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开曼)(PMRTY)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新首富诞生,泡泡玛特成功背后做对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10 07:00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总市值一度突破3400亿港元(约3000亿人民币),创上市以来新高 [2] - 创始人王宁持股48.73%,持股市值接近1500亿元,身家达203亿美元 [2] - 2024年成为重要转折点,股价从不足20港元上涨超10倍,成为港股明星股 [2] - 2022-2023年股价低迷期曾跌破10港元,较发行价缩水大半 [2] 业务与IP战略 - Labubu超级IP在海外市场爆火,成为股价大涨催化剂 [2][3] - 公司通过盲盒营销、顶流联名等方式提升Labubu热度 [2] - 已建立IP矩阵,签约艺术家持续推出新品,降低对单一IP依赖 [3] - 目标打造全球奢侈品挂件/装饰品巨头,但需持续推出超级IP巩固地位 [4]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增速36.46%,净利润增速127.55% [3] - 2024年营收增速106.92%,净利润增速188.77% [3] - 市场预期2025年业绩增速仍强劲,股价已提前反应 [3] 行业定位与竞争 - 与蜜雪冰城、毛戈平、老铺黄金并称港股"消费四姐妹",代表新消费趋势 [2] - 盲盒营销成瘾性强,但产品创新不足可能削弱竞争力 [4] - 当前护城河不足,商业模式易被同行模仿复制 [4] - 需在迪士尼路线与自主特色路线间做出战略选择 [4] 市场策略 - 盲盒营销模式成功抓住年轻人需求,被称为"年轻人的茅台" [4] - 海外市场扩张是未来增长关键,需巩固现有市场地位 [3][4]
泡泡玛特:总市值3288亿港元,Labubu成吸金王
和讯网· 2025-06-09 22:38
公司市值与创始人财富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1] - 公司港股总市值达3288亿港元[1] - 王宁持有公司48.73%股权,持股市值约1467亿元[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1] - 2024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1] - 旗下4大IP年营收均突破10亿元[1] IP产品表现 - THE MONSTERS(含Labubu)2024年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1] - Labubu 3.0系列发售引发全球抢购[1] - Labubu成为海外版淘宝"速卖通"搜索量冠军[1] 市场扩张与销售表现 - 泡泡玛特在英国已布局5家专卖店[1] - 部分产品因稀缺性在英国引发争抢冲突并全英下架[1] - 泡泡玛特官方店稳坐海外潮玩类目销售榜首[1] 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 - 采用材质创新和盲盒玩法实现产品升级[1] - 通过控制产品数量满足消费者稀缺性需求[1] - 收到大量海外代理申请但坚持IP长远价值[1]
“泡泡玛特们”股价创新高!潮玩公司IPO接力赛:“情绪价值”撬动资本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6-06 16:23
泡泡玛特与LABUBU现象 - 泡泡玛特2024年以来股价一路走高,2025年6月5日股价达252.6港元,较2022年Q4低点涨幅超24倍,市值突破3300亿港元 [2][5] - LABUBU成为现象级IP,2024年发售的Vans联名款原价599元,二手成交价破1万元,盲盒原价100元转售价达数千元 [3][5] - LABUBU推动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收入突破30亿元,摩根大通预测该系列2027年销售额将达140亿元,海外占比65% [5]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收入50.66亿元同比增375.2%,东南亚市场占比47.4%增速619.1% [14] 潮玩行业整体发展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63亿元增至2023年600亿元,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 [8] - 盲盒消费90后与00后占比78%,300-500元价格带占比提升至35% [8] - 布鲁可2024年营收22.41亿元同比增155.61%,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702.1%,奥特曼IP贡献10.96亿元收入 [7] - 乐自天成2024年营收6.30亿元,授权IP收入占比64.5%但净亏损1.22亿元 [10] 行业竞争与IP战略 - 泡泡玛特实现四大IP(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单IP收入均超10亿元 [5] - 52TOYS推出CiCiLu/Pouka Pouka等自有IP,产品形态覆盖6大品类 [12] - 乐自天成拥有100+自有及授权IP,自有IP仅35个 [10] - 布鲁可签约50个全球主流IP,产品组合达682个SKU [7] 出海与市场拓展 - 泡泡玛特海外业务划分为东南亚/欧美等四大区域,东南亚增速最快 [14] - 卡游2024年落地香港首店,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 [15] - 52TOYS启动海外百店计划,布局北美及东南亚 [15] - 海外玩具市场呈现成年人比例提升、经典IP式微、电商渠道崛起三大趋势 [15]
新家办前线 | 泡泡玛特最大对手赴港IPO:万达腾讯突击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10
公司概况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TOYS)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估值42.73亿元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IP玩具公司,2024年GMV达6.3亿元 [1] - 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为46岁陈威,曾在北京鼓楼开设玩具专卖店 [1][2]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陈威1999年在北京鼓楼东大街开设游戏机店,因收藏玩具受欢迎而萌生创业想法 [2] - 陈威早年代理日本万代《圣斗士星矢》、《海贼王》等IP,后与黄今联手创立52TOYS,目标打造"中国版万代" [3] - 公司2015年成立,秉持"IP中枢"战略,开发多品类IP玩具 [3] 产品与IP布局 - 公司推出盲盒、变形机甲、可动人偶等六大产品线,孵化原创变形机甲IP"猛兽匣"(BEASTBOX) [3] - 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SKU数量达2800个,年均上新超500款 [3] - 合作国际IP包括迪士尼、蜡笔小新、华纳兄弟、哆啦A梦、三丽鷗等 [9]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自2018年共完成5轮融资,最新C+轮融资由万达电影与儒意控股投资1.44亿元 [5] - 融资后公司估值42.73亿元,较四年前C轮融资估值42.5亿元仅微增0.23% [6] - 陈威持股19.03%,黄今持股9.69%,柏洁持股8.09%,三人合计控制37.06%股权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4.82亿、6.30亿元 [10][11] - 同期净亏损170.8万、7193.4万、1.2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675.4万、1910.3万、3201.3万元 [12] - 2024年毛利率39.9%,远低于泡泡玛特的66.8% [12] 收入结构与挑战 - 2024年授权IP产品收入占比64.5%,自有IP贡献仅24.5% [12] - 蜡笔小新单IP创造GMV超6亿元,占近六成营收,原创IP"猛兽匣"三年累计GMV仅1.9亿元 [12] - IP授权成本占营收7.26%,高于泡泡玛特的3.89% [12] 渠道变革 - 直营门店从2022年19家锐减至2025年初仅剩5家,收缩幅度超七成 [12] - 经销商渠道占比攀升至66.8%,2024年经销商数量达426家 [12] 海外市场 - 2022-2024年海外营收复合年增长率(CAGR)突破100% [13] - 业务覆盖东南亚、日本、韩国及北美等市场,海外毛利率优于国内 [13] - 公司计划将募资重点投入海内外直营渠道拓展,包括海外自营品牌门店建设 [1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潮玩军团三级梯队成型:泡泡玛特市值3000亿港元,布鲁可上市首日暴涨85%,52TOYS位列第三 [16] - 泡泡玛特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暴涨,亚太区增345%-350%,美洲区增895%-900%,欧洲区增600%-605% [13]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IP孵化、供应链响应、全球分销的系统化能力 [18]
国外疯抢,泡泡玛特当心泡泡
36氪· 2025-06-06 08:30
全球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在泰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引发抢购热潮,泰国曼谷Central World旗舰店单日营收突破千万,英国伦敦韦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因抢购爆发肢体冲突[1] - 公司海外门店达130家,机器人商店192台,2024年海外线下渠道收入30.7亿元,同比暴涨359.6%[6] - 泰国明星Lisa社交媒体带货后,Labubu挂件原价99元被黄牛炒至634元,泰国公主公开使用形成现象级传播[5]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较2023年63.01亿元增长106.9%;净利润31.25亿元,较2023年10.82亿元增长188.8%[4] - 2024年内地门店增至401家,单店收入同比增长30%,线下门店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3.9%[6] - 市值突破3142亿港元,一年内股价飙升900%,成为港股新消费龙头[2] 商业模式创新 - 盲盒机制设计隐藏款概率低至1/720,Labubu马卡龙系列隐藏款二手市场溢价877%,Vans联名款溢价1284%[8] - DTC模式取代传统分销,通过情绪价值工业化设计(如Labubu融合北欧精灵与恶魔尖牙)精准捕捉Z世代需求[5][6] - 本土化策略成效显著:泰国联名艺术家推出Crybaby IP,阿根廷梅西联名款热销,菲律宾门店备货周期匹配当地发薪日[6] 行业影响 - 带动国内潮玩企业注册量激增,2024年前四月新增企业3319家,同比增长48.2%,行业现存企业达2.68万家[1] - 被视作中国首个全球化的文化产品现象,与《哪吒2》并列成为中国文化输出代表案例[1] 发展挑战 - 盲盒模式面临监管风险,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58%连续五年下滑至49.4%,中国市场出现退潮迹象[10] - IP孵化存在偶然性,爆款Labubu蛰伏7年才爆发,新IP Crybaby虽增速达1537%但可持续性存疑[10] - 黄牛用抢号软件垄断热款,曼谷门店出现快递员抢购现象,稀缺性策略反噬消费者信任[1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王宁1987年生于河南,大学期间创办Days Studio工作室奠定商业链条思维,2010年受香港LOG-ON启发创立泡泡玛特[2][3] - 2015年发现Sonny Angel盲盒月销10万只的商机,2016年签下Molly IP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港股上市[4][5]
新消费企业抢滩港股IPO,能否再造“泡泡玛特式神话”?
第一财经· 2025-05-28 19:58
港股新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5年以来港股迎来新消费企业上市潮,包括蜜雪集团(02097.HK)、老铺黄金(06181.HK)、毛戈平(01318.HK)等,市场表现优异 [1] - 潮玩公司52TOYS、餐饮品牌绿茶集团等近期递交招股书,老乡鸡、八马茶业、鸣鸣很忙等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1] - 截至5月28日,年内排队港股IPO的企业159家,其中消费类企业25家,占比约16% [4] 二级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年内涨幅超20%,新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1] - 泡泡玛特(09992.HK)股价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一度突破3100亿港元,5月以来累计涨幅达11.76% [1] - 蜜雪集团股价于5月27日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5月以来累计涨幅12.09% [1]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低点16港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200港元以上,涨幅超过10倍 [5]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与估值修复三重驱动新消费企业赴港上市 [3]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达6369.13亿港元,港交所IPO融资总额614.19亿港元 [5] - 港交所优化IPO审批流程、推出"科企专线"等举措简化流程,缩短上市周期 [5] -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推动市场回暖 [5] 行业估值与特点 -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市盈率为20倍,但新消费股市盈率普遍更高:泡泡玛特86倍、老铺黄金90倍、毛戈平57倍、蜜雪集团43倍 [6] - 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接纳未盈利企业,为消费新势力提供上市机会 [6] - 国务院"惠港5条"等政策优化上市环境,吸引新兴品牌赴港 [6] 企业案例与商业模式 - 52TOYS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16.7%,但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1.22亿元 [8] - 52TOYS超半数营收依赖授权IP,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2%上升至2024年64.5%,自有IP营收占比从28.5%降至24.5% [9]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 [9] - 鸣鸣很忙2024年GMV达555亿元,但毛利率仅7.6%,净利率2.1% [9] 行业挑战与竞争 - 茶饮与餐饮行业面临品牌溢价与标准化难题,绿茶集团需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同质化困境 [9] - 八马茶业线下门店超3500家,但面临小罐茶、霸王茶姬等品牌渠道挤压 [9] - 企业需从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品牌文化三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0]
港股热门消费股突现分化,泡泡玛特、蜜雪今日双双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07
港股消费股表现分化 - 5月28日港股消费股出现分化,泡泡玛特盘中一度大跌超7%,蜜雪集团盘中跌超6% [1] - 泡泡玛特昨日大涨5.42%创历史新高,股价达235港元,总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年内累计涨幅超160% [2] - 蜜雪集团昨日大涨近10%创历史新高,最高价579港元较招股价上涨186.6%,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5] 泡泡玛特股价回调分析 - 泡泡玛特今日盘中最大跌幅超7%,上午成交额达27.2亿港元接近昨日全天28.4亿港元 [4] - 大跌主因是市场热度过高导致获利盘回吐,基本面未出现不利因素 [4] 蜜雪集团机构观点 - 大和上调蜜雪集团目标价至608港元,重申"跑赢大市"评级,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6% [7] - 蜜雪集团4月同店销售增长超10%,受益于外卖平台竞争带动,海外扩张潜力被看好 [7] - 公司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6月9日起生效将拓宽融资渠道 [7] 港股消费板块整体表现 - 老牌消费股逆势上涨:颐海国际盘中涨超8%,特步国际涨超7%,农夫山泉等均有不错表现 [8] - 市场呈现"高低切换"特征,部分优质消费公司股价仍处于阶段低位 [10]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港股迎来优质企业上市潮,科技、新消费和生物医药市值占比已超半壁江山 [10] - 兴业证券建议关注潮玩、黄金珠宝、户外、新式餐饮、国产医美和AI相关新消费业态 [10]
年营收超6亿,52TOYS赴港上市复制“下一个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5-27 22:42
公司上市动态 - 乐自天成(52TOYS)于5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花期和华泰国际 [1] - 万达电影与儒意影业在5月12日共同投资1.44亿元获得乐自天成7%股份,旨在推动非票业务增长和IP玩具开发合作 [3] - 以5月12日交易估值计算,乐自天成估值约为18.7亿至42.9亿元,远低于泡泡玛特(3131.74亿港币)和布鲁可(384.59亿港币)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亿元、4.8亿元、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7]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3年40.5%和2024年39.9% [8] - 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910万元和3201万元,但2024年首次出现超1亿元亏损 [8] IP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分别为50.2%、59.3%和64.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4] - 2024年授权IP成本达4575.5万元,占营收7.3%,高于泡泡玛特的3.9% [14] - 截至2024年底拥有80个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迪士尼系列、三丽鸥等,多数在2025-2027年到期 [11][12][13] - 自有IP方面拥有85名设计师团队,开发超30个自有IP如猛兽匣系列,但GMV表现不及授权IP [16][17] 行业格局与竞争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复合增长率14% [9] - IP玩具细分市场规模756亿元(占43.4%),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复合增长率17.2% [9] - 按GMV计算,52TOYS以9.3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市场份额1.2%,前两名分别为泡泡玛特(87.2亿)和布鲁可(43亿) [19][21][23] 渠道布局 - 2022-2024年品牌店数量从19家缩减至10家,截至2025年5月仅剩5家 [25][26] - 计划上市后3-5年内在国内外各开设100家以上自营店,国内单店投资60-200万元 [2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显示国际化进展 [26]
又一只潮玩冲击港股IPO!52TOYS会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1:08
公司概况 - 52TOYS是一家中国潮玩公司,成立于2015年,即将登陆港交所,成为继泡泡玛特和Bloks之后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玩具制造商[2] - 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包括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其中蜡笔小新和猫和老鼠产品系列在2024年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2] - 公司独创"IP中枢"战略,提供不同形态的IP玩具,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和拼装玩具、毛绒玩具及衍生周边[4] 产品与运营 - 公司年均推出超过500款新SKU,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近2800个SKU可供销售,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在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6]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覆盖IP孵化开发、产品设计、柔性供应链到全域销售渠道各个环节,拥有85名内部设计师并与超过40名全球艺术家合作[6] - 公司建立了"线上+线下"、"直营+经销"的销售网络,拥有336家中国经销商和90家海外经销商,终端网点超过20000个,累计拥有超过470万注册会员[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6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7%[6] - 授权IP产品销售占比64.5%,自有IP产品占比24.5%,外部采购产品占比10.8%[6] - 海外市场收入从2022年的0.3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6] 战略合作与投资 - 万达电影子公司与关联方合计出资1.44亿元,持有乐自天成(52TOYS的母公司)7%股份,双方将在IP玩具产品的开发及售卖、市场营销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8] - 万达电影的注资使52TOYS估值跃升超过42亿元,引发市场对IP孵化和延展IP玩具边界的想象空间[8] 海外市场 - 公司已进入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关键市场,拥有16家海外授权品牌门店[9] - 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50%,其中北美地区销售额较去年翻四倍,日本地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东南亚地区较去年增长十倍[9] - 预计东南亚IP玩具市场将从2024年的181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9] 行业与市场 - 对比成熟市场,日本和美国IP玩具市场前三大企业分别占据72.2%和49.3%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前十大公司仅占46.1%,行业整合空间巨大[11] - 公司计划未来在中国开设超过100家品牌店,在海外建立超过100家自营品牌店,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11]
突发!估值40亿,套现6000万,两位大叔干出下一个“泡泡玛特”
36氪· 2025-05-24 09:21
公司概况 - 52TOYS是一家专注于收藏玩具的IP玩具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产品形态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等 [2][6]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为陈威和黄今,陈威曾代理日本万代玩具业务,黄今参与创办《三国杀》母公司 [4][5] - 按2024年中国GMV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IP玩具公司,在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 [3] 商业模式 - 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原创IP和授权IP的产品销售收入、第三方品牌委托经营、自有IP授权和广告收入 [10] - 授权IP产品收入占比最高,2024年达64.5%,金额为4.06亿元 [10] - 公司采用"产品为王"策略,70%设计资源用于市场导向开发,20%用于前瞻性储备,10%用于创新实验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8] - 同期净亏损持续扩大,从170.8万元增至1.22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改善明显,从-5675.4万元转为3201.3万元 [9] 发展战略 - 目标打造中国版"万代",构建以原创IP为核心的内容生态,已推出"猛兽匣"等自有IP并扩展小说、动画等内容矩阵 [6] - 2025年5月完成最新1.44亿元战略融资,估值超40亿元,投资方包括万达电影旗下机构 [7] - 融资历史显示公司累计获得多轮投资,最大单笔为2021年C轮4亿元 [8] 行业对比 - 泡泡玛特当前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被视为行业标杆 [2] - 与泡泡玛特相比,52TOYS现阶段更依赖经销商渠道,需升级线下沉浸式体验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12][13] - 公司IP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待验证,泡泡玛特头部IP如LABUBU已持续十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