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钢不锈(000825)
icon
搜索文档
特钢板块7月29日涨1.9%,西宁特钢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401.5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29 16:33
特钢板块市场表现 - 7月29日特钢板块整体上涨1.9%,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上涨0.33%)和深证成指(上涨0.64%)[1] - 西宁特钢以10.09%涨幅领涨板块,收盘价3.82元,成交额达14.46亿元[1] - 翔楼新材涨幅8.91%位列第二,收盘价65.00元,成交额5.01亿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10只成分股中8只上涨,涨幅超过3%的个股包括西宁特钢(10.09%)、翔楼新材(8.91%)、盛德鑫泰(5.41%)和方大特钢(3.85%)[1] - 仅久立特材(-2.09%)和更美股份(-0.55%)出现下跌,久立特材收盘价22.91元[2] - 成交额最高的三只个股为西宁特钢(14.46亿元)、方大特钢(4.27亿元)和抚顺特钢(3.26亿元)[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4401.5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3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8718.03万元[2] - 翔楼新材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216.03万元,净占比达14.39%,为板块最高[3] - 方大特钢主力资金净流入6252.60万元,净占比14.66%,游资净流出1684.05万元[3] - 抚顺特钢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2742.84万元,净占比-8.41%,但获散户资金净流入3688.87万元[3]
研判2025!中国液氨储罐行业分类、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带动液氨储罐产业蓬勃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9 09:24
液氨储罐行业概述 - 液氨储罐是储存和运输液态氨气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一般为固定式压力容器 [4] - 液氨储罐主要分为立式、卧式、球形和特殊形状储罐,其中球形储罐因结构设计独特和高性能特点成为市场热门产品,销售额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4] - 液氨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液氨储罐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需注意设备安全、使用环境安全、存储量安全等方面 [6] 行业发展背景 - 氨气是重要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随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液氨需求持续攀升 [7] - 液氨产量从2018年的455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2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32%,直接催生了专业化储存设备市场需求 [7] - "十四五"规划推动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建设,以及绿色农业发展,使得大容量、高安全性液氨储罐成为化工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标准配置 [7] 市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中国液氨储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7.88亿元,同比增长10.12% [14] - 2025年7月8日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远景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中国空分承接的液氨储罐项目成为全球首个用于储存绿氨的大型低温储罐 [14] - 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深化和工业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将推动液氨储罐行业保持稳健增长 [1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包括特种钢材、低温合金、保温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压缩机、制冷机组、安全阀等核心设备 [10] - 产业链中游为液氨储罐生产制造 [10]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环保、制冷等 [10] 特种钢材应用 - 特种钢材因其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特性成为液氨储罐制造核心材料 [12] - 2024年中国特种钢材产量约3448.2万吨,同比增长2.71% [12] - 特种钢材产能持续释放和工艺技术创新将推动液氨储罐向更大容量、更高安全标准和更优能效方向发展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呈现技术密集、区域集中度较高特点,头部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和完善服务体系占据主导地位 [15] - 中国市场呈现本土企业主导、国际品牌补充格局,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优势明显,国际品牌在高端大型储罐领域有一定份额 [15] - 竞争梯队划分为国际品牌第一梯队、本土头部企业第二梯队和中小型本土企业第三梯队 [15] 重点企业分析 - 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液体、液化气体集装箱化物流装备制造企业,2024年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营业收入16.72亿元,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营业收入8.28亿元 [18]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石化、新能源专用设备研发生产,2024年球罐及容器技术产品营业收入1.23亿元 [20] 行业发展趋势 - 大型化:液氨储罐单罐容量将向10万立方米级别迈进,以满足行业高效、低碳需求 [22] - 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传感器、AI监控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大幅降低风险 [23] - 绿色化:在"双碳"目标下,储罐材料趋向低能耗、耐腐蚀复合材料,BOG回收系统普及可降低液氨损耗和碳排放 [24]
再论供给侧改革:制度优势实现供给约束破局通缩困局,掘金钢铁、有色行业投资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7-16 20: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可实现“供给约束”突破通缩困局,调控行业供需平衡规避经济下行风险,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波动,通过“供给约束”主动削减过剩产能或约束产量,保护优质企业免于恶性竞争,重建供需平衡 [6] - 供给侧改革已得到验证,我国众多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当前需“供给约束”“反内卷”保护经济发展成果,避免资源浪费和内卷,保存产业升级成果 [6] - 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央国企集中度较高利于行政手段实施,“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钢价修复,盈利抬升 [6] - 工业金属存在冶炼产能出清与需求结构重构的供给侧改革 2.0,不同金属细分行业面临不同问题和机遇,“反内卷”政策对各细分行业有不同影响和发展趋势 [2] 各目录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供给约束”破局通货紧缩困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具有较强宏观调控能力,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高效担当,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稳定政策预期环境 [13]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和根本矛盾,单纯需求刺激难救通货紧缩经济危局,如日本和欧洲案例所示 [14][15]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供给约束”是主动削减过剩产能,改善供给结构,保护高质量产能,避免行业瘫痪,为需求复苏储备实力,有强大制度保障 [19] - 2016 年供给侧改革是“供给约束”的成功实战验证,PPI 止跌回升,企业扭亏为盈,避免了产能被动崩溃和资源浪费 [21] - 要发挥制度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法律武器“反内卷”,约束供给侧,保护产业升级成果,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24][26]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央国企集中度较高利于行政手段实施,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钢价修复,盈利抬升 - 钢铁行业供过于求,2007 - 2024 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增长,净出口量 2024 年位于近 15 年最高水平,2021 - 2025 年螺纹钢及线材产能利用率从 70%左右下滑至 50%左右,产能严重过剩 [28][33] - 2024 年钢铁重点企业中,央国企产量占比约 63%,民企占比约 37%,央国企 CR10 为 51%,集中度较高,预计供给侧改革 2.0 约束粗钢产量 5% - 10%,各省份指标有差异,预计螺纹价格修复至 3500 - 4000 元/吨,盈利增加 50 - 100 元/吨 [38][44][47] - 建议关注三类标的:利润反转标的如柳钢股份等;利润稳定、估值修复标的如 PE<15 倍或 PB<1 的钢铁企业;利润稳定、高股息标的如鄂尔多斯等 [51][52] 工业金属:冶炼产能出清与需求结构重构下的供给侧改革 2.0 铜冶炼 - 2018 - 2024 年我国铜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在 70 - 85%之间浮动,产能扩张速度超出产量增速,企业 TC/RC 加工费持续为负,行业亏损,2024 年行业集中在江西、山东等地,CR5 占比 52%,CR10 占比 83% [54][59][62] - 预计 2025 年铜冶炼上市公司增加产量 85 万吨,yoy + 8%,行业内卷或加剧,后续“反内卷”政策下加工费有望先恢复至 2024 年均值水平,TC 为 11.3 美元/干吨,RC 为 1.1 美分/磅 [2][67][72] - 建议关注两类标的:规模优势的头部冶炼企业估值修复标的如江西铜业等;利润稳定、高股息标的如西部矿业等 [74] 铅锌 - 铅锌冶炼产能利用率下滑,同质化低价竞争使企业盈利承压,锌新投产能加快投放,铅再生铅原材料制约产业发展 [76] - 铅锌行业“反内卷”已初见端倪,供给端结构性改革正在路上,2025 年下半年锌精矿 TC 预计回升至 4000 - 4500 元/金属吨,进口铅精矿 TC 预计回升至 - 20 美元/干吨 [91] - 建议关注豫光金铅、驰宏锌锗、西部矿业 [91] 氧化铝 - 氧化铝行业小幅过剩,产能过剩实质是产线与矿石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衡,后续产能利用率有望下行 [94][101] -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氧化铝价格在 2800 - 3400 元/吨区间运行,企业盈利已趋稳 [102] - 建议关注中国宏桥、中国铝业、天山铝业、南山铝业 [102] 电解铝 -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产能逼近天花板,后续增量空间接近枯竭,下游需求结构从地产主导转向绿色能源需求主导 [103][105] - “反内卷”对铝下游需求影响较小,预计 2025 年下半年电解铝价格在 20000 - 21000 元/吨区间运行,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113] - 建议关注中国宏桥、中国铝业、云铝股份 [113]
研判2025!中国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经营效益、主要参与者及发展趋势分析:“双碳”目标指引下,行业蓬勃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5 09:47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概述 -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涵盖钢铁、有色金属等金属的冶炼、加工及相关辅助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行业向低碳、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1] - 按能源节约方向可分为工艺节能技术、设备节能技术和结构节能调整,按技术应用领域可分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 [2] 市场政策 - 2024年我国发布《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方案》、《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提出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碳排放强度等具体降低目标 [4] - 政策要求到2027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 [6] - 政策推动钢铁行业向低成本、高效率模式转型,打造5至10家达到"数字化生态引领"企业 [6] 产业链 - 行业上游包括基础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机构、硬件设备供应商及系统软件供应商 [7] - 行业下游主要为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等冶金市场 [7] 发展现状 - 2023年我国冶金工业能源消费量达6.8亿吨标煤,碳排放量19.8亿吨CO2,二氧化硫排放58.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7.6万吨,颗粒物排放44.7万吨 [9] - 2024年能源消费量降至6.72亿吨标煤,碳排放量降至19.3亿吨CO2,二氧化硫排放降至54.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降至83.2万吨,颗粒物排放降至41.5万吨 [9] - 2024年冶金企业节能减排总投入降至420亿元,节能效益降至130亿元,吨钢环保成本约为138元,碳交易收益约为35.0亿元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包括大型冶金集团、专业节能技术企业、节能设备制造企业及新兴科技企业 [13] - 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等大型冶金集团引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中冶京诚等专业节能技术企业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卧龙电驱等节能设备制造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13] - 新兴科技企业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管理软件等产品和服务成为行业竞争新生力量 [14] 代表企业 - 宝钢股份2024年投运118项节能项目,技术节能量37.7万吨标煤,焦炉、转炉、电炉工序能效100%达到标杆水平,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9.9% [16] - 中冶京诚提供冶金行业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在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工程技术方面不断创新 [18] 发展趋势 - 国家"双碳"目标及节能减排政策将持续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电炉短流程炼钢技术比例将不断提高 [21] - 预计到2030年氢基直接还原铁技术将实现商业化应用,吨钢碳排放可降至0.5吨以下,碳资产管理和交易将成为冶金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11]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日报· 2025-07-15 07:29
业绩预告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1] - 业绩预告情况为同向上升 [1] - 业绩预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 行业状况 - 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呈现减量调结构、需求差异化的特点 [1] - 行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 [1] - 钢材价格弱势运行 [1] 公司经营举措 - 公司聚焦问题解决,主动对标找差,挖潜降本成效明显 [1] - 持续加大不锈钢和特殊钢的新产品研发力度 [1] - 推动营销体系变革,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1] - 整合铁前、炼钢工厂,提升内涵式效率 [1] - 围绕QCDVS持续拓展算账经营维度 [1] - 提高品种钢质量和交付效率 [1] 业绩提升原因 - 通过上述经营举措,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提升 [1]
太钢不锈: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0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0万元–4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1 80%-223 7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7337万元–37337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721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061元/股–0 079元/股,上年同期为0 024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行业供需矛盾加大,钢材价格弱势运行 [1] - 公司通过挖潜降本、对标找差取得明显成效 [1] - 持续加大不锈钢和特殊钢的新产品研发力度 [1] - 推动营销体系变革,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1] - 整合铁前、炼钢工厂,提升内涵式效率 [1] - 围绕QCDVS(质量、成本、交付、品种及服务)拓展算账经营维度,提高品种钢质量和交付效率 [1] 其他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 - 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为准 [1]
太钢不锈: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1.80%-223.74%
快讯· 2025-07-14 17:28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151.80%至223.7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73亿元至3.7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721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061元/股至0.079元/股,上年同期为0.024元/股 [1]
太钢不锈(000825)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17:2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5000万元–4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1.80%-223.74%[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7337万元–3733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721万元[2]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061元/股–0.079元/股,上年同期为0.024元/股[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通过挖潜降本、新产品研发和营销体系变革等措施提升经营业绩[4] - 钢铁行业2025年上半年呈现减量调结构、需求差异化特点,供需矛盾加大[4] - 公司整合铁前、炼钢工厂,提升内涵式效率[4] - 围绕QCDVS(质量、成本、交付、品种及服务)拓展算账经营维度[4] 其他重要内容 - 业绩预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3] - 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后续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为准[6]
今夜,A股迎密集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7-13 21:50
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披露高峰期 - 上市公司进入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的披露高峰期 [1] 白酒行业公司业绩及分红 - 古井贡酒2024年营业收入235.78亿元同比增长16.41% 净利润55.17亿元同比增长20.22% 拟每10股派发50元共计26.4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1.46亿元同比增长10.38% 净利润23.30亿元同比增长12.78% [2] - 泸州老窖2024年营业收入311.96亿元同比增长3.19% 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拟每10股派发45.92元共计67.59亿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5.93亿元同比增长0.41% [2] 家电行业公司业绩 - 格力电器2024年营业收入1891.64亿元同比下降7.26% 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 拟每10股派发20元共计111.7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15.07亿元同比增长14.14% 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 [3] 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公司 - 国城矿业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77.25% 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18279.65% 主要因出售子公司投资收益增加 [4] - 太钢不锈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3.1亿元同比下降4.71% 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5506.92% [4] - 深深房A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457.38% 净利润7242.11万元同比增长3718.51% [4] - 青达环保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317.43% 净利润6871.27万元同比增长990.26% [4] - 天保基建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34.62% 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737.29% 主要因冲回土地增值税 [4] 其他行业公司一季度业绩 - 泰禾智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0.19% 净利润208.97万元同比增长716.41% 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及费用下降 [5] - 美格智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73.57% 净利润4630.41万元同比增长616.02% 主要因无线通信模块业务增长 [5] - 圣达生物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9.95% 净利润2170.95万元同比增长469.35% 主要因产品销量增加 [5] - 金财互联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33% 净利润1364.73万元同比增长466.95% [5] - 新赛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312.03% 净利润1819.07万元同比增长315.74% 主要因皮棉等产品毛利增加及期货投资收益增加 [6]
太钢不锈(000825) - 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04 16:30
会议安排 - 公司九届三十三次董事会会议通知及资料于2025年6月27日送达相关人员[2] - 会议于2025年7月4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2] 会议表决 - 应参加表决董事11人,实际表决11人[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部分机构的议案》,表决结果为11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3] 机构调整 - 整合规划发展部与工程管理部,成立规划投资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