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技术

搜索文档
揭秘沃尔沃“安全+”密码:百年基因破局流量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15:27
行业竞争与安全焦点 - 汽车行业在价格战和激烈竞争中重新将安全议题推至焦点,华为余承东和雷军等车企高管均强调安全的重要性[1][2] - 沃尔沃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如碰撞测试假人展示)替代传统参数营销,强化安全品牌标签[2] 沃尔沃的安全营销创新 - 公司摒弃泛泛而谈的参数营销,成立跨部门小组挖掘百年安全技术精华,转化为易理解的消费者语言[3] - 上半年通过"透明车"展示硼钢车身、电池防护框架等核心安全结构,并在S90发布会上公开生产制造标准[3] - 沉浸式体验策略推动6月大中华区销量达13,940台,环比增长11.2%,上半年累计销量72,415台[4] 安全技术研发与标准 - 沃尔沃瑞典碰撞实验室自2000年起累计进行7,000多次碰撞测试,日均撞毁一辆新车,标准远超五星评级[6] - 开发高度仿真的孕妇假人"Linda"及家族系列(含3公斤婴儿假人),配备100多个测量点模拟真实生理结构[6] - 安全投入体现在全车设计,从螺丝钉到总成均优先安全配置,成本分配理念与其他豪华车定位差异显著[7] 消费安全与透明化体系 - 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透明保障体系,售前签署《销售随车产品告知书》,赠品/加装件信息100%可查[7] - 售后维修配件来源(原厂/副厂)及价格透明化,违规经销商由专项基金先行代偿用户损失[8] 产品转型与渠道改革 - 下半年将发布豪华超混XC70和两款纯电旗舰,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与英伟达芯片,拓展智能安全领域[10] - 渠道端推行B端改革:大数据分析痛点、"一口价"模式、数字化透明售后流程,库存深度优化至0.8-1个月[11] 品牌战略与未来展望 - 以安全为价值锚点,外延扩展至消费安全和服务革新,上半年业绩稳健印证策略可行性[12] - 豪华超混XC70及纯电车型将推动"豪华品牌新能源领导者"目标,安全+创新为核心竞争路径[13]
涵盖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 AEB强制国标将实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0 16:34
新国标升级与强制要求 - 新国标《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将替代现行GB/T39901-2021,计划于2028年1月1日实施,目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1] - 新国标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要求M1类(9座以下载客车辆)和N1类(总质量≤3500kg载货车辆)汽车强制标配AEB系统 [6] - 现行国标仅针对车对车(C2C)场景,新国标新增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 [4][6] 技术指标强化与场景扩展 - AEB触发速度区间要求提升:M1类乘用车需在10km/h—80km/h激活,N1类为10km/h—60km/h [7] - 针对静止前车的试验车速从30km/h提高到80km/h,并要求40km/h时速下完全避免碰撞,制动减速度从4.0m/s²提升至5.0m/s² [7] - 新增行人横穿、自行车横穿、交叉路口、右转跟车等复杂场景测试要求 [9] 行业现状与市场影响 - 2024年1-2月国内乘用车AEB装车率达56.5%,新能源乘用车达62.9%,但不同品牌L2级辅助驾驶性能差异显著 [10] - 新势力品牌已普及AEB,但技术路线、感知硬件和算法差异导致"鬼探头"等复杂场景下稳定性不足 [12] - 强制标准将倒逼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传感器、控制器和制动系统供应商需求预计大幅增长 [12] - 车险行业可能因AEB降低事故率而调整保费 [12]
智能辅助驾驶迎大考,“AEB技术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
36氪· 2025-06-04 21:25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将AEB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2025年5月实施,覆盖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车型基数增加30%,每年近2500万辆新车需安装AEB [1][3][4] - 新国标技术指标对标国际UN-R152法规,要求20-60km/h速度区间内识别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夜间测试成为必选项,误触发率低于0 1%(现行1%) [4] - 车对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90%、车对行人/自行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80%,标准高于现行推荐性国标 [4] - 当前国内AEB整体装配率不足60%,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仅2 6%,强制国标将终结"安全配置奢侈品化"现象 [3] 技术标准与要求 - 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响应速度和制动效能达国际一流水平 [5] - 新规引入仿真测试,直指行业"伪AEB"痛点,对供应商技术研发、可靠性、成本控制和量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国际趋势:欧盟2022年7月起强制安装AEB,美国计划2029年前标配并提升性能至100km/h避撞,日本已实施类似法规 [6] 技术路线与争议 - AEB技术方案分为四类:仅毫米波雷达(成本最低但易失效)、仅视觉(静态识别局限)、视觉+毫米波雷达(易误触发)、多传感器融合(效果最强) [13][14][15] - 华为主张"宁漏不误",最高刹停时速90km/h,采用激光雷达+视觉融合;小鹏强调降低误触发率,融入XNGP系统,计划实现130km/h刹停 [8][9] - 纯视觉方案被质疑无法实现100km/h刹停,激光雷达方案可达120km/h以上,但成本高且受环境干扰 [9] 应用场景与挑战 - 城市路况AEB以雷达为核心,工作范围50km/h以下;高速路况以远距离雷达为主,工作范围30-80km/h;行人保护AEB以摄像头为核心,工作范围60km/h以下 [17][18] - AEB最大难题是平衡"误识别"与"漏识别",需提高感知精度(如激光雷达)或引入驾驶员操作变量 [24] - 车企测试标准严苛:每1万公里误报≤20次,误制动0次,采用"白名单"模式降低误报率 [22]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全球十大汽车品牌计划在美新车标配AEB,技术命名各异(如丰田Pre-Collision、沃尔沃City Safety) [12] - 强制国标将AEB从营销卖点变为必备技术,技术不达标车企可能被淘汰,推动行业向"安全实效"转型 [1][6] - AEB技术争论本质是机器与驾驶员控制权争夺,需在精准介入与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25]
鸿蒙智行可能不会有第六“界”!余承东:非常支持打击乱吹牛的做法!按华为质量标准,有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9:04
每经编辑|张锦河 5月31日,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举行。 据媒体报道,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在会上表示,鸿蒙智行可能不会再有第六"界"。 他称:"因为我们的能力做两三个界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做五个界非常非常难。一个拳头还真的需要五个手指头,握上才有力量。所以也不可能有六个手指 头,我们就到此暂时握紧了,一起努力干,一起打天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磊 摄 余承东呼吁"鼓励真牛,打击吹牛" 据证券时报,余承东还呼吁提高汽车行业质量和安全标准。 "我呼吁大家做高质量的产品,不能为了过分追求低成本而牺牲质量。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质量才是最大的豪华,品质才是最大的豪华。"余承东表示。 余承东进一步表示,按华为的质量标准,很多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任何人都不能批,"我余承东都没办法让它出厂"。但是有的不符合华为质量标准的汽 车仍在海量发货,余承东说他看完之后"一身冷汗"。 汽车有了质量才能保证安全,而余承东认为,汽车安全的最高境界是规避交通事故。据了解,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迈入大规模前装AEB时代,主动安全技 术正成为现代汽车安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截至5月31日,鸿蒙智行品牌车型通过主动安全技 ...
“按华为质量标准 有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余承东最新发声 呼吁“鼓励真牛 打击吹牛”
证券时报· 2025-05-31 18:09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按华为质量标准某些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1] - 华为系将只做五个"界"品牌且不再新增 因管理五个品牌已非常困难[3] - 鸿蒙智行品牌旨在利用华为终端to C经验帮助车企减少失误并打造高端产品[3] 尊界品牌发展现状 - 尊界S800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1000台 其中70%订单为百万顶配版本[2] - 江淮与华为合作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 尊界项目投入超百亿元[2] - 尊界品牌定位为全球价值链顶端产品 代表新时代汽车设计工艺[2] 鸿蒙智行品牌矩阵 - 已发布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个品牌 2025年将新增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3] - 尚界首款车型起售价15-25万元 将成为鸿蒙智行最具性价比车型[3] - 鸿蒙智行发展曾受制约封杀 但现实现快速增长[4] 行业标准与技术发展 - 呼吁L3自动驾驶法规需从用户体验和交通安全角度制定合理标准[1] - 鸿蒙智行车型通过主动安全技术累计避免潜在碰撞超186万次[6] - 强调质量是生命线 批评行业存在为降成本牺牲质量的现象[5] 行业竞争环境 - 提出"鼓励真牛 打击吹牛"理念 反对盲目夸大技术宣传[6] - 指出部分不符合华为质量标准的车型仍在海量发货[5] - 认为汽车安全最高境界是规避交通事故 需强化主动安全技术[6]
“按华为质量标准,有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余承东最新发声,呼吁“鼓励真牛,打击吹牛”
证券时报· 2025-05-31 18:02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 - 华为系将只做五个"界"品牌合作项目 目前已全部确定 包括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 [3][5][6] - 鸿蒙智行第五个品牌"尚界"由上汽集团合作开发 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四季度上市 起售价15-25万元 定位最具性价比车型 [6] - 华为终端将to C领域积累的经验赋能车企 帮助合作伙伴减少失误并快速构建高端品牌 [6] - 鸿蒙智行发展过程中曾遭遇制约和误解 但目前实现快速增长 未来前景被看好 [6] 尊界品牌发展现状 - 尊界S800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1000台 70%订单为百万顶配版本 [4] - 江淮汽车与华为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 新建超级工厂 项目投入超百亿元 [4] - 尊界品牌定位全球价值链顶端 目标是打造代表新时代的顶尖设计技术和工艺的车型 [4] - 奇瑞和赛力斯董事长均已订购尊界S800 显示行业认可度 [4] 汽车质量标准呼吁 - 华为强调质量是生命线 认为品质才是最大豪华 按华为标准部分车企产品无法出厂 [1][8] - 行业存在为追求低成本牺牲质量的现象 某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仍在海量发货 [8] - 鸿蒙智行车型通过主动安全技术累计避免潜在碰撞超186万次 [8] - 呼吁行业建立真技术标准 既要打击盲目吹嘘 也要鼓励真正有能力的创新 [8] 自动驾驶法规建议 - 建议L3级自动驾驶法规制定应更注重用户体验和交通安全 进行合理标准划分 [3]
鸿蒙智行: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超1,810,000次
快讯· 2025-05-27 15:41
鸿蒙智行安全技术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2日,鸿蒙智行联盟品牌车型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超181万次 [1] - 鸿蒙智行全系搭载HUAWEI ADS的车型通过主动安全功能累计避免碰撞180万次 [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大规模前装AEB(自动紧急制动)时代 [1] - 主动安全技术正成为现代汽车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1] 技术功能说明 - HUAWEI ADS为辅助驾驶系统设计,需驾驶员保持专注并控制车辆 [3] - 该系统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能替代人工驾驶 [3] 注:文档2内容为乱码未纳入分析
乘用车AEBS强标落地前夜:技术边界待定、低价车型压力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4 13:59
AEBS技术强制安装政策 - 工信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将AEBS从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M1类乘用车与N1类轻型货车 [2] - 新标准要求2027年1月1日新申请车型强制执行,2028年1月1日所有在产车型全面达标 [2] - 中国此举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3] AEBS技术现状与挑战 - 当前AEBS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车型性能标定差异显著,如生效速度区间从40km/h到120km/h不等,识别距离从20米到80米不等 [5] - 存在技术缺陷,如误触发或漏触发问题 [1][3] - 行业存在技术路线之争,主要分为纯视觉派、毫米波雷达派和激光雷达派三大流派 [6] 技术标准统一与路线选择 - 新标准草案规定M1类汽车需在10-80 km/h速度区间激活AEBS,N1类汽车在10-60 km/h区间激活 [6] - 要求系统误触发率低于0.1%,预警阶段车速下降不得超过15 km/h [6] - 技术路线预计不会统一,各车企传感器配置和系统级别(L2/L3/L4)可能不同 [6] 成本压力与应对措施 - AEBS单套系统价值量介于800-5000元,对低价车型成本压力较大 [9] - 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AEBS装配率仅2.6%,远低于32万元以上车型的93% [9] - 车企可通过选择合适技术路线(如单目摄像头方案)和规模化采购来降低成本 [10] 市场影响与行业机会 - 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AEBS市场规模约3.3万亿元,2031年将达4.9万亿元 [12] - 国内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产业链整体规模2027年或达千亿元级别 [13] - 将加速本土供应链发展,此前外资Tier1市占率超80% [13] 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 倒逼整车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加速AEBS技术成熟和成本优化 [13] - 助推辅助驾驶发展,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奠定基础 [14] - 需要正确理解功能边界,驾驶员仍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14]
车辆那些高大上的名词是什么意思?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3 15:48
底盘控制系统 -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每秒60-120次点制动防止车轮锁死,保持制动时方向稳定性[2][4] -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根据车轮与地面附着力差异分配制动力,提升湿滑路面稳定性[5] - BA/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通过检测踏板速度提供全力制动,缩短制动距离[6] - ASR/TCS牵引力控制系统通过监控驱动轮打滑主动降低动力输出,保证光滑路面行驶稳定[7] - 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整合ABS/EBD/ASR,具备主动偏航控制、防滑控制、循迹控制三大功能[8][10] - iBooster线控制动通过电机助力替代真空源,不受发动机熄火影响[11][13]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 AEB自动紧急刹车利用雷达/摄像头侦测碰撞风险并自动刹车[16][18] - R-AEB倒车辅助制动在倒车时探测后方障碍物并自动制动[19] - AES自动紧急转向辅助通过主动转向避让前方障碍物[22] - ESA紧急转向辅助在驾驶员转向不足时提供额外转向力矩[23] - ACC自适应巡航通过雷达实时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车距[27] - LKA车道保持辅助通过EPS系统自动纠正车道偏移[29] - LDP车道偏离抑制综合多因素参数进行主动纠偏[30] - LCC车道居中控制与ACC联动实现纵向+横向自动控制[31][33] 其他智能驾驶技术 - HUD抬头显示将关键信息投影至挡风玻璃减少视线转移[35] - TSR交通标志识别通过摄像头实时识别道路标志并提示[36] - FCW前方碰撞预警通过声光震动警示潜在碰撞风险[37] - DOW车门开启预警监测后方来车避免"开门杀"事故[38][40] - APA自动泊车辅助自动控制方向盘/油门完成泊车[41][43] - AVP自主代客泊车实现L4级无人泊车与远程召唤[44][46] - ADB自适应远光灯智能调节照射范围避免眩光干扰[48]
专家解读AEBS将强制安装新规:技术稳定性是主要瓶颈 车辆保费有望下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8:39
新标准核心内容 - 新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适用范围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载货汽车,包括皮卡、微卡等车型 [1] - 新增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及仿真测试项目 [1] - 新标准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新车型需满足绝大多数技术条款,已获型式批准的车型需在12至24个月内完成技术适配 [11] 技术升级与要求 - 在20至60公里每小时速度区间内,系统必须能够识别并应对行人、自行车及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的横穿情形 [5] - 引入目标右转、相邻车道静止目标误识别、自行车突穿等复杂交通场景测试,部分测试项目合格率要求提升至90% [5] - 首次将仿真试验纳入验证体系,允许部分使用仿真手段替代场地试验,但要求至少30%的测试仍需通过实地操作完成 [5] 市场现状与搭载率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AEBS搭载率为62.86%,较上一年度提升5.6个百分点 [6] - 20万元及以上价位车型搭载率接近90%,15万至20万元价位车型搭载率接近80%,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率仅为3.11% [8] - 中低端车型安装AEBS后成本上升明显,基本在千元甚至更多,短期内可能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8] 技术挑战与稳定性 - AEBS稳定性仍存在不足,时速超过80公里/小时时,能够成功刹停的车辆不多 [10] - 传感器性能易受恶劣天气、能见度不佳、环境亮度突变、异物遮挡及障碍物高度等因素干扰 [10] - 感知算法对障碍物识别范围也影响系统识别能力 [10] 行业影响与供应链 - 强制性国标实施后,所有乘用车必须安装AEBS,汽车大规模前装进入倒计时 [11] - 整车企业成本结构、研发流程和整车匹配将面临系统性调整 [11] - 主动安全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传感器、控制器和制动系统提供商,相关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 [11] 国际比较与趋势 - 欧盟从2022年7月起要求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必须配备AEBS,2024年7月进一步扩展至对行人和自行车的识别要求 [6] - 安装AEBS的车辆可将追尾事故减少38%,致命撞车事故减少20%至25%,受伤可能性减少25%至30% [6] - 我国标准体系正从"对标"迈向"建标"的主动阶段,在细节执行与场景覆盖层面提出本土化扩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