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航空(300900)
搜索文档
广联航空:公司积极顺应行业发展机遇,获取相应订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7:17
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深耕航空航天领域与拓展市场边界 持续完善产品服务矩阵 强化客户合作粘性[1] - 公司积极顺应行业发展机遇获取相应订单 营业收入呈稳定增长态势[1] 财务表现 - 毛利率呈现阶段性调整 主要系行业竞争格局动态演变 新业务板块前期研发与产能建设投入增加等因素综合作用[1] - 毛利率调整属于公司规模产能爬坡期的阶段性特征[1] 未来展望 - 随着公司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提升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优化 叠加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的深化落地[1] - 依托航空航天产业长期发展红利 公司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改善[1] - 公司将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价值回报[1]
广联航空: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7:1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求 [1] - 聚焦"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布局 [1] - 以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为双轮驱动 [1] 业务发展方向 - 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1] - 在海洋领域、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 [1] - 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1]
广联航空:公司将以“战略需求为基、市场潜力为翼”拓展场景边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7:17
公司战略方向 - 以战略需求为基础和市场潜力为翼拓展场景边界 [1] - 重点聚焦复合材料在船体结构的创新应用 [1] - 研发投入将随业务进阶逐步提升 [1] 技术发展目标 - 突破轻量化、高耐蚀、抗极端海洋环境的材料工艺瓶颈 [1] - 以持续的技术迭代筑牢行业领先地位 [1] - 助力国家海洋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1]
广联航空:核心竞争优势源于“跨领域技术迁移+全链条能力构建”的双重壁垒
证券日报网· 2025-09-03 17:1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竞争优势源于跨领域技术迁移与全链条能力构建的双重壁垒 [1] - 将航空航天领域积淀的复合材料技术、精密制造工艺与系统集成经验创新性迁移至海洋装备领域 [1] - 实现船体结构轻量化与性能跃升 [1] 技术能力构建 - 构建工艺设计-工装研发-零件试制-整体装配-检测验证的全链条交付能力 [1] - 解决传统金属船体耐蚀性差与能耗高的痛点 [1] - 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并缩短产品研发与交付周期 [1] 产学研合作 - 与国内船舶领域权威院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1] - 持续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1] -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并构筑市场竞争力 [1]
广联航空:公司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优势,优化业务结构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将商业航天纳入战略发展核心版图并持续推进产业布局深化与资源整合 [2] - 公司聚焦商业航天产业链关键环节并在运载火箭结构部件、航天器配套组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2] - 公司已构建覆盖设计、生产、检测的一体化业务能力并形成与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相适配的服务体系 [2] 技术能力基础 - 公司依托航空航天领域长期沉淀的精密制造技术、一体化研发设计能力及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 [2] - 公司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优势并优化业务结构 [2] 发展目标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的协同提升 [2] - 公司积极把握产业发展红利并为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广联航空:公司依托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积淀,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41
公司战略与行业导向 - 国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2] - 公司战略布局遵循国家制造业转型导向[2] 技术能力与生产体系 - 公司依托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积淀[2] - 持续引入数字化管控系统 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智能检测技术[2] - 推动生产全流程数据贯通与高效协同[2] - 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精度稳定性及柔性制造能力[2] 可持续发展举措 - 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 -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 推广节能装备与环保型原材料应用[2] -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管控[2] - 持续降低生产环节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 - 构建与绿色发展要求相适配的生产运营体系[2]
调研速递|广联航空接受招商证券等4家机构调研,聚焦业务布局与业绩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3 01:25
经营业绩与核心战略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7亿元 同比增长26.64% [1] - 核心战略聚焦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布局 以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为双轮驱动 [1] - 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拓展海洋领域和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 [1] 海域业务拓展 - 重点拓展无人船和无人潜航器领域 已形成水面与水下舰艇结构件研发制造能力 [2] - 竞争优势为跨领域技术迁移加全链条能力构建 将航空航天技术迁移至海洋装备领域 [2] - 与国内船舶领域权威院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强化产学研协同 [2] 商业航天布局 - 依托航空航天技术沉淀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已构建一体化业务能力与适配服务体系 [3] - 未来将强化技术优势把握产业红利 提升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 [3] 财务表现分析 - 过去四年营收增长但毛利率下降 主要由于行业竞争变化及新业务研发与产能建设投入增加 [4] - 盈利水平有望随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优化及成本管控加强而改善 [4] 智能工厂与绿色生产 - 引入数字化管控系统、自动化设备及智能检测技术 提升生产效率与柔性制造能力 [5] - 通过优化工艺、推广节能装备与环保材料应用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控制 [5]
广联航空(300900) - 300900广联航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3 00:2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26.64% [2] - 归母净利润5584万元,同比增长36.97% [2] - 研发投入3359万元 [2] 业务布局 - 聚焦"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 [3] - 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双轮驱动 [3] - 海域业务重点拓展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前沿领域 [3] - 商业航天布局运载火箭结构部件、航天器配套组件 [4][5] 技术优势 - 跨领域技术迁移+全链条能力构建 [4] - 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船体轻量化设计 [3][4] - 具备"工艺设计-工装研发-零件试制-整体装配-检测验证"全链条能力 [4] - 与船舶领域权威院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4] 生产制造 - 引入数字化管控系统、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智能检测技术 [6] - 优化生产工艺、推广节能装备与环保型原材料 [6] -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管控 [6] 毛利率分析 - 毛利率下降系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及新业务前期投入增加 [5] - 未来将通过核心技术转化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优化改善盈利 [5]
广联航空: 关于签署共建海空装备联合产业中心合作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35
合作协议签署基本情况 - 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签署共建"海空装备联合产业中心"合作协议 [1] - 合作基于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协同原则 聚焦船舶海洋 深海装备和低空经济领域的复合材料应用 [1] 合作方背景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入选211工程及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2] -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 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专业 [2] - 学院获国防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2] 合作目标与范围 - 合作目标包括推动海洋装备和低空经济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 实现成果产业化合作和市场规模提升 [2] - 在船舶海洋领域开展标准研究 供应链服务和新技术研发合作 [3] - 在深海装备领域结合学院设计研发优势与公司制造经验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3] - 在低空经济领域开展无人机关键技术攻关 推进机体结构平台轻量化等技术工作 [3] 合作机制 - 通过定期会晤和研讨会沟通合作进展 探索新合作领域 [4] - 联合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 争取国家经费与政府资金支持 [4] - 建立人才合作机制 构建双赢可持续的人才合作关系 [4] - 合作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后通过专项协议明确收益分配 [4] 对公司影响 - 构建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 [4] - 突破关键领域技术壁垒 精准布局重点项目 [4] - 为公司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构筑系统性基础 [4]
广联航空签署共建海空装备联合产业中心合作协议,拓展业务新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8-29 09:04
合作背景 - 广联航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签署共建"海空装备联合产业中心"合作协议 [1]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及"双一流"建设高校 其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专业 [1] - 合作双方不存在关联关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 合作目标 - 面向海洋探索与资源开发、低空空域活动对先进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 [1] - 整合双方资源推动海洋装备和低空经济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 [1] - 实现成果产业化合作和市场规模提升 解决关键难题和产业升级问题 [1] 合作范围 - 船舶海洋领域:在标准研究、供应链服务、客户拓展及新技术研发等方面深化合作 [2] - 深海装备领域:依托学院核心技术优势和公司生产经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 - 低空经济领域:开展无人机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攻关研发 推动无人机市场拓展 [2] - 建立战略合作协同机制 双方领导及技术团队定期会晤并组织研讨会 [2] - 公司定向提出课题与学院联合研究 共同申报科研计划项目 [2] -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构建双赢的人才合作关系 [2] - 积极推进合作成果转化并明确收益分配 争取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 [2] - 条件成熟时联合申报省部级创新平台资质 [2] 组织管理 - 联合产业中心设立中心主任1名和副主任2名 实行任期制一届5年 [3] - 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和运作等具体事务 [3] 合作期限 - 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有效期为5年 [4] - 到期后协商续签或终止 [4] 合作影响 - 通过深度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构建协同体系 参与相关领域创新实践 [4] - 有望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4] - 为公司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为海洋强国与低空经济战略实施提供支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