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601818)
搜索文档
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光大、华夏、浙商提级,上海银行降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8:57
监管政策与评价体系 - 沪深交易所于2025年3月修订发布《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聚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财务造假、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工作部署 [1] - 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包含八项主要内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效性、投资者关系管理、回报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被处罚及监管措施情况、支持交易所工作情况及其他交易所认定情况 [3] - 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5] 上市银行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至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均在B以上,无C或D类评级,其中22家银行获评A类,占比超过50% [3][6] - 绝大多数银行(36家)评级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出现变动,其中5家评级上升,1家评级下降 [3][6] - 评级上升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评级下降的银行为上海银行 [3][6] A类评级银行名单分析 - 获评A类的22家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6] - 8家股份制银行获评A类,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 [6] - 5家城商行获评A类,分别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和苏州银行,3家农商行获评A类,分别为常熟银行、张家港行和沪农商行 [6] B类评级银行名单分析 - 获评B类的银行共20家,包括1家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 [6] - 12家城商行获评B类,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西安银行、厦门银行、长沙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和贵阳银行 [6] - 7家农商行获评B类,分别为江阴银行、青农商行、无锡银行、渝农商行、瑞丰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 [6] 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激励 - 交易所将评价结果纳入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事项的审核考虑范围 [7] - 上交所对A类公司给予三项支持:临时报告原则上免于事后审查、在符合规定下对再融资等申请给予支持、邀请公司高管担任培训讲师 [8] - 深交所对A类公司给予四项支持:审核机构可减少问询轮次、提供定向培训、邀请高管推广经验、优先推荐高管为专业委员会委员人选 [9] 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 - 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质量是维系资本市场信心与银行自身公信力的基石,通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公开信息,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值判断依据 [3] - 在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银行展示其审慎经营能力、透明治理水平和长期发展潜力的关键途径 [4] 代表性银行表态与举措 - 杭州银行近四年来已三度获得A级评价,表示将持续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价值创造理念 [10] - 中信银行连续九年获评A类,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人民币1700亿元,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拟提升至30.7%,并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 [10][11] - 中信银行作为ISSB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先学伙伴",严格遵循沪港两地交易所要求,推动国际准则在中国落地 [11] - 常熟银行连续七年信息披露工作获评A级,表示将继续强化规范运作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12]
18.31亿元资金今日流入银行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16:5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11月3日上涨0.55% [1] - 申万行业分类中22个行业上涨,传媒和煤炭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3.12%和2.52% [1] - 有色金属和家用电器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为1.21%和0.66%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39.44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9个行业实现主力资金净流入,传媒行业净流入规模居首,达20.31亿元,该行业上涨3.12% [1] - 银行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8.31亿元,日涨幅为1.33% [1] - 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为70.54亿元,电子行业净流出45.71亿元 [1] 银行行业个股表现 - 银行行业42只个股中40只上涨,2只下跌 [2] - 行业整体资金净流入,26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其中8只净流入资金超1亿元 [2] - 招商银行资金净流入居首,达4.52亿元,股价上涨2.20% [2] - 光大银行和交通银行资金净流入紧随其后,分别为1.75亿元和1.33亿元 [2] 银行行业资金流出个股 - 9只银行股资金净流出超千万元 [2] - 贵阳银行、苏州银行、浙商银行资金净流出居前,分别为7074.65万元、3843.57万元、3447.84万元 [2][3]
股份制银行板块11月3日涨1.41%,招商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6.6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03 16:43
板块整体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在11月3日整体上涨1.41%,表现优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55%,深证成指上涨0.19% [1] - 板块内个股普涨,招商银行以2.20%的涨幅领涨,收盘价为41.79元 [1] - 从资金流向看,板块整体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6.63亿元,但游资资金净流出4.4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22亿元 [1] 个股表现及资金流向 - 招商银行不仅是板块涨幅第一的个股,也吸引了最多的主力资金,主力净流入2.41亿元,主力净占比达8.40% [1] - 光大银行涨幅为2.10%,主力资金净流入1.47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1.58%,在板块中占比最高 [1] - 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上涨1.53%和1.63%,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1.10亿元和8275.20万元 [1] - 浦发银行是板块中唯一下跌的个股,跌幅为0.70%,但其获得了4599.61万元的游资净流入 [1] - 浙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3629.88万元,是板块中唯一主力资金流出的个股 [1] 相关ETF动态 - A50ETF(159601)近五日上涨3.06%,其跟踪标的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 [3] - 该ETF最新份额为23.1亿份,较前期减少520.0万份,同时主力资金净流出719.2万元 [3]
42家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22家获A,光大、华夏和浙商银行提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6:21
核心观点 -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2024-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上市银行整体信披质量较高,所有银行评级均在B及以上,其中22家获得最高A级评价 [1] - 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评级表现出高度稳定性,绝大多数银行(40家)评级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银行出现变动 [1] - 评级变动呈现积极态势,5家银行评级上升,仅1家银行评级下降 [1] 评级分布情况 - 在4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22家获得A级评价,占比超过半数 [1] - 获得A级评价的银行包括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 [2] - 获得B级评价的银行有20家,包括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等 [2] 评级变动分析 - 评级上升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共5家 [1] - 评级下降的银行仅有上海银行1家 [1] - 张家港行从B级上升至A级 [1][2] - 杭州银行评级获得提升 [1][2] - 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评级均有所上升 [1][2]
【Fintech 周报】世界黄金协会:市场尚未饱和;保险业前三季罚金超3亿禁业86人
搜狐财经· 2025-11-03 16:15
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五家银行开出罚单,罚款总额超过2亿元 [1] - 中国银行因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9790万元 [1] - 农业银行因产品销售、服务收费不合规及信贷资金流向管理问题被罚2720万元 [1] - 浦发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罚1270万元,相关责任人何荣被警告并罚款 [1] - 央行浙江分行对6家银行及25名负责人开出罚单,累计罚没超1600万元 [1] - 保险业2025年前三季度罚金总额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9.64% [2] - 保险业86名从业人员被禁业,禁业人数较2024年同期的38人翻倍有余 [2] - 保险业第三季度罚单数量达632张,处罚金额累计1.34亿元,处罚机构369家,处罚人员696人次 [2] - 保险业9月份罚金金额达3091万元,同比激增136.9% [2] - “五虚”问题(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挂保费和虚假理赔)是保险业最高发的违规行为 [2] 银行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普遍实现正增长 [2] -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109.68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2] - 农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5507.74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2]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1776.6亿元,同比增长1.08% [2] - 建设银行前三季度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2573.60亿元,同比增长0.62% [2] - 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净经营收入2000.59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 [2] - 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650.8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765.62亿元,同比增长0.98% [2] - 光大银行第三季度营收283.52亿元,同比下降13.01%,净利润125.37亿元,同比下降10.33% [7] - 光大银行前三季度营收942.7亿元,同比下降7.94%,净利润372.78亿元,同比下降3.40% [7] - 北京银行第三季度营收153.70亿元,同比下降5.71%,归母净利润60.11亿元,同比下降1.85% [7] - 北京银行前三季度营收515.88亿元,同比下降1.08%,归母净利润210.64亿元,同比增长0.26% [7] - 中信银行资产总额达989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3.02%,但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下降3.46% [8] 保险业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约4260.39亿元,同比增长约33.54% [5] - 五大上市险企第三季度合计净利润约2478.47亿元,同比增长约68.34% [5] - 中国人寿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增速高达91.5% [5] - 新华保险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增速达88.2% [5] - 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 [5] - 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19.3%,营业收入3449.09亿元,同比增长11.1% [9] - 中国太保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8.15亿元,同比增长35.2%,营业收入1444.08亿元,同比增长24.6% [9] 投资市场与黄金需求 - 第三季度万得全A指数累计上涨约19.46%,推动险企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5] - 全球黄金需求第三季度总量达1313吨,需求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创单季度最高纪录 [5] - 第三季度黄金投资需求激增至537吨,同比增长47%,占全部净需求的55% [5]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工商银行内部提拔赵桂德任副行长,其任职待监管核准 [6] - 宜宾银行行长蒋琳因个人原因辞职,任职仅4个多月且资格未获监管核准,董事会聘任郭华为新行长 [7] 行业资本运作与并购 - 比利时富杰保险获准认购太平养老10%股权,太平养老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33.333333亿元 [9] - 国民养老保险、泰康养老保险、恒安标准养老保险近两年均有增资动作,泰康养老保险注册资本从50亿元攀升至110亿元 [9] - 新大陆注销回购股份18,965,022股,注册资本由103,206.2937万元变更为101,309.7915万元 [10] - 联想控股旗下的深圳市诚正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贷业务资质被注销 [10]
寻找绩优股:2026年银行业年度策略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1-03 13:20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预期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5%以上 [72] - 核心观点:信贷增速降档提质方向明确,2026年信贷有望同比多增、增速降幅趋缓 [5] 信贷规模与增速分析 - 2024年起贷款增速明显放缓,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同比少增1.3万亿元 [9] - 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贷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6% [9] - 预计2026年新增贷款17.2-17.7万亿元,对应增速6.3%-6.5%,贷款增量有望同比多增 [9] - 2025Q3末人民币各项贷款规模达270.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6% [8] 信贷结构变化 - 企业贷款是主要增长驱动力,2025Q3末规模达184.30万亿元,同比增速8.2% [8] - 零售贷款增长乏力,2025Q3末规模为83.94万亿元,同比增速仅2.3% [8] - 零售按揭贷款持续收缩,2025Q3末规模为37.44万亿元,同比增速-0.3% [8] - 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2025Q3末达26.59万亿元,同比增速9.7% [8] 银行业个体表现 - 2025Q2末上市银行贷款同比增速为8.0%,其中国有行、城商行增速领先,分别为8.8%和12.9% [10] - 大型银行贷款增速自2022年起反超中小型银行,优势延续至今 [10] - 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经济大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均值 [11] - 国有行凭借低负债成本竞争力和财政部注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2] 净息差走势与影响因素 - 银行业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但2025年起下行斜率趋缓、降幅有望逐年收窄 [13] - 2025H1老十六家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94%,存款成本率为1.75% [15] - 2025H1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改善25个基点,其中国有行改善47个基点 [16] - 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幅趋缓,2025年6月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9% [19]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2025H1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其中国有行同比增长4.7% [27] - 代理业务收入实现修复性增长,农行、中行25H1代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62.3%和23.7% [27] - 2025H1上市银行零售AUM较年初增长6.4%,零售存款占比较年初提升0.6个百分点至67.7% [29] - 招商银行零售AUM中零售存款占比仅26.5%,财富管理业务特色显著 [28] 资产质量状况 - 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健,2025Q2末上市银行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分别为1.25%、1.68%、1.42% [37] - 零售贷款不良率自2021年起反弹,2025Q2末信用卡、经营贷、消费贷、按揭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13、22、10、8个基点 [42] -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的164%提升至2022年的240,2025Q2微降至235.7%,风险抵御安全垫厚实 [37] - 2020-2025H1上市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平均占2020年末总贷款的5.8% [40] 银行板块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银行板块PB_LF估值0.73倍,位于2019年以来52%分位处,对应2025年PB估值为0.66倍 [49] - 银行板块在跨年阶段通常有超额收益,2017-2024年间仅2020年例外,领涨标的以高弹性个股居多 [55] - 部分银行如华夏银行、上海银行2025E股息率超过5.8%,具备高股息特征 [64] - 重点银行中,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获“增持”评级 [66]
光大银行 实现营业收入942.7亿元
金融时报· 2025-11-03 11:20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2.7亿元 [1] - 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72.8亿元 [1] - 中间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由上半年下降0.9%转为增长2.2% [1] 资产负债规模 - 截至9月末资产总额721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 [1] - 贷款总额402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 [1] - 负债总额661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 [1] - 存款余额418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 [1] 贷款投向结构 - 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均实现稳健增长 [1]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1.26% [1] - 拨备覆盖率168.92% [1] - 资本充足率13.65%,一级资本充足率11.7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 [1]
光大银行涨2.10%,成交额6.9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358.7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4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3日盘中股价上涨2.10%至3.41元/股,成交金额6.94亿元,换手率0.44%,总市值达2014.8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358.79万元,特大单买入2.02亿元(占比29.04%),卖出1.07亿元(占比15.4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7.36%,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3.40%、0.58%和15.80%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零售金融业务38.74%,公司金融业务37.89%,金融市场业务23.37%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银行-股份制银行Ⅱ-股份制银行Ⅲ,概念板块包括长期破净、破净股、低市盈率、低价、证金汇金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8.02万,较上期增加28.23%,人均流通股258,627股,较上期减少22.1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0.84亿股,较上期减少2.56亿股;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9.89亿股,数量未变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月至9月归母净利润为370.18亿元,同比减少3.6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57.0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26.15亿元 [3]
掘金银行三季报:险资继续“扫货”
经济网· 2025-11-03 10:21
银行股市场表现与股东结构变化 - A股上市银行板块在2025年第三季度大幅回调,单季度整体最大跌幅超过13% [1] - 作为长线资金代表的保险资金在三季度继续增持银行股 [1] - 截至9月末,已有12家上市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至少两家险资身影 [1][6] 保险资金新进前十大股东案例 - 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新进工商银行前十大股东,持有7.57亿股,持股比例0.21% [2] - 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新进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持有约2.568亿股,持股比例2.08% [2] - 利安人寿新进无锡银行前十大股东,持有0.5亿股,持股比例2.96% [2] - 东吴人寿自有资金和泰康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新进常熟银行前十大股东 [2] - 平安人寿新进邮储银行A股前十大股东,持有23.82亿股,占总股本1.98% [3] - 平安人寿新进农业银行A股前十大股东,持有49.13亿股,占总股本1.4% [3] 保险资金持续增持与争取董事席位 - 大家人寿传统产品在兴业银行增持6212.41万股,持股比例升至3.38% [4] - 中国人寿相关产品在中信银行合计持股比例达1.48% [4] - 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和国民养老保险在苏州银行持股比例分别升至3.4%和2.76% [4] - 弘康人寿提名其高管为苏农银行非执行董事候选人,持有该行4.95%股权 [4] - 平安人寿在港股市场增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股份 [4] -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665.35万股,增持后持股数量增至8.27亿股,占H股总数突破18%,占总股本3.28% [5] 险资集中持股的银行案例 - 浙商银行云集4家险资股东以自有资金入股 [1][6] - 兴业银行和长沙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均有3家险资 [6] - 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均有2家险资 [6] - 浙商银行除民生保险举牌H股外,信泰人寿、太平人寿、百年人寿分别持股4.99%、3.36%、1.27% [6] - 兴业银行前五大股东合并持股比例已突破50%,中国人保集团、瑞众人寿、大家人寿均派驻董事 [6] 保险资金的投资策略 - 保险资管机构关注基本面具备长期支撑、未来股息具备平稳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作为FVOCI组合的核心持仓 [7]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4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与净息差收窄对多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构成压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滑是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1] - 债券估值下行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42家上市银行中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滑,8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31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0.08亿元,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期分别亏损49.82亿元和45.05亿元[2] - 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中普遍将原因归咎于债券估值波动,例如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4.83%[3] - 过去两年银行投资收益高增长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估值收益,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价格波动导致账面浮盈回吐和部分资产减值[3] 银行通过资产处置对冲业绩波动 - 部分银行通过在高位主动出售债券以锁定浮盈,实现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可直接确认投资收益,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4] - 但通过出售资产兑现浮盈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OCI账户兑现浮盈比例达18.33%,环比上升6.18个百分点,后续可售资产减少和市场波动可能限制空间[5] 银行投资策略的转变与未来展望 - 银行投债逻辑正从依赖配置利差转向主动管理,注重提升交易能力、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以实现稳健收益[1][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被视为稳定预期和收益率曲线的重要举措,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6] - 市场环境推动银行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债券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和代客交易服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7] - 招商银行管理层预计央行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将对其他非利息收入产生积极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