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银行(601328)
icon
搜索文档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同日公告
经济网· 2025-09-28 17:19
公司治理架构调整 - 五大行监事会撤销议案已于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25年6月27日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复核准[7] - 邮储银行拟于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撤销监事会议案 该议案已于8月29日获董事会通过[8] - 所有国有六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农商行均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9] 职能转移安排 - 原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 依据《公司法》及监管规定行使监督职能[7][8] - 在监管核准章程修订前 各银行监事会将继续履行原有职责[8] 改革动因与影响 - 撤销监事会主要因监督职能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存在重叠 可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保持治理有效性[8] - 新《公司法》允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为金融机构治理架构优化提供法律依据[9] - 改革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空间 可能推动行业整体治理架构优化[8]
固收深度报告20250927:从4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解读银行债券投资“攻守道”
东吴证券· 2025-09-27 22: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环境驱动利率波动、债券供需与政策导向共振影响债券投资收益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扩张、损益有别 银行业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体量 - 债券投资总体规模上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三类债券型金融资产总规模分别为债权投资类52.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2万亿元、其他债权投资27.3万亿元 较2024年末分别环比增长3.90%、18.44%、16.15%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较多 或博弈价差收益增厚总体收益 [9] - 不同银行类型的债券投资分布结构有所分化 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及城商行债券配置盘稳定增长 股份行和农商行配置力量减弱 交易盘发力 呈现“大行配置稳健、中小行交易弹性突出”特征 [13] - 债券投资券种分布向政府类债券倾斜 2025年上半年各类商业银行增配政府类债券较多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平均环比增幅约10% 农商行稍少 金融债和其他债券配置力量分化 各类银行均以政府类债券规模大 金融债其次 信用类债券小 [18] - 金融资产类型与其债券品种结构呈现相关性 债券配置盘利率债稳健增长且为核心 信用债配置力度加大 金融债趋弱 交易盘以利率债及金融债为核心 增幅显著 债券投资板块呈“稳健打底、弹性增益”持仓格局 [22]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损益情况 - 票息收益方面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票息收益合计11332.00亿元 同比下降1.51% 收益总体稳定但同比回落或与基准利率下行有关 未来票息收益下滑速度预计放缓 仍为主要来源 [2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17.2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81.16% 债市震荡中博取资本利得难度大 交易层面或存浮亏 [28] - 投资收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实际投资收益合计约2875.05亿元 同比增长31.96% 银行可通过卖出老券和到期存量债券增厚收益 [31] 归因及总结 外部环境驱动 - 利率波动上 “调整多、机会少”的债市环境致存量债券价格下跌 与2025H1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下降81.16%相关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受影响更显著 [35] - 债券供需上 2025H1国债、地方政府债与政金债供给同比增加 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降低 叠加部分高票息存量债券到期 推动银行债券投资票息收益环比回落 [37] - 政策导向方面 监管提高低评级信用债风险权重 倒逼银行减少配置 规范金融资产分类限制“随意重分类” 凸显上半年公允价值亏损 [43][46] 银行业债券投资压力情况及后市展望 - 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实际收益约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3.82% 但票息收入面临下滑压力 波段交易难度提升 盈利模式或难持续 [3][47] -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国有大行票息收益稳步增长 交易盘有优势 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对脆弱 债市“逆风期”盈利压力增加 未来或增加权益等市场资金配比 [50]
迎战“十一”黄金周 金融助力服务消费升温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2:31
国庆旅游市场预订高峰 - 国庆假期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 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核心产品预订量大幅超越去年同期 [1] - 各地开展文旅消费活动并发放超过3.3亿元的消费补贴 [3] - 美食游、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3] 金融机构布局与措施 - 交通银行结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配套开展营销活动 上线"国补贷"专项产品 消费贷款咨询量和申请量显著增加 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等场景类贷款上升明显 [3] - 招商银行信用卡基于"游、购、逛"三大场景推出营销活动 提供爆款酒店优惠券、机票专属优惠、境外旅行三重补贴以及66元购100元消费券 [4] - 中国银行建议拓展场景金融 聚焦以旧换新、汽车家居、文化旅游等关键消费场景 创新个性化消费贷、联名信用卡等产品 [5] 服务消费政策支持 -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7]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支持 [7] - 政策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涵盖文化旅游、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健康医疗等多个板块 [8] 服务消费发展现状与潜力 - 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 前7个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多630亿元 [9] -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升级成为服务消费比重提升的重要基础 新服务消费持续涌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7] - 服务零售额及人均教育休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市场亮点纷呈 多元化的消费增长点得到激活 [8] 银行服务消费支持建议 - 加强场景生态共建 联合电商平台、线下商圈、服务机构打造共生生态 覆盖从预订到售后的全流程 [9] - 基于大数据构建多维度信用评估模型 将消费行为、社交数据等纳入授信维度 破解新市民和县域居民融资可得性偏低问题 [9] - 加大对餐饮、文旅等传统服务消费支持 重点布局数字医疗、在线文娱、绿色服务等新型领域 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中小服务商户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 [9]
五大行同日官宣!银行监事会“谢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21:10
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正在被大规模取消 国有大行和近20家银行机构已宣布撤销监事会 未来将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承接监督职能 形成单层制治理结构 [1][2][3] 政策法规依据 - 新《公司法》第六十九条允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2] -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组织形式适用公司法 为撤销监事会提供直接法律依据 [3]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底发布通知 明确金融机构可选择由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 [1][3] 实施进展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国有大行于9月25日收到监管批复取消监事会 [1][2] - 中国银行官网已删除监事会相关表述 [1][2] - 沪农商行、瑞丰银行、青岛银行、光大银行等近20家银行机构在年内宣布撤销监事会 [1][3] - 沪农商行修订后的公司章程获监管核准 明确由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3] 治理结构变革 - 取消监事会后将形成由审计委员会主导的单层制结构 [1][4] - 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主导 过半成员不得兼任公司其他职务 [4] - 原有监事会职责将由独立董事占主导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担 [2] 潜在影响 -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化分工可能提升监督效率 [4] - 监督职能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可能增强 [5] - 需防范治理结构转型中的职能衔接问题和合规风险 [1][5]
交通银行蚌埠分行巧用资金流信息平台精准赋能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20:25
核心观点 - 交通银行蚌埠分行运用人民银行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支持 成功为一家环保科技企业完成中期流贷续授信 审批额度1000万元 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 [1][2] - 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动态跟踪企业经营状况 收支情况及履约能力 显著提高银企信息对称性 为信用融资提供可靠依据 交通银行蚌埠分行通过该平台完成查询182笔 授信落地85笔 金额达2.23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8502.4万元 [2] 企业背景与融资需求 - 企业成立6年 主要从事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废旧金属回收加工等业务 纳税贡献突出 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1] - 2024年企业在交通银行获批900万元短期流贷额度 2025年以来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销售收入大幅上升 账款回笼周期延长 短期资金需求显著增加 [1] 银行授信流程与支持措施 - 交通银行蚌埠分行在贷后查访中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迅速启动续授信流程 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高效获取企业在多家银行的资金流水数据 结合经营和财务情况综合分析 精准研判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 [1] - 银行将原有短期流动贷款转化为期限更灵活的中期流贷 审批额度1000万元 仅用两个工作日完成 企业已全额提用资金 压力得到及时缓解 [1] 平台应用与业务成果 - 资金流信息平台是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 收支情况 履约能力的动态跟踪 提高银企信息对称性 [2] - 交通银行蚌埠分行通过该平台完成查询182笔 授信落地85笔 金额达2.23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8502.4万元 银行计划继续优化授信流程并延伸服务范围 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 [2]
核准!国有大行,集体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9-26 18:14
核心事件概述 - 六大国有银行全部取消监事会 包括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1][2][8] - 五家国有大行于2025年9月25日集中公告章程修订获金融监管总局核准 正式取消监事会[1][4] - 邮储银行将于2025年10月9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取消监事会议案[1][8] 改革实施细节 - 监管依据为2024年7月实施的新《公司法》及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治理衔接通知[10] - 原监事会法定职权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承接[4] - 建设银行改革生效日为2025年9月23日 交通银行为9月25日 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在章程核准日立即生效[4] - 工商银行同步更新《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配套文件 同时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5] 人事变动情况 - 所有原任监事职务同步终止 涉及中国银行魏晗光等4人 工商银行黄力等3人 农业银行邓丽娟等6人 建设银行林鸿等5人 交通银行王学庆等5人[5] - 邮储银行监事长陈跃军因退休辞职[8] - 原外部监事符合条件者可转任独立董事 累计任职年限不超过六年[11] 行业推广进展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已于2024年4月通过取消监事会议案[8] - 城商行中长沙银行监事会于2024年4月25日审议通过取消议案[8] - 改革范围已扩展至券商 险企及多地国资公司[10] 改革目标分析 - 优化内部监督机制 将监督职能整合进董事会[7] - 提升决策效率和监督有效性 强化董事会整体责任[7] - 降低管理成本 增强治理灵活性和有效性[10] - 加强内部监督制衡 保护职工权益[10]
“百县万店”聚合力 交行信用卡点燃县域消费新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7:28
核心观点 - 交通银行信用卡启动"百县万店惠民生"活动 聚焦全国近160个经济活跃县域 通过多维权益和金融产品创新激活县域消费市场 推动商业生态繁荣和文化赋能[2][3][4][6][7] 活动覆盖范围与领域 - 活动覆盖全国近160个经济活跃县域[2] - 覆盖餐饮、商超、家电、亲子、家居家装等多个民生领域[2][3] - 深度渗透县域高频消费场景和大宗消费需求[3] 权益与优惠措施 - 以"最红星期五"活动为核心覆盖餐饮商超等场景[2][3] - 针对家电数码等大宗需求推出分期满减+贴息服务[3] - 联动地方政府和银联提供双重补贴支持以旧换新政策[3] - 为新用户提供消费立减、优惠购券、即时刷卡金等专享礼遇[3] 文旅与特色商户赋能 - 拓展"文旅+消费"融合新模式 赋能非遗和老字号特色商家[4] - 以义乌老字号"鸡毛换糖"为例注入文化动能[4]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联动借记卡、社保卡、个人养老金等多类零售业务产品[6] - 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6] - 通过企业行及支行零售一体化业务组织专场活动[6] - 结合商圈活动便捷办理社保卡并同步推广信用卡优惠[6] 消费者教育与生态建设 - 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反诈宣传等消费者教育活动[6] -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提升县域居民金融素养[6] - 信用卡具备支付+信贷双重属性 成为连接客户与服务民生的重要纽带[7] - 高频交易特性和深度场景渗透为零售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支撑[7]
交通银行中层人事调整涉及多家省分行
新浪财经· 2025-09-26 17:06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 国有五大行公司章程修订获监管核准 不再设立监事会[1] - 交通银行自2025年9月25日起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1] - 现任监事王学庆 苏治 林至红 丰冰 颇颖不再担任相关职务[1]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李晓慧 常保升 穆国新 张向东 王天泽 肖伟及财政部提名董事[1] 人事任命与组织发展 - 七位省直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准 均为系统内提任[1] - 陈兴任青海省分行副行长 曾任职金融机构部及乡村振兴金融部[1] - 李小明任江苏省分行副行长 曾任IT审计处处长[1] - 范道户任宁夏分行副行长 曾任蚌埠分行行长[1] - 付毅任甘肃省分行副行长 曾任绵阳分行副行长[2] - 曾亮任新疆分行副行长 曾任北京海淀支行行长[2] - 陈丽任厦门分行副行长 陈科任四川省分行副行长[3] - 优化总分行管理人员双向交流机制 健全艰苦地区交流任职机制[3] 分支机构与人员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拥有38家省级分行及2886个分支机构 较上年末增加2个[3] - 集团员工总数95,267人 其中境内银行机构88,935人[3] - 境外当地员工2,585人 子公司员工3,747人[3] 区域人力资源分布 - 长三角地区员工26,589人 占全行27.91% 较去年同期29.94%下降[3] - 人员区域分布调整主要由于信用卡中心部分职能调整至金融服务中心[3] 成本与薪酬结构 - 上半年业务及管理费399.33亿元 同比增加3.12亿元[3] - 成本收入比29.94% 与去年同期持平[3] - 员工成本155.92亿元 同比增加2.16亿元[3] - 以人力成本计算人均费用约16.37万元[3] - 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总额94.37亿元 对应人均薪酬约9.91万元[4]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福利支出900万元 同比减少100万元[5] - 持续完善"以级定薪 以绩定奖"考核体系 强化正向激励[5]
核准!国有大行,集体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9-26 17:02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 六大国有银行全部取消监事会 包括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1][2][3] - 五家银行于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章程修订 2025年9月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正式生效[4] - 原监事会法定职权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承接 配套治理文件同步更新 监事会议事规则废止[4][5] 改革实施进程与人事变动 -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等五家银行于2025年6月27日股东大会通过议案 邮储银行将于10月9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4][6] - 所有原任监事职务同步终止 涉及中国银行魏晗光等20余人 工商银行明确治理结构调整不影响公司经营[5] - 2022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多家银行监事长因工作变动或年龄原因辞职 未再补设该职位[8] 法律依据与行业推广 - 2024年7月新修订《公司法》允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8]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衔接通知 明确金融机构可取消监事会以提升治理灵活性和有效性[8] - 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及城商行长沙银行已于2025年4月通过取消监事会议案[7] 人员安置政策 - 原外部监事符合独立董事任职要求的可转任 但累计任职年限原则上不得超过六年[9]
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集体发布重要公告→
第一财经· 2025-09-26 16:49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修订后的公司章程 银行监事会及监事依法撤销[3] - 相关人员不再担任监事 已确认与银行无不同意见[3] 监管政策依据 - 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司治理监管规定与公司法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3] - 规定金融机构可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3] - 新规允许不设监事会或监事[3] 预期效益分析 - 撤销监事会有利于降低银行管理成本[3] - 改革将提高银行决策效率和公司治理效率[3] - 监事会原职能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承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