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品质量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一割就开,一扯就断!银巴铁路桥梁用橡胶材料被曝“以次充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7:51
事件概述 - 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六局在银巴铁路项目施工中 被曝光使用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的桥梁用橡胶材料 [1] - 媒体送检结果显示材料核心指标拉伸强度仅为1.78MPa 仅为标准要求(≥12MPa)的15% 且主要成分并非标称的三元乙丙橡胶 而是异戊二丙橡胶 [9] - 国家铁路局已对此事高度重视 兰州铁路监管局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 [1] 材料质量问题细节 - 现场测试发现橡胶板能被小刀轻松割开 割下的橡胶条稍用力即可扯断 断面粗糙呈不规则大颗粒状 [6][9] - 材料成分分析显示其主要材料为异戊二烯橡胶 而非标称的三元乙丙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耐候性较差 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明显更短 [9] - 部分已铺设的橡胶板孔洞边缘粗糙 有橡胶纤维"毛刺" 且板上未见生产厂家Logo或型号参数 不符合采购公告中便于质量追溯的要求 [9][18] 项目管理与检验问题 - 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不了解材料性能 仅依据抽检报告判断合格即取货使用 其提供的第三批次抽检报告显示拉伸强度为14.1MPa 结论合格 与媒体送检结果差异巨大 [10][12][14][15] - 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称抽检流程合规 验收以抽检报告为准 但监理公司对记者问询未作回应 [16][17] - 施工单位称铺设长度"不到一公里" 但记者调查发现先期进场的9000块橡胶板大部分已被使用 多个已铺设点位长度远超一公里 [17] 潜在影响与行业观点 - 业内专家指出 拉伸强度过低可能意味着材料是采用再生胶或其他胶种生产的"假三元乙丙橡胶板" 此类材料价格通常较低 [18] - 材料质量不合格最直接的问题是缩短桥梁结构使用寿命 长期看可能在设计使用年限期间失效 成为铁路安全运行隐患 [18] - 施工单位表示若后期发现问题 将对相关材料进行清退、更换 并按合同向厂家索赔 [18] 市场表现 - 11月14日 中国铁建A股股价微跌 收盘报7.97元 年内跌幅超过10% 总市值为1082亿元 [4]
业绩失速,投诉频发!炊具大王要“熄火”?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9:29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20亿元,同比下降2.30%,归母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下降13.42%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微增2.33%,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66%,较上半年0.07%的降幅显著扩大 [2][5]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42%,创下近三年同期新低,单季度下滑幅度明显扩大 [2][7] 财务指标与风险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攀升至31.33亿元,较2024年末的26.90亿元增长16.47% [8]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达到32.63亿元,较2024年末增幅超过20% [8] 市场结构与收入来源 - 内销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面临增长停滞,2021年至2024年其增速从10.8%降至-1.21%,2024年内销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达66.55% [11] - 外销业务高度依赖SEB集团,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SEB集团的收入占外销收入的比例均超90% [11] - 外销业务毛利率长期低于内销,以2025年半年报为例,外销毛利率约15.02%,内销毛利率则达27.72% [11] 研发投入与同业比较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长期维持在2%左右,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1.83% [15][16] - 2022年至2024年,厨房小家电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12%、3.22%、3.33%,均超过3%,苏泊尔常年低于行业均值 [15] - 2019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销售费用规模显著高于研发投入,年度销售费用与研发投入的比值最低超过4倍 [17] 公司治理与股东行为 - 2025年1月,原总经理张国华提前离任,财务总监徐波临时代行总经理职责,2月末原非独立董事Delphine SEGURA VAYLET也因个人原因辞职 [12] - 2025年5月底公司实施年度分红后,董事苏显泽、副总经理叶继德、财务总监徐波便集体减持,合计套现超540万元 [12]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8000条关于苏泊尔的投诉,涉及煤气灶爆炸、炒锅涂层脱落等产品安全隐患 [20] - 全国12315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关于苏泊尔的公示投诉总量达24件,环比增加33.33% [24]
昔日“炊具大王”苏泊尔,为何跌落神坛?
凤凰网财经· 2025-10-24 17:10
核心观点 - 公司正经历增长失速与盈利能力下滑的“中年危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2.30%至54.2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3.42%至4.26亿元 [1] - 公司面临内销增长停滞、外销过度依赖单一关联方、品牌老化及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等多重结构性挑战 [3][20][22][24] - 高管在业绩下滑期间减持套现,向市场传递消极信号,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偏低(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2.09%),而分红率高达99.8% [16][36] 0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起源于1994年,创始人苏增福父子在失去“双喜”贴牌订单后创立自主品牌“苏泊尔”,凭借安全压力锅产品迅速打开市场 [5] - 1996年,公司压力锅年销量达400万口,在当时全国年需求量1000万口的市场中,成为“中国压力锅第一品牌” [5] - 2004年,公司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炊具行业上市第一股”,苏氏家族初期控股约42.86% [6] - 2007年,法国SEB集团通过收购成为控股股东,至2011年持股比例达71.31%,创始人苏氏家族在此次交易中套现至少40.50亿元 [7] - SEB集团入主后为公司带来技术支持,推出多款爆品,目前SEB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已高达83.19% [8] 02 业绩警报与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3.42%至4.26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至13.66亿元,同比下滑4.66% [1][10][11] -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上年同期的9.19%下降至本报告期的8.00% [11] - 应收账款管理承压,截至三季度末应收账款增至31.33亿元,较去年末的26.90亿元增加16.47% [12][13] - 公司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分别较上年度末减少4.75%和13.77% [11] - 2025年10月24日,公司股价下跌1.57%至47.06元/股,市值377.12亿元,年内微跌5%,表现弱于大盘 [19] 03 市场结构与经营风险 - 内销业务增长停滞,2024年内销收入同比下降1.21%至149.2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66.55% [20][21] - 外销业务高度依赖SEB集团,2024年外销收入中超过90%来自SEB,关联交易占公司总收入的31.42% [21][22] - 外销业务毛利率(18.62%)显著低于内销业务毛利率(27.69),拉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2][24] - SEB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内生收入下滑1.2%,其经营波动直接影响公司外销收入 [22] - 产品安全问题频发,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8000条关于公司的投诉,涉及煤气灶爆炸、涂层脱落等安全隐患 [24][25][27][29][30] - 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为4.70亿元,仅占营收的2.09%,同年分红金额高达22.39亿元 [36][38] - 线上渠道布局落后,线上销售占比约50%,远低于小熊电器95%的水平和行业80%的平均水平 [38]
山姆被罚,因销售不合格儿童产品
新浪财经· 2025-10-17 12:07
公司近期合规事件 - 公司因销售不合格FILA牌滑板车被处罚 产品“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 可能导致儿童窒息风险 [1] - 该批次滑板车购进64件 销售61件 货值金额12338元 违法所得2616.9元 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0.261690万元 罚款0.616900万元 没收非法财物 [1] - 公司因销售不合格兰精天丝儿童三件套被处罚 产品“印花面料耐摩擦色牢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复检后仍维持不合格判定 [1] - 该批次儿童三件套购进98件 销售12件 货值金额22530.2元 违法所得510.96元 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0.051096万元 罚款1.126510万元 [2] 公司产品质量与舆论风波 - 公司近期陷入多起舆论风波 包括枣泥核桃蛋糕中吃出异物事件 客服回应已接到投诉并反馈工厂核实排查 [3][5] - 公司销售的有机大豆被指质量降级 从有机标准降为三级大豆 官方客服确认品质下降 目前售卖产品确为三级大豆 [5] 公司经营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沃尔玛中国贡献近三分之二的业绩 正在冲刺千亿业绩大关 [5] - 随着新开门店增多 公司及沃尔玛中国的销售业绩预计将相应增长 [5] - 截至今年7月31日 沃尔玛中国共有280家沃尔玛门店和54家山姆会员店 [5]
养生壶爆炸!小熊电器因炸伤1岁孩童致歉
新浪财经· 2025-09-28 15:08
产品安全事故 - 2024年9月20日,济南一名消费者家中使用的小熊电器养生壶突然爆炸,导致一名一岁孩童全身40%大面积烫伤,情况危急,需进行手术及后续植皮修复疤痕 [3][5] - 事故原因为养生壶崩出的碎玻璃砸中孩子,热水泼洒致伤 [5] - 公司官方客服回应称正在全力核查事件原因,并已安排专人赶往医院提供帮助,同时坚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均经过多轮安全检测,均有检测报告 [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总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7.32% [9] - 厨房小家电业务在国补政策刺激下,整体零售额同比上涨9.3%,报告期内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5.02% [9] - 个护小家电及海外市场营收虽大幅增长,但营业成本同比分别飙升489.35%和139.60,导致毛利率分别下降8.29和0.21个百分点 [10]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主营业务为创意小家电,于2019年作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2016年至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20% [9] - 创始人李一峰与张红夫妇通过佛山市兆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4.12%的股份,李一峰本人直接持有2.19%的股份 [12] - 李一峰夫妇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中以100亿元财富位列第594名,但在《2021胡润百富榜》中财富值降至35亿元,排名下降1307位,2022年至2024年未再上榜 [12] 产品质量与监管问题 - 2020年,公司生产的料理机因“结构”项目不合格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 [16] - 2021年,公司分别被上海市监局、浙江省市监局等通报产品质量问题,一年内出现多起质量问题 [16] - 2022年,公司电水壶在江苏省消保委比较实验中沸水断电时间不符合相关标准,同年有48批次产品在上海市监局抽检中不合格 [16] - 2024年,公司型号为YZJ-C02S5的原汁机在上海市榨汁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被检出不合格,涉及项目未标注 [16] 消费者投诉与品牌声誉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小熊电器”为关键词可搜索到1307条相关结果,投诉焦点高度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及售后服务环节 [19] - 消费者反馈产品存在使用不久即出现故障、机身开裂、冒烟等安全隐患,同时售后流程不透明、退换货阻力大、客服推诿等问题屡被提及 [19][20] - 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投诉小熊内衣裤双缸洗衣机反复漏水,以及电热水壶使用频率低却自行开裂等问题,品牌被吐槽为“电器爹” [17]
始祖鸟母公司股价大跌!消费者吐槽:1000多的短裤穿一个夏天就开胶
第一财经· 2025-09-24 21:55
环保争议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始祖鸟因举办烟花秀引发环保争议 事件持续发酵 将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推至风口浪尖 [3][4] - 亚玛芬体育股价受事件影响连续下跌 9月22日盘前跌近10% 收盘下跌5.82%至35.27美元 次日续跌2.75%至34.3美元 [5][6] - 花旗因此次负面事件将亚玛芬体育目标价从50美元下调至42美元 但认为负面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始祖鸟品牌 [7] 公司股东减持情况 - 尽管近期股价震荡 但公司股价较去年13美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6] - 股价大涨后股东方纷纷套现 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股票 套现约13亿美元 持股比例降至6.2% [7] - 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8月出售逾400万股 获利约1.597亿美元 交易后仍持有约18%公司股份 [7] 品牌定价与产品质量问题 - 始祖鸟产品价格在过去几年持续上涨 资深消费者指出自2022年以来已多次涨价 [9][10] - 品牌2023年在日本市场两次提价 8月和12月各一次 12月部分产品涨价幅度达25% [10] - 消费者反映产品质量问题增多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搜索结果超过3000条 问题包括鞋子开胶 外套鼓包起球 logo脱落等 [13] - 具体案例包括北京消费者购买的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开胶 另有消费者外套穿几次后口袋脱胶破损 千元短裤穿一夏天裤脚开胶 [15]
始祖鸟母公司股票大跌!消费者吐槽始祖鸟售价一涨再涨但质量堪忧:“1000多的短裤穿一个夏天就开胶”
第一财经· 2025-09-24 20:45
负面事件与市场反应 - 始祖鸟因“炸山”烟花秀事件引发环保争议,公司行为被质疑为高调作秀并破坏环境 [1] - 负面舆论扩散至资本市场,导致母公司亚玛芬体育股价连续下跌,9月22日盘前跌近10%,收盘报35.27美元,较前日下跌5.82%,次日续跌2.75%至34.3美元 [2] - 花旗将亚玛芬体育目标价从50美元下调至42美元,但认为负面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始祖鸟品牌,对公司其他品牌影响甚微 [2]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尽管近期股价震荡,但亚玛芬体育当前股价较去年13美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2] - 股东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套现约13亿美元,仍持有公司6.2%股份 [2] - 另一股东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8月出售逾400万股,获利约1.597亿美元,交易后仍持有约18%公司股份 [2] 产品定价策略 - 过去几年始祖鸟产品价格连续上涨,老买家反映自2022年以来已涨价多波 [4] - 品牌在日本市场2023年内两次提价,8月和12月各一次,部分产品12月涨价幅度达25% [4] - 消费者吐槽品牌年年涨价,对标LV、Chanel等奢侈品,但价格提升并未伴随质量提升 [5]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与始祖鸟相关的投诉超过3000条,质量问题集中反映为鞋子开胶、外套鼓包起球、衣服logo脱落等 [8] - 具体案例包括北京消费者购买的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开胶,品牌客服未正面回应原因 [11] - 其他消费者案例包括美国奥莱购买的外套穿几次后口袋脱胶破损,以及1000多元的短裤穿一夏天后裤脚开胶 [11] -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在售后、工艺和质量方面存在改进空间,高价格下消费者审视更为严格 [11]
始祖鸟上千元鞋子1个月就坏了
新浪财经· 2025-09-21 17:22
公司声誉事件 - 公司联合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举办烟花秀后因可能破坏高原生态环境而引发公众质疑并公开致歉[1] - 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陷入口碑下滑境地 "高价不等于高质"的争议持续发酵[1] -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出现3000多条投诉其中质量问题居多[1] 产品质量问题 - 消费者反映产品存在鞋子边缘开胶 外套鼓包起球 衣服LOGO脱落等质量问题[1] - 有消费者称鞋子仅穿了一两个月就出现开胶 破损等问题[1] - 有网友指出购买的两双鞋都不同程度开胶 认为已是鞋子通病[1] 售后服务问题 - 产品维修费用高昂 有案例显示维修费需1000元而鞋子原价约1200元[1] - 国内专柜不能维修需联系全球客服 高额自费维修被消费者称为"背刺"[1] - 鞋类业务是公司增长关键之一但屡出质量问题 流传"买鸟不买鞋"的说法[1]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作为专业户外品牌于1989年创立 于2019年被安踏联合财团以46.6亿欧元收购[1] - 产品定价高端 如200元一双的袜子 数千元一件的外套 穿戴成为一种身份象征[1]
P7+转向机被爆安全漏洞 小鹏陷售后门
北京商报· 2025-08-19 00:19
核心观点 - 小鹏P7+转向机存在设计缺陷 水汽易侵入线束接口引发短路 且售后方案不一致 可能侵犯消费者权益并面临法律风险 [1][3][7] 转向机设计缺陷 - 转向机接插件防水设计不足 线束裸露 水汽侵入可能导致转向助力失效或方向盘锁死 [1][3] - 截至发稿 车质网收到207起相关投诉 车主群成员超200人 [4] - 2025年5月前生产的转向机均存在隐患 新款转向机已加装黑色外壳改善防水 [6] 售后处理问题 - 售后方案不一致:部分车主可整体更换转向机 部分仅打胶处理 部分因后台未显示问题被拒绝维修 [1][5] - 补偿方案不一致:一般为8000或5000积分 [5] - 售后未经告知擅自打胶 打胶处理不能完全保证防水性 极端天气仍可能导致故障 [3][4][8] 生产与交付情况 - 小鹏P7+累计交付量超6.7万台 连续8个月蝉联15万-20万元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 [7] - 首批2024年11月提车车主多数可更换转向机 2025年后提车车主被告知已打胶需故障提示才能更换 [5] 法律风险 - 选择性维修可能构成歧视性服务 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1][7] - 打胶方案未解决设计缺陷根源 若发生安全事故需承担产品责任侵权风险 [8] - 若转向机被认定存在系统性设计缺陷 企业应当启动强制召回 [7]
相关产品已回收停售!欧普照明:不合格产品为旧国标产品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7:25
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 - 欧普照明1批次护眼灯样品因谐波电流限值项目不符合标准被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不合格产品[2][3] - 不合格产品规格型号为MT001CH-13.5SX 生产单位为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4] - 谐波电流限值不合格会增加线路损耗 影响设备稳定性 对电网保护装置产生干扰[5] - 公司回应称不合格因生产时参考旧国标 目前已通知经销商停售并回收不符合新国标产品[2][6] - 相同问题在今年3月山东省监管局抽检中同样出现 涉及1批次可移式灯具[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0.96亿元同比下降8.96% 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下降2.28%[7] - 主营照明应用产品产销量分别为2.44亿件和2.6亿件 同比下滑22%和13%[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9亿元同比下滑50.86% 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减少[7] - 国内市场营收63.62亿元同比下降8.57% 毛利率38.83%减少0.13个百分点[7] - 海外市场营收6.71亿元同比下滑8.75%[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91亿元同比下降5.83% 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6.77%[8] 研发与营销投入 - 销售费用2022-2024年分别为11.52亿元/14.4亿元/12.91亿元 2024年销售费用率18.19%[8] - 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3.70亿元/4.21亿元/3.06亿元 呈现收缩态势[9] - 销售与研发投入比从2022-2023年3:1扩大至2024年4.22:1[9]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6938万元同比下滑16.78% 营收占比4.65%[9] - 研发投入占比在A股LED行业42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28 处于第三梯队水平[9] 质量与投诉情况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达695条 近30天新增19条[8] - 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 售后服务 以旧充新和虚假宣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