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鹏大咖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老板靠“山寨”饮料起家,一年狂揽百亿
商业洞察· 2025-10-28 17:28
公司近期发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85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年均增速显著[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3]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市值达1567亿元[3]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战略 - 创始人林木勤通过成本控制和洞察消费者需求,带领公司从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国营厂发展壮大[9][10] - 公司内部将增长视为最大战略,强调增长战略已深入员工骨子里[4] - 公司股东评价林木勤和公司风格务实[4] - 创始人保持警醒,习惯通过观察服务区垃圾桶中的空瓶来了解产品情况[4] 产品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推出补水啦、东鹏大咖等新产品以减少对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的依赖[4] - 2025年上半年,新产品补水啦实现营收14.93亿元[4] - 公司通过赴港上市为全球化市场铺路,但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仅0.2%[6] - 在核心出海市场东南亚,公司面临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的先发优势[6] 差异化竞争与市场扩张 - 2009年,公司推出采用带防尘盖PET塑料瓶包装的东鹏特饮,定价为红牛的一半,主打下沉市场[10] - 市场推广初期聚焦广东东莞,定下在东莞市场营收过亿元后再向外扩张的目标[12] - 2013年公司开始全国化扩张,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广告[14] - 针对南北方消费差异,公司在北方市场推出500毫升大瓶装产品,成功打开局面[15] - 2016年竞争对手红牛爆发商标之争,为公司提供了市场突围机会[15] 市场份额与渠道建设 - 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从82.1%降至53.3%,而东鹏特饮市场份额从4.7%增至16.7%[17] - 按销量计,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4年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拥有超3200家经销商,超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18] 数字化战略与运营 - 公司自2015年开始营销数字化创新,推出“一物一码”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20] - 数字化系统使管理层能实时查看进销存、动销、开箱、开瓶等关键数据[21] - 创始人称公司的数字化可能是中国饮料企业中最好的,能比一般企业快一两个月了解市场情况[22]
东鹏饮料的“资本迷局”:一边分掉54亿利润,一边携百亿现金赴港募资 | IPO观察
钛媒体APP· 2025-10-28 14:26
近期,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 笔者注意到,东鹏饮料收入高度依赖能量饮料,每年至少7成收入来自该品类,产品结构单一化特征显著。不过这一业务支撑了公司业绩增长,报告期内营 收与利润均保持上升趋势。 但亮眼业绩背后的资金操作逻辑备受争议。一方面,分红力度大——报告期内累计股息分配54亿元,占同期 91.82亿元总利润的58.81%;另一方面,却推进 赴港IPO募资,形成"一边掏钱给股东、一边寻求外部融资"的反差。更关键的是,东鹏饮料自身资金极为充裕。自2023年起,现金类资产稳定在60亿元以 上,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叠加理财产品后"现金类"资产超百亿元;经营现金流同样强劲,三年半合计净流入128.36亿元,无需外部资金即可支撑日常经 营。这种"资金充足仍募资"的操作,让市场难以理解其募资必要性。 产品单一,大举分红 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2021年5月成功登陆A股,成为A股"功能性饮料第一股",其核心品牌"东鹏"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民族饮料品牌之一,目前公司形成 了涵盖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果蔬饮料等多品类产品矩阵 ...
广东老板靠「山寨」饮料起家,一年狂揽百亿
36氪· 2025-10-24 22:48
东鹏饮料方面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文|胡楠楠 编辑|米娜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封面来源|东鹏饮料集团官方公众号 千亿功能饮料大佬,再冲港股。 近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继今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公司二次冲刺港股。东鹏饮料方面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 业务发展需要。 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5亿元、112.57亿元、 158.3亿元,同比增长21.81%、32.44%、40.62%;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 37.22%。 市值也水涨船高,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东鹏饮料市值达1567亿元。创始人林木勤家族的财富也随之增长,2022年胡润富豪榜显示,林木勤以305亿 元的身价,成为广东潮汕新首富,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中,林木勤家族以777.7亿元的持股市值,位列深圳榜单前十。 但高增长也难掩林木勤的焦虑。 林木勤今年6 ...
东鹏饮料冲刺港股:爆品依赖症待破解,海外收入占比低
新京报· 2025-10-24 22:15
赴港上市进程与目的 - 公司于2024年3月官宣筹划赴港上市,4月递交申请,10月更新申请材料 [2] - 若上市成功,将成为继安德利果汁后又一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饮料企业 [2] - 上市旨在提升资本实力、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3]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 募资用途包括在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实现本地化运营 [3] - 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内拓展海外市场,短期聚焦东南亚,中长期发力美国等市场 [3] - 选择东南亚因地理位置相近、文化饮食习惯相似,利于产品推广并降低进入难度 [3] - 海外市场被视为公司未来3到10年增长的源头,目标是实现从跨国销售向本土运营的转型 [4] 财务表现与市场依赖 - 2024年营业收入约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 [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89亿元,同比增长76.44%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17.40亿元,同比下降23.24%,主因2024年末预收货款多及本期税费支付增加 [9] - 国内市场是主力市场,2024年广东、华东、华中、华北、广西及西南等市场合计收入占比约84.50% [5] 产品结构与收入构成 - 2024年能量饮料收入占比84.08%,电解质饮料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49%提升至9.45%,其他饮料合计占比6.47% [9] - 能量饮料毛利率较2023年增加2.89个百分点至48.25%,主因原材料价格下降 [9] - 东鹏特饮系列在2023年首度成为“百亿大单品”,是公司核心引擎 [9][10] - 截至2024年底,海外市场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不足1% [7] 多元化布局与研发投入 - 公司自2023年起进行多品类布局,推出电解质水、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等产品 [11] - 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销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8.20%下降至64.48%,电解质饮料销量占比从10.21%上升至22.49% [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上涨11.17%,主因公司加大研发力度 [11] - 赴港上市募资亦将用于潜在投资或并购,以助力市场份额提升及业务多元化增长 [13]
广东老板靠「山寨」饮料起家,一年狂揽百亿
36氪· 2025-10-24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胡楠楠 文 | 胡楠楠 编辑 | 米娜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封面来源 | 东鹏饮料集团官方公众号 市值也水涨船高,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东鹏饮料市值达1567亿元。创始人林木勤家族的财富也随之增长,2022年胡润富豪榜显示,林木勤以305亿 元的身价,成为广东潮汕新首富,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中,林木勤家族以777.7亿元的持股市值,位列深圳榜单前十。 但高增长也难掩林木勤的焦虑。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东鹏饮料方面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林木勤今年61岁,是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据百度百科,他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如今的林木勤,除了每天看数据,还有一个习惯:每次开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留时,都会看一眼那里的垃圾桶,数一数有多少空饮料瓶是自家的产品。 这能让他时刻保持警醒,不敢懈怠。 在东鹏内部,增长被视为最大的战略。 林木勤曾在2022年的一次对话中称,"东鹏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强调要增长,可以说我们的增长战略深入到员工的 骨子里。" 千亿 ...
广东老板靠“山寨”饮料起家,一年狂揽百亿
36氪· 2025-10-20 07:54
公司上市与资本动态 - 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为二次冲刺港股[1] - 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1] - 公司于2021年成功登陆A股,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1][15]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市值达1567亿元[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同比增长21.81%、32.44%、40.62%[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1] - 2018至2022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15] 业务战略与增长 - 公司内部将增长视为最大战略,增长战略深入到员工骨子里[1][4] - 近几年公司开始加快多元化与全球化脚步[4] - 公司通过推出补水啦、东鹏大咖等新产品,减少对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的依赖[4] - 2025年上半年,新产品“补水啦”实现营收14.93亿元[4]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15] - 按销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仅次于红牛[15] - 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从82.1%降至53.3%,而东鹏特饮市场份额从4.7%增至16.7%[15] - 公司出海的核心市场是东南亚,但海外收入占比仅0.2%[4]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林木勤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曾当过技术员并在饮料厂从基层做起[3][6] - 1997年林木勤加入东鹏饮料前身出任副总经理,当时公司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6] - 2003年林木勤个人出资267万元(占股58.04%)买下濒临倒闭的国营饮料厂[6] - 2009年东鹏特饮正式推出,采用带防尘盖的PET塑料瓶包装,并将价格定为红牛的一半[7] 产品策略与市场拓展 - 东鹏特饮为避开与红牛直接竞争,聚焦下沉市场,主攻货车司机、蓝领等价格敏感人群[7] - 市场推广初期聚焦广东市场,定下在东莞市场做到一个亿再走出去的目标[9] - 2012年东鹏特饮营收过亿元,同年中国红牛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10] - 为打开北方市场,公司推出500毫升大瓶装,售价5元,比红牛350毫升装便宜1元[13]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13年公司签约谢霆锋作为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广告打响名气[11] - 2015年公司推出新slogan“年轻就要醒着拼”,开启年轻化战略[11] - 公司创新性地推出“创可贴”广告、首创“瓶盖扫码”等营销方式[11] - 2016年红牛商标之争爆发,为东鹏特饮提供了市场突围机会[13] 渠道建设与终端网络 - 到2018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已达到1123家[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已有超3200家经销商,超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15] 数字化运营与管理 - 公司早在2015年就开始营销方面的数字化创新,推出了一物一码[16] - 数字化已深度融入公司经营决策,林木勤称其为“一把手工程”[17] - 公司数字化系统可在手机上查看当天的进销存、动销、开箱、开瓶数据[17] - 林木勤每天7:30查看数据,能实时看到前一天的动销情况,比一般企业快一两个月[18]
赚疯了的东鹏,为啥急着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0-17 18:39
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于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显示出其登陆港股的迫切性[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至6月,公司营业收入达107.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7%[2][3] - 同期净利润为3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3%[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24%[3] - 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45.15%,净利率为22.12%[5] 产品结构变化 - 能量饮料产品销量为196.6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6.08万吨,但销售占比从78.20%下降至64.48%[4][5] - 电解质饮料销量大幅增长至68.57万吨,销售占比从10.21%提升至22.49%[4][5] - 其他饮料销量为39.76万吨,占比13.03%[5] - 产品多元化趋势显现,第二增长曲线已形成[4] 盈利能力与产品毛利 - 核心产品能量饮料的毛利率高达50.61%,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5] - 电解质水等新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但其较低的毛利率会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5] - 公司面临依赖高毛利但结构单一的拳头产品,或转向多元化但增长放缓的悖论[6] 市场策略与销售费用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至16.82亿元人民币,同比提高37.27%[8] - 费用增长主要用于渠道推广和广告投入的增加[8] - 电解质水"补水啦"、咖啡品类"东鹏大咖"等新产品正通过"一元乐享"等高频率促销活动抢占市场[8][10] - 此策略复制了公司早年东鹏特饮通过扫瓶盖领红包等方式成功抢占下沉市场的路径[10] 行业竞争环境 - 无糖茶饮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后,于2025年到达巅峰并呈现负增长态势[12] - 饮料行业整体进入下行期,各大品牌纷纷采用促销活动提振销量,价格战加剧[12] - 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头部品牌实力雄厚,在现金储备和渠道规模上具有优势[12] - 公司中低端策略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将面临更大挑战[12] 上市融资用途解读 - 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意在调整新旧产品生产侧重[14] - 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对应持续的广告投放和促销活动[14] - 推进全国化战略及渠道精细化运营,可能通过进一步让利渠道以应对价格战[14] - 拓展海外业务及探索并购机会,计划将低价策略复制到东南亚等中低端市场[14]
股东频繁套现,“不差钱”的东鹏饮料急于港股IPO,是融资还是“圈钱”?
搜狐财经· 2025-10-15 18:00
上市进程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是继2025年4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尝试,两次申请间隔仅6天 [2] - 公司自2021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后,持续寻求资本国际化,曾于2022年筹划瑞士上市,并于2024年转向港交所 [2] - 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计划主要用于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完善产能布局、加强品牌建设及增强产品开发能力 [3] 市场地位与财务业绩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4]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58.39亿元,归母净利润达33.27亿元,相比2018年净利润累计增长超过14倍 [2][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为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 [4] -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从2022年的41.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4] 销售与研发投入 - 销售费用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4.49亿元、19.56亿元和26.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01% [5]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16.82亿元,同比增长37.27% [5] - 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375.5万元、5439.1万元和6267.1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68% [6] 产品结构与新业务 - 公司对能量饮料产品存在依赖,其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96.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7.9% [7] - 新推出的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93亿元,追平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13.7%,收入占比跃升至13.91% [7] - 2025年7月,能量饮料被纳入“特殊用途饮料”监管试点,要求标注“每日限量”警示并禁止18岁以下人群食用含特定成分的产品 [7]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面现金及金融资产合计超70亿元,未分配利润达59.8亿元 [3] - 2025年3月,公司宣布使用不超过11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5年6月底购买的投资产品约85亿元 [8] - 2024年短期借款激增118.69%至65.51亿元,导致流动比率跌至0.85,截至2025年中期货币资金52.62亿元,短期借款61.28亿元,存在“大存大贷”现象 [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0亿元,同比下降23.2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降至0.73 [8][9] 股东减持与分红 - 林木勤家族累计已变现超过50亿元,主要通过股东减持和高比例现金分红实现 [10][11] - 2025年3月至5月,股东鲲鹏投资减持套现约19.08亿元,林木勤父子因此套现逾12亿元 [11]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66亿元,平均分红率高达63.62%,仅2025年上半年分红总额达13亿元 [11] - 林木勤家族控制公司约65%的股权,在累计分红中分得约42.8亿元 [11] 市值表现与市场挑战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公司股价报291.85元/股,总市值约1517.66亿元 [12] - 公司面临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消费趋势变化以及产品结构单一等成长性挑战 [12]
东鹏饮料冲刺港交所上市:卖功能饮料太赚钱,三年营收快翻番,净利翻一倍多
搜狐财经· 2025-10-10 19:02
上市申请与战略意图 -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与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3] - 公司赴港上市旨在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并为未来海外市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体现其从国内龙头向国际化饮料集团转型的战略意图 [3][9] - 若成功上市,公司将成为继农夫山泉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中国饮品巨头 [9] 市场地位与行业竞争 - 公司旗下“东鹏特饮”是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核心品牌之一,2023年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红牛中国,市占率超过15% [3] - 当前行业竞争激烈,红牛维他命饮料、乐虎、魔爪等品牌均在积极布局新品与渠道 [9] - 公司希望通过此次上市获得资本助力,以巩固其在市场的龙头地位 [9]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0.0023亿元(约85.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033.6万元(约158.3亿元) [3][5]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4.4亿元增至2024年的33.2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36.4%和37.2%,展现出强劲的短期增长动能 [3] - 公司毛利率稳步上升,从2022年的41.6%提升至2024年的44.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44.4% [3][5] 业务运营与渠道拓展 - 公司产品结构已由单一能量饮料向多元化饮品矩阵拓展,推出“东鹏补水啦”、“东鹏大咖”、“瓶装水系列”等新品,覆盖功能饮料、咖啡及日常饮水等消费场景 [6] - 公司积极拓展电商、便利店与下沉市场渠道,截至2023年底,全国经销商数量超过6000家,覆盖31个省区市 [7] - 公司近年来加大研发与品牌投入,2023年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达8.2亿元,占营收比重约8.4% [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利用港股募集资金进一步拓展产能、加强供应链建设,并加快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布局 [9] - 此次上市标志着功能饮料赛道的新一轮资本竞争正式开启 [9]
半年营收破百亿后,东鹏饮料再掏13亿分红
国际金融报· 2025-08-22 22:4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7.37亿元 同比增长36.37% [2] - 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长37.22% 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2] - 中期分红总额13亿元 每股派现2.5元 [9]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7次 总金额66亿元 分红率达63.62% [10] 行业地位与品牌价值 - 赚钱能力位列软饮料行业第二 仅次于农夫山泉 [2] - 以30.8亿美元品牌价值首次跻身全球软饮料品牌前十 [2] - 东鹏特饮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位居第一 [5] 产品结构分析 - 能量饮料板块营收83.6亿元 同比增长21.9% [5] -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从90%降至77.91% [5] - 电解质水"补水啦"营收14.93亿元 同比增长213.7% 收入占比跃升至13.91% [5] - 东鹏特饮上半年营收增速较去年同期的33.49%显著放缓 [5] 营销与新品策略 - 上半年销售费用16.82亿元 同比增长37.27% [7] - 渠道推广费支出同比增长61.20% 广告宣传费增长34.30% [7] - 通过运动赛事营销 综艺植入和体育赞助推动新品增长 [7] - 新增多个跨界商标注册 包括方便食品和啤酒饮料类别 [7] 股权结构与财富表现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股62.91% [12] - 林木勤父子以68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93位 财富年增值380亿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