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稀土(00083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稀土跌6.86%,成交额45.14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0.34亿
新浪财经· 2025-08-26 15:4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股价下跌6.86% 成交额45.14亿元 换手率8.93% 总市值498.35亿元 [1] - 主力资金连续3日减仓 当日主力净流出5.31亿元 近20日累计净流出19.06亿元 [5][6] - 主力持仓占比9.69% 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无控盘现象 [6] 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及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贸易 主导产品为高纯度单一稀土氧化物及共沉物 [2] - 80%以上产品纯度大于99.99% 高纯氧化镧/钇纯度可达99.9999%以上 [2] - 营业收入构成:稀土氧化物59.95% 稀土金属38.19% 技术服务0.22% 试剂0.01% [8] 股权结构与股东变化 - 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属于国有企业及中字头股票 [3][4] - 股东户数18.53万户 较上期增加15.66% 人均流通股5727股减少13.54% [8]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571.16万股(较上期减265.43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957.93万股(减79.35万股) [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8亿元 同比增长141.32% 归母净利润7261.81万元 同比增长125.15%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亿元 [9] 行业属性与技术指标 - 属于有色金属-小金属-稀土行业 概念板块包括稀土永磁、小金属、国资改革、MSCI中国等 [8]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44.60元 股价运行于压力位51.50元与支撑位44.98元之间 [7]
稀土永磁板块集体回调,北方稀土跌超7%,广晟有色跌超6%
格隆汇· 2025-08-26 15:08
稀土永磁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市场稀土永磁板块集体回调 多只个股跌幅显著 其中北方稀土跌超7% 包钢股份 奔朗新材 中国稀土 广晟有色跌超6% 华宏科技 新莱福 盛和资源 三川智慧 中科磁业跌超5% [1] - 北方稀土跌幅达7.19% 总市值1768亿 年初至今涨幅130.73% [2] - 包钢股份跌幅6.69% 总市值1264亿 年初至今涨幅50% [2] 相关公司市值与涨跌幅 - 奔朗新材跌幅6.20% 总市值39.10亿 年初至今涨幅174.49% [2] - 中国稀土跌幅6.11% 总市值502亿 年初至今涨幅68.77% [2] - 广晟有色跌幅6.06% 总市值210亿 年初至今涨幅124.02% [2] 板块内其他个股表现 - 华宏科技跌幅5.90% 总市值99.25亿 年初至今涨幅147.95% [2] - 新莱福跌幅5.38% 总市值58.67亿 年初至今涨幅41.86% [2] - 盛和资源跌幅5.33% 总市值414亿 年初至今涨幅131.35% [2] - 三川智慧跌幅5.23% 总市值86.74亿 年初至今涨幅113.21% [2] - 中科磁业跌幅5.13% 总市值91.97亿 年初至今涨幅104.64% [2]
中国稀土8月25日获融资买入6.49亿元,融资余额23.0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4:20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6.19% 成交额达58.37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6.49亿元 融资净买入574.60万元 融资余额23.09亿元占流通市值4.31%[1] - 融券余量46.90万股 融券余额2364.70万元 融资融券余额均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18.53万户 较上期增长15.66%[2] - 人均流通股5727股 较上期减少13.54%[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71.16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65.43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8亿元 同比增长141.32%[2] - 归母净利润7261.81万元 同比增长125.15%[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亿元[3] 主营业务构成 - 稀土氧化物收入占比59.95% 稀土金属占比38.19%[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64% 技术服务收入占比0.22% 试剂收入占比0.01%[1] 机构持仓变动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957.93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79.35万股[3] - 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持股353.47万股(第十大股东) 为新进股东[3]
A股稀土永磁板块集体回调,北方稀土跌超7%,广晟有色跌超6%
格隆汇APP· 2025-08-26 13:46
稀土永磁板块市场表现 - 板块整体回调,多只个股跌幅超过5% [1] - 北方稀土领跌,单日跌幅达7.19% [2] - 包钢股份、奔朗新材、中国稀土、广晟有色跌幅均超6% [1][2] 重点公司股价变动 - 北方稀土总市值1768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30.73% [2] - 包钢股份总市值126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50% [2] - 中国稀土总市值502亿元,年初至今涨幅68.77% [2] - 广晟有色总市值210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24.02% [2] - 盛和资源总市值41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31.35% [2] 中小市值公司表现 - 奔朗新材总市值39.1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74.49% [2] - 华宏科技总市值99.25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47.95% [2] - 中科磁业总市值91.97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04.64% [2] - 九菱科技总市值43.21亿元,年初至今涨幅256.35% [2] - 西磁科技总市值28.62亿元,年初至今涨幅46.52% [2]
稀土概念股走低,稀土ETF跌超2%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46
稀土板块市场表现 - 稀土概念股普遍下跌,北方稀土跌幅超过7%,中国稀土和包钢股份跌幅超过6%,盛和资源跌幅超过5% [1] - 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的ETF下跌超过2%,其中稀土ETF易方达下跌3.13%,稀土ETF下跌2.95%,另一只稀土ETF下跌2.49%,稀土ETF嘉实下跌2.35% [2] 稀土产业指数构成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选取涉及稀土开采、加工、贸易和应用等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以反映稀土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 稀土需求驱动因素 - 在"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节能电机等高端磁材需求增长迅速 [2] - 传统制造领域需求复苏及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为稀土需求注入增长动力 [2]
中国稀土最新筹码趋于集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1:5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8月20日股东户数为169553户 较8月10日减少15743户 环比下降8.50% [2] - 本期筹码集中期间股价累计上涨14.67% 期间出现8个上涨交易日和4个下跌交易日 [2]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达7.28亿元 同比增长141.32% [2] - 一季度净利润7261.81万元 同比增长125.15% 基本每股收益0.0684元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5% [2] - 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36亿元至1.76亿元 同比增长区间为155.75%至172.12% [2]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48.39元 单日下跌4.03% [2]
稀土永磁板块盘初多数调整,中国稀土等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08-26 09:48
稀土永磁板块市场表现 - 板块盘初多数调整 [1] - 奔朗新材跌超5% [1] - 中国稀土跌超5% [1] - 华宏科技跌超5% [1] - 包钢股份跌超5% [1] - 中科磁业跌超5% [1]
中国稀土获融资买入6.49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9.97亿元
金融界· 2025-08-26 09:11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25日融资买入额6.49亿元 居沪深两市第75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6.43亿元 实现净买入574.60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持续高位 分别为8.21亿元 5.27亿元和6.49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当日融券卖出2.12万股 [2] - 实现融券净买入6.41万股 [2]
管控下沉县级、指标直接下达,稀土行业重磅新规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37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于8月22日联合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1] - 政策发布后稀土板块走强 北方稀土股价达52.69元/股且单日涨幅9.89% 中国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均涨超3%[1] - 《办法》制定背景源于2012年发布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已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1] 政策演变与核心调整 - 《办法》基于2024年6月22日国务院公布的《稀土管理条例》制定 该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1] - 相比2月19日的征求意见稿 正式文件在企业范畴界定、指标下达流程、信息上报层级三方面作出核心调整[2] - 正式文件未限定企业必须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改为由工信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稀土生产企业[4] 企业准入与指标管理 - 征求意见稿曾规定仅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等大型集团可获得指标[3][4] - 正式文件取消集团限制 为盛和资源等非集团企业和进口矿加工企业提供准入机会[4][6] - 首次将进口稀土矿及独居石纳入冶炼分离指标管理[7] 管理流程优化 - 指标下达流程从"政府-集团-企业"改为工信部直接细化分解下达至生产企业[4] - 信息上报层级从省级为主改为县级为主 取消集团汇总要求[4][5] - 流程简化使管控更精准高效 县级层面可直接快速反馈问题[5][7] 行业影响与市场展望 - 政策强化总量控制和环保要求 理论上可稳定市场价格避免过度开采引发的波动[8] - 稀土冶炼分离供给端约束实质性显现 冶炼资产重估预期升温[7] - 新能源汽车旺季来临推动补库需求 稀土价格加速上涨动力较强[7] 供应链挑战与建议 - 进口矿纳入控制可能使供应端无法及时响应需求增长 引发价格持续上涨[8] - 缺乏灵活调整机制可能导致市场反应滞后 出现短期供应紧张[8] - 建议企业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并优化供应链管理 建立多元化原材料采购渠道[8][9]
政策与需求共振稀土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08
政策推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 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要求稀土生产企业在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1] - 《办法》将进口矿冶炼业务纳入管控 正式确立追溯管理系统 实施更大范围和更高级别监控 稀土生产实施主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 体现国家加强供应掌控力度的决心[2] - 稀土生产企业需建立产品流向记录制度 每月10日前将上月度流向信息录入追溯信息系统 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送月度、年度执行情况[2] 市场表现 - 万得稀土概念指数自8月18日以来大涨19.41% 其中8月25日单日大涨6.67%[1] - 包钢股份涨停 北方稀土大涨9.89% 华宏科技、中国稀土等跟涨[1] 中报业绩 - 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00亿元-9.60亿元 同比增长1882.54%-2014.71%[2] - 中国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6亿元-1.7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2.44亿元)[3] - 盛和资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05亿元-3.85亿元 同比增加3.74亿元-4.54亿元 因产品价格上涨及销量上升[3] - 金力永磁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 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 主要受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业务推动[3] 行业供需 - 2025-2026年全球稀土供给或偏短缺 国内受配额制度约束 海外扩产进展缓慢 供应集中于美国MP公司、澳洲Lynas公司和缅甸[3] - 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节能电机等高端磁材需求增长迅速 稀土供需格局转为短缺[4] - 国内永磁行业需求旺盛 部分磁材企业排产已延至十月中旬 下游需求提升推动稀土价格持续上涨[4] 产业链影响 - 稀土磁材出口量约占国内总需求的24% 当前正值磁材下游采购旺季 叠加出口改善 国内磁材整体需求持续向好[4] - 稀土价格稳步回升推动下游磁材企业盈利修复 建议关注客户结构良好、产能利用充分及有新增长点布局的企业[3] - 稀土行业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应用场景需求增长 资源稀缺性凸显 价格中枢有望上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