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688322)

搜索文档
奥比中光(688322.SH):公司Gemini 330系列深度相机正在推进全面兼容NVIDIA Jetson Thor
格隆汇· 2025-09-02 17:35
公司技术合作进展 - 公司Gemini 330系列深度相机正推进全面兼容NVIDIA Jetson Thor平台 预计2025年8月完成 [1] - 该合作将加速公司成为全球各类机器人开发者的重要合作伙伴 [1] 产品技术优势 - 产品可将传感器数据直接传输至Jetson Thor平台 [1] - 为各类型物理AI应用场景提供丰富且实时的感知数据流 [1] - 帮助下游客户充分发挥Jetson Thor先进的边缘AI算力 完成更复杂的视觉推理任务 [1]
科创板机器人公司订单及研发进展如何? 集体业绩说明会回答市场关切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2:50
行业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实验室演示迈向特定场景初步商业化阶段 2025年是关键一年 全球产业链加速商业化落地 [2] - 行业关注焦点从技术突破转向商业化落地 客户进展与订单规模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6] - 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备 产业配套能力强 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丰富 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 企业业务表现 - 步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0% 实现从小批量订单到批量订单的跨越 与国内多家头部客户形成批量合作 [1][6] - 天准科技人形机器人大脑控制器处于发展早期阶段 多个客户2024年开始下批量订单 公司获得多个头部客户订单具有先发优势 [1][7] - 埃夫特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样机和优化工作 2025年2月发布第一款人形机器人Yobot R1和Yobot W1 正在进行Yobot R2产品迭代研发 [1][4] 技术布局与产品方案 - 步科股份聚焦足式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包括无框力矩电机、中空驱动器、行星减速器、中空编码器等 未来将提供整体关节模组组装服务 [2] - 天准科技提供人形机器人大脑域控制器产品 深度整合NVIDIA Isaac、NVIDIA Cosmos工具链及GR00T本体大模型 构建端侧算力、基础软件、数据采集与部署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7] - 奥比中光构建涵盖双目、结构光、iToF、激光雷达、纯视觉的全技术路线产品矩阵 与多家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合作 [7] 研发与市场拓展 - 景业智能将"AI+具身智能"作为战略方向 特种四足机器人已在核工业等场景应用 人形机器人处于应用场景探索及研发立项阶段 [3] - 瑞松科技在机器视觉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等领域有技术储备 部分产品进入机器人实验室验证 但订单规模尚小 [3][6] - 埃夫特完成单臂复合机器人和双臂复合机器人样机的方案设计 以响应市场柔性制造需求和加速通用技术底座场景验证 [4]
科创板上市公司半年报释放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41
科创板整体业绩表现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395家上半年实现盈利 占比超六成 [1] - 人工智能和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1] 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表现 - 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1] - 寒武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成功扭亏为盈 [1] - 奥比中光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2] - 奥比中光归母净利润601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2] - 奥比中光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三维扫描及支付等应用场景拉动 [2] 创新药企业业绩突破 - 百济神州实现营收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03% [1] - 百济神州实现净利润4.5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百济神州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至16.31亿元 [1] - 公司核心产品百悦泽®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同比增长56.2% [1] 光模块与半导体企业增长 - 仕佳光子上半年实现营收9.93亿元 同比增长121.12% [2] - 仕佳光子净利润2.17亿元 同比增长1712.00% [2] - 源杰半导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57% [2] - 源杰半导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0.31%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79.16%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定位与制度设计促进科技龙头涌现 [3] - 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展现盈利能力 [3] -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物流等刚需场景推动技术加速落地 [2]
奥比中光扭亏 政策暖风助力行业“快跑”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21:0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2] - 归母净利润6019.01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1356.32万元 [2] - 扣非净利润3018.92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1109.51万元 [2] - 扣除股权支付费用后净利润为7002.51万元 [3] - 公司自2025年一季报首次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 半年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1][2] 历史业绩对比 - 2021-2024年半年报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2亿元/1.83亿元/1.65亿元/2.13亿元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23亿元/-1.40亿元/-0.53亿元 [2]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近30%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61.93% [2] 业务结构变化 - 消费级应用设备业务营收从2023年上半年3315万元(占比20.13%)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2.69亿元(占比60.55%) [8][9] - 3D视觉传感器业务营收从2023年上半年9694万元(占比58.88%)变化至2025年上半年1.36亿元(占比30.70%) [8][9] - 消费级应用设备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达48.56% 超越3D视觉传感器成为第一主业 [8][9] 费用控制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降低3.01% 管理费用同比降低17.20% 研发费用同比降低14.02% [5][6] - 研发投入从2023年上半年1.68亿元(占营收101.86%)降至2025年上半年0.91亿元(占营收20.94%) [1][6] - 近三年研发投入逐年减少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步降低 [1][6] 行业背景与合作 - 机器人行业下游需求放量 向智能化、自主化、交互化方向发展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对3D视觉有直接且必要需求 [3] - 与地平线及地瓜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 在机器人智能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4] - 与蚂蚁集团关联交易金额约1.31亿元 占同期营收比例超30% [11] 重点项目与政策环境 - "碰一下"支付终端研发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 累计投入1777.95万元 已进入商用阶段 [10] - 国务院规划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20%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11] - 北京、江苏等地通过"机器人消费节""场景开放清单"等机制降低商业化门槛 [11]
奥比中光: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奥比中光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21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1] -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公司经营情况 [3] -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和内控制度 [4][5] -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并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需报告问题 [6] - 未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违背承诺或需专项现场核查的情形 [7][8][10][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46.93万元,同比增长104.14%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9.01万元,上年同期为-5,337.31万元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436.12万元,同比增加11,351.07万元 [13] - 资产总额332,706.11万元,较期初下降0.06% [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94%,同比下降28.77个百分点 [13][22] 核心竞争力 - 构建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与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覆盖结构光、iToF、dToF及Lidar等多技术路线 [12][15] - 累计申请专利1,903项,授权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479项 [15] - 研发团队335人,占比43.45%,含博士24名及多名高层次人才 [17] - 与全球产业链头部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强客户黏性与先发优势 [18][19] - 实现百万级规模量产能力,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20] 研发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118.07万元,同比下降14.02% [22] - 重点开发结构光、iToF、双目视觉传感器及dToF单线激光雷达等产品 [23] - 布局面阵dToF、面阵Lidar等前沿技术 [24]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115,734.00万元,累计项目投入93,336.01万元 [24] - 利息收入净额3,438.18万元,节余资金25,530.97万元转至一般户 [24] - 实际结余募集资金305.20万元,使用符合监管规定 [24][25] 股权与治理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无质押或冻结情况 [26][27] - 2025年5月取消监事会架构 [26] 行业与风险背景 - 3D视觉感知技术应用于AIoT、机器人、生物识别等领域,部分场景处于产业化初期 [11][12] - 行业技术迭代快,需持续高研发投入以维持竞争力 [12] - 全球政经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 [13]
奥比中光(688322)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奥比中光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8-29 19:05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应用场景的发展或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 3D 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AIoT 领域的各类型机器人和三 维扫描等场景、生物识别领域的线下刷脸支付和医保核验等场景,上述部分细分应 用场景还处于发展初期或大规模产业化前的阶段,内外部的影响因素较多,增长存 在不确定性。除此之外,3D 视觉感知技术的产品应用和技术布局需要公司持续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前瞻性基础技术研发、产业化技术研发等工作。上述应用 领域能否如期商业化、商业化规模是否能达到足够市场容量及公司的技术产品是否 能够匹配规模商业化需求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保持稳定增长, 将会对公司"高强度研发投入—应用场景收入增长—反哺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商 业模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1 号——持续督导(2025 年 3 月修 订)》等相关规定,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机械设备3D打印(增材制造)行业专题报告:工业消费双驱动,多领域仍有海量空间
东莞证券· 2025-08-29 14:4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标配评级 [1][76] 核心观点 - 3D打印行业呈现工业级主导、向消费级渗透的双驱动发展趋势 下游应用领域覆盖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机器人等多个高增长赛道 渗透率目前较低但上升空间巨大 [5] - 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达193.30亿美元 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1345.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8.46% [35]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达415.00亿元 其中工业级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155.00亿元 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5%和21% [35][42] 行业发展现状 - 技术发展历经三阶段:1980-1990年技术研发阶段(首台SLA打印机诞生) 1990-2010年量产应用阶段 2010年至今业务盈利阶段 [12] - 相比传统制造 3D打印具备设计自由度更高(可制造复杂结构)、材料利用率超95%、生产周期短及成本节省等优势 [13][20] - 按工艺分为七大类:粉末床熔融、定向能量沉积、立体光固化、粘结剂喷射、材料挤出、材料喷射和薄材叠层 [24][25] 应用领域分析 **航空航天领域** - 2024年全球3D打印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规模27.70亿美元 预计2034年达282.20亿美元(CAGR 26.13%) [56] - 技术可突破传统制造对结构尺寸和材料的限制 满足轻量化、集成化及短研发周期需求 空客、SpaceX等企业已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等应用 [53] **医疗健康领域** - 2024年全球规模17.00亿美元(同比+20.57%) 预计2025年接近20.00亿美元 [57] - 应用从医疗模型扩展至植入物、手术器械及药品制造 北美地区渗透率最高(2024年占比未披露) [57][60] **汽车制造领域** - 2024年全球规模33.60亿美元 预计2025年超40.00亿美元 [63] - 技术应用于工装夹具、模具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 北美渗透率最高(福特、通用等重度使用) [63][65] **消费电子领域** - 2022年全球规模21.27亿美元(渗透率仅0.21%) [68] - 钛合金+3D打印技术成为新趋势 可解决手机轻量化需求且成本低于传统CNC制造 [67] **机器人领域** - 2023年全球规模约15.00亿美元 预计2024-2032年CAGR为13.90% [75] - 金属3D打印可实现零部件拓扑优化设计(如铂力特制造机器人关节件) 满足轻量化和柔性生产需求 [69][7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材料/核心零部件 中游为设备/服务商 下游应用以工业级为主导 [27][29] - 全球下游应用前三:汽车制造(占比未披露)、消费电子、医疗器械 中国下游应用前三: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医疗器械 [27][33] - 北美地区2024年营收占比36% 全球技术领导者集中 中国企业超万家但差异化竞争明显 [35][40] 重点关注公司 - 推荐关注铂力特(688333)、华曙高科(688433)、大族激光(002008)、锐科激光(300747)、奥比中光(688322) [76]
奥比中光8月28日获融资买入1.87亿元,融资余额7.7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0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8日公司股价下跌0.11% 成交额达17.22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87亿元 融资偿还1.70亿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1753.39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83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7.79亿元占流通市值3.13%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28日融券偿还200股 融券卖出700股 卖出金额5.96万元 [1] - 融券余量4.46万股 融券余额379.47万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00万户 较上期增加1.15% [2] - 人均流通股12885股 较上期减少0.71%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2] - 归母净利润6019.01万元 同比增长212.77% [2] 机构持仓变动 - 兴全合润混合A持股497.40万股 较上期减少127.79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股447.81万股 较上期增加80.04万股 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2] - 兴全合宜混合A持股242.69万股 较上期减少89.70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成立于2013年1月18日 2022年7月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消费级应用设备60.55% 3D视觉传感器30.70% 其他4.13% 工业级应用设备2.55% 其他(补充)2.08% [1]
深圳“创新雨林”跑出黑马:奥比中光上半年扭亏为盈,为机器人打造关键“积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1: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3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归母净利润6019万元 [2] - AIoT业务营收从2022年0.96亿元增长至2024年2.98亿元 [5] 技术研发与布局 - 2019年至今研发投入超20亿元实现3D视觉领域行业领先 [5] - 坚持全栈式技术研发+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 [5]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市占率超70% [7] 应用场景突破 - 3D视觉传感器应用于支付宝"碰一下"电梯场景覆盖全国20余城市 [5] - 机器人视觉产品销往全球近百个国家服务数百家机器人企业 [6] - 为服务/工业/ROS教育/人形机器人提供视觉感知解决方案 [6] 战略定位与产能 - 定位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提供模块化标准化解决方案 [7] - 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产具备年产百万台机器人OEM能力占地超10万平方米 [8] - 搭载公司传感器的"天工"机器人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冠军 [7] 行业技术方向 - 需提升动态场景适应能力(光线变化/复杂运动) [8] - 开发定制化算法适配机器人感知-决策闭环 [8] - 强化3D视觉技术与AI大模型融合 [8]
支付宝“碰一下”又爆火了!产业链总身价或超1.5万亿
格隆汇APP· 2025-08-28 17:46
资本市场表现 - "碰一下"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 自4月24日用户破亿以来 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其中蓝思科技涨幅约56% 奥比中光涨幅约36% 复旦微电涨幅超30% 三家平均涨幅达39% 显著超越上证指数15.3%的涨幅[8] - 奥比中光年内股价涨幅近100% 创历史新高 8月25日盘中飙升近14% 最高触及94.94元 该公司为"碰一下"提供整机组装和摄像头硬件支持[4] - 生态产业链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涵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多个行业[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呈现金字塔结构:顶层为硬件制造与场景入口企业(比亚迪、蓝思科技、蜜雪股份、分众传媒) 中层为核心技术供应商(复旦微电、奥比中光) 下层为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企业(红旗连锁、绝味鸭脖、雅生活集团)[13][14] - 比亚迪作为万亿级龙头企业 是全球首个产量达7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业务覆盖电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10] - 核心技术供应商中 复旦微电专供支付芯片 已获得超千万颗订单 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6][11] 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 - "碰一下"基于近场通信技术 用户无需打开APP即可完成交互 自2024年6月首笔交易至用户破亿仅用321天 成为史上最快达亿级用户的移动支付方式[16] - 截至2025年8月 支付设备铺设量突破100万台 覆盖支付、点餐、开门等17款产品 被近600个服务场景采用[16][18] - 技术融合前景广阔 包括与物联网结合控制智能家居 与区块链结合实现数字资产确权 与AI结合实现精准营销[19][20] 生态扩张与商业价值 - 概念股阵营持续扩大 新增TCL、比亚迪、分众传媒、上海机场等知名上市公司 覆盖消费电子、传媒广告、房地产服务等多元行业[1] - 蜜雪股份通过"碰一下"支付覆盖3万家门店 贝壳-W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房产交易效率 传统物业企业也在探索智能化转型[10][12] - 生态价值超越支付工具范畴 有望成为全行业交互标准 带动硬件升级和软件服务拓展 形成万亿级产业协同网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