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功能饮料龙头是现金大户,却要赴港上市融资,股东频频减持
搜狐财经· 2025-10-12 09:50
中国功能饮料第一 东鹏饮料,全称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东鹏实业于1994年注册成立。2003年10月林木勤及东鹏实业其他19名 员工受让接手东鹏实业产权。 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继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后,这家"功能饮料第一股"于10月9日递表,申请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由华泰国际、摩 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联合保荐。 东鹏饮料登陆A股4年多,股价高歌猛进,如今前往港股,控股股东林木勤的家族又将迎来一场资本盛宴。 制图:佘诗婕 2009年底,林木勤开启包装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之路,推出了带有防尘盖的瓶装东鹏特饮,成功打开了大本营广东的市 场。 彼时,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红牛是领头代表。而东鹏特饮在邀请谢霆锋担任品牌代言人、提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 饮"等朗朗上口的口号等一系列操作之下,日渐开始拥有国民知名度。 截至目前,东鹏饮料的产品矩阵已涵盖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果蔬汁饮料等多个品 类。公司更是成长为中国第一的功能饮料企业,收入增速在全球前20大上市软饮企业中位列第一。 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 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 ...
东鹏饮料冲刺港交所上市:卖功能饮料太赚钱,三年营收快翻番,净利翻一倍多
搜狐财经· 2025-10-10 19:02
东鹏饮料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与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港交所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主板发行股份。此次赴港上市,东鹏饮料希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品 牌国际影响力,并为未来海外市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东鹏饮料成立于2003年,旗下"东鹏特饮"是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核心品牌之一。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公司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红 牛中国,市占率超过15%。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从85.0亿元攀升至158.3亿元,净利润由14.4亿元增至33.26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幅 分别达36.4%和37.2%,展现出强劲的短期动能。 此外,该公司毛利率也逐年稳步上升,2022 - 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2025年上半年为44.4%。 | | |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 --- | --- | --- | --- | --- | --- | --- | | | 財註 | 2022年 | 2023年 | 20 ...
东鹏饮料,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联席保荐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54
| [编纂]的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H股(視乎[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可于[编纂]) | | [编纂]敬目 | : | [编纂]股H股(可予[编纂]及视乎[编纂]行使與否而 | | | 定) | | | 最高[编纂] : | | 每股H股[編纂]港元,另加1%經紀佣金、0.0027% | | | | 證監會交易徵費、0.00565%聯交所交易費及 | | | | 0.00015%會財局交易微費(須於[編纂]時以港 | | | | 元繳足,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血值 |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 | [甜蜜] | .. [辑量] | | | 聯席保薦人 ·[编纂] | | | | ◆ 华泰国际 | Morgan Stanley | UBS 瑞銀集團 | | 摩根 士 丹 利 | | | | (按英文字母赠序排序) | | | 2025年10月9日,来自深圳南山区的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astroc Beverage (Group) Co., Ltd.(下 称"东鹏饮料")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 ...
新股消息 | 东鹏饮料二次递表港交所 收入增速在全球TOP20软饮企业位列第一
智通财经· 2025-10-09 08:19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0月9日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鹏饮料(605499.SH))向港交 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曾于2025年4月3日向港交所 递交过上市申请。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以及2025年1-6月,东鹏饮料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 158.30亿元以及107.32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内综合收益总额分别约为14.26亿元、20.59亿元、33.64亿元以及 23.48亿元人民币。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 2023年 | | 2024年 | | 2024年 | | 2025年 | | | 人民幣 | | 96 | 人民幣 | % | 人民幣 | % | 人民幣 | % | 人民幣 | % | | | | | | | | | (未經審計) | | | ...
广东富豪的饮料帝国:半年狂赚107亿分红13亿,林氏家族独得8亿多
搜狐财经· 2025-09-21 18:28
提到潮汕,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潮汕人很会做生意,精明能干,敢想敢做,林木勤就是其中之一。 从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饮料小厂,到如今年入百亿的饮料帝国,他靠着别人不屑一顾的"抄袭"积累了数不尽的财富,其公司更是在今年上半年创下107.37亿 元的营收,不可谓不成功。 只不过,林木勤也没有委屈自己,分红的13亿中光是他们林氏家族就拿到了8亿多,因此引来外界的一众质疑。 有人说,林木勤不过是赶上了国企改制的东风,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也有人觉得,机会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看的是谁更有能力抓住机会,创造辉煌,那 么,林木勤的饮料帝国到底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彼时的林木勤不过是深圳一家建材公司的普通技术员,一次机缘巧合下,他被调往饮料行业,从一开始的底层员工,到后来的被提拔为管 理岗,最终靠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该饮料厂的总经理,而他所在的厂,正是日后的东鹏特饮。 只不过那个时候,东鹏是一个效率低下、连年亏损,甚至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的国企,林木勤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2003年,国企改制的浪潮袭来,他这才 抓住机会东拼西凑借了146万元,和其他19名员工联手接下这个烂摊子。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林木勤这一行为,毕竟 ...
钟睒睒,半年净赚76亿
投中网· 2025-08-28 10:0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6] - 茶饮料业务营收首次半年突破百亿达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较去年同期84.3亿元增加16.59亿元) [6] - 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但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超100亿元水平 [6] - 功能饮料营收28.98亿元(同比增长13.6%),果汁饮料营收25.64亿元(同比增长21.3%) [7] - 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上涨6%,总市值达5607亿港元 [7] 茶饮料竞争策略 - 无糖茶赛道增速放缓,2025年2-3月即饮茶销售额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 [9] - 东方树叶通过"开盖赢奖"活动促销,综合中奖率43%,其中25%概率获1元换购机会 [10] - 农夫山泉在无糖茶市场份额稳定在80%左右,头部效应强化 [11] - 行业促销加剧,娃哈哈、康师傅、东鹏等品牌均推出类似扫码促销活动 [11] 新产品拓展方向 - 6月推出碳酸茶饮料新品"冰茶",投入20亿元用于研发推广 [13] - 冰茶赛道竞争对手包括元气森林(2024年冰茶销售额超10亿元)及康师傅、统一(占冰红茶超70%份额) [13][14] - 全球冰红茶市场规模533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6.7%,2033年突破千亿美元 [14] - 行业趋势向加汽茶饮升级,统一、大窑等品牌推出气泡茶新品 [15] 渠道与市场扩张 - 加强山姆渠道合作,推出定制产品如17.5°橙汁、炭仌咖啡及纯透食用冰(2公斤装售价22.8元) [18] - 6月进入香港市场,覆盖超3500家终端,作为高端化与国际化试验 [19] - 出海战略聚焦发达国家市场,非东南亚地区 [20] 功能饮料布局 - 功能饮料细分领域增长强劲,巩固"尖叫""力量帝维他命水"产品线 [18] - 红色尖叫产品因停产引发二手市场炒作(单箱价格一度达8900元) [18]
钟睒睒渡劫:农夫山泉走出舆论与价格战的双重绞杀了吗?
36氪· 2025-08-27 19:2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强劲反弹 总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成功扭转2024年舆论危机导致的业绩下滑局面[1][3] - 通过绿瓶纯净水战术实现包装水业务反击 后战略重心回归红瓶天然水 推动包装水营收94.4亿元同比增长10.7% 经营利润率回升至35.5%[4][5][8][9] - 茶饮料业务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19.7% 首次超越包装水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经营利润率高达48.4%创历史新高[11][12] - 功能饮料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13.6% 果汁饮料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21.3% 验证公司多品类运营能力[17][18] - 公司毛利率超60% 净利率接近30% 盈利能力比肩国际巨头 体现强大成本控制和渠道优势[23][24] 包装水业务策略 - 2024年包装水业务营收同比锐减21.3% 因舆论危机和竞争对手价格战双重打击[1][4] - 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以9.9元/12瓶的毁灭性价格切入纯净水市场 直接攻击竞争对手腹地[4][5] - 绿瓶水实现双重战略使命:通过低价战术打乱对手进攻节奏 同时渗透下沉市场扩张渠道网络[5][8] - 2025年上半年战略重心回归红瓶天然水 红瓶水占比从70%回升至80%以上 资源聚焦核心产品[9] - 包装水业务营收94.4亿元同比增长10.7% 经营利润率回升至35.5% 基本恢复危机前水平[9] 茶饮料业务表现 - 茶饮料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19.7% 超越包装水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11] - 东方树叶在无糖茶领域市占率高达70% 通过一元乐享活动应对市场竞争[12] - 经营利润率高达48.4%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规模效应和上游供应链控制能力[12] - 公司深入云南茶叶产区建设现代化初制厂 实现对原料的强力掌控和成本优势[12] - 先发优势和长期市场培育使东方树叶与无糖原叶茶品类高度绑定 形成品牌护城河[13][14] 其他业务板块 - 功能饮料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13.6% 终端网点从120万家激增至180万家 体现渠道执行力[17] - 果汁饮料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21.3% 增速在所有品类中位居前列[18] - 采取双线策略:17.5°NFC橙汁切入高端市场 农夫果园覆盖大众市场[19] - 高端产品打品牌 大众产品走销量的组合拳验证公司平台化运作能力[19][20] 财务表现与竞争优势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1][24] - 毛利率超60% 净利率接近30% 盈利能力比肩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23][24] - 强大盈利能力提供战略缓冲空间 既能发动价格战也能确保渠道稳定[23] - 真正护城河源于内部运营体系构建 而非水源地营销概念[23]
东鹏特饮,00后捧上神坛
盐财经· 2025-08-22 18:28
行业增长态势 - 功能饮料销售额增长超过即饮茶 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饮料大类 [2] - 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 约是无糖茶饮规模的2倍 [2] - 2019-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从1119亿元增长至1665亿元 五年增幅近50% [8] - 能量饮料人均消费量从2015年不足1升跃升至2024年2.79升 [2] 东鹏饮料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 同比增长36.37% 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长37.22% [16][20] - 东鹏特饮单品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83.6亿元 占总营收77.91% 同比增长21.9% [23] - 2021年销量历史性反超红牛 并连续4年蝉联销量冠军 [17] - 国泰君安研报预测2026年东鹏特饮收入将突破200亿 [3] 竞争格局变化 - 红牛2024年全年营收219.8亿元 实现税前利润46亿元 [5] - 东鹏通过高毛利策略绑定渠道商 渠道商毛利空间25%-30% 较红牛高7-8个百分点 [38] - 2025年上半年华北市场营收17.07亿元 同比增长73.03% 西南市场营收12.82亿元 同比增长39.76% [22] 消费驱动因素 - 能量饮料饮用场景前四为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和电竞游戏(29.17%) [9] - Z世代贡献功能饮料65%的销售额 [13] - 抖音功能饮料词条达4.5亿次播放 小红书相关浏览量达1689.6万 [13] 产品多元化尝试 -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 成为十亿级单品 [24] - 新产品线包括即饮咖啡"东鹏大咖"和鸡尾酒"VIVI鸡尾酒" [24] - "补水啦"毛利率32.09% 低于公司整体毛利率45.14% [24] 渠道战略 - 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放冰柜30万台 计划2025年再投放10-20万台 [37] - 2025年上半年渠道推广费支出涨幅61.20% 主要因冰柜投入增加 [38] - 终端小店销售东鹏单瓶利润是可乐的2倍 年返利总额超5亿元 [38]
1500亿饮料巨头,6个月狂卖1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6:06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均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达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2] - 市值约1542.6亿元,截至8月19日股价报收296.65元/股,涨幅4.11% [2] - 2024年实现营收158.22亿元,毛利率44.82%,能量饮料毛利率高达48.25% [10] 产品与价格策略 - 东鹏特饮500ml规格每100ml单价为0.84元,不到红牛(1.93元)的1/2,主打"便宜大碗"策略 [4][7] - 250ml罐装东鹏特饮售价5元,相同规格红牛售价7.5元;500ml东鹏特饮售价6.5元,400ml红牛售价8元 [5] - 产品成分对比:东鹏特饮500ml含牛磺酸50mg、咖啡因20mg、维生素B6 0.40mg,低于部分竞品如奥地利红牛(牛磺酸320mg) [4] 市场扩张与渠道布局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术,2024年能量饮料销售量超300万吨,全国人均年消费量约2.1千克 [7] - 拥有超过3000家经销商,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市,终端门店约420万家 [7] - 全国布局13大生产基地,其中9个已投产 [7] - 广东区域收入占比降至23.72%,华北区域增长幅度达73.03% [14] 多品类战略与第二增长曲线 - 实施"1+6"多品类战略,推出电解质饮料、茶饮、咖啡等产品线 [14] - 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收入占比提升至13.91% [14] - 其他饮料收入8.8亿元,增长66.2%,收入占比8.2% [14] 行业格局与功能饮料市场 - 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2024年达1497.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248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8.9% [11] - 行业集中度高,CR3超70%,品牌粘性强 [14] - 功能饮料因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具有提神功效,适用场景广泛,利润空间高于普通饮料 [10] - "蓝帽子"保健食品认证门槛高,小型品牌难以进入 [13]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6.82亿元,同比增长37.27%,其中渠道推广费增长61.20%,广告宣传费增长34.30% [17] - 同期研发费用3292.69万元,仅为销售费用的1.96% [17] 股东动态与资本市场表现 - 实控人林木勤持股49.74%,2025年中期分红每10股派25元,林木勤将获约6.5亿元 [19] - 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通过减持套现约42亿元 [18]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30.75%,为11个季度以来最低 [17]
东鹏饮料:功能饮料龙头,第二成长曲线显现,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12 12:0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85亿/112.57亿/158.3亿,同比增长-/32.4%/40.6%,2025年上半年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1] - 22-24年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25上半年达45.15%,同比增加0.55 pct,主要受益于PET与白砂糖等原材料价格下降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4亿,同比下降23.24%,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及税费支付增加 [21] - 合同负债从年初47.61亿元降至36.67亿元,预收货款减少18.73亿元,反映经销商备货意愿下降 [21][22] 产品结构 - 东鹏特饮仍是核心产品,25H1收入83.61亿元(占比77.87%),毛利率50.61%,但占比从去年同期87.2%下降 [2] - "补水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5H1贡献15亿元(占比13.91%),单价7.21元/L显著低于竞品10元/L [2] - 推出无糖型能量饮料(500ml售价3.92元),添加L-α-甘磷酸胆碱成分,瞄准职场脑疲劳市场 [8] - 产品矩阵多元化成效显现,单一产品依赖风险降低 [2] 区域扩张 - 25H1广东/华北/华东/华中收入分别为25.46亿/17.08亿/15.36亿/13.77亿,华北增速73.03%领跑全国 [3] - 全国化战略成效显著,华北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销售区域 [3] - 经销网络覆盖420万家终端网点,较年初增加20万家,经销商达3,279家(净增86家) [4] - 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超90%,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已超过低线城市 [8] 营销策略 - 销售费用持续高增,25H1达16.82亿元(+37.27%),主要用于冰柜投放(累计30万台)、广告宣传及人员扩张 [6] - 实施"一元换购"活动,通过B端奖励机制和C端复购刺激提升渠道积极性 [7] - 一物一码系统实现动销数据实时监控,优化库存管理和活动策略 [7] - 赞助体育/电竞赛事及健身活动,品牌形象向年轻白领群体拓展 [10] 行业竞争 - 按销量计公司市占率44.5%居首,领先红牛(25.5%),但销售额仍次于红牛(39.1%) [18] - 行业CR2超70%形成双寡头格局,但新进入者加剧竞争(如正官庄、永安药业等) [18][20] - 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集中于"堆料+降价",如魔爪推出6元/升装产品 [20] - 中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2.8升/年,显著低于美(11.2升)、日(4.1升),行业增长空间大 [15] 资本运作 - 实控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股67.71%,25H1中期分红13亿元中家族获7.8亿元 [23][24] - 机构持股比例从21年44.6%降至25H1的15.7%,持股机构数从349家减至203家 [24][25] - 短期借款从23年30.16亿元骤升至25H1的61.28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左右 [26] - 已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拟成为第二家两地上市饮料企业 [27] 海外布局 - 重点拓展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利用气候条件匹配能量饮料需求 [10] - 海南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作为跨境业务支点 [10] - 探索高性价比产品出海策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