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000831)
搜索文档
中国稀土:第三季度净利润3047.52万元,下降26.43%
新浪财经· 2025-10-29 18:12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为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40%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047.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43% [1]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业绩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24.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3% [1]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1.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67% [1]
中国稀土(000831) - 2025 Q3 - 季度财报
2025-10-29 18:1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19亿元,同比下降22.40%[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4.67%[5] - 营业总收入从上年同期19.53亿元增长至本期24.94亿元,增幅为27.7%[24] - 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1.9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98亿元人民币[25] - 营业利润大幅改善,实现2.3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50亿元人民币[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811元,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1913元[26]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总成本从上年同期18.84亿元增至本期23.10亿元,增幅为22.6%[24] - 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3609万元增至本期4895万元,增幅为35.6%[24] 现金流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9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8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净流出5.95亿元人民币有显著好转[2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2.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9.68亿元人民币增长15.1%[2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9.4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3.09亿元人民币下降15.8%[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45.1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711.1万元人民币增长98.4%[27][2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9746.1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净流出1.02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2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9.06亿元人民币增长12.6%[2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58.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16%[5]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548.57亿元增长至期末582.34亿元,增幅为6.2%[21][22] - 货币资金从期初9.10亿元增加至期末10.22亿元,增幅为12.4%[21] - 存货从期初18.76亿元增至期末21.94亿元,增幅为17.0%[21] - 应收款项融资为2.3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97.42%[9] - 短期借款为3.78亿元,较期初增长69.27%[9] - 短期借款从期初2.23亿元大幅增加至期末3.78亿元,增幅为69.3%[2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期初46.43亿元增至期末48.34亿元,增幅为4.1%[22][23]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13.58亿元增长至期末15.50亿元,增幅为14.1%[23] 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收益为1359.3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28.98%[11] - 资产减值损失为2675.99万元,同比变动108.08%,主要因稀土价格回升冲回原计提跌价准备[11] - 所得税费用为3779.22万元,同比变动171.54%,主要因跌价准备转回影响[11] - 投资收益从上年同期120万元大幅增至本期1359万元,增幅达1032.5%[24] - 资产减值损失项下录得收益2676.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损失3.31亿元人民币[25] 股权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7,059户[16] - 中国稀土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17%,持股数量为235,228,660股[16] - 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8%,持股数量为100,587,368股[16] -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39%,持股数量为67,831,383股[1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4%,持股数量为29,069,446股[16] 公司重大事项与项目进展 - 公司已完成对全资子公司华泰鑫拓的吸收合并及工商注销[18] - 控股子公司湖南稀土的全资子公司中稀永州新材5000吨/年稀土分离加工项目已整体竣工验收并转入正式生产运营[18] - 中国稀土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9.48%股份(100,587,368股)无偿划转给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4月24日完成过户[19] - 公司已审议通过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稀赣州的相关议案,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20]
中国稀土涨2.01%,成交额15.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64.7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9 14: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9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1%,报收54.86元/股,成交金额15.97亿元,换手率2.79%,总市值582.1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64.77万元,特大单买入1.37亿元(占比8.58%),大单买入3.86亿元(占比24.1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5.58%,近60日上涨21.59%,近20日上涨11.73% [1] - 今年以来公司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0月13日,龙虎榜净买入2.67亿元,买入总计9.23亿元(占总成交额13.55%)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稀土冶炼分离及技术研发,收入构成为:稀土氧化物63.51%,稀土金属及合金35.95%,技术服务收入0.18%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62.38%,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66.16%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3.4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4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19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3.00万,较上期增加6.66%,人均流通股4614股,较上期减少6.25%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960.25万股,较上期增加389.09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106.63万股,较上期增加148.70万股,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发起联接A(00443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分类与业务背景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小金属-稀土,概念板块包括稀土永磁、国资改革、小金属、稀缺资源、中字头等 [2] - 公司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成立于1998年6月17日,于1998年9月11日上市 [1]
中国稀土新规暂停?美财长暗示美国关税威胁奏效,中方回应有玄机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58
答案或许可以从贝森特所暗示的内容中找到线索。他似乎想通过此举暗示,美国通过关税威胁迫使中国暂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从而将这一成果视为中 美吉隆坡贸易会谈的一个胜利。毕竟目前美国似乎无计可施,100%关税的威胁是他们唯一能够拿出来的筹码,然而他们又不敢承认这一威胁未能奏效,只 能勉强用"关税威胁"这一话术来为自己争取一些话语权。 中美经贸团队上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了会谈,会议结束后,双方的声明显示,双方在此次会谈中已达成一定的共识,这对于缓解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 对立局势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在美方最为关注的稀土问题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却与中方的立场有所不符。他表示,中方并没有真正实施相关的出口管制措施,并且暗 示,美方曾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这一威胁在本轮贸易磋商中起到了作用。 但有一些公开的信息表明,中方的新稀土出口管制规定已经开始生效。对此,外媒向中方提出了相关问题,询问是否可以澄清这些出口管制措施是否已经生 效,或者是否正在暂停中。 10月28日,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的相关措施是对出口管制体系的规范和完善,符合国际惯 例,旨在 ...
稀土ETF嘉实(516150)涨近1%,成分股科力远10cm涨停,机构:关注“资源+成长”双主线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29 11:12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10:38,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上涨0.64% [1] - 指数成分股科力远涨停,安泰科技上涨5.13%,厦门钨业上涨4.98%,中国铝业上涨4.32%,盛新锂能上涨3.70% [1] - 稀土ETF嘉实(516150)当日上涨0.71% [1]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96%,其中北方稀土权重最高为17.20% [2] - 前十大权重股中,厦门钨业上涨4.98%,中国铝业上涨4.32%,金风科技上涨2.00%,格林美上涨1.47%,领益智造上涨0.25%,盛和资源上涨0.61% [2][4] 稀土ETF市场表现 - 稀土ETF嘉实近2周规模增长9204.59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稀土ETF嘉实近2周份额增长2.09亿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稀土ETF嘉实近10个交易日合计资金流入15.84亿元 [1] - 稀土ETF嘉实近2年净值上涨90.19%,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36/2372,位居前5.73% [1] - 该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41.25%,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83.89%,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10.78% [1] 行业政策与基本面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旨在打击企业规避现有措施的违规出口行为 [2] - 供给端方面,稀土矿端出货不畅,持货商压力加大 [2] - 需求端方面,终端需求走弱导致观望情绪增强,大厂采购以刚需补库为主 [2] - 9月美联储政策降息后,需关注海外主要资源国的区域政治与出口政策变化及国内下游需求复苏力度 [2] -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资源与成长双主线的投资机会 [2]
2025年8月中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1.31万吨和3.93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10-29 11:03
出口数量与金额 - 2025年8月中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数量为1.31万吨,同比增长19.6% [1] - 2025年8月中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金额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 [1] 数据来源 - 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 [2] - 数据由智研咨询整理 [2]
中国稀土让西方节节败退,俄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就看中国教不教了
搜狐财经· 2025-10-28 20:24
俄罗斯稀土产业战略意图 -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表态需建立完全不依赖美国和中国的自主稀土产业,从开采到成品实现自主可控[1] - 该言论很可能代表克里姆林宫在稀土战略资源上的真实想法[1] - 俄罗斯计划在西伯利亚打造完全自主的稀土全产业链[1] 俄罗斯稀土资源现状 - 俄罗斯是全球稀土储量前五的国家,拥有约2850万吨稀土资源[3] - 主要资源分布在托木斯克、雅库特、摩尔曼斯克等地,仅托木斯克一地稀土矿储量就高达600万吨[3] - 俄罗斯每年稀土产量仅2600吨,占全球市场不到1%,与中国每年27万吨产量相比微不足道[3][4] - 俄罗斯稀土产业尚处初级开采阶段,离高端应用差距甚远[4] 俄罗斯推动产业自主的动因 - 稀土产业链建设关系到供应链安全,更关乎俄罗斯作为主权国家的存在,战略高度前所未有[4] - 国家安全是首要原因,中美稀土领域交锋使俄罗斯意识到依赖中国稀土存在风险[4] - 经济转型需求迫切,产业链能创造就业并带动半导体等下游产业发展[4] - 计划在西伯利亚投资超7000亿卢布打造关键稀有金属与稀土金属加工集群,预计第一阶段创造3500个就业岗位[4] - 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产业自主后可改变全球供应格局,作为与美博弈的筹码[5] 俄罗斯产业自主面临的主要障碍 - 技术障碍:稀土提炼属技术密集和污染密集行业,中国用三十年建立成熟工艺,俄罗斯科研体系已断代[7] - 资金障碍:建立标准稀土分离厂需投入数十亿美元,在冲突和制裁下俄罗斯财政支撑能力存疑[7] - 基础设施障碍:西伯利亚基础设施薄弱,建设全产业链生产集合体需要大规模基建投资[7] 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优势 - 中国优势不仅在于资源,更在于全产业链技术壁垒,掌握全球58%的稀土专利[7] - 中国稀土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且能稳定实现99.99%以上的高纯度[7] - 以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例,中国企业良品率比美国高30%[7] - 欧盟研发的"无稀土永磁体"性能仅达传统磁体的60%,无法满足高端需求[7] 中国对俄罗斯的技术立场 - 在普京访华期间,俄罗斯希望就使用和学习稀土金属开采技术展开讨论和谈判,但中方没有同意[7] - 中国婉拒技术请求的考量包括:稀土技术是重要战略筹码关乎国家安全、受出口管制政策限制、担心技术被转让给他国[9]
世界稀土之都与中国稀土之父 ——追星徐光宪院士包头之行随笔之九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53
徐光宪院士的科学贡献 - 创建了稀土分离的串级萃取理论,解决了全球性的稀土元素分离难题 [5] - 该理论在包钢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稀土分离工业生产线,使分离纯度和效率跃居世界前列,改变了世界稀土格局 [3][5] - 串级萃取理论后续被应用于选矿领域,创建了串级选矿理论,实现了对白云鄂博尾矿中铁、稀土、钍、萤石、铌、钪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回收,稀土回收率达到86%,铁的总回收率达到90% [8] 包头稀土产业地位与发展 - 包头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其稀土储量与产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 [1] - 稀土因其特有的声光电磁特性,是提高设备性能的关键材料,任何国家若不重视稀土就拿不到现代化国家的入门券 [1] - 当前包头产出的稀土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航天航空精密材料等现代工业诸多领域,应用水平名列国内前列 [10] 稀土产业的历史沿革 - 中国对稀土的探索可追溯至1927年丁道衡发现第一块铁矿石,以及1935年何作霖化验出第一粒稀土 [5] - 在掌握分离技术前,中国只能以极低价格出口稀土矿物,再以比黄金更贵的价格进口精制品 [3] - 徐光宪院士带着串级萃取理论奔赴包钢三厂,在简陋条件下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实现了稀土分离工艺的简化与突破 [5] 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 徐光宪院士被尊称为“中国稀土之父”,其事迹在包头博物馆、包钢博物馆及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被广泛展示和纪念 [5][6][10][13] - 其科学火种得以代代相传,例如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沿着徐光宪开辟的道路持续探索,完善工艺并取得业内专家认可 [8] - 徐光宪的科学情缘已融入包头城市记忆,其精神激励新一代学子投身稀土事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精神财富 [10][13]
从底层逻辑解析中国稀土-Australia Materials-Ground up China Rare Earths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稀土、钕铁硼磁材行业 [2] * 地区:重点关注中国,提及缅甸、马来西亚、美国等供应链相关国家 [3][4] * 公司:提及中国稀土集团(China Rare Earths)、正海磁材(Zhenghai Magnetic Materials)等 [11] 政策与配额 * 中国收紧稀土管控:2025年8月出台新规,加强稀土开采和加工控制,且不再公开披露配额总量 [3] * 2025年首批配额情况:开采配额(REO基准)同比增2-5%,其中轻稀土占约85%,中重稀土占约15% 冶炼分离配额同比增约30-40% [3] * 配额分配集中:前两大集团占据90%以上配额 [3] * 出口管制扩大:自2025年4月起,出口管制覆盖镝铽(DyTb)及下游钕铁硼(NdFeB)和钐钴(SmCo)磁体产品,并于6月生效追踪系统 [3] 供应链与进口 * 原料进口下降:2025年1-8月中国进口稀土原料同比减少约20% 国内与进口原料比例约为3:1 [4] * 缅甸供应风险:缅甸克钦地区已下令自2025年12月31日起停止当地稀土开采 缅甸是主要的中重稀土来源,2024年占全球开采供应约8%,停产可能影响全球钕镨(NdPr)供应 [4] * 美国供应中断:来自MP Materials的美国原料流于2025年7月停止 [4] 价格走势与预期 * 钕镨(NdPr)价格:检查时约为75美元/公斤,预计第四季度将因东南亚出口管制放松而趋软 [5] * 镝铽(DyTb)价格:现货市场稀薄且需求不稳定,第四季度价格存在上行风险,欧洲溢价持续走高 [5] * 钕铁硼磁体价格:N55磁体毛坯(NdFeB合金)价格从6月的约23美元/公斤升至9月的约37-38.5美元/公斤,预计第四季度在订单积压清理和采购正常化后企稳并窄幅波动 [10] 生产与产能 * 产能利用率下降:中国稀土冶炼厂开工率从2月的约40%降至7月的约29% 在产产能从3月的约71%降至7月的约39% [9] * 龙头企业优势:内蒙古地区开工率较低约28%,但领先企业凭借规模、技术和合规优势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 [9] * 下游扩张:中国稀土金龙项目一条年产1万吨的分离线在建,目标2025年底投产 正海磁材在8月新增约5000吨/年永磁产能 [11] * 采矿项目稀缺:近期管道内无新的采矿项目被提及 [11] 出口动态 * 氧化物出口V型反弹:6月约3850吨,7月6422吨(同比增69%),8月5792吨(同比增22.6%) [6] * 磁体出口先降后升:5月骤降,6月3188吨,7月5577吨(环比增75%) [6] * 出口展望:预计第四季度积压订单和加速的出口许可证发放将推动出口进一步复苏 [6] 需求驱动因素 * 结构性需求强劲:主要受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风电)和自动化/机器人驱动 [12] * 人形机器人新需求:每台人形机器人约使用3.5公斤钕铁硼磁体,2025年可能带来约6100吨新增需求,特斯拉Optimus预计2026年进入商业化生产 [12] * 国防与航空航天需求:美国国防/航空航天需求对基于镝铽的高温磁体形成稳定拉动 [12] 供应约束与展望 * 开采供应稳定:过去三个月在总量控制配额下,开采产出基本稳定 [13] * 短期供应干扰:夏季高温/限电可能导致第四季度开采供应减少 [13] * 精炼供应下降:第三季度精炼氧化钕镨供应下降,因高耗电的冶炼/分离面临电力优先分配和运行炉减少 预计未来三个月随着配额治理收紧和非合规进口渠道受限,供应将进一步下降 [13]
谁在偷卖中国稀土?3.5吨藏废铁运欧洲!还泄露军工稀土技术
搜狐财经· 2025-10-27 15:49
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 稀土是导弹、航母、卫星等军工产品的关键材料,也是手机、汽车、风电、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必需元素[3] - 中国稀土储量全球领先,中重稀土占全球份额的90%[3] - 稀土资源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工业命脉[3][7] 稀土走私案件与手段 - 走私者通过寄递方式将稀土藏匿于塑料模型等物品中试图运输出境[1] - 厦门海关查获3.5吨伪装成“废铁”的稀土废料,计划运往欧洲[3] - 广州白云机场查获2.3吨藏于“化妆品原料”集装箱内的稀土氧化物[3] - 走私技术包括将钕铁硼废料添加锈斑伪装成废旧金属报关,或混入白色粉末中[4] - 存在非法矿点使用炸山开采和化学浸泡方式提取稀土,导致山体破坏和地下水污染[4] 核心技术泄露案件 - 叶某和成某案件涉及将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核心技术出售给境外公司,获利数百万元[4] - 技术外流导致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受损,并可能被外国公司复制优势产品[4] - 此类行为在“技术合作”幌子下进行,实质是出卖国家财富[3] 政府打击与监管措施 - 2024年5月,商务部联合公安、国安、海关等部门发起专项行动打击稀土走私[6] - 专项行动在广西、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展开,三个月内破获案件130多起,涉案金额超过50亿元[6] - 海关引入AI识别系统和密度扫描技术(如X光检查)进行防范,密度预警系统可识别异常[4][6] - 公安机关追查物流链条,三家涉案公司被永久禁入进出口业务,21名中介被追究刑事责任[6] 法律惩处与讨论 - 叶某和成某因走私稀土技术被判刑11年[6] - 有专家认为当前处罚震慑力不足,建议参考毒品犯罪的量刑标准来惩治稀土走私[6] - 稀土走私的危害性被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进行讨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