor下跌4 10BP报1 4560% [1] - 14天Shibor下跌1 40BP报1 5400% [1]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 - 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4 5BP报1 315% 成交额增加1226亿元 [4] - 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4 8BP报1 3714% 成交额增加3069亿元 [4]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 8BP报1 4674% 成交额减少243亿元 [4] - 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行5 2BP报1 517% 成交额减少694亿元 [4] 资金市场交易情况 - 早盘CD隔夜成交在1 45%-1 50%区间 利率隔夜成交在1 38%-加权附近 [9] - 午后资金面愈加趋松 押利率隔夜成交在1 30%-1 35%区间 [9] - 同业存单发行58只 实际发行量240 1亿元 [9] 同业存单市场 - 一级存单收益率小幅下行 交投情绪集中在9M和1Y [10] - 二级存单1M国股收在1 51 较昨日下行约2BP [10] - 1Y大行国股收在1 595附近 较昨日下行约0 5BP [10] 银行业动态 - 交通银行今年以来已注销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 [12] - 多家银行将"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作为改革主线 [12]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50亿元 [12]
银行高管哪里来?国有行青睐跨行引才,股份行注重内部提拔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20:29
银行业高管变动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共13家银行发生高管换新,涉及17位高管岗位更迭,其中国有行8位、股份行9位 [2][3] - 副行长岗位变动最为频繁,共9名副行长"上新",占全部变动职位的53% [3] - 3家银行完成董事长更替(邮储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3家银行公布新行长人选(中信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 [3] 国有银行高管变动细节 - 农业银行成为高管变动数量最多的国有行,新晋三名副行长(王大军、孟范君、王文进) [3] - 中国银行新上任"交行系"副董事长张辉和"光大系"副行长武剑 [4] - 建设银行新任副行长韩静来自农行系统,交通银行新任副行长杨涛具有国开行背景 [4][6] - 邮储银行结束近3年"一把手"空缺局面,郑国雨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4] 股份制银行高管变动特点 - 华夏银行迎来北京银行原行长杨书剑跨行接任董事长,广发银行由大股东中国人寿的蔡希良掌舵 [5] -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在中信体系深耕多年,恒丰银行行长白雨石填补两年多空缺,浙商银行行长陈海强有30年金融经验 [5] - 兴业银行迎来女性副行长杨柳,平安银行引入平安信托原董事长方蔚豪出任副行长 [5] 人才选拔策略差异 - 国有行87.5%的新任高管由外部引入(如政策性银行与国有行间双向流动) [6][7] - 股份行78%的高管通过内部提拔产生(如平安银行方蔚豪来自平安系,广发银行蔡希良来自中国人寿) [7][8] - 国有行通过外部引才加速战略转型,股份行依托内部晋升夯实发展根基 [9] 高管年龄结构特征 - 新任高管中"70后"占比78%(国有行9位中有7位,股份行9位中有5位) [9][10] - 最年轻高管为恒丰银行行长白雨石(43岁),最年长为广发银行董事长蔡希良(59岁) [10][11] - 董事长岗位以"60后"为主,行长及副行长群体倾向起用"70后"管理者 [11]
股份行第三家!招行宣布:获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7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150亿元人民币 [2] - 招银金投将专业化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 提升公司综合化经营能力 [2] - 招商银行成为继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后 今年以来第三家获批筹建AIC的商业银行 [2] 商业银行AIC公司筹建情况 - 兴业银行于5月7日获批筹建首家股份行AIC公司 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 [3] - 中信银行于6月3日获批筹建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 [3] - 此前已有5家AIC公司由五大国有银行于2017年全资设立 [4] 监管部门推动AIC扩容政策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城市 [5] - 2024年3月发布新政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公司 [5] - 截至5月7日 AIC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人民币 [5] 行业影响分析 - AIC扩容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提升银行综合化经营能力 [6] - 中小银行将获得更多参与机会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轻资本转型 [6]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快讯· 2025-07-03 19:37
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瘦身",年内已有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陆续"退场"。记者注意 到,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已先后注销了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仅今年4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 就有10家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济南分中心、沈阳分中心、绍兴分中心、湖州分中心等。实际上,从 2024年银行业年报中也可以发现,"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了多家银行今年信用卡业务改革的主 线任务之一。(金融时报) ...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啥原因
金融时报· 2025-07-03 19:18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今年以来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1][7] - 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年内已注销近30家分中心,仅4月就有10家分中心关停[7]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北、东北、华中分中心分别于2月28日、3月14日、3月28日停止营业[8] -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8] 业务模式改革原因 - 信用卡中心与分行业务存在重合,调整是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8] - 交通银行副行长表示集中直接经营模式在新阶段局限性明显,改为分行属地经营模式[9] - 民生银行表示业务整合是战略调整及业务优化需要,相关业务转移至其他分中心[9]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连续十个季度环比负增长,从2022年Q3的8.07亿张降至2025年Q1的7.21亿张[8] - "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多家银行2024年信用卡业务改革主线任务[9] - 信用卡业务加速向线上化、数字化迁移,线下机构精简趋势或将难以逆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