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能日新(301162)
icon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18:00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3.1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7.32万元,同比增长32.48%[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48.46万元,同比增长53.52%[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2068.84万元,同比增长43.15%[9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97.32万元,同比增长32.48%[9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4348.46万元,同比增长53.52%[95] - 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3.15%[118]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1.24亿元,同比增长68.73%[118] - 财务费用500.96万元,同比上升251.47%[118] - 所得税费用806.01万元,同比增长93.54%[118] - 能源信息技术营业成本106.44百万元,同比增长53.75%,占营业成本85.93%[123] 业务表现:功率预测产品 - 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10.97万元,同比增长55.14%,占整体营收63.96%[99] - 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毛利率为61.58%,较上年同期下降11.91个百分点[99]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55.14%[121]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11百万元,同比增长55.14%,但成本增长124.87%致毛利率下降11.91%[122] - 功率预测产品服务电站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85] 业务表现:并网智能控制产品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5102.29万元同比下降4.56%占整体营收15.91%[103]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业务毛利率58.44%同比增长7.75%[103] 业务表现:电网管理系统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收入836.32万元同比下降35.90%占整体营收2.61%[105] 业务表现:创新产品及服务 - 创新产品业务收入1616.44万元,同比增长1.53%,占公司整体营收5.04%[114] - 新能源资产运营收入3263.38万元,同比增长665.96%[115] - 其他产品与服务收入3335.64万元,同比增长488.00%[121] - 综合能源服务营业收入32.63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65.96%,毛利率58.24%[122] 业务表现:能源信息技术 - 能源信息技术营业收入288.05百万元,同比增长31.08%,毛利率61.73%但同比下降5.68%[122] 业务运营:服务规模与客户 - 服务电站规模净增1,116家,总服务电站数量达5,461家[74] - 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较2024年底净增1116家,增速达26%[96] - 公司服务规模近5500家新能源行业客户[92] - 公司客户主要为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及电网公司,信用资质较高[151] 业务运营:技术及研发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39%[88]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76]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88] - 公司通过"旷冥"新能源大模型实现技术突破,应用动态图神经网络等技术[82] - 公司完成"旷冥"新能源大模型2.0版本迭代升级,部分区域预测精度提升1-1.5%[97] - 2025年5月迭代发布"旷冥"新能源大模型[75] - 功率预测精度在部分区域提升1-1.5个百分点[75] - 连续24个月在南方电网预测精度竞赛中保持首位[75] 业务运营: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分布式"四可"解决方案已在多省区部署应用[36] - 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提供短中期(未来10天至45天)和超短期(未来4小时至10小时)的功率预测结果[48] - 公司功率预测服务基于多源天气数据及自主研发的"旷冥"气象大模型技术进行高精度数值气象预报[48]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包含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及主动支撑装置[50] -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可适用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分布式电站及升压站等场景,通过实时优化控制缓解电网调峰压力[51] - 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实现10KV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52]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等客户提供新能源数据软件服务、技术分析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55] - 公司开发电网新能源功率预测与管理、气象监测与极端天气预警、新能源运行消纳评估等系统模块,结合大模型技术实现气象预测误差降低和功率预测精度提升[56] - 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提供实时监测、智能告警、专家经验库、故障定位、状态检修、工单分派、自动报表等核心功能[58] -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并开发数智巡检管理系统提升巡检工作效率[59] - 电力交易产品为新能源发电集团、场站、售电公司、独立储能等提供数据服务及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策略申报建议[61] - 电力交易数据服务在旷冥新能源气象AI大模型加持下提供高精度气象预测、功率预测、电价/价差预测、新能源发电量预测等多维数据[61] - 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通过云平台、API及咨询报告等方式提供市场分析、交易策略、申报建议和分析复盘服务[62] - 托管服务通过旷冥新能源气象AI大模型和专业团队操盘,为新能源场站客户提供全电量结算收益和电价保障服务[62] - 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内置"储能+电力交易"策略组合模式,提供参与现货交易市场的充放电策略以获取超额收益[64] - 储能云管家产品采用"云边端架构"技术实现策略毫级响应,即使边端与云端通讯失联也不影响场站正常运行[65] - 虚拟电厂运营通过聚合负荷用户参与调峰调频,根据贡献获取补贴收益[67] - 虚拟电厂运营通过资源签约合作模式拓展优质可控负荷资源用户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68] - 虚拟电厂运营通过业务代运营模式拓展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等资源类型,通过售电、政府补贴、峰谷差套利及电力市场交易获得收益[68] - 微电网能源管控平台通过协调优化策略对源、网、荷、储实时状态进行长时、短时发电预测及负荷预测[70] - 微电网能源管控平台分析计算最优调度运行策略,在上级电网容量允许范围内协调控制多个微电网资源[70] - 微电网能源管控平台支持并离网无缝切换,在主网故障或极端条件下保障关键负荷持续供电[70] 业务运营:市场拓展与区域表现 - 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销售区域拓展至十余个省份[103] - 分布式协调控制器已在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份数百个项目投入使用[103] - 电力交易产品已覆盖山西山东甘肃广东蒙西五省份[108] - 电力交易产品正同步研发江西河北南网安徽等省份版本[108] - 公司开展辽宁宁夏陕西等省份电力交易产品研发[108] - 虚拟电厂业务通过子公司开展资源评估与运营服务[110] 行业与政策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并网2.12亿千瓦,同比增长107%[30] - 2025年上半年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9%[30] - 预计2025年底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45%,光伏装机占比突破30%[3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装机1.13亿千瓦,占新增光伏装机的53%[3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4.93亿千瓦,占光伏总装机的45%和全国总装机的13.51%[34] -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发布管理办法要求分布式光伏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35]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划2025年初步建成,2029年全面建成,2035年进一步完善[38] - 虚拟电厂发展目标:2027年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2030年达5000万千瓦[38] - 2025年2月新政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市场化形成[38] - 截至报告期山西/广东/甘肃/山东/蒙西/湖北电力现货市场已正式运行[38] - 国家电网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强化数字赋能电网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39] - 南方电网2025年工作会议明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提升电网调控能力[39] - 功率预测精度直接影响新能源电站运营与盈利情况,不符合精度指标将面临考核[45]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2025年2月发布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放开[47] - 新能源功率预测可帮助电站在电力交易市场中避免预测偏差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49] - 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高速增长推动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功能规范持续更新[45] - 人工智能技术可优化储能充放、负荷侧响应等运营策略,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41]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3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定义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和建设运行机制[67] - 分布式光伏"四可"管理要求政策于2025年1月17日由国家能源局发布[80] - 功率预测市场格局逐渐集中,分布式客户需求显现[81] - 各地区对新能源电站考核趋严,罚款机制明确加强[84] - 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推动电力交易产品需求增长[78][79] - 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带动高精度功率预测市场需求[78]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系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深耕行业十余年[43] - 公司产品覆盖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全环节,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管理要求[43] - 新能源功率预测服务市占率保持行业领先[74] - 公司在功率预测领域具备超过十五年数据服务和研发经验[179] - 公司在功率预测领域深耕超过15年[93] - 公司产品延伸至电力交易、储能应用及微电网管理等新领域[83] - 公司为电力交易多主体客户提供预测数据及辅助策略服务[85] - 公司主要通过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两种方式取得收入和利润[71] - 公司承接多项政府项目,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76] - 报告期内获中国电力联合会电力创新一等奖等荣誉[77] - 公司技术服务队伍规模近200人,覆盖全国并提供7*24小时响应服务[89]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4.11万元,同比改善92.70%[21] - 总资产19.6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52%[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92.7%,从-2932.05万元收窄至-214.11万元[1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7亿元,同比减少77.32%[118] - 货币资金151.01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69%,较上年末下降20.29个百分点[126] - 长期股权投资181.36百万元,占总资产9.23%,同比增长4.01个百分点[126] - 固定资产515.24百万元,占总资产26.23%,同比增长7.63个百分点[1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280.90百万元,占总资产14.30%,同比增长6.47个百分点[127] - 长期应付款169.67百万元,占总资产8.64%,同比增长3.20个百分点[1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40,450,590.04元,期末数为280,898,959.93元[12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为44,885,700.00元,期末数为52,885,700.00元[129] - 金融资产小计期初数为185,336,290.04元,期末数为333,784,659.93元[129]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5,949,209.42元,期末数为4,451,469.36元[12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合计期初数为191,285,499.46元,期末数为338,236,129.29元[129] - 受限资产总额期末账面价值为364,170,166.80元,其中电站资产抵押价值为298,688,562.70元[130] - 信用减值损失-6.99百万元,占利润总额-12.65%[124] 投资与募集资金 - 报告期投资额为777,700,000.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4%[131] - 对西藏东润数字能源有限公司投资62,500,000.00元,持股比例20.00%[132] - 对天津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700,000.00元,持股比例12.42%[133] - 其他金融资产累计投资收益为1,135,770.42元,期末金额为289,948,918.33元[135] - 募集资金总额为80,015.49万元[137]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1,174.74万元[137]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67,500.00万元[137] - 募集资金使用比例达94.84%[137]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4,850.41万元[137] - 未到期现金管理产品金额为4,800.00万元[137] - 活期存款余额为50.41万元[137] - 累计获得利息收入及现金管理收益净额1,175.67万元[137] - 承销及保荐费用等发行费用合计8,840.75万元[137]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1,773万股[137] - 新能源功能研发及大数据平台升级项目承诺投资金额22,000万元,已投入19,829万元,投资进度90.13%[138] - 新能源控制及管理类产品升级项目承诺投资金额12,500万元,已投入11,734万元,投资进度93.87%[138] - 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2,925.89万元,已全额投入[138] - 超募资金尚未明确投资方向金额3,674.74万元,使用进度0%[1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超募资金余额为4,850.41万元,其中现金管理产品4,800万元,活期存款50.41万元[138][139] - 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额度为不超过5,000万元[139] - 报告期内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发生额33,250万元,未到期余额25,200万元[142] - 报告期内使用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发生额4,800万元,未到期余额4,800万元[142] - 委托理财合计发生额38,050万元,未到期余额30,000万元,无逾期未收回金额[14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140] - 公司对天津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870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以150万元人民币受让天津驭能5%股权[198] - 公司以720万元人民币现金增资天津驭能获得7.42%股权[198]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天津驭能股权由19.33%增加至31.75%[198] 子公司与关联方 - 国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总资产1140.47万元,净资产1106.78万元,营业收入4.37万元,净亏损143.14万元[147] - 国能日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4452.53万元,净资产4404.40万元,无营业收入,净亏损67.89万元[147] - 国能日新(天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资产642.34万元,净资产414.06万元,营业收入510.48万元,净利润16.75万元[147] - 日新鸿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64797.24万元,净资产23316.00万元,营业收入3263.38万元,净利润444.93万元[147] - 公司报告期内新设合并日新鸿特智慧能源(扬州)有限公司等7家子公司并注销3家子公司,均无重大经营影响[146][148] - 关联交易公告于2025年5月23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199]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且所有董事均出席审议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5] - 公司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5] - 公司负责人雍正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啜美娜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李佳声明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 公司备查文件包括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9] - 公司备查文件包括法定代表人签名并盖章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原件[9] - 公司备查文件包括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正本及公告原稿[9] - 公司备查文件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0]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116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5]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内幢二层227号[19]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3] - 上年同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雍正[15]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赵楠,证券事务代表为池雨坤[16] - 公司联系电话为010-83458109,传真为010-83458107[
国能日新(301162) - 关于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
2025-08-22 18:00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8 月 22 日召开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 于 2025 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本次利润分配预案的制定已取得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无需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现将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利润分配预案基本情况 根据公司 2025 年半年度财务报告,2025 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5,973,164.88 元,2025 年半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 45,229,687.57 元。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 积金 4,522,968.76 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 255,858,328.42 元,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 280,703,430.82 元。根据《深圳证券 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规定,利润 分配应当以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孰低 ...
短线防风险 96只个股短期均线现死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1:03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701.99点 涨幅0.50% [1] - A股总成交额达10351.36亿元 [1] 技术指标异动个股 - 96只A股出现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态 [1] - 登云股份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最大达-1.02% [1] - 联合化学5日较10日均线距离-0.93% [1] - 广晟有色5日较10日均线距离-0.79% [1] 重点个股技术指标详情 - 登云股份最新价16.87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4.82% [1] - 联合化学最新价92.78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1.77% [1] - 广晟有色最新价58.82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2.91% [1] - 大全能源最新价25.15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4.19% [1] - 宁波银行最新价28.25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0.86% [2] - 平安银行最新价12.32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0.32% [2] 个股交易特征 - 万林物流换手率2.75% 为表中最高 [1] - 延华智能换手率2.86% 为表中最高 [1] - 皖通高速换手率0.06% 为表中最低 [2] - 平安银行换手率0.26% 为表中较低水平 [2]
短线防风险 52只个股短期均线现死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2:30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上午收盘报3686.34点,涨幅0.56% [1] - A股总成交额达13282.77亿元 [1] 技术指标异动个股 - 52只A股出现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态,其中*ST高鸿(-1.93%)、步科股份(-1.08%)、嵘泰股份(-0.92%)均线距离最大 [1] - *ST高鸿最新价1.90元较10日均线偏离-10.76%,日内跌幅5.00% [1] - 步科股份最新价94.36元较10日均线偏离-1.60%,日内涨幅0.48% [1] - 嵘泰股份最新价32.22元较10日均线偏离-0.78%,日内涨幅0.25% [1] - 皇庭国际最新价2.72元较10日均线偏离-7.39%,日内跌幅1.45% [1] - 国能日新最新价49.01元较10日均线偏离-4.86%,日内跌幅4.83% [2] - 新晨科技最新价20.85元较10日均线偏离-4.05%,日内跌幅0.29% [2] 特殊个股表现 - ST板块中*ST节能出现均线距离-0.29% [1] - 银行板块中民生银行均线距离-0.14%,最新价4.91元 [2] - 王子新材逆势上涨1.44%,最新价15.49元较10日均线正偏离0.93% [2]
国能日新(301162.SZ):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拟减持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12 19:31
国能日新高管减持计划 - 董事、副总经理周永计划减持不超过435,000股,占总股本0.33% [1] - 董事、副总经理王彩云计划减持不超过263,000股,占总股本0.20% [1] - 董事向婕计划减持不超过40,000股,占总股本0.03% [1] - 监事刘可可计划减持不超过17,000股,占总股本0.01% [1] - 监事李华计划减持不超过56,000股,占总股本0.04% [2] - 高级管理人员啜美娜计划减持不超过5,000股,占总股本0.004% [2] 减持时间安排 - 所有减持计划均在公告发布15个交易日后三个月内实施,具体时间为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12月2日 [1][2]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1][2]
国能日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9:05
公司高管减持计划 - 董事、副总经理周永计划减持不超过约44万股,占总股本0.33%,目前持有约204万股,占总股本1.54% [2] - 董事、副总经理王彩云计划减持不超过约26万股,占总股本0.2%,目前持有约107万股,占总股本0.81% [2] - 董事向婕计划减持不超过4万股,占总股本0.03%,目前持有约16万股,占总股本0.12% [3] - 监事刘可可计划减持不超过约1.7万股,占总股本0.01%,目前持有约7.03万股,占总股本0.05% [3] - 监事李华计划减持不超过约5.6万股,占总股本0.04%,目前持有约22.49万股,占总股本0.17% [3] - 高级管理人员啜美娜计划减持不超过5000股,占总股本0.004%,目前持有约2.02万股,占总股本0.02% [4]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中,能源信息技术行业占比97.05%,综合能源服务占比2.95% [4] 减持时间安排 - 所有减持计划将在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12月2日期间实施 [2][3][4]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 [2][3][4]
国能日新:周永拟减持43.5万股
新浪财经· 2025-08-12 18:47
核心股东减持计划 - 董事周永持有204.4万股(占总股本1.54%)拟减持不超过43.5万股(占总股本0.33%)[1] - 董事王彩云持有106.76万股(占总股本0.81%)拟减持不超过26.3万股(占总股本0.20%)[1] - 董事向婕持有16.29万股(占总股本0.12%)拟减持不超过4万股(占总股本0.03%)[1] - 监事刘可可持有7.0308万股(占总股本0.05%)拟减持不超过1.7万股(占总股本0.01%)[1] - 监事李华持有22.49万股(占总股本0.17%)拟减持不超过5.6万股(占总股本0.04%)[1] - 高管啜美娜持有2.016万股(占总股本0.02%)拟减持不超过5000股(占总股本0.004%)[1] 减持实施安排 - 所有减持计划执行期间为2025年9月3日至12月2日[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两种途径[1] - 合计拟减持股份最高达81.6万股(约占总股本0.617%)[1]
国能日新(301162) - 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2025-08-12 18:40
股份减持 - 董事周永等多人计划减持公司股份[3][4][5] -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3日—2025年12月2日[3] - 减持原因是自身资金需求[5] 影响说明 - 减持计划符合法规规定[11] - 不会对公司治理等产生重大影响[11]
工信部开展多晶硅节能监察,宁德时代预计固态2027年小规模量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06 10:41
行业表现 - 申万电新板块本周涨跌幅-2.62%,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24 [1][2] - 申万公用板块本周涨跌幅-1.84%,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13 [1][2] - 同期沪深300涨跌幅-1.75%,万得全A涨跌幅-1.09% [1][2] 光储行业 - 工信部对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推动行业节能降耗 [2] - 节能监察旨在促进多晶硅行业绿色发展 [2] 风电行业 - 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与西班牙Iberdrola合作投资英国1.4GW海上风电项目 [2] - 该项目为英国最大海上风电项目,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新参考 [2] 锂电行业 -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 [3] - 固态电池商业化需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供应链成熟周期需3年以上 [3] - 预计2030年前后实现更大规模生产 [3] 公用事业 - 广东省调高煤电、气电容量电价 [3] - 煤电机组容量电价调整为每年每千瓦165元(含税),2026年1月1日起执行 [3] - 使用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配套气电机组容量电价调整为每年每千瓦165元 [3] - 9E及以上常规机组调整为每年每千瓦264元,6F及以下调整为每年每千瓦330元 [3] - 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气电机组容量电价调整为每年每千瓦396元,2025年8月1日起执行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光伏电池龙头爱旭股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 [4] - 铜代银技术领先企业博迁新材、聚和材料、帝科股份 [4] - 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 [4] - 风电零部件企业金雷股份、广大特材、日月股份 [5] - 塔筒企业大金重工,海缆企业东方电缆 [5] - 锂电铁锂和负极环节湖南裕能、万润新能、中科电气、尚太科技 [5] - 固态电池电解质企业三祥新材、上海洗霸、冠盛股份、厦钨新能 [5] - 碳纳米管企业天奈科技 [5] - 火电公司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 [5] - 电力IT企业朗新集团、国能日新、安科瑞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VPP)‌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并进,虚拟电厂迈向千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9:11
核心观点 -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在增强电力保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作用显著 行业正处于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 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国家设定了2027年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和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背景下 虚拟电厂降本增效优势突出 试点项目已在沿海高负荷地区形成核心布局 商业模式向多元化转型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为虚拟电厂提供广阔价值实现空间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 未来行业将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技术融合创新、生态跨界融合等驱动下加速发展 构建"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生态 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 [1][6][11][13][15][19][20][25][27][28] 行业相关概述 -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 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 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2] - 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可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 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4]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文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包括《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形成了覆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试点示范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 推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至2030年带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跃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 [11] - 截至2025年5月 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84亿千瓦 同比增长56.9% 风电装机达5.67亿千瓦 同比增长23.1% 两者合计占比攀升至45.77% [13] - 国家电网研究显示 通过虚拟电厂实现5%峰值负荷的柔性调节 可规避6000万—7000万千瓦的冗余装机建设 综合成本较传统电源降低85%—90% [13] - 虚拟电厂建设成本仅为火电厂的1/8 满足5%峰值负荷需求时 火电厂路径需投资4000亿元 而虚拟电厂总投入仅500-600亿元 降幅超85% [15] 行业产业链 - 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已形成"资源聚合—平台运营—市场交易"的完整闭环 上游以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为核心资源 涵盖工业负荷、商业建筑负荷、居民负荷等多元可调节负荷 以及光伏、风电、水电等分布式电源和电化学储能设施 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平台 通过AI算法、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品类的资源聚合与协同优化 形成可调度的"虚拟机组" [17]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虚拟电厂试点已形成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的布局 由电网企业、能源集团及科技公司联合推动 聚合规模覆盖几十千瓦至百万千瓦级 并广泛应用5G通信、AI调度算法、光储直柔技术实现秒级响应 [19] - 商业模式从单一需求响应向"电力交易+碳服务"多元化转型 上海市级平台已接入40家虚拟电厂 整合工商业楼宇、储能电站等资源 深圳于2022年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其平台最大调节能力达110万千瓦 [19] - 山东青岛上合特来电虚拟电厂等10个示范项目聚合容量超2000MW 覆盖工商业负荷、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资源 采用"云边端"架构 边缘节点算力达16TOPS 支持毫秒级响应 [20] -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虚拟电厂构建519.06MW负荷资源池 最大调节能力41.154MW [20] - 国家电投山西公司"负荷类"虚拟电厂聚合容量1156.88万千瓦 可调节容量49.96万千瓦 [20] - 冀北网地一体虚拟电厂平台接入15.4万kW可调资源 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0] - 成都高新四区虚拟电厂聚合206家重点企业 最大压降负荷4.65万千瓦 [20] - 国网冀北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聚合11座重卡充换电站电池资源 调节能力最大2.23万千瓦 [20] - 上海城市级虚拟电厂平台最大调节容量70.43万千瓦 通过需求响应补贴(0.4元/kWh)和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实现收益多元化 [20] - 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突破102亿元 并以超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 至2030年有望跨越千亿元量级 [2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参与主体包括央国企、民营企业、科技公司及新兴创业企业 [23] - 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南瑞为代表的央国企依托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及电网基础设施优势 通过规模化布局虚拟电厂项目 快速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构建起覆盖源网荷储的协同调控体系 [23] - 国能日新、特锐德、恒实科技等民营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与细分场景深耕 在AI负荷预测、车网互动(V2G)、需求响应优化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23] - 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凭借数字技术优势跨界入局 为行业注入5G通信、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动能 [23]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62家注册虚拟电厂运营商中 央国企占比达73% 民营企业占比27% [23]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规模化发展加速成型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的目标 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门槛 形成以东部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中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为补充的全国性布局 [25] - 技术融合深化 智能化与实时性成核心竞争力 AI调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负荷预测精度至95%以上 实现百万级设备秒级响应 5G低时延网络支撑充电桩、工业产线等分布式资源实时调控 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 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虚拟电厂"镜像系统" 模拟极端场景下的运行策略 [26][27] - 生态体系扩展 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车网互动(V2G)技术规模化应用 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深圳已聚合超10万辆电动重卡参与峰谷调节 单日调峰能力达70万千瓦 居民侧通过智能电表、空调负荷控制器聚合可调节资源 浙江金华商业大厦两小时高峰调节收益达1.44万元 能源企业与科技巨头协同创新 华为、腾讯等依托"云边端"架构与AI算法 推动虚拟电厂向能源互联网演进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