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688041)

搜索文档
芯片ETF龙头(159801)开盘跌2.35%,重仓股中芯国际跌4.38%,海光信息跌2.58%
新浪财经· 2025-08-29 09:40
芯片ETF龙头(159801)市场表现 - 8月29日开盘价0.830元 单日跌幅达2.35%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32.77%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68.86% [1] 成分股表现 - 中芯国际开盘跌4.38% 寒武纪跌6.80% 北方华创跌4.27% [1] - 海光信息跌2.58% 澜起科技跌2.00% 中微公司跌2.44% [1] - 兆易创新跌1.61% 紫光国微跌0.62% 豪威集团平盘0.00% [1] - 长电科技微涨0.12% 为当日唯一上涨成分股 [1] 产品基本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为曹世宇 [1] - 产品成立于2020年1月20日 运作时间超3年 [1]
科创芯片ETF(588200)开盘跌2.48%,重仓股中芯国际跌4.38%,海光信息跌2.58%
新浪财经· 2025-08-29 09:40
科创芯片ETF市场表现 - 8月29日开盘价格2.200元 单日跌幅达2.48%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39.90%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126.13% [1] 成分股价格变动 - 中芯国际开盘跌幅4.38% 寒武纪跌幅达6.80% 为成分股中最大跌幅 [1] - 海光信息跌2.58% 澜起科技跌2.00% 中微公司跌2.44% [1] - 沪硅产业微跌0.09% 思特威跌0.59% 恒玄科技跌1.58% [1] - 华海清科逆势上涨0.70% 为当日唯一上涨成分股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 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1] - 基金经理田光远 产品成立于2022年9月30日 [1]
半导体ETF南方(159325)开盘跌1.23%,重仓股中芯国际跌4.38%,北方华创跌4.27%
新浪财经· 2025-08-29 09:40
半导体ETF南方市场表现 - 8月29日开盘价1.450元 较前日下跌1.23%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46.37%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32.29% [1] 成分股价格变动 - 中芯国际开盘下跌4.38% 北方华创下跌4.27% [1] - 寒武纪跌幅达6.80% 海光信息下跌2.58% [1] - 澜起科技下跌2.00% 中微公司下跌2.44% [1] - 兆易创新下跌1.61% 紫光国微下跌0.62% [1] - 豪威集团持平0.00% 长电科技微涨0.12%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半导体行业精选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赵卓雄与何典鸿 [1] - 产品成立日期为2024年10月31日 [1]
科创50指数ETF(588870)开盘跌2.97%,重仓股中芯国际跌4.38%,海光信息跌2.58%
新浪财经· 2025-08-29 09:40
科创50指数ETF表现 - 8月29日开盘跌2.97%至1.373元 [1] - 成立以来回报率达39.76%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29.12%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中芯国际开盘跌4.38% [1] - 海光信息跌2.58% [1] - 寒武纪跌6.80% [1] - 澜起科技跌2.00% [1] - 中微公司跌2.44% [1] - 金山办公逆势涨0.30% [1] - 联影医疗持平0.00% [1] - 传音控股微跌0.08% [1] - 九号公司跌0.31% [1] 产品基本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罗昊 [1]
国产AI芯片龙头回应一切
36氪· 2025-08-29 09:3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沐曦股份是专注于AI芯片及GPU设计的上海企业,成立于2020年9月,最新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股东穿透后人数为180名 [4] - 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净亏损14.09亿元,预计最早2026年扭亏为盈 [4][29] - 主力产品为曦云C系列(AI训练及通用计算),2024年训推一体产品收入占比达97.28%,在手订单金额11.40亿元(截至2025年8月15日) [4][34][6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三大产品线包括:曦云C系列(主力)、曦思N系列(AI推理)、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研发中) [4] - 曦云C500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C600系列支持FP8精度(2025年底风险试产),C700系列支持FP4精度并对标英伟达H100 [5][40][44] - 采用国产先进工艺制程,构建从设计到封测的国产供应链闭环 [4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2024年达2398亿元,预计2029年达1.34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份额:英伟达66%、华为海思23%、AMD5%、寒武纪/摩尔线程/沐曦各占1% [6] - GPU架构在AI芯片市场占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69.9%),预计2029年提升至77.3% [8] 国产GPU商业化挑战 - 产品性价比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受制程工艺限制 [22] - 互联网企业客户导入周期长,训练场景需大规模集群测试 [22] - 软件生态薄弱(MXMACA注册用户1.5万人 vs CUDA数百万开发者),客户迁移成本高 [22][27] - 供应链稳定性担忧影响客户采购决策 [2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营收快速增长:2022年43万元→2024年7.43亿元→2025年Q1达3.20亿元 [30] - 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2024年9.01亿元,占营收112.99% [30] - 毛利率波动:2024年综合毛利率53.43%,低于寒武纪(56.71%)和海光信息(63.72%) [45][46] - 产销率逐步提升:2025年Q1达132.02%,反映市场需求释放 [57] 战略发展与机遇 - 募资39亿元用于研发项目,C600/C700子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0.65%和24.16% [5] - 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Bernstein预测2027年中国本土AI芯片份额将提升至55% [4][21] - 产品具备替代英伟达H20能力,显存容量超96GB,互连带宽达国际4nm工艺水平 [17][18]
海光信息20250828
2025-08-28 23:1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芯片行业 国内云计算与服务器行业[2] * 海光信息[2][4][16][17][18][19] * 航无际(寒武纪)[2][4][10][13][14][20] * 浪潮信息[4][12][15][21] * 中国曙光[15][22][23] * 英伟达 AMD 英特尔 华为[2][7][9][10][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国内云服务商资本开支与AI算力需求** * 国内主要云服务提供商资本开支下半年呈现加速趋势 阿里巴巴预计第二季度资本开支约246亿元与第一季度持平 全年三家主要CSP资本开支预计维持在千亿左右规模[3] * 明年AI算力需求将来自传统行业AI转型 互联网大模型应用及国央企B端项目落地[6] * 传统行业芯片需求预计上涨2至3倍 互联网公司如字节跳动预计明年TOKEN销量增长十倍以上[6] **国内外AI芯片市场格局与性能差异** * 国内AI芯片市场正从招标预定阶段转向国产替代 寒武纪将在9至10月份开始预定明年的芯片[2][4] * 英伟达部分芯片如A7200卡延迟交付 阿里之前订购30万张目前仍有13至14万张未到货[4][5] * 英伟达GPU200性能是A100几十倍提升 而国内主流芯片性能停留在A100/A7100水平[2][7] * 国内芯片价格具优势 但国内外厂商在性能和产能上存在较大差距[2][7] **主要厂商产能与出货预期** * 英伟达2025年整体出货量预计650万至700万颗 其中GB200超级芯片出货量约90万颗[9][10] * AMD在2025年出货量预计能达到英伟达30%以上[10] * 寒武纪预计全年出货量约15万颗 海光信息DCU及AI芯片预计产能15至20万颗[10][11] **国内AI芯片厂商表现与梯队划分** * 国内第一梯队厂商包括华为 航无际(寒武纪) 海光信息[13] * 航无际590系列与英伟达A100纸面实力相近 690系列已通过测试达到A700水平[13] * 华为升腾系列90B与A100水平相当 920C达A700水平 384颗920C组成超级点可用于训练领域[13] * 海光信息申万3号超过了A100算力水平[13] * 第二梯队厂商在量产能力及算力生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3] **AI服务器市场前景** * AI服务器市场处于稳定且高速增长赛道[15] * 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 中国曙光等值得关注[15] 其他重要内容 **海光信息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约12亿元 同比增长41%[4][16] * 第二季度营收30.64亿元 同比增长40多%[1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8% 高于营收增速 主因新产品占比增加及材料成本增长[17] * 销售费用2.03亿元 同比接近两倍提升 公司正扩充市场和营销团队[17] * 存货达60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35.58亿元 合同负债30.91亿 维持高位[18] * 预计2025年总营收90亿 其中GPU占20亿 全年净利润40亿 对应市值4000亿以上[4][19] **航无际(寒武纪)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归母净利润10亿元[20] * 第二季度营收17.69亿元 归母净利润6.83亿元 上半年整体净利率超过三成[20] * 存货26.90亿元 相较去年末增长50% 合同负债5.43亿元 显著提升[20] **浪潮信息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800亿元 同比增长90%以上 归母净利润8亿元 同比增长35%[4][21] * 毛利率从第一季度不到3%提升至6.09%[21] * 存货达595亿 占总资产比例近五成 合同负债278亿 占总资产比例26%[21] **中国曙光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8.54亿元 同比个位数增长[22] * 归母净利润7.31亿美元 同比增长30%左右 扣非后5.85亿美元 同比增长60%[22][23]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暴涨超6.2%,多重利好催化芯片股强势拉升
新浪财经· 2025-08-28 15:15
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强势上涨6.76% [1] - 科创芯片ETF指数上涨6.27% 最新价报1.42元 [1] 成分股表现 - 中芯国际上涨16.22% [1] - 东芯股份上涨14.43% [1] - 寒武纪上涨12.37% [1] - 富创精密和复旦微电等个股跟涨 [1] 行业利好因素 - DeepSeek新人工智能模型针对国产芯片优化且定价低于OpenAI [1] - 寒武纪中报营收暴增超43倍并实现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盈利 [1]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选取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相关上市公司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9%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 [2]
“人工智能+”顶层设计驱动硬科技赛道景气上行!科创板ETF(588090)近四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突破4.7亿
新浪基金· 2025-08-28 14:14
政策动态 - 国务院于8月26日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6大重点行动,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 [1] 科创板ETF(588090)表现 - 科创板ETF(588090)自8月22日起连续4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突破3亿元,期间日均成交额达4.75亿元,8月26日与27日连续实现资金净流入 [1] - 基金规模从8月11日至8月22日连续两周正增长,并于8月27日达到55.80亿元 [1] - 标的指数科创50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其中半导体权重占比60.64%,前五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寒武纪-U、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 [2] - 截至8月27日收盘,科创50指数收盘点位创2022年2月1日以来新高,自2024年9月24日反弹以来累计涨幅达97.90% [2] 基金管理人产品布局 - 华泰柏瑞基金作为境内首批ETF管理人之一,拥有超18年ETF运营经验,管理规模居首的沪深300ETF(510300)规模达4100亿元 [2] - 公司集齐科创板四大宽基ETF产品,包括科创板ETF(588090)、科创100ETF华泰柏瑞(588880)、科创200ETF(588230)与科创综指ETF华泰柏瑞(589990) [2] 联接基金与养老金产品 - 科创板ETF(588090)的联接基金华泰柏瑞科创板50ETF联接Y(022950)为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的指数基金Y份额 [2] - 2025年二季报显示该基金份额达0.61亿份,较2024年底增长0.56亿份,份额增长绝对值在全部指数Y中位居前列 [2]
刚刚,沐曦回应问询!
是说芯语· 2025-08-28 12:59
公司产品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研发设计销售 产品包括训推一体系列(曦云C500 C550)和智算推理系列(曦思N100 N260)[3] - 2024年训推一体系列收入721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97% 其中曦云C500(含板卡服务器)收入占比61% 曦云C550占比36%[4][5][7] - 2025年1-3月训推一体GPU板卡毛利率56% 较2024年63%有所下降 智算推理系列GPU板卡毛利率6% 较2024年10%下降[4][5] - 产品交付形态以GPU板卡为主 2025年1-3月板卡类收入占比97% 服务器类收入占比降至0.32%[19][21] 市场竞争地位分析 - 全球GPU市场由英伟达(2024年数据中心产品收入占比89%)和AMD(2024年数据中心产品收入占比49%)寡头垄断[6][9]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华为海思 燧原科技 昆仑芯等ASIC/DSA架构企业 以及寒武纪(2024年云端产品收入占比99%)海光信息等通用架构企业[1][6] - 公司产品在单卡性能层面对标英伟达A100 互连技术MetaXLink达到英伟达H200水平 但软件生态注册用户仅15万人 与英伟达数百万CUDA开发者存在差距[30][31] -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训练推理芯片市场中 公司产品覆盖率低于国际厂商 在互联网企业客户开拓进度滞后于部分国内友商[23][29] 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 - 人工智能芯片迭代周期通常为2年 公司用3年实现两款芯片流片量产 曦云C500于2024年2月量产 下一代曦云C600于2025年7月回片[10][11] - 自主研发MXMACA指令集 包含600条计算指令和800条渲染指令 产品兼容CUDA生态 支持降低客户迁移成本[15][30] - 核心优势在于完全自主掌握GPU IP 指令集和架构 能快速响应客户技术需求 国产供应链布局领先[27][28] 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 - 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 IDC预测国内训练算力年复合增速50% 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190%[33][34] - 训练芯片在AI服务器中价值占比73% 推理芯片价值占比25% 公司曦云C系列主要面向训练场景[33] - 云端智算将以通用型GPU架构为主流 端侧场景将出现专用型计算芯片作为补充 形成云边端一体化生态[35] - 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为国内GPU厂商创造发展空间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运营商智算平台[15][32] 商业化进展与客户结构 - 产品已赋能教科研 金融 交通 能源 医疗等行业 获得多个智算中心客户认可[15][27] - 互联网企业客户仍优先采购国际产品 国产GPU多集中于推理场景 训练场景导入缓慢 due to 测试周期长和生态薄弱[23][29] - 客户采购驱动因素包括产品性能 CUDA兼容性 集群稳定性以及供应链安全考量[15][26] 未来产品规划 - 主力产品持续聚焦曦云C系列 同时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应对推理市场需求增长[33] - 坚持GPU板卡为主要交付形态 通过PCIe板卡 OAM模组等多形态产品满足不同组网和散热需求[21][28] - 图形渲染GPU产品线已规划研发 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覆盖计算和渲染场景[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