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电股份(000875)
搜索文档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02:28
融资注册概况 - 公司超短期融资券注册总额为人民币40亿元 [1] - 注册额度自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 [1] - 在注册有效期内可分期发行 [1] 第二期融资券发行详情 - 本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额为10亿元人民币 [2] - 融资券期限为248天 [2] - 票面利率为1.76% [2] - 募集资金于2025年10月21日全额到账 [2] 资金用途与承销安排 - 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未来到期的有息负债 [2] - 本期融资券由中国建设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 [2] - 招商银行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2]
吉电股份(000875)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乡村振兴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第二期)2025年本息兑付暨摘牌公告
2025-10-22 17:16
债券基本信息 - 债券面值100元,发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2.90%[3][5] 时间节点 - 2025年10月23日为债权登记日及最后交易日[4][8][9] - 2025年10月24日支付2024 - 2025年利息及本金,为本息兑付日和债券摘牌日[3][4][6][9] 本息派发 - 每10张债券派息29元(含税),兑付本金1000元[7] - 扣税后个人等每10张派本息1023.20元,非居民企业1029元[7] 税收政策 - 个人等利息征税税率20%,2018 - 2025年非居民企业暂免[11] - 其他债券持有者自行缴纳利息所得税[12]
吉电股份(000875) - 关于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情况的公告
2025-10-22 16:01
超短期融资券情况 - 注册金额40亿元,有效期2年[1] - 2025年10月20日完成发行,发行额10亿元[1] - 期限248天,票面利率1.76%[1] 资金相关 - 2025年10月21日,10亿元募集资金全额到账[1] - 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未来到期有息负债[3] 承销商 - 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为建行,联席主承销商为招行[2]
吉电股份涨2.09%,成交额2.4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66.8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4:1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9%,报收5.85元/股,成交金额2.43亿元,换手率1.26%,总市值212.2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66.82万元,特大单买入1536.63万元(占比6.31%),卖出1751.11万元(占比7.19%),大单买入6402.64万元(占比26.30%),卖出5421.35万元(占比22.2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98%,近5个交易日下跌2.34%,近20日下跌1.68%,近60日上涨10.80% [2]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发电(风电、太阳能、水电、火电、分布式能源、气电、生物质、核能)、供热、综合智慧能源供应、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煤电产品33.67%,光伏产品29.55%,风电产品23.40%,热力产品10.86%,运维及其他2.5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电能综合服务,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风能、海上风电、氢能源、碳中和、太阳能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减少4.63%,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减少33.72% [2]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4.74万,较上期减少3.59%,人均流通股22678股,较上期增加3.72%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9.6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64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光伏ETF(515790)、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机构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吉电股份跌2.05%,成交额1.8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8.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0:3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0日盘中股价下跌2.05%至5.72元/股,成交额1.84亿元,换手率0.95%,总市值207.4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8.19万元,特大单净流出309.15万元,大单净流入190.96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9.49%,近5个交易日下跌6.84%,近20日下跌0.17%,近60日上涨9.79%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发电(风电、太阳能、水电、火电等)、供热、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及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等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煤电产品33.67%,光伏产品29.55%,风电产品23.40%,热力产品10.86%,运维及其他2.52%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电能综合服务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氢能源、风能、海上风电、碳中和、燃料电池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4.74万户,较上期减少3.59%,人均流通股22,678股,较上期增加3.72%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减少4.63%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26亿元,同比减少33.72%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6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64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光伏ETF、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多只基金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秋汛改善来水,火电业绩向上,风格切换重视电力配置
国盛证券· 2025-10-19 17: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火电第三季度业绩持续向好,煤价反弹有助于提升“稳电价”预期,水电受益于秋汛来水改善,叠加市场风格切换,具备配置价值 [5][14] - 风电、核电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海上风电优势凸显 [5][13][14] - 储能政策频出,容量补偿机制尚有完善空间,调节性电源价值凸显,建议关注火电板块及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同时布局低估绿电板块 [5]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10月13日至10月17日)上证指数报收3,839.76点,下降1.47%,沪深300指数报收4,514.23点,下降2.22% [1][63] - 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报收3,111.48点,下降0.43%,跑赢沪深300指数1.79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中位列第6 [1][63] - 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上市公司超半数股价下降 [1][63] - 个股方面,涨幅前五为:建投能源(16.71%)、穗恒运A(10.74%)、赣能股份(5.94%)、京能电力(5.48%)、国投电力(4.33%)[67] 行业细分领域观点 火电 - 第三季度港口煤价均价为673元/吨,同比下跌180元/吨,叠加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推动火电企业第三季度业绩向好 [14] - 建投能源发布公告,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增232% [14] - 当前寒潮来袭,港口煤价反弹至739元/吨,国资委强调稳电价、稳煤价,煤价反弹有助于稳定对2026年长协电价的预期 [14] 水电 - 秋汛期间强降水过程多、累计雨量大,10月17日三峡入库流量同比提升48.15%,出库流量同比提升102.78% [14][38] - 来水改善有望带动水电基本面反转,叠加市场风格切换,凸显其配置价值 [5][14] 绿电与碳市场 - 硅料价格持平于51元/千克,主流硅片价格持平于1.48元/片 [50] - 全国碳市场本周(10月13日至10月17日)交易价格较上周下降10.34%,周成交量为303.61万吨,周成交额为1.43亿元,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2.21元/吨 [57]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7.41亿吨,累计成交额为504.80亿元 [57] 税收政策调整 - 风电: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海上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陆上风电后续不再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 [3][13] - 核电:对2025年10月31日前已核准但尚未正式商业投产的机组,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10个年度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退税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50%;2025年11月1日后核准的机组不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4][13]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火电板块:华能国际(A+H)、华电国际(A+H)、皖能电力、浙能电力、建投能源 [5] - 建议关注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青达环保、华光环能 [5] - 推荐布局低估绿电板块,优先关注低估港股绿电及风电运营商,建议关注新天绿色能源、龙源电力、中闽能源、吉电股份等 [5][8] - 把握水核防御属性,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川投能源、华能水电;核电板块建议关注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 [5][8] 行业资讯摘要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跨省跨区电力应急调度管理办法》,强调市场化手段优先,必要时实施应急调度 [70] - 中国和冰岛发布联合声明,将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 [71] - 国家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支持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71] - 国家发改委就《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72]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72] - 我国与全球超140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推动聚变能发展 [73]
吉电股份跌2.14%,成交额1.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3.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1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14%至5.94元/股,成交额1.20亿元,换手率0.60%,总市值215.4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92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22%和10.66%,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2.29%和20.13%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3.71%,近5个交易日下跌5.11%,近20日上涨1.19%,近60日上涨14.01% [2]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发电、供热、综合智慧能源供应等,收入构成为煤电产品33.67%、光伏产品29.55%、风电产品23.40%、热力产品10.86%、运维及其他2.52%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减少4.63%,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减少33.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6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64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10日股东户数为14.74万,较上期减少3.59%,人均流通股22678股,较上期增加3.72%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光伏ETF、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电能综合服务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氢能源、风能、海上风电、碳中和、光伏玻璃等 [2]
A股主要指数走强,创业板指涨逾2.00%,沪指涨0.90%,医药医疗、机器人、电网电源、纺织服装领涨!近3900股上涨
格隆汇· 2025-10-15 14:4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走强,创业板指上涨逾2.00%,沪指上涨0.90%,深成指上涨1.40% [1] - 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近3900只,市场呈现普涨格局 [1] - 医药医疗、机器人、电网电源、纺织服装等行业方向涨幅居前 [1] 电力能源行业领涨股表现 - 上海电力(600021)涨停,涨幅9.99%,总市值68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达172.60% [2] - 穗恒达A(000531)涨幅9.94%,总市值71.4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20.71% [2] - 世茂能源(605028)上涨7.44%,总市值44.11亿元,年初至今涨幅70.48% [2] - 建投能源(000600)上涨5.24%,总市值160亿元,年初至今涨幅58.93% [2] - 赣赣股份(000899)上涨4.59%,总市值102亿元,年初至今涨幅24.92% [2] - 京能电力(600578)上涨4.33%,总市值307亿元,年初至今涨幅33.44% [2] - 兆新股份(002256)上涨3.58%,总市值63.41亿元,年初至今涨幅26.19% [2] - 豫能控股(001896)上涨3.05%,总市值92.92亿元,年初至今涨幅46.75% [2] - 乐山电力(600644)上涨2.59%,总市值68.65亿元,年初至今涨幅93.95% [2] - 甘肃能源(000791)上涨2.17%,总市值229亿元,年初至今涨幅20.46% [2] - 吕电股份(000875)上涨2.00%,总市值222亿元,年初至今涨幅17.02% [2]
方正证券:国电投改革步入深水区 把握资产证券化红利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1:28
文章核心观点 - 方正证券认为国家电投集团的资产证券化预期对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有显著提振作用 相关公司市值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国家电投集团计划对多家下属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 未来资产重组空间广阔 [2][4] - 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全面提速 上市平台将迎来价值重塑 [3][4] 国家电投集团资产概况 - 截至2024年末 国家电投火电装机容量8353万千瓦 水电装机2658万千瓦 电力资产证券化比例约51.4% [2] - 集团大规模布局铝产业链 2024年末拥有铝土矿产能1120万吨 氧化铝产能390万吨 电解铝产能430万吨 [2] - 除电力资产外 集团仍有大量水 核 铝 氢等资产未上市 [4] 资本运作路径与平台定位 - 集团资本运作路径清晰 从横向合并重组 到金融资产整体上市 再到专业化业务分拆整合 [3] - 电投产融有望实现金融资产剥离与核电资产置入 或转型为核电运营平台 [4][5] - 远达环保将转型水电资产整合平台 推测或将成为集团核心水电资产的注入平台 [4][5] - 电投能源有望成为集团铝业整合平台 该公司于今年5月公告拟收购具备部分电解铝产能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4][5] - 吉电股份有望成为集团新能源资产整合平台 上海电力有望成为海外资产整合平台 [4][5] 历史资产重组案例 - 2015年5月 中电投集团与国家核电进行合并重组 推动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产业链完善 [3] - 2019年集团启动黄河项目增资引战 为清洁能源业务引进市场机制 [3] - 同年 集团旗下子公司东方能源注入金融资产 并于2022年更名为电投产融 实现部分金融资产上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