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生(JNJ)
icon
搜索文档
J&J Oral Psoriasis Drug Meets Primary Goal in Late-Stage Study
ZACKS· 2025-05-12 21:15
核心观点 - 强生公司(JNJ)宣布其口服肽类药物icotrokinra在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PsO)的III期ICONIC-TOTAL研究中取得积极数据 [1] - 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57%的患者在16周治疗后实现显著皮肤清除 而安慰剂组仅为6% [2] - 该药物在难治部位(头皮 生殖器 手足)表现突出 头皮组66% vs 11% 生殖器组77% vs 21% 手足组42% vs 26% [4] - 公司计划通过该口服药物替代其注射剂Stelara 后者正面临仿制药冲击 [10] - 该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UC)领域也显示潜力 预计峰值销售额可达50亿美元 [11] 临床研究数据 - ICONIC-TOTAL研究针对12岁及以上患者 重点关注头皮 生殖器和手足等难治部位 [3] - 使用IGA评估标准 药物组57%达到主要终点 显著优于安慰剂组6% [2] - 近期完成的ICONIC-ADVANCE 1和2研究显示该药物优于百时美施贵宝(BMY)的Sotyktu [9] - 已启动ICONIC-ASCEND研究 直接对比icotrokinra与Stelara的疗效 [10] 药物开发背景 - 与Protagonist Therapeutics(PTGX)合作开发 强生拥有II期及后续开发的全球独家权利 [7] - 属于ICONIC临床项目的一部分 涵盖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适应症 [8] - 2022年ICONIC-LEAD研究已达成主要终点 [8] - 正在探索炎症性肠病(IBD)领域的应用 ANTHEM-UC研究显示阳性结果 [11] 公司表现 - 年内股价上涨7% 跑赢行业6%的跌幅 [5] - 目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12]
Fortress Dividends: 2 Of The Best All-Weather Income Stocks Built To Last
Seeking Alpha· 2025-05-11 19:30
行业研究平台推广 - 平台提供包括REITs、mREITs、优先股、BDCs、MLPs、ETFs等多元化收益型资产的深度研究服务 [1] - 平台获得438条用户评价且多数为五星好评 [1] - 提供免费两周试用期以吸引潜在用户 [1] 宏观经济相关性 - OECD数据显示国家人均GDP水平与国民游泳技能普及率呈正相关关系 [1]
JNJ vs. ABBV: Which Pharma Powerhouse Has Better Growth Prospects?
ZACKS· 2025-05-06 21:30
公司概况 - 强生(JNJ)和艾伯维(ABBV)是美国两大制药巨头 业务覆盖免疫学 肿瘤学和神经科学领域 强生还涉及心血管代谢疾病 肺动脉高压 传染病及医疗器械领域 艾伯维通过收购Allergan进入医美市场[1] - 2025年被视为两家公司的"催化剂年份" 预计收入和利润将改善[2] 强生(JNJ)分析 优势 - 业务多元化 通过275家子公司运营 抗周期能力强[3] - 创新药部门2025年一季度有机增长4.4% 主要产品Darzalex Tremfya Spravato Erleada及新药Carvykti Tecvayli Talvey支撑增长[4] - 研发管线进展迅速 近期积极并购强化管线[5] 挑战 - 医疗器械业务在亚太区(尤其中国)受带量采购(VBP)和反腐行动影响 2025年难见改善[6] - 明星药Stelara专利到期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33.7% 仿制药将显著侵蚀销售[7] - 面临6.2万起滑石粉产品诉讼 相关婴儿爽身粉已永久停售[8] 破产和解方案第三次被法院驳回[9] 艾伯维(ABBV)分析 优势 - 成功应对Humira专利到期危机 新免疫药物Skyrizi和Rinvoq表现优异 预计2027年合计销售额超310亿美元[10] - 肿瘤战略见效 新药Elahere和Epkinly贡献提升[11] - 通过并购强化管线 近期与丹麦Gubra合作进入肥胖症领域[12] 挑战 - Humira生物类似药冲击 抗癌药Imbruvica竞争加剧 中美Juvederm填充剂市场增长放缓[13] 财务与估值比较 - 强生2025年销售和EPS预期同比增2.7%和6.2% 2025年EPS预估微升至10.60美元[14][17] - 艾伯维2025年销售和EPS预期同比增6.4%和21.2% 2026年EPS预估升至14.06美元[17][19] - 年内股价表现:强生涨8.1% 艾伯维涨12.4% 行业平均2.4%[21] - 估值:强生市盈率14.44倍(行业15.7) 艾伯维15.22倍(5年均值12.23)[23] - 股息率:强生3.2% 艾伯维3.4%[24] 增长前景 - 强生预计2025下半年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增速加快 2026年起加速增长 但医疗器械疲软和诉讼风险构成压力[29] - 艾伯维2025年一季度非Humira药物增长超20% 预计2025-2029年收入复合增速中高个位数 无重大专利到期风险[30][31]
TREMFYA® (guselkumab) positioned to become the first and only IL-23 inhibitor to offer subcutaneous induc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as demonstrated in new data through 24 weeks
Prnewswire· 2025-05-05 20:05
TREMFYA®临床数据表现 - TREMFYA®皮下诱导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缓解和内镜改善效果 第24周数据显示 35.3%患者达到临床缓解(100mg q8w组) 45%患者达到内镜改善(200mg q4w组) 显著优于安慰剂组(9.4%和12.2%) [1][2] - 该药物是首个且唯一显示完全皮下给药方案强劲疗效的IL-23抑制剂 提供从诱导到维持治疗的全程皮下给药选择 [1][8] - 不同给药方案(100mg每8周或200mg每4周)均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改善 症状缓解率分别达54.7%和50% [2] 监管进展与市场定位 - TREMFYA®于2024年9月获FDA批准用于中重度活动性UC治疗 目前采用静脉诱导+皮下维持方案 2024年11月已提交皮下诱导方案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sBLA) [2] - 2025年3月获FDA批准用于克罗恩病(CD)治疗 成为首个同时拥有皮下和静脉诱导选项的IL-23抑制剂 [2][8] - 该药物已在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市场获批用于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 并在部分国家获批UC和CD适应症 [9] 产品差异化优势 - TREMFYA®是唯一获批的双效单抗 通过阻断IL-23同时结合CD64受体 从源头抑制炎症反应 [8] - 全程皮下给药方案为医患提供治疗灵活性 支持患者自我给药 可能重塑UC治疗模式 [2] - 在生物制剂初治和经治亚组患者中均显示显著疗效 安全性特征与已知数据一致 [2][6] 公司研发动态 - 强生通过ASTRO三期研究(418名患者)验证皮下诱导方案疗效 数据在2025年消化疾病周(DDW)发布24篇摘要 [1][6] - 公司持续扩大TREMFYA®在免疫介导疾病领域的应用 目前拥有全球独家营销权 [10][19] - 研究设计延续QUASAR项目的给药方案 维持剂量与静脉诱导后的皮下维持治疗保持一致 [6]
I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bout to Cause AbbVie, Eli Lilly, and Johnson & Johnson Stocks to Crash?
The Motley Fool· 2025-05-04 16:49
医药行业特性 - 医药股通常被视为市场波动时期的避风港 因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需求不受股市波动或宏观经济变化影响 [1] - 2025年三大药企(艾伯维、礼来、强生)股价逆市上涨 涨幅分别为2.64%、3.78%、1.00% 同期主要市场指数下跌 [2] 关税政策影响 - 强生已在2025年业绩指引中预留4亿美元应对关税影响 但仅针对医疗器械业务 [4] - 强生CEO指出医药零关税现状对维持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 但特朗普计划对进口药品征收"重大关税" [4] - 三家公司虽在美国生产大部分产品 但仍需进口部分原料药 关税将直接增加成本 [5] - 艾伯维CEO明确表示难以通过涨价转嫁关税成本 因政府渠道惩罚和商业合同限制 [6] 国际参考定价威胁 - 白宫考虑将联邦医保药品价格与发达国家挂钩 行业认为这是"生存性威胁" [8] - 艾伯维CEO警告该政策将损害医疗行业和创新投入 行业组织PhRMA预测将导致三个后果:用药延迟、新疗法减少、削弱美国生物医药领导地位 [9] - 三家公司多款药品位列联邦医保D部分最高成本名单 若实施参考定价将显著影响收入 [9] 企业应对措施 - 特朗普承诺给予药企"充足时间"将生产转移至美国 三家公司已承诺投资新建美国设施 [11] - 参考定价政策曾在上一届政府时期被联邦法官阻止 行业将采取法律挑战和强力游说 [12]
FDA Approves Johnson & Johnson's IMAAVYTM (nipocalimab-aahu) a New Treatment for Myasthenia Gravis (MG), Offering Hope for Familie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01 01:42
核心观点 - 美国FDA批准IMAAVYTM(nipocalimab-aahu)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抗体阳性(AChR+或MuSK+)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患者 [1] - IMAAVYTM是一种首创的FcRn(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旨在减少导致MG的致病性自身抗体水平 [2] - 该药物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靶向、有效且可能改变生活的治疗选择 [2] 行业影响 -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美国超过10万名gMG患者的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1] - g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1] - 虽然目前已有gMG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症状缓解不完全或面临挑战性副作用 [3] - IMAAVYTM的批准扩大了治疗选择,为那些对传统疗法反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3] 公司动态 - 肌肉萎缩症协会(MDA)75年来已资助超过5700万美元用于重症肌无力研究 [6] - MDA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志愿健康组织,专注于肌肉萎缩症、ALS和300多种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7] - 2025年MDA庆祝成立75周年,继续致力于推动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8][9] 临床研究 - FDA批准基于关键的Vivacity-MG3研究数据,这是成人gMG患者中FcRn阻断剂注册试验的最长主要终点研究 [4] - UCI Health著名神经学家Tahseen Mozaffar博士对IMAAVYTM的开发和临床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 [5] - 该药物增强了现有FcRN拮抗剂的治疗范围,改变了医生对MG的护理方式 [5]
Johnson & Johnson receives FDA approval for IMAAVY™ (nipocalimab-aahu), a new FcRn blocker offering long-lasting disease control in the broadest population of people living with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 (gMG)
Prnewswire· 2025-04-30 20:29
产品批准与核心优势 - IMAAVY™(nipocalimab-aahu)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抗AChR或抗MuSK抗体阳性的12岁及以上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 成为首个且唯一获批的FcRn阻断剂 [1] - 在关键Vivacity-MG3研究中 IMAAVY联合标准治疗(SOC)相比安慰剂显著改善MG-ADL评分 疗效持续至20个月的开放标签扩展期 [3][27] - 该药物能快速持续降低IgG水平(最高达75%) 且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功能无额外影响 [1][5] 临床研究数据 - 成人III期Vivacity-MG3研究纳入199例患者(153例抗体阳性) 主要终点为第22-24周MG-ADL评分变化 基线 demographics平衡 [8][27] - 儿科II/III期Vibrance-MG研究显示 IMAAVY使12-17岁患者血清总IgG降低69% 并改善MG-ADL和QMG评分 [2][30] - 两项研究均显示药物在成人和儿科群体中安全性一致 耐受性良好 [2][27] 疾病流行病学与未满足需求 - gMG全球患者约70万 美国约10万 其中抗AChR/MuSK抗体阳性占比≥90% [7][26] - 约50%患者为女性 其中20%处于育龄期 儿科患者(12-17岁)占新发病例10-15% 且65%以上为女孩 [7][32][33] - 85%眼肌型MG患者会进展为全身型 表现为严重肌无力和吞咽/言语困难 [7][35] 市场与研发进展 - 公司推出IMAAVY withMe患者支持计划 商业保险患者可能0美元支付首次治疗 [4] - nipocalimab正在全球多个监管机构进行gMG适应症审评 并在罕见病、母胎免疫和风湿病领域开展多项临床研究 [5][31][34] - 药物已获得FDA快速通道、孤儿药和突破性疗法等多项认定 覆盖HDFN、wAIHA等适应症 [14] 公司战略定位 - 强生通过创新医药和医疗器械双平台 致力于覆盖全疾病谱的突破性疗法开发 [23] - 公司强调将复杂疾病治疗向更精准、微创和个性化方向推进 [23] - 该批准标志着公司在自抗体疾病领域240万患者市场的里程碑式进展 [4]
以关税高压强推“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欲借百日政绩推介会高喊“投资美国”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2:20
白宫"投资美国"活动 - 英伟达、强生、现代汽车、丰田汽车、软银集团等逾20家全球企业高管将参加白宫"投资美国"推介活动 [1] - 活动旨在宣传特朗普政府推动国防、科技、医疗保健、消费品及大型投资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计划 [1]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和贸易谈判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 [1] 企业投资承诺与反应 - 英伟达计划未来四年斥资数千亿美元采购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及电子设备 [2] - 台积电、苹果、罗氏等公司承诺对美国本土制造工厂进行巨额投资 [2] - 通用汽车可能宣布60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但管理层对政策明确性表示谨慎 [3] - 韩国现代汽车宣布21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包括建设58亿美元钢铁厂 [6] 汽车行业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已对进口汽车整车征收25%关税,影响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汽车出口国 [3] - 5月3日起将对近150项汽车关键零部件征收25%关税,涵盖发动机、变速箱、锂电池等 [4] - 2024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总额预计达4596亿美元 [4] - 政府考虑对部分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给予关税减免 [5]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 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动私营部门5000亿美元投资美国AI基础设施 [5] - 投资计划涉及OpenAI、软银、甲骨文等公司 [5] 制造业回流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采取激进措施推动制造业回流,包括大幅加征关税 [6] - 企业集体承诺产能转移可能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进程 [6]
特朗普就职百日关注企业在美投资
快讯· 2025-04-29 11:29
公司动态 - 英伟达、强生、礼来、通用电气和软银等公司CEO将到访白宫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重点介绍这些公司在其就职百天内宣布的对美投资计划 [1] - 白宫邀请了来自国防、科技、医疗保健和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及投资基金的人员参与活动 [1] - 与会企业产品将在白宫展示 [1]
3 Industry Behemoths Are Rewarding Investors With Dividend Bumps
MarketBeat· 2025-04-28 21:45
文章核心观点 在投资者追求稳定可靠回报的市场中,强生、好市多和纳斯达克宣布大幅提高季度股息,强化对股东价值的承诺,文章分析各公司股息举措及对投资者的意义 [1] 各公司股息情况 强生公司 - 4月15日宣布将下一季度股息提高4.8%,6月10日支付给5月27日收盘时登记在册的股东,年股息为5.20美元,股息收益率近3.4% [2] - 股息收益率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3%,在全球20大制药股中处于中游 [3] - 连续63年提高股息,尽管面临关税影响,预计今年关税成本达4亿美元,主要影响医疗技术业务 [4] - 过去12个月花费近31亿美元回购股票,约占市值的0.8% [5] 好市多 - 4月16日宣布下一季度股息从每股1.16美元增至1.30美元,增幅约12%,5月16日支付给5月2日收盘时登记在册的股东,年股息为5.20美元 [7] - 股价接近1000美元,股息收益率较低,约0.5%,远低于消费必需品行业20大股票约3.3%的平均股息收益率 [8] - 资本回报策略主要围绕股票回购,过去12个月花费近38亿美元回购股票,回购收益率近6.5%,为20大消费必需品股票中最高,过去十年四次支付特别股息 [8][9] 纳斯达克 - 4月24日宣布季度股息提高13%,6月27日支付给6月13日收盘时登记在册的股东,新股息为0.27美元,股息收益率约1.4% [11][12] - 自2024年初以来花费2.6亿美元回购股票,占市值的0.6%,还有16亿美元的回购额度,约占市值的3.7%,过去12个月债务偿还收益率近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