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开曼)(PMRTY)

搜索文档
消费头部品牌系列研究洞察【6】——超10倍增长的股市黑马:泡泡玛特如何从“杂货铺”成为全球瞩目的消费神话?
36氪· 2025-07-03 19:17
股价表现与市值增长 - 2024年2月公司股价为16港元 2025年6月12日创下283 4港元历史新高 总市值最高达3661亿港元(约3350亿元人民币) 两年实现超10倍增长 [1] - 2025年市值突破3600亿港元 LABUBU系列贡献30 4亿元营收 [6][10] 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 用户平均单次消费达228元 其中62%用于重复购买同系列盲盒 通过"期待-惊喜/落空"机制激发购买成瘾性 [1] - 限量发行与隐藏款机制(概率0 69%)赋予产品稀缺性 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天价 部分联名款二手溢价达30倍 [6] - 从"盲盒公司"转型为"全球全品类IP生态集团" 目标打造可复制的文化资本运营系统 [10][11] 全球化与营收结构 - 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营收50 7亿元 同比增长375 2% 收入占比提升至38 9% 业务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 [10] - 授权IP收入占比12 3% [4] 营销与社交传播 - Blackpink成员Lisa发布LABUBU系列自拍导致泰国市场断货 蕾哈娜等名人带货推动TikTok粉丝单月增长68% [2] - 明星效应与海外流量倒灌引发全球社交媒体现象级传播 [2] 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2018年门店突破300家 2020年港股上市 2022年北美首店开业 2023年首家主题乐园开业 [10] - 战略方向包括资本化 全球化 深度IP运营 计划成为"中国的迪士尼" [6][10] 行业定位与挑战 - 被市场称为"年轻一代的茅台" 但需应对潮流周期性与IP生命周期风险 [1][6] - 需建立更稳固的IP运营体系 通过多形态发展维持品牌文化生命力 [6]
泡泡玛特必须软着陆
36氪· 2025-07-03 10:19
泡泡玛特的核心挑战与软着陆策略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首个大众意义上的顶流IP,此前Molly、Skullpanda等仅为潮玩圈层头部IP [3] - LABUBU的爆火源于明星带货、出海趋势、毛绒爆火、包挂热潮等时代趋势叠加 [2] - 顶流IP给公司带来经营扰动,包括上新节奏、库存规模、产能分配等,尤其影响海外激进扩张计划(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三倍增速,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销售额50亿)[4] - 公司面临二级市场高溢价导致的供需失衡,LABUBU隐藏款二手价格曾达4000+元,初版拍卖价108万 [8][11] IP运营机制与稀缺性平衡 - 潮玩IP稀缺性源自盲盒机制(随机供给+隐藏款设计+限量发售)和黄牛参与的二级市场 [6] - 黄牛炒作品牌成为行业共识,其离场标志IP热度下滑 [7] - 公司采取停售LABUBU系列、线上预售限购、抽选销售等措施应对黄牛问题 [12][14] - 面临供给两难:超量供给破坏稀缺性(参考卡游奥特曼卡牌案例),控制供给则放大黄牛套利空间 [14] 能力建设与战略选择 - 需借鉴迪士尼/三丽鸥经验:通过系统品类规划平衡稀缺性与大众性(如迪士尼"七宝"限定销售+其他IP广泛授权)[15] - 供应链体系2021年升级后具备周上新能力,但LABUBU需求暴增仍构成压力测试 [17] - 品类拓展已启动:LABUBU推出杯子/香薰/积木等衍生品,新设珠宝品牌popop、家居服装店,可能进军家电领域 [17][19] - 内容能力短板明显:LABUBU热度依赖明星带货而非IP故事深度,消费者对其背景认知不足 [20][22] IP长期价值开发路径 - 从产品优先转向内容建设:成立LABUBU电影工作室、开发动画剧集、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26] - 参考三丽鸥模式:碎片化内容(漫画/表情包)+UGC生态参与+深度内容开发(如Netflix动画)[27][29] - 战略方向选择:继续时尚炒作(短期见效)或沉淀内容(需补故事能力),目前倾向后者但能力尚在初期 [20][22] 行业参照系与商业模式 - 迪士尼模式: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乐园和衍生品为延伸,内容驱动IP长线价值 [22] - 三丽鸥模式:广泛授权+地区限定产品组合,灵活参与社交平台UGC生态 [27] - 泡泡玛特本质仍是IP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孵化IP(Molly/LABUBU等爆款具有概率性)[6]
泡泡玛特掘金东南亚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1 17:42
泡泡玛特东南亚市场表现 - 公司加入LazMall后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增长超过5倍[1] - 近期在LazMall独家发售两款全球限量版潮玩并同步推出第二代SKULLPANDA毛绒玩具系列[1] - 线上销量34%源于与当地联名创作者(带货主播、潮玩达人、网红)的合作推广[1] 东南亚电商市场潜力 - 东南亚拥有庞大年轻消费群体和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经济[1] - AI技术应用预计到2030年将为该区域电商贡献1310亿美元市场增量[1] - 公司借助电商平台AI数据洞察系统优化选品与营销内容投放[1] Lazada平台背景 - 东南亚最大在线购物网站之一 聚焦印尼、马来西亚等6国市场[2] - 2016年起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2] 品牌营销策略 - 线上社交化营销模式成为增长关键引擎[1] - 电商平台计划联合头部网红为中国出海品牌策划更多直播活动[1]
海关大战盗版labubu,忙坏泡泡玛特法务部?
虎嗅· 2025-07-01 16:37
海关查获盗版玩具现象 - 海关近期频繁查获大量盗版Labubu玩具(被称为lafufu),数量从1万到3万不等,涉及杭州、宁波、济南、昆明、珠海、上海等多地海关 [14] - 盗版玩具形态各异,包括搪胶玩具、钥匙扣、捏捏乐、水晶泥等,品类甚至超过正版泡泡玛特 [14][18] - 盗版玩具在海外市场有需求,外国网友将其视为另一种盲盒体验,甚至出现追求"更丑更怪"版本的现象 [9][10] 盗版玩具产业链 - 东莞为泡泡玛特提供超70%产能,2020年有超过30家代工厂和合作企业为其供货 [21] - 仿冒工厂为满足需求专门增加5条生产线,实行每天3班倒的生产模式 [22] - 盗版玩具存在细分市场:高仿版最高售价180元(原价99元),改娃版售价30-60元,粗糙版主要出口中东市场 [21][23] 盗版玩具流通渠道 - 盗版玩具主要通过隐蔽渠道销售,商家从柜子、纸箱和黑色塑料袋中取出货品,只卖给熟人 [27] - 出口商采取多种方式规避海关检查,包括更改申报品名(如申报为"无品牌玩具"或"钥匙链")、分散装箱、利用冷门陆路口岸等 [32][31] - 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塞入车辆角落、行李箱(28寸箱子可装上百个玩偶)等 [34]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泡泡玛特法务部门频繁前往各地海关指认侵权产品,成为"地表最忙法务部" [42] - 海关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主要采取两种执法模式:依职权保护和依申请保护 [40] - 法律上对"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是否侵权存在争议,主要看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如标志性的9颗牙齿) [44][45] 市场影响 - 盗版Labubi玩具已成为海关查获的主要商品之一,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学习《labubu特征十八讲》来辨别真伪 [47] - 盗版现象带动了相关社交媒体内容传播,"海关发布"公众号相关内容成为打工人每日追更的热点 [15][18] - 尽管海关严厉打击,仍有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盗版玩具报关,显示市场需求持续存在 [48]
泡泡玛特:不止有Labubu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4:39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汇丰银行大幅上调泡泡玛特目标价从215 50港元至331 50港元,上调幅度达53 8%,意味着较当前股价有32%的上涨空间 [1] - 评级调整基于Labubu 3 0在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和2025年盈利预测的大幅上调 [1] - 新目标价基于DCF模型,使用8 3%的WACC假设和3 0%的终端增长率假设,意味着2026年/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9 8倍/31 4倍 [5] 海外市场表现 - Labubu 3 0系列在2025年4月推出后,6月份国际名人和KOL的社交媒体推广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 [2] - 汇丰将2025年海外收入预测上调34%至143 25亿元人民币,预计同比增长183% [2] - 美国市场收入预测从35 47亿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55 09亿元人民币 [2] - 泰国市场和其他亚洲市场分别占海外收入的40%和30%以上 [3] 多IP战略成效 - 泡泡玛特的成功并非仅依赖Labubu单一IP,新系列发布和其他IP能够持续激发消费者兴趣 [1][3] - Crybaby(公司2024年第四大IP)的谷歌搜索指数在Labubu搜索峰值后的一到两个季度内出现激增 [3] - 香港和台湾地区在2025年6月经历了对Labubu的第二波搜索兴趣高潮 [3] Labubu价格调整与盈利预测 - Labubu 3 0的转售价格趋于正常化(零售价格为99元人民币),汇丰认为这种正常化有助于维护IP形象 [1][5] - 汇丰将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22-24%,2025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31%至78 56亿元人民币,比此前预测高出23% [5] - 公司目前2025年净利润预测比市场一致预期高17%,收入预测高18% [5] 财务指标与估值 - 股票以2026年市盈率30 0倍交易,PEG比率为1倍,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为29% [5]
中证沪港深新生代消费主题指数报1876.2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泡泡玛特等
金融界· 2025-06-24 19:07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沪港深新生代消费主题指数报1876 23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 87% 近三个月下跌2 80% 年至今上涨15 68% [1] - 基日为2018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选取沪港深三地食品饮料 服饰装扮 休闲娱乐等新生代消费领域50只证券 [1] - 十大权重股依次为小米集团-W(10 6%) 腾讯控股(9 92%) 美团-W(8 83%) 泡泡玛特(8 76%) 快手-W(7 7%) 百胜中国(5 66%) 安踏体育(5 65%) 中国中免(2 8%) 歌尔股份(2 7%) 申洲国际(2 07%) [1] 市场分布 - 港交所占比74 07% 深交所占比17 32% 上交所占比8 61% [1] - 行业分布为可选消费43 37% 通信服务33 55% 信息技术16 67% 主要消费5 17% 医药卫生1 23%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6月/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剔除 港股通资格变动时同步调整 [2]
野村:泡泡玛特股价短期疲软提供入场机会 升目标价43%
快讯· 2025-06-24 10:04
金十数据6月24日讯,野村发报告指,泡泡玛特(09992.HK)上周受多项不利因素出现调整,包括旗下标 志性IP Labubu二手交易价格显著下跌,及被内地官方媒体批评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等,集团股价于6月 16至20日下跌12%。然而,野村认为,短期股价疲软提供良好的入场机会,故上调目标价43%,由204 港元升至29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野村认为,Labubu产品的二手交易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供应量的增 加而非需求量的减少;官方媒体亦旨在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在交易卡上的过度或非理性消费,而非遏制泡 泡玛特的发展。整体而言,该行认为泡泡玛特的快速销售增长轨迹不会发生实质变化,尤其是受到美国 及欧洲市场强劲销售表现的支持。 野村:泡泡玛特股价短期疲软提供入场机会 升目标价43% ...
想靠盗版泡泡玛特发财?海关:全部扣留
快讯· 2025-06-24 09:35
近日,北京海关所属大兴机场海关关员对出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的行李物品机检图像异 常。经开箱查验,现场关员在其托运行李中查获印有"POP MART"(泡泡玛特)品牌标识的玩偶和包装 盒。经清点,共查获玩偶952个,塑料包装袋及纸质包装盒1586件。经询问,旅客自述携带上述物品出 境用于售卖谋利。现场关员初步判断存在较大侵权嫌疑。经权利人确认,上述玩偶及包装未经授权使 用"POP MART"标识,侵犯"POP MART"商标权,并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海关已依法扣留 该批货物。(央视新闻) ...
港股新消费概念低开高走,老铺黄金(06181.HK)涨超7%,毛戈平(01318.HK)涨超4%,泡泡玛特(09992.HK)、蜜雪集团(02097.HK)等跟涨。
快讯· 2025-06-23 10:55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1] - 老铺黄金(06181.HK)涨幅超过7% [1] - 毛戈平(01318.HK)涨幅超过4% [1] - 泡泡玛特(09992.HK)和蜜雪集团(02097.HK)跟随上涨 [1]
机构:暑期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门票订单热度上涨114%
北京商报· 2025-06-20 20:14
旅游行业趋势 - 近一周"夏日避暑好去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33% [2] - "暑假出国游"热度上涨150% [2] - 境内长线和亲子游产品占据消费主流 [2] - 进山、玩水、拥抱草原是今夏最受欢迎的避暑玩法 [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新疆环线、青甘大环线、云南深度游、贵州环线、呼伦贝尔草原游等产品受青睐 [2] - 新疆线路相关产品占比达到40% [2] - 阿勒泰热度上涨112% [2] - 伊春热度涨幅155%位列第二 [2] - 大连和伊春进入暑期热度增长最快目的地前五 [2] 愉悦经济驱动消费 - 音乐节、演唱会、漫展及泡泡玛特成为暑期出游重要主题 [2]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门票订单大幅增长热度上涨114% [3] - 上海乐高乐园近一周热度上涨108% [3] 年轻群体旅游偏好 - 主题乐园成为年轻人放松压力的理想去处 [3] - 毕业游大军带动音乐节、演唱会、漫展等活动成为出行动力 [3] - AI工具帮助游客定制旅行路线提高决策效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