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发中试基地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11-05 10:05
推介会汇聚了150余位各界代表,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43家能源化工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会议现 场,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刘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科共建、科研协同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服 务辽宁产业升级的高校创新共同体。在产业合作方面,中试基地与五家企业就新型外场耦合反应设备、高性能环氧树脂等关键技术达成合作,推进多 项创新成果迈向产业化。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交流氛围,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新华网沈阳11月4日电 自主研发的催化柴油颗粒物捕集示范生产线、废塑料与油泥高效转化技术、高性能纤维材料处理技术……"辽宁沈阳能源与环境 催化技术研发中试基地成果展示及技术推介会"近日在沈阳举行,现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试基地自主研发的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低碳利用技术等40余 项核心技术成果。这些成果特色鲜明、创新性强,其中部分成果有效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充分展现了中试基地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的技术实力 和创新成效。 辽宁沈阳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发中试基地由沈阳师范大学牵头建设,于2022年9月获批为 ...
陕西: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
经济观察网· 2025-11-04 11:32
经济观察网11月3日,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致辞 中表示,下一步,陕西将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以深化"三项改革"为 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 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切 实把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同日,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在上海同步召开。在推介环节,西安市投资合作局相 关负责人解读了西安在产业扶持、要素保障、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秦创原创新驱动 平台负责人现场分享了平台成立以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企业等方面的亮点成果。在分享交 流环节,西安人才大使、高校专家、校友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两地发展的实践经验。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紧紧结合陕西需 求,对接专家资源,深入基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突破难点,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融合。中国产学 研合作促进会将进 ...
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
陕西日报· 2025-11-04 08:46
论坛活动概况 - 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于11月3日在西安开幕,会期5天,主题为“秦创原引领发展·硬科技驱动未来” [1][4] - 开幕式后计划举行7场平行分会和系列配套活动,包括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会议、无人机产业发展会议、科技金融交流会等 [4] - 开幕式上发布了秦创原平台建设成效、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及陕西省2026年暨“十五五”首批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并进行了重点项目签约 [3] 战略发展方向 - 行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2] - 行业将通过深化“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2] - 行业将推动秦创原体系化升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以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合作与资源整合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加强与陕西政产学研界的合作,持续助力秦创原“政产学研金介云”协同机制实施 [3] - 合作旨在促进资本、人才、数据在创新链上高效流动,提升核心竞争力,让秦创原经验辐射全国 [3] - 行业将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拓展、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2]
澳优与江南大学签订六年战略合作 产学研用融合共建再上新高度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4:36
公司战略合作 - 澳优与江南大学签署为期六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微生态及功能乳联合创新中心”和“益生菌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创新中心 [1][2] - 江南大学将CCFM1025和CCFM1074两个菌株及其专利正式转让给澳优旗下锦旗生物,启动产业化落地与商业应用推广 [1][10][14] - 合作模式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为主线,旨在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 [2][8] 合作历史与基础 - 双方合作始于2017年,已从联合人才培养升级为专家工作站落地 [8] - 截至目前,双方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模式,合作成果应用于抗抑郁、改善睡眠等功能性菌株的商业化量产 [8]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已连续6年排名世界第一 [2] 技术成果与产业化 - 短双歧杆菌CCFM1025经研究实证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并提升认知功能,已获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发表超10篇SCI文献 [10] - 副干酪乳杆菌CCFM1074经动物试验实证可调节免疫,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已获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0] - CCFM1025菌株已初步应用至澳优旗下to C品牌Nutrition Care的新款益生菌产品中 [15] 公司资源与行业地位 - 澳优已构建“研发-生产-市场-人才-品牌”五位一体的全球化布局,产品服务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2] - 锦旗生物拥有全程自控的完整益生菌产业链体系,累计取得130余项益生菌专利,打造了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益生菌示范产线 [15] - 全球营养食品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精准营养和功能化产品需求持续攀升 [9]
澳优与江南大学签订六年战略合作,成立两大创新中心,开启全链路协同
环球网· 2025-10-27 11:09
大会背景与行业意义 - 2025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于10月23日至26日在西安召开,总结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成立十周年的行业发展成就并探寻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 [1] - 大会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术专家、临床医生及企业代表等全行业力量 [1] 澳优与江南大学战略合作核心 - 澳优与江南大学签署六年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江南大学-澳优乳业微生态及功能乳联合创新中心”和“江南大学-锦旗生物益生菌协同创新中心” [3] - 合作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为主线,旨在打造创新协同新范式 [3] - 江南大学将CCFM1025和CCFM1074两株菌株及其专利正式转让给澳优旗下锦旗生物,启动产业化落地与商业应用推广 [1][10] 合作基础与历史成果 - 双方自2017年首次签署战略协议,合作从母乳、牛乳、羊乳研究延伸至益生菌,模式从联合人才培养升级为专家工作站落地 [5] - 2023年,双方共同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益生菌产业化生产示范线在锦旗生物江苏淮安工厂投产,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益生菌示范产线 [5] - 合作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模式,成果应用于抗抑郁、改善睡眠、抗流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能性菌株的商业化量产 [5] 技术细节与菌株功能 - 短双歧杆菌CCFM1025经研究实证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状态并提升认知功能,已获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发表超10篇SCI期刊文献 [10] - 副干酪乳杆菌CCFM1074经动物实验实证可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改善Th17/Treg免疫失衡所致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已获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0] - CCFM1025菌株已初步应用于澳优to C品牌Nutrition Care的新款益生菌产品,针对现代职场人群的情绪与睡眠问题 [11] 企业实力与行业影响 - 澳优已构建“研发-生产-市场-人才-品牌”五位一体的全球化布局,产品服务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 锦旗生物拥有从菌株筛选到市场化量产的全产业链体系,累计取得130余项益生菌专利,发表国内外文献100余篇 [11] - 合作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评价为校企合作新里程碑,将为行业创新瓶颈提供宝贵经验并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 [5][11]
上海张江“企动力”创享荟产业论坛系列活动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57
浦东新区张江镇党委书记王庆表示,"企动力"旨在汇聚政策、人才等核心要素为企业成长赋能,激发企 业的澎湃活力与内生动力;"创享荟"则着眼于"共创"与"共享",致力于打破壁垒、连接彼此,推动实现 价值的共生与成长。张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产学研用各环节衔接耦 合",营造一个更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协同性的营商环境。 上海张江"企动力"创享荟产业论坛系列活动日前举办。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张江镇委、镇政府主办,复 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协办,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打通政、产、学、研壁垒,推动科技 创新与产业融合。活动吸引了近50位企业代表、青年创业人才参与,共探创新路径,共话发展机遇。 会上,张江"企动力"创享荟正式揭牌,这一政企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作为链接政府、高校、企业与创业 者的重要桥梁,推动思想碰撞、智慧共享、合作共赢,持续优化张江创新生态。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会副 会长尹晨以"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为主题,围绕国际贸易格局、新时期科创政策、新质生产力发 展及生产关系变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为企业家 ...
文化铸魂 深耕产业——金瑞期货“十四五”奋进之路
期货日报· 2025-10-21 07:59
文章核心观点 - 金瑞期货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深化研究、创新风险管理方案和推动产学研协同,实现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1][7] 研究攻坚 - 公司组建专项研究小组深入产业链各环节收集一手数据,以严谨态度夯实研究基础 [2] - 针对再生铜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其供需格局与定价特点 [2] - 课题“有色金属企业套期保值有效性衡量与考核”成功结项并广受好评,课题“实体背景期货公司产业客户服务模式研究”获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研究计划“良好”等级 [2] 风险管理 - 为江西一家铜加工企业定制创新保值方案,引入铜期货期权工具结合期货工具,帮助企业大幅减少移仓换月损失并有效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4] - 针对某铜杆铝杆贸易企业设计基于净敞口的动态套期保值策略 [5] - 创新利用场内期权解决小微企业资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弱的问题,多项案例荣获中国期货业协会年度优秀案例 [5] 产学研协同 - 联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展“固定收益、外汇与商品理论与实务”系列培训课程,为大学生讲授行业知识 [6] - 积极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产融基地建设,协助实体企业申报并联合举办闭门会、研修班等产业培育活动 [6] - 通过产学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6]
北京发布“青创十条” 全力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沃土
北京商报· 2025-10-17 18:2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旨在构建普惠性政策体系,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1] - 政策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聚焦住房保障、创业空间、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 [1] - 目标是将北京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1] 政策调研与试点基础 - 政策基于今年初面向青年人才发放的3000余份调查问卷,梳理出生活压力大、创业成本高等14项问题 [3] - 自2025年4月起,海淀区、昌平区、经开区率先试点建设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覆盖7.24万余人次 [3] - 市级层面同步推出24条赋能政策,为"青创十条"奠定实践基础 [3] 住房保障措施 - 针对超七成青年人才反映的"房价贵、租金高"痛点,政策提出筹集约3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并定向给予租金减免 [3] - 海淀区"寓见西山"项目已提供922套精装公寓,应届毕业生仅需支付市场价60%的租金 [3] - 未来青年人才租住公寓可按实际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缴存额限制,部分可享"直付房租"服务 [3] 办公空间与金融支持 - 为破解超五成青年人才面临的办公成本高难题,政策计划盘活闲置资源,提供300万平方米免费或低价办公空间 [3] - 昌平区已优选26家孵化平台,释放2500个免费工位,覆盖未来科学城等科创核心区 [3] - 300亿元左右青年人才发展基金将落地,同步推出"人才投""人才贷"等系列金融产品 [3] 人才培养与政务服务 - 市级人才计划对青年人才倾斜占比不低于70%,优秀者可通过举荐参与高级职称考核认定 [4] - 经开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已建成10.55万平方米研学空间,可容纳2000名硕博学生及350名教师 [4] - 全市将配备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提供"一对一"服务,"易北京"App 2.0版与国际人才服务港线下平台联动提升服务效率 [4]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 - 北京市将打造20个左右创新创业街区、30个青年人才会客厅,并推出特色"CityWalk"线路及系列文体活动 [4] - 朝阳区已为青年人才提供乐园游览票、商场会员等专属权益,营造"创业不远行、生活有温度"的氛围 [4]
华阳集团:从技术突破到创新驱动的新跨越
新华财经· 2025-10-17 17:27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即立足并做强传统煤炭产业,同时延伸并超越煤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2] - 公司作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提升科技竞争力被视为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2] 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应用 - 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公司提前3年完成山西省煤矿全面智能化目标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2] - 公司构建起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产业第一梯队,其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2] - 二矿构建智能化矿井“一张图”,推进9大系统、36个子系统在线协同,实现井上遥控采煤、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原煤运输 [3] - 国家级智能化选煤厂一矿选煤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设备远程操控与智能集控,部分岗位无人值守,运行效率高达99.74% [3] - 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广泛:钠电防爆手电筒用于矿工巡检;钠电太阳能路灯适配多场景;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具备秒级响应、高可靠性,并在开元公司参与峰谷调节,一个季度节约电费15万元 [3] - 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单丝直径仅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密度是钢材的四分之一,拉伸强度是普通钢材的数倍以上,具备耐高低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4] 创新生态与研发体系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融合体系,与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化合作 [5] - 公司计划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 [5] - 公司倡导全员创新文化,鼓励职工进行“五小”创新,例如利用旧皮带制作防尘帘、发明简易管路缠绕装置等微创新 [6] - 公司将以重大项目为支点,以创新生态为杠杆,持续提升科技竞争力 [6]
从“华南虎啸星城”看长沙发展生态| 热点面对面
长沙晚报· 2025-10-10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华南五虎”)齐聚长沙是长沙产业生态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产业转移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跃升的新趋势 [7][8] - 龙头企业集聚对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战略目标形成关键支撑,通过技术外溢、人才吸引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升级 [9][10] - 长沙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包括人才资源、区位交通、营商环境、产业配套及“链长制”等政策,形成了“创新能力配套”和“风险抵御配套”的产业生态 [11][12][13] 产业转移趋势与动因 - 企业选址不再仅仅看重成本和政策,更看重区域的产业链完整性、创新资源集聚度和营商环境 [7] - 国内产业区域转移范式已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跃升,企业布局更看重创新要素浓度、产业链协同效率与区域经济活力 [8] - 长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统不守旧、新兴加速跑”的发展格局,因此成为龙头企业落地的热门选择 [7] 龙头企业对本地产业的影响 - 带动配套企业集群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的规模和水平 [9] - 具备技术外溢效应,直接推动长沙在相关专利和技术成果上跻身全国前列 [9] - 吸引高端人才流入,进一步激活本地创新氛围,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积蓄力量 [9] - 通过建设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载体,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本地的高效转化 [9] 长沙吸引企业的核心优势 - 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科齐全、科教资源丰富 [11] - 区位交通优越,依托高铁、机场、港口等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成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12]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项目落地周期缩短、成本降低,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12] - 产业配套完善,通过“链长制”推动补链强链,如前驱体材料环节本地配套率达100%,正极材料生产装备本地配套率超过80% [12] 产业生态构建模式 - 通过“链主+配套”模式完善产业链并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广汽在长沙落户形成了部分车型能100%就近配套 [13] - 通过“链主+科研”模式有效推动技术创新,例如华为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 [13] - 产业生态构建有赖于供应链就近化、场景驱动技术落地、产学研通道化及政策与园区“保姆式”服务四者交织形成的协同效应 [14]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借鉴“合肥模式”,设立“产业教授”、专家工作室等,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 [15] - 加大创投基金建设,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风险补偿,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 [15] -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等软环境,并建设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