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博思创(688411)
icon
搜索文档
海博思创(688411) -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关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暨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2025-04-28 22:07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关于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 就暨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事项 之 法律意见书 上海市静安区山西北路 99 号苏河湾中心-MT 25~28 层 邮编:200085 25-28/F, Suhe Centre, 99 North Shanxi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电话/Tel:+862152341668 传真/Fax:+862152433320 网址/Website: http://www.grandall.com.cn 二〇二五年四月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关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 暨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事项 之法律意见书 致: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 接受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或"公司")委托,担任公司2022年股票期 权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次激励计划")的特聘专项法律顾问。 本所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 ...
海博思创(688411) -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告
2025-04-28 22:07
1 证券代码:688411 证券简称:海博思创 公告编号:2025-026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注销公司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 股票期权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4月27日召 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 销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股票期权的议案》。鉴于有20名激励 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已不再具备激励对象资格,公司同意注销上述激励对象所持 已获授但尚未行权的共计1,376,988份股票期权,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股权激励计划批准及实施情况 2022年10月25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 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 励计划(草案)>及激励对象名单的议案》《关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 权董事 ...
海博思创(688411)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21:35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15.48亿元,上年同期为13.48亿元,同比增长14.8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85.72万元,上年同期为1.58亿元,同比下降40.6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49.47万元,上年同期为1.62亿元,同比下降51.45%[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2亿元,上年同期为-4643.25万元[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股,上年同期为1.19元/股,同比下降51.26%[4] - 稀释每股收益为0.56元/股,上年同期为1.17元/股,同比下降52.14%[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3%,上年同期为6.39%,减少3.86个百分点[5] - 研发投入合计为6919.20万元,上年同期为4777.23万元,同比增长44.8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47%,上年同期为3.54%,增加0.93个百分点[5] - 总资产为113.65亿元,上年度末为109.72亿元,同比增长3.59%[5]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713[10] - 前10名股东中,张剑辉持股36,091,889股,占比20.31%[10] 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化(按时间对比)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3,272,487,406.1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34,523,627.56元有所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3,932,787,784.0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592,322,971.07元有所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1,284,959,882.2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21,241,743.37元有所减少[1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为10,071,264,679.11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673,116,504.45元有所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294,018,523.68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98,388,193.60元有所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11,365,283,202.7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971,504,698.05元有所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为1,002,973,627.4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82,778,281.92元有所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应付票据为2,732,165,262.63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261,618,395.82元有所减少[14] 第一季度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48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3.48亿元增长14.85%[1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4.47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57亿元增长25.17%[1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1.04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93亿元下降46.91%[1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388.25万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58亿元下降40.40%[18]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58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9元/股下降51.26%[18] - 2025年第一季度流动负债合计71.02亿元,较上期的75.87亿元下降6.40%[15] - 2025年第一季度非流动负债合计2.41亿元,较上期的2.37亿元增长1.88%[15] - 2025年第一季度负债合计73.43亿元,较上期的78.24亿元下降6.15%[15] - 2025年第一季度所有者权益合计40.22亿元,较上期的31.47亿元增长27.80%[15] - 2025年第一季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113.65亿元,较上期的109.72亿元增长3.58%[15] 现金流量表项目变化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51,828,653.66元,上期为917,542,770.54元[20]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8,250,593.32元,上期为68,072.02元[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38,461,013.67元,上期为998,259,601.13元[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120,518,367.60元,上期为1,044,692,117.38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82,057,353.93元,上期为 -46,432,516.25元[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4,188,639.82元,上期为17,000.00元[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5,910,453.94元,上期为56,555,384.37元[2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25,403,994.04元,上期为0元[2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5,035,864.08元,上期为70,330,504.84元[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43,227,310.31元,上期为 -173,435,221.90元[21]
海博思创(688411)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1: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2.70亿元,较2023年的69.82亿元增长18.44%[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8亿元,较2023年的5.78亿元增长12.06%[26]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41亿元,较2023年末的23.85亿元增长31.72%[2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4.86元,较2023年的4.34元增长11.98%[2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38%,较2023年减少5.16个百分点[28]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3%,较2023年增加0.47个百分点[28]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48亿元、23.39亿元、15.11亿元、30.72亿元[30]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4.84万元,2023年为775.92万元,2022年为3602.86万元[32]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2905.33万元,2023年为2037.20万元,2022年为359.43万元[32] - 2024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为 - 979.07万元,2022年为19.55万元[32]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9757227.13元、16699911.96元、50367720.54元[33]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1290581.40元,期末余额109279749.19元,当期变动107989167.79元;交易性金融负债当期变动6504314.83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额为 - 6504314.83元[3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6970.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4%[38]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83.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38]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808.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7%[38] - 公司总资产1097150.47万元,较年初增长1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4120.20万元,较年初增长31.72%[38]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6,970.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4%[11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83.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110] - 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4.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8%;稀释每股收益4.7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8%[110]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2.70亿元,同比增加18.44%;营业成本67.44亿元,同比增加19.47%[114] - 储能产品生产量11,411MWh,同比增35.40%;销售量11,815MWh,同比增90.19%;库存量3,524MWh,同比增11.22%[117] - 销售费用2.80亿元,同比增74.31%;管理费用1.94亿元,同比增16.44%;研发费用2.50亿元,同比增40.10%[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90亿元,同比增711.1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3亿元,同比增47.23%[113] - 储能行业营业收入81.93亿元,同比增18.27%;营业成本67.00亿元,同比增20.01%;毛利率18.22%,减少1.19个百分点[115] - 其他行业营业收入0.58亿元,同比增19.25%;营业成本0.25亿元,同比降53.55%;毛利率56.78%,增加67.72个百分点[115] - 境内营业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10.56%;营业成本64.13亿元,同比降13.78%;毛利率16.85%,减少2.35个百分点[116] - 储能行业直接人工成本3,560.10万元,同比增187.49%;直接费用9,712.95万元,同比增30.28%;运费14,490.71万元,同比增51.49%[119][12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3.2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0.17%;关联方销售额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0%[122] - 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332,192.30,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0.17%[12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79,618.8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6.66%,关联方采购额0万元,占比0%[125]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3,592,322,971.07,较上期期末数增长157.19%,因收入增长所致[131]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109,279,749.19,较上期期末数增长8,367.48%,因期末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132] - 存货本期期末数1,421,241,743.37,较上期期末数下降41.81%,因公司优化生产计划及交付管理,加速存货周转所致[132]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3,261,618,395.82,较上期期末数增长50.77%,因采购量增加,票据付款增加所致[133]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544,796,396.41,较上期期末数下降30.75%,因预收客户货款减少所致[133] - 境外资产69,969,559.06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64%[134] - 应收款项融资411,365.32元用于票据质押,受限资产合计561,278,806.31元[137] - 报告期投资额为54,507.37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8,081.25万元,变动幅度为43.13%[1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发布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覆盖共享及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储等领域[39] - 公司推出交直流一体储能预制舱等创新产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储能变流器实现商业化批量应用[40] - 公司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提升效率并节省人力成本[42] - 公司构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和碳管理体系,打造绿色工厂减少碳排放[42] - 公司参与建设多个标杆项目,如新疆哈密三塘湖风电储能项目、吉利融和临海制造基地工商业储能项目等[43] - 公司已与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法国独角兽企业NW、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等建立合作关系[46] - 公司顺利交付德国国王湖独立储能电站、芬兰分布式储能电站等海外项目[46] - 公司拥有以世界一流名校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涵盖多个交叉学科技术领域[47] - 公司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建立联合研发中心[47] - 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壳牌、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47]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和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48] - 公司报告期内主要通过销售储能系统产品获取收入和利润[52] - 公司原材料采购模式为以产定购,设置供应链中心,制定严格供应商准入和管理制度[54] - 公司运营中心提前制定生产计划,智能制造中心按计划生产,产品以自主和自动化产线生产为主[55] - 公司储能系统产品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客户,产品自主定价[56]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模式,组建研发中心、实验测试中心、未来技术中心等部门[57] - 公司成立13余年,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62]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企业,拥有领先测试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2] - 公司掌握储能系统全栈自研能力,实现技术、产品、应用纵向整合[67] - 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储能场景应用平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增值服务[67] - 公司电池数字化建模技术为储能系统多方面提供基础[68] - 公司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依托海博云平台,实现储能系统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追溯等功能[77] - 公司布局关键零部件自研自产,实现BMS、EMS、PCS等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80] - 公司在多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储能应用解决方案[80] - 公司研发项目涉及储能交流侧产品线等,2024年相关项目金额分别为1117.51万、1289.2167万、1688万、1485.81216万等[88] - 海淀联合基金先进储能前瞻性研究项目金额为355万,上期为303.283297万[88] - 新疆、西藏等基地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前瞻性研究项目金额为1993万,上期为583.843787万[88] - 公司各项研发项目合计金额为1.688056亿,上期为9911.604815万[89]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中,公司位居第一[43][45] - 2023年,公司在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45] - 截至2024年7月,以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统计,无论以功率或容量单位计算,公司均位列中国大陆市场第一[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计划推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储能领域应用,推动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赋能[150] - 公司在国内重点拓展“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客户为主的储能系统业务,兼顾优质地方能源集团等客户的储能项目[152] - 公司已与Fluence、法国NW、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Tesseract等国际企业达成合作,进一步构建覆盖欧美、澳洲、中东、亚太的销售网络[15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1月27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上市后总股本为177,730,148股[7]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定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预计分配现金红利195,503,162.80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18%[7] - 本次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4]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通过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7]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4]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 - 公司中文名称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20] - 公司外文名称为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Ltd.,缩写为HyperStrong[20]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剑辉[20]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2号楼12层3单元1201,无历史变更[20]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2号楼12层,邮政编码为100094[20] - 公司网址为www.hyperstrong.com.cn[20]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hyperstrong.com[20] - 公司2024年新增订单毛利率下滑,因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价格整体下行,未来若价格持续下行,产品将面临毛利率继续下降风险[10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104] - 公司面临技术和产品迭代、人才引进与保持技术先进性等核心竞争力风险[98][99] - 公司面临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价格下降、客户集中度较高等经营风险[100][101] - 公司面临产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下滑等行业风险[105][107] - 公司所处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影响,存在宏观环境风险[109]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超三分之一[156][159]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1名职工代表监事[157] - 董事和监事任期均为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156][157]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两次股东大会,审议议案全部通过[163] -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36,678,185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85.37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钱昊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5,161,597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58.57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舒鹏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3,350,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98.00万元[165] - 独立董事夏清、任晓常、沈剑飞报告期内税前报酬均为10万元[165] - 监事会主席、职工代表监事(离任)张猛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58,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83.81万元[165] - 监事(离任)赵青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07,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114.70万元[165] - 徐锐直接持股数为200万股,对应数值为258.57 [166] - 杨洸直接持股数为98.3万股,对应数值为218.17 [166] - 高书清直接持股数为164.95万股,对应数值为295.00 [166] - 公司人员直接持股合计数为5054.7563万股,对应数值为2227.48 [166] - 张剑辉、钱昊等9人通过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嘉兴海博间接持有股份 [166] - 孙敬伟通过公司股东腾业创新间接持股 [166] - 杨世茁通过公司股东清控华科间接持股 [166] -
海博思创:2025一季报净利润0.94亿 同比下降40.51%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21:2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基本每股收益和净利润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新进,本次不分配不转赠 [1][2][3]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报基本每股收益0.58元,较2024年一季报的1.19元减少51.26% [1] - 2025年一季报每股净资产22.56元,每股公积金13.88元,每股未分配利润7.30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5.48亿元,较2024年一季报的13.48亿元增加14.84% [1] - 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0.94亿元,较2024年一季报的1.58亿元减少40.51% [1] - 2025年一季报净资产收益率2.53%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991.2万股,占流通股比27.81%,较上期变化991.20万股 [1] - 魏巍、聂小希、肖燕丽等10名股东为新进股东 [2] 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 公司本次不分配不转赠 [3]
海博思创: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的出海二次腾飞-20250417
天风证券· 2025-04-17 2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025年目标价82.53元 [4][8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企业,近年来营收持续快速增长,2022 - 2023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yoy +213%/166%) [1] - 公司积极自研储能PCS,深入布局多项电力电子相关创新技术,2024年以来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海外市场均取得明显突破 [2][3] - 预计公司24 - 26年营收分别达82.35/114.60/142.83亿元,yoy +17.9%/+39.2%/+24.6%,归母净利润分别6.40/8.62/10.63亿元,yoy +10.73%/+34.71%/+23.23% [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储能系统研发等,为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分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三部分,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 [13] - 核心成员名校出身且经验丰富,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拥有多项认证和技术,在全球和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中位居前列 [18][19] - 2011 - 2025年有多个重要发展时点,如成立、中标项目、获得资质、工厂投产及上市等 [20][21] - 主营业务以储能系统为核心,还涉及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租赁业务,新能源车租赁业务拟2025年完全剥离 [24] - 2021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持续增长,核心业务储能系统营收占比不断增加,2023年起达99%以上 [26][27] - 分业务看,储能系统业务营收和出货量增长,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动力电池系统业务营收减少;新能源车租赁业务营收也减少 [29] - 主要客户为大型能源集团,2021 - 2024H1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2024年上半年反弹,研发费用金额上升,已获多项专利 [36][38][42] - 2021 - 2024H1净利润和净利率高速增长,产能和产量在2021 - 2022年增长,2023年产能下降,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44][46] - 2025年上市募集资金7.83亿元,用于多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9] 行业情况 - 全球储能需求共振,预计23 - 27年需求CAGR +60.3%,储能市场将快速增长 [49] - 中国市场风光装机驱动储能需求,多个省份提出储能配置要求,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2025年底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公司位列国内储能集成商前二名 [50][53] - 美国储能需求维持高增长,预计2024 - 2025年装机量增长,悲观假设下26 - 28年装机量仍将维持增长 [54][56] - 欧洲大规模储能需求自2024年起快速增长,户储下滑,工商业和电网侧储能增长,多个国家大储/工商储需求有望高增 [58][62] - 亚非拉2024年下半年大型储能项目规划加速,资金支持、光伏成本下降、弱电网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带动光储需求提升 [64][66] 公司情况 - 公司已有储能系统产品优势明显,能量密度与阳光电源相当,多项指标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形成技术壁垒 [68][69] - 公司布局储能变流器产品及电力电子技术研究,选取组串式PCS产品路线,已研发完成风冷产品并应用,正在研发液冷产品,新建PCS生产线产能可观,且有稳定合作伙伴 [71][74][75]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中国境内,2024年1 - 6月已实现境外储能系统收入,公司聚焦大型和工商业储能,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产品并获认证,2024年以来在欧洲、亚太、美国市场取得突破,还与亿纬锂能子公司建立电芯采购合作 [76][77][8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4 - 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主要源于储能系统,预计该业务出货量、出货价格和毛利率情况 [84][85] - 选取阳光电源等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7.02X PE,对应目标价82.53元 [88]
海博思创(688411):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的出海二次腾飞
天风证券· 2025-04-17 1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025年目标价82.53元 [4][8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企业,近年来营收持续快速增长,2022 - 2023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yoy+213%/166%) [1] - 公司积极自研储能PCS,深入布局多项电力电子相关创新技术,2024年以来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海外市场均取得明显突破 [2][3] - 预计公司24 - 26年营收分别达82.35/114.60/142.83亿元,yoy+17.9%/+39.2%/+24.6%,归母净利润分别6.40/8.62/10.63亿元,yoy+10.73%/+34.71%/+23.23%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储能系统研发等业务,为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分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三部分,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 [13] - 公司核心成员名校出身且经验丰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拥有多项认证和技术,在全球和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中位居前列 [16][18][19] - 公司重要发展时点众多,2025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以储能系统为核心,新能源车租赁业务拟2025年完全剥离 [20][21][24] - 2021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持续增长,核心业务储能系统营收占比不断增加,各业务营收、毛利率、销售单价、出货量等指标有不同变化 [26][27][29] - 公司主要客户为大型能源集团,2021 - 2024H1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2024年上半年反弹,研发费用金额上升,净利润和净利率2021 - 2023年高速增长 [36][38][44] - 2021 - 2024H1公司产能和产量有变化,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2025年上市募集资金7.83亿元用于多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6][49] 行业情况 - 全球储能需求共振,预计23 - 27年需求CAGR+60.3%,中国风光装机驱动储能需求,公司位列国内储能集成商前二名 [49] - 美国储能需求维持高增长,悲观假设下26 - 28年储能装机量仍将维持增长,欧洲大规模储能需求自2024年起快速增长,亚非拉2024年下半年大型储能项目规划明显加速 [54][58][64] 公司情况 - 公司已有储能系统产品优势明显,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形成技术壁垒 [68][69] - 公司布局储能变流器产品及电力电子技术研究,选取组串式PCS产品路线,已研发完成风冷产品,正在研发液冷产品,新建PCS生产线产能可观,有稳定合作伙伴 [71][73][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中国境内,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在欧洲、亚太、美国市场取得突破,还与亿纬锂能子公司建立电芯采购合作关系 [76][79][8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4 - 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主要源于储能系统,预计该业务出货量、出货价格、毛利率有相应变化 [84][85] - 选取阳光电源等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7.02X PE,对应目标价82.5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8]
海博思创(688411):储能集成“小巨人” 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4-17 14:3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是专注储能集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地位领先,业务聚焦储能系统集成,供应链上下游依赖度逐渐降低,国内市场装机增速虽放缓但价格竞争有望改善,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有望把握机遇拓展业务,预计未来业绩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2][4][5][6] 公司概况 - 公司2011年成立,2025年1月于上交所上市,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专注储能系统集成业务 [1] - 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MWh)全球排第五、亚太排第二,直流侧储能系统国内/全球出货量在中国企业中分别排第一/第三 [1] - 2023年营收69.82亿元,2020 - 2023年CAGR达166.2%;归母净利润5.78亿元,2021 - 2023年CAGR达624.9% [1] - 2024年营收82.70亿元,同比增长18.4%;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在高基数下放缓但仍正增长 [1] 公司业务及供应链 业务情况 - 公司是专业系统集成商,外采电芯和部分PCS产品集成为储能系统销售,具备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部件自研自产能力 [2] - 公司有四大生产基地投产、两大在建,2023年储能系统设计年产能2.0GWh,自身产量和委托加工产量分别为4.0和4.4GWh [2] - 公司计划用IPO募资3亿元(占38%)扩建2GWh储能系统产能以提高交付能力 [2] 供应链上游 - 电芯是主要外采项目,占原材料采购成本50%以上,主要供应商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2] - 2021 - 2023年宁德时代是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60.6%/81.0%/63.3%,2024H1亿纬锂能成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35.1%,宁德时代占20.9% [2][3] 供应链下游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但呈下降趋势,2021 - 2024H1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78%/84%/74%/58% [3] - 客户以电力央国企为主,与国内大储主要投资方一致,与国家电投等大客户合作多年,产品认可度高 [3] 国内市场 - 2024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38.6GW/93.6GWh,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45.4GW/117.9GWh,电力央企是投资主力 [4] - 前期大储装机由“强配”政策驱动,后续有望过渡到“竞配”和市场化驱动,需求仍有望增长 [4] - 取消强配政策助力探索商业模式,提高调用率,推动设备端高质量发展,缓解价格竞争 [4] - 公司直流侧储能系统国内领先,有望把握机遇实现业绩增长 [4] 海外市场 - 预计2024/2025年全球大储新增装机62.6/83.2GW,增速分别为94%/33%,欧美高壁垒高毛利,中东、印度增长快 [5] - 2023年起公司在北美等区域开展市场开发,截至2024年3月末与欧洲签10GWh意向框架合同,在手订单约323.55MW,金额超6000万美元 [5] - 2024年10月公司亚太区新总部落户悉尼,将扩建海外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能力 [5] - 公司与Fluence等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围涵盖欧、美、澳市场,未来境外销售规模有望扩大 [5]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7/11.86亿元,2024 - 2026年EPS分别为3.64/5.05/6.67元,对应4月1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8.9/13.6/10.3倍,低于可比公司 [6] - 公司作为国内大储领先企业,有望受益于国内市场增长,海外业务拓展带来增量,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
海博思创(688411):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
平安证券· 2025-04-17 14: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大储领先企业,有望受益于国内储能市场增长,海外业务拓展未来也将带来增量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介绍:专注储能集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概况:大储系统实力出众,业绩表现亮眼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5 年 1 月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张剑辉、徐锐夫妇,专注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市场地位领先 [13] - 公司历史业务布局包括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和新能源车租赁业务,后逐步聚焦储能系统业务,收缩或剥离其他业务 [14][15] - 2023 年公司营收 69.82 亿元,2020 - 2023 年 CAGR 达 166.2%;归母净利润 5.78 亿元,2021 - 2023 年 CAGR 达 624.9%;2024 年营收 82.70 亿元,同比增长 18.4%;归母净利润 6.47 亿元,同比增长 11.9% [17] - 公司业务聚焦储能,现阶段营收以国内为主,2023 年、2024 年上半年储能系统营收占比均达 99%,2024 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 0.2% [19] - 2020 - 2023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从 21.7%缓降至 19.8%,2024 年前三季度为 20.0%;2024 年前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 6.0% [27] 业务:聚焦储能系统集成,市场地位突出 - 2023 年公司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MWh)全球第五、亚太第二,直流侧储能系统国内出货量中国企业第一、全球出货量中国企业第三 [29] - 公司定位专业系统集成商,外采电芯和部分 PCS 产品集成为储能系统销售,具备集成能力、BMS、EMS 自研自产能力和部分 PCS 自产能力,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2] - 公司围绕电化学储能系统形成 8 项核心技术,贯穿产品生产全过程;生产所需部分部件外购,其他关键部件自主研发生产,已实现部分 PCS 自研自产 [34][35] - 公司现有北京房山、山西大同、广东珠海、甘肃酒泉四大生产基地投产,江苏南通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工厂在建;计划用 IPO 募资 3 亿元扩充 2GWh 产能 [39] 供应链:大客户和供应商依赖性逐渐降低 - 电芯是公司主要外采原材料,占采购成本大头,2021 - 2024H1 均超 50%;2024 年上半年亿纬锂能成第一大供应商,公司与亿纬锂能签 2025 - 2027 年度 50GWh 电芯采购协议 [44][46]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但呈下降趋势,2021 - 2024H1 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 78.2%/83.7%/74.4%/58.4%,客户以“五大六小”等电力央国企为主 [49] 国内市场:大储装机持续增长,价格竞争有望改善 需求端:装机需求快速增长,“五大六小”为主要投资方 - 估算 2024 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 38.6GW/93.6GWh,预计 2025 年新增装机 45.4GW/117.9GWh,增速放缓 [54] - 国内大储装机前期由“强配”政策驱动,未来将过渡到市场化驱动;新能源配储“强配”政策退出,独立储能收益来源待丰富 [57][58][59] - 国内大储收入水平和结构待改善,市场化回报需探索;“强配”政策退出对装机量影响有限,新能源入市推动储能市场化调用 [62][64] - 国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进,为新能源和储能参与市场铺路;“强配”转“竞配”、新能源发电入市、政策扶持独立储能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 [68][69] - 电力央企是国内大储电站投资建设主力,2022/2023 年国内并网储能项目前十大开发商中 9 家为“五大六小两网两建”电力央企 [72][73] 供给端:国内市场存在“价格内卷”,但呈现企稳迹象 - 2023 年国内直流侧/交流侧储能系统环节 CR10 分别为 43%/51%,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 [79] - 公司直流侧储能系统国内市场地位领先,2023 年国内直流侧出货量中国企业第一,2024 年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中国企业第二 [80] - 国内大储系统价格竞争激烈但呈企稳迹象,136 号文后有望向商业化运行过渡;政策和行业协会行动有望改善价格竞争情况 [84][86][87] - 公司技术扎实、项目数据积累深厚,算法与运维优势有望凸显,有望把握国内市场机遇实现业绩增长 [88][89] 海外市场:大储需求多点开花,竞争格局相对更优 需求端:高价值市场、新兴市场多点开花 - 预计 2024/2025 年全球大储新增装机 62.6/83.2GW,增速分别为 94%/33%,海外大储需求欧美高壁垒高毛利,中东、印度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9] 供给端:海外竞争格局相对更优,公司积极出海拓展 - 公司 2023 年以来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区域开展市场开发活动并取得突破,截至 2024 年 3 月末与欧洲客户签 10GWh 意向框架合同,海外在手订单约 323.55MW,合同金额超 6000 万美元 [9] - 2024 年 10 月公司亚太区新总部落户澳大利亚悉尼,将扩建海外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能力;已与多家海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9]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97/11.86 亿元,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3.64/5.05/6.67 元,对应 4 月 15 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8.9/13.6/10.3 倍,低于可比公司当前水平,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9]
如何做好136号文的“命题作文”?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详解!
搜狐财经· 2025-04-16 15:13
文章核心观点 海博思创作为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企业,上市首年面临储能市场大变局,公司将推进立足国内、开拓海外、探索新应用场景三大战略,凭借出海经验和创始成员优势拓展海外业务,同时挖掘共享储能、光储融合等三类储能场景价值以应对136号文带来的市场变化 [1][2][6][7]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为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今年1月27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024年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1.92% [1] 公司战略规划 - 今年重点推进三大战略,立足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和规模,加速开拓欧洲、北美、中东、亚太四大海外市场,探索新储能应用场景并规划布局储能资产运营 [1]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2023年开始开拓海外市场,虽起步晚,但有10GWh+国内交付经验,能将成熟产品和经验带到海外 [2] - 公司创始成员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制定海外策略有语言和文化优势,可克服文化差异和思维冲突障碍 [3] - 海外业务已多点开花,重点开发欧洲、北美、中东和亚太四大区域,针对大型电网侧、电源侧储能和垂直应用场景储能市场,拓展策略是直接与终端用户打交道 [4] 136号文影响 - 136号文明确2025年6月1日后投产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参与市场化交易,不得强制配储,对公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引导行业注重价值,重塑市场逻辑,企业需加速转变 [6] - 不再强制配储后,储能系统集成商需根据市场化交易电价等分析决定配储容量,要将储能电站成本和性能做到最优以提升竞争力 [6] 新储能应用场景探索 - 公司看好并推进三类储能应用场景,包括2021年开始布局的共享储能,光储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及2024年已尝试的柴油发电替代项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