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新科技(300682)
搜索文档
朗新集团中标: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市场主体结算技术及政策影响分析研究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
搜狐财经· 2025-10-24 12:25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 投资建议。 采购方: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 供应商: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地区:湖北省 发布日期:2025-10-22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根据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 10月22日发布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市场主体结算技术及政策影响分析研究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 内容显示,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详情如下: 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市场主体结算技术及政策影响分析研究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 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9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580次; 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364条,专利信息98条,著作权信息325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26个。 ...
智元发布机器人精灵G2,国家发改委提出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山西证券· 2025-10-21 11:06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同步大市-A”,且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与行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精灵G2,已获数亿元订单并开启首批商用交付 [3] - 优必选与某A股上市汽车科技公司签署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总金额超3200万元,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交付 [3]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项目共8658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8624个,占比极高 [4] - 国家发改委提出治理价格无序竞争,将指导行业协会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并对涉嫌违规经营者进行告诫和查处 [5] 产业链价格追踪 -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51.0元/kg,与上周持平;颗粒硅均价为50.0元/kg,较上周上涨2.0% [6] - 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在13万吨左右,预期维持小幅累库 [6] - 182mm N型硅片均价为1.35元/片,210mm N型硅片均价为1.70元/片,均与上周持平 [7] - 182mm N型电池片均价为0.32元/W,210mm N型电池片价格为0.31元/W,均与上周持平 [7] - 182-210mm TOPCon双玻组件价格为0.693元/W,210mm N型HJT组件价格为0.830元/W,均与上周持平 [8] - BC组件较TOPCon存在溢价,集中式BC组件溢价10.9%,分布式BC组件溢价8.6% [8] - 10月国内组件排产预计43GW,环比下降约5% [8] - 3.2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20元/㎡,2.0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13.0元/㎡,均与上周持平 [8]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重点推荐多个方向的公司:BC新技术方向(爱旭股份、隆基绿能)、供给侧方向(大全能源、福莱特)、海外布局方向(博威合金、横店东磁)、光储方向(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电力市场化方向(朗新集团)、国产替代方向(石英股份)[9] - 建议积极关注协鑫科技、通威股份、信义光能、TCL中环等公司 [9] - 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建议关注优必选、中大力德、亿嘉和等公司 [9]
推荐建投能源等火电低估价值+充电桩光伏出海投资机会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20 15:14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关注火电低位配置价值和充电桩、光伏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 [2][4] - 火电企业建投能源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32% [2] - 国家政策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目标明确,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和电力市场化 [2][4] 行业核心数据 - 2025年8月电网代购电价同比下降2%,环比上升1.3% [1][3]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动力煤秦皇岛5500卡平仓价为748元/吨,周环比上升39元/吨 [1][3] - 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5.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1][3] - 2025年1-7月累计发电量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其中火电、水电分别下降1.3%、4.5%,核电、风电、光伏分别增长10.8%、10.4%、22.7% [1][3]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中,风电和光伏同比大幅增长99%和107% [3]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2] - 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2] 投资建议 - 火电领域推荐关注京津冀地区相关公司,如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大唐发电 [4] - 充电桩设备领域建议关注特锐德、盛弘股份等公司 [4] - 光伏资产和充电桩资产价值重估机会,建议关注南网能源、朗新集团等公司 [4] - 绿电领域因化债推进和国补欠款问题有望解决,建议关注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三峡能源等公司 [4] - 水电领域推荐长江电力,核电领域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公司 [4]
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8:18
零碳园区建设驱动力 - 政策与市场共同驱动零碳园区建设需求旺盛 [2][3]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于今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3] - 零碳园区作为示范项目可获得核定总投资额20%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3] - 企业实践零碳标准可满足主要客户对供应链降碳要求并获得产品出口竞争优势 [2] 地方建设目标与案例 - 四川省目标2025年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 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3] - 山东省目标2027年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 2030年建成一批 [3] - 云南省今年8月已累计公布三批共15个零碳园区建设名录 [3] - 康芬生物在江苏兴化工业园建设4000多平方米新厂房 利用光伏供能并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2]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构建风光互补绿电供给体系 成为工业脱碳范本 [4] 核心评价指标与降碳路径 - 单位能耗碳排放成为零碳园区核心评价指标 需从当前全国平均水平2.1吨/吨标准煤下降90%左右 [6] - 降低单位能耗碳排放主要路径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 能源消费侧高效利用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6] - 园区可采取三种降碳模式 依托自身新能源产业 针对高能耗行业调节负荷 或利用风光资源招商 [8] 能源结构转型与资源禀赋 - 能源供应方式需因地制宜 取决于本地资源禀赋 [7] - 浙琼合作产业园以生物质发电为主 整合多种清洁能源 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6.2% [7] - 海南园区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额151.13亿元 [7] 智慧化与数字化管理 - AI和数字化技术成为零碳园区破局关键支撑 解决复杂能源调度问题 [10] - 朗新集团发布AI能源大模型实现负荷预测和智慧调度 已在广东山东落地 [10]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展能源AI智能体产业应用 基于时序大模型开展电力交易 [10] - 海尔新能源为工业园定制智慧能源方案 卡奥斯园区年发电量超5000万度 满足35%用电需求 降低产线能耗15%至20% [11] - 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碳排放核算 源网匹配调节 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1] 中小企业参与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技术门槛 难以承担零碳改造高成本 [9] - 解决方案包括由园区统一建设能碳运营平台 提供用能监控和碳核算服务 [9] - 金融机构可基于园区整体信用和未来节能收益 为中小企业提供批量化低利率绿色信贷 [9]
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 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3
零碳园区建设背景与驱动力 - 多地正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将其作为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1] -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共同促使零碳园区建设需求旺盛 [2] - 企业实践表明,建设零碳工厂符合客户对供应链降碳的要求,并可使产品获得出口竞争优势和溢价 [2] 政策支持与目标规划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于今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3] - 根据《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零碳园区项目可获得核定总投资额20%的资金支持 [3] - 四川省目标2025年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3] - 山东省目标2027年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 [3] - 云南省今年8月已累计公布三批共15个零碳园区建设名录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 - 零碳园区建设帮助企业减少运营支出,例如园区光伏发电价格每度0.4元,比江苏省工业用电价格便宜一半多 [3] - 可溯源绿色电力系统能显著降低产品碳足迹,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 [3] - 零碳园区被视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发展 [4]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借助当地风光资源构建绿电供给体系,成为工业脱碳范本,其动力电池产品远销海外 [3] 能源转型核心指标与技术路径 - “单位能耗碳排放”成为零碳园区的核心评价指标,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万至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2吨/吨标准煤 [4] - 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约为2.1吨/吨标准煤,建成零碳园区需较当前平均水平下降90%左右 [4] - 降低单位能耗碳排放主要路径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能源消费侧高效利用以及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5] - 具体技术路径因地制宜,例如海南浙琼合作产业园以生物质发电供能,整合多种清洁能源,预计建成后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6.2% [6] 智慧化与数字化管理 - AI、数字化技术成为零碳园区破局的关键支撑,用于解决复杂能源调度问题 [7] - 朗新集团发布的AI能源大模型可实现负荷预测、智慧调度、能源交易等功能,已在广东、山东等地落地 [7]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展“能源AI智能体”产业应用,结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储能资产开展电力交易服务 [7] - 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海尔新能源为工业园定制的解决方案可精确管理电能,监测设备碳排放,降低产线能耗15%至20% [8] - 通过数字化技术建设用能运营平台,可为园区企业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等提供数据支撑 [8]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能源结构转型面临资源禀赋差异、能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中小企业参与改造的资金技术门槛等现实难题 [1] -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难以承担零碳改造高成本是当前建设的关键难点 [7] - 解决方案包括由园区统一建设能碳运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及金融机构基于园区整体信用提供批量化绿色信贷 [7] - 引入具有负荷调节与管理能力的能源服务公司,提升园区企业负荷调度能力,并利用多种形式储能补充供电 [7]
行业点评报告: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投资周期
开源证券· 2025-10-16 13:49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电力设备行业的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 - 报告核心观点为: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投资周期 [3] 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总体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5] - 城市网络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6] - 高速公路目标:到2027年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 [6] - 农村网络目标: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6] - 居住区目标:到2027年底,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提升私人充电桩接入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6] - 车网互动目标:到2027年底,新增双向充放电(V2G)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 [6] 行业现状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7] -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为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私人充电设施为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 [7]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同比提升88.5% [7] - 2025年1-8月,公共充电设施增量为73.7万个,同比增长37.2%;私人充电设施增量为379.3万个,同比上升103.3% [7] 投资建议与受益环节 - 充电桩环节:推荐特锐德、绿能慧充;受益标的包括盛弘股份、挚达科技 [8] - 充电模块环节:推荐通合科技;受益标的包括优优绿能、英可瑞 [8] - 充电枪及线缆环节:受益标的包括永贵电器、鑫宏业 [8] - 充电运营及充电聚合环节:推荐特锐德;受益标的包括朗新集团 [8]
多部门发文,力推充电设施三年翻一倍
选股宝· 2025-10-16 07:35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实现城市停车场景全面覆盖 [1] - 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1] 技术发展与市场现状 - 当前快充桩功率正向240kW、360kW和480kW发展,已有企业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 [1] - 大功率充电桩推广受限于价格高昂、电网容量局限及建设标准不统一等因素,进程缓慢 [1] - 各地公布的2025年超充站建设目标合计约5000座,对应超充桩数量在万台级别,与2027年10万台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1] 产业链影响 - 大功率化对充电桩和模块环节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加速行业格局优化 [2] - 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叠加出海及大功率产品迭代,桩和模块龙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2] - 大功率充电设施渗透率提升将推动运营企业效率提高,改善盈利能力,远期充电运营平台在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等模式上具有盈利潜力 [2] 投资规模与受益公司 - 充电桩倍增行动将带来近2000亿元投资,充分带动充电桩行业发展 [2] - 受益环节包括有品牌力的充电桩公司特锐德、绿能慧充、盛弘股份 [2] - 受益环节包括格局集中的充电模块公司通合科技、英可瑞、优优绿能 [2] - 受益环节包括充电运营及充电聚合龙头公司特锐德、朗新集团 [2]
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7:49
公司荣誉与评估 - 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至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1] - 评估基于公司在优质运营、创新突破、社会贡献等指标中的优异表现 [1] - 评估由经观受尊敬企业组委会进行初步评估 [1]
资产数智化:RWA的碎片资产现金流组合和改性价值 | 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2 17:42
RWA定义与现状 - RWA是将现实世界资产所有权或收益权通过技术流程转换为区块链数字通证的新范式,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操作[4] - 全球RWA链上资产规模从2020年4月的8500万美元增长至2025年4月的210亿美元以上,增长超过245倍,预计2030年代币化资产规模可达16万亿美元[4] - RWA在Web3.0中创造了对Web2.0现实资产的映射,为加密货币持有者提供固定收益产品投资通道,实现资产多元化[4] 传统融资模式痛点 - 公司法人融资存在信息不连续、不对称、不透明问题,财务报表信息有限且滞后,中介机构评估成本占贷款金额2%-5%[9] - 集团公司多层法人结构加剧信息不透明,担保链导致债务风险传导,案例显示精功集团违约211亿元、海航集团债权1.1万亿元[10][11] - 资产融资虽早于19世纪出现(如美国铁路债券),但仍受资产规模有限、类型单一限制,需发起人担保增信[13][14] RWA核心技术支撑 - 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协同作用:IoT收集资产数据,区块链实现不可篡改监控,AI处理风险预测[16] - 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结算与风险预警,将滞后性风险管理提升为基于实时数据的主动预警[17] - 技术融合使资产运营数据(如充电桩用电量、光伏发电收入)实时上链,解决信息不真实问题[16] RWA核心价值与案例 - 通过组合碎片化资产现金流实现规模化融资,朗新能源将9000个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跨境融资1亿元人民币[19][20] - 协鑫能科以82兆瓦分布式光伏为锚定资产发行RWA,融资超2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6.8%-8%,组合互补资产可降低收益波动率15%-20%[20] - RWA理论基础为马科维茨组合理论在实物资产的延伸,通过对微观现金流的精确组合改变风险特性[22] RWA资产金融类型 - 第一类为规模化稳定现金流资产(如商业地产、充电桩),需发挥信息透明优势降低融资成本[22] - 第二类针对集团公司信用差但拥有优质现金流资产,可通过RWA隔离风险[22] - 第三类组合同一法人内部碎片化资产(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可分拆货运/客运现金流单独融资)[23] - 第四类跨法人组合资产(如中小运营商充电桩、义乌供应链集群),实现信用提升与融资经济性[23] RWA与传统金融对比 - 风险焦点从法人主体信用转向底层资产现金流质量,融资规模门槛通过碎片化组合突破[25] - 信息透明度从离散滞后变为实时连续,财务危机风险从集团传染转为特定资产隔离[25] - RWA可先在银行信贷中实施资产上链,提高贷前贷中贷后效率,无需立即交易[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