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速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黄仁勋对谈:AI会让你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
美股IPO· 2025-11-20 21:09
文章核心观点 - AI生产力提升不会导致失业,反而因公司可执行想法增多而使人更忙碌 [1][4][21]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市场规模超越手机,因个人和工业领域需求巨大 [1][3][8] - 计算模式正经历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当前并非AI泡沫 [1][6][45] 创新与创造 - 事业核心在于创造而非颠覆,例如SpaceX创造可重复使用火箭 [3][8] - 通过一阶思维规模化降低成本,如将电池成本从每千瓦时1000美元降至100美元以下 [7]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款真正实用的人形机器人 [3][8] - 人形机器人需求来自个人拥有和工业应用,每个人可能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8][9] -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是消除贫困、让所有人富裕的唯一途径 [11] AI工厂与计算模式变革 - 计算模式从“检索式”转向“生成式”,需要AI工厂实时生成内容 [13][14] - 人工智能是基础设施,将颠覆每个行业、公司和国家 [13] - 推荐系统是当今互联网引擎,生成式AI是第三个巨大机遇 [6][46] 工作与货币的未来 - 长期看工作将变成可选项,如同爱好 [5][16][18] - 短期内AI提升生产力,使人们更高效也更忙碌,因积压项目得以加速推进 [1][4][21] - 若AI和机器人技术持续改进,未来货币将失去重要性 [6][19] 太空AI与能源 - 太空AI不可避免,五年内最低成本AI计算方式将是太阳能AI卫星 [6][38][40] - 太空优势在于持续太阳能供电和辐射冷却,无需电池和复杂冷却系统 [38][40][43] - 地球能源限制AI算力扩张,例如年增300吉瓦AI算力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三分之二 [43] 重大合作与投资 - xAI将与英伟达、沙特Humane合作在沙漠建设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 [1][30][31] - 英伟达与Humane合作利用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训练机器人和数字工厂 [34] - 沙特将炼油厂转型为AI工厂,并建设用于量子计算机模拟的超级计算机 [13][34] 加速计算趋势 - 全球高性能计算正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Top500超算中加速计算占比从10%升至90% [45][46] - 摩尔定律终结推动加速计算转型,以应对计算需求与算力供给差距 [45]
英伟达(NVDA.O)FY26Q3跟踪报告:Q3营收及Q4指引均超预期,公司表示未见明显AI泡沫
招商证券· 2025-11-20 19:16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FY26Q3业绩表现强劲,营收及毛利率均超预期,且对FY26Q4的业绩指引乐观 [1][3]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认为AI行业未见泡沫,已进入良性循环,其Blackwell平台需求旺盛,生态系统快速扩张 [4][8] - 数据中心业务是核心增长引擎,受益于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转型,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8][15][16] 财务业绩总结 - FY26Q3营收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22%,超出市场预期的540亿美元 [1] - FY26Q3 non-GAAP毛利率为73.6%,达到指引区间上限,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1] - FY26Q4营收指引中值为650亿美元(±2%),预计同比增长65.3%,环比增长14.0% [3] - FY26Q4毛利率指引为75%(±0.5个百分点),并预计FY27财年毛利率约75% [3][36] 分业务板块表现 - **数据中心**:营收5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66.4%,环比增长24.6% [2] - 计算产品营收430亿美元,同比增长55.8%,环比增长27.2%,主要得益于GB300量产,其营收占Blackwell总营收约三分之二 [2][8] - 网络产品营收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5%,环比增长12.3%,得益于NVLink横向扩展及Spectrum-X以太网和Quantum-X InfiniBand业务增长 [2] - **游戏和AIPC**:营收42.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1%,渠道库存处于正常水平 [2][30] - **专业可视化**:营收7.60亿美元,同比增长56.4%,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DGX Spark AI超级计算机 [2][31] - **汽车和机器人**:营收5.92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主要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动 [2][32] 技术与平台进展 - **Blackwell平台**:势头强劲,GB300营收占比超过GB200,已向主要云厂商批量发货 [8][20] - **Rubin平台**: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预计性能将超越Blackwell [8][21] - **Hopper平台**:进入第13个季度,FY26Q3营收约20亿美元 [2][8] - **网络技术**:推出Spectrum-XGS横向扩展技术,NVLink已发展至第五代 [8][24] - **生态系统合作**:与富士通、英特尔、ARM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整合NVLink技术 [8][24] 市场前景与行业动态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6年12月期间,Blackwell和Rubin平台营收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到本十年末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预计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 [15][4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判断超大规模工作负载向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的转型将占据其长期机遇的约一半 [4][16] - 云服务提供商和超大规模企业的2026年总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约6000亿美元,较年初增加2000多亿美元 [4][16]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强调其架构支持三大平台转型: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生成式AI替代传统机器学习、智能体AI的兴起 [37][38][39]
马斯克黄仁勋对谈:AI会让你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
华尔街见闻· 2025-11-20 15:36
合作项目 - xAI、英伟达与沙特国家级AI公司Humane合作,将在沙漠中建设一座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1] - 项目第一阶段先启动50兆瓦,并且将与英伟达合作[29] - 亚马逊云服务(AWS)也将与Humane合作,第一阶段启动100兆瓦,目标是1吉瓦[29] 创新理念与行业前景 - 创新事业的核心是创造而非颠覆,例如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是以前不存在的产品[3][7]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比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3][8][9] - 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将非常庞大[3][8][9] AI工厂与计算模式变革 - 计算模式已经从“检索式”转变为“生成式”,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厂实时生成内容[3][12][13] - 人工智能是一种基础设施,未来每个公司、每个行业、每个国家都会用到它[12] - 沙特阿拉伯正在将炼油厂转型为人工智能工厂[12] 对工作与经济的长期展望 - 从长远看(10年或20年),工作将变成“可选择的”,就像一种爱好[3][15][17] -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将真正消除贫困,这是让每个人都变得富裕的唯一方法[3][11] - 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持续改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金钱将不再重要[4][19] AI对生产力的短期影响 - AI不会让人失业,反而让人更忙,生产力提升后公司任务积压更多,有更多想法需要实现[3][20][21] - 以放射科为例,AI驱动使影像分析更高效,放射科医生招聘人数增加,能接收更多患者并更准确诊断疾病[22] 太空AI与计算成本 - 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里,进行AI计算的最低成本方式将是使用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5][32] - 太空优势明显:太阳能持续不断、无需电池、冷却只需通过辐射、太阳能电池板更便宜[32][34] - 地球能源潜力有限,例如每年实现300吉瓦AI计算能力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几乎不可能在地球实现[34] 行业趋势与计算转型 - 当前看到的不是AI泡沫,而是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5][37] - 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中,加速计算的占比从六年前的10%升至如今的90%,标志着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拐点[37] - 推荐系统是当今互联网的引擎,正从基于CPU的传统模式转向基于GPU的生成式AI模式,这是继数据处理之后的第三个巨大机遇[5][38]
英伟达高管解读Q3财报:营收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新浪科技· 2025-11-20 08:40
专题: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570.06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65% 英伟达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营收为570.06亿美元,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 22%;净利润为3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21%;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净利 润为3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23%。(注:英伟达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2025年1月底至 2026年1月底为2026财年)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以代码辅助领域为例,英伟达自身便大量应用这类技术,其 实行业内众多企业亦是如此。像Cursor编程助手、云代码工具、开放式人工智能的代码生成模型以及代 码托管平台的编程助手等组合应用,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的应用类型之一。如今这类工具已不仅限于软 件工程师使用,借助可视化编程技术,企业内部的工程师、营销人员以及供应链规划人员等都能运用。 类似的应用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医疗领域的OpenEvidence公司、数字视频剪辑领域的Runway公司等。 众多新兴初创企业都在积极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技术,而且人工智能的日常使用率也在持续攀 升。 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工作也在稳步 ...
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全文(附PPT)
美股IPO· 2025-11-20 07:45
英伟达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的问答环节中,确认了 Blackwell 和 Rubin 平台在 2025 年和 2026 年 的 5000 亿美元 营收预测仍在轨道上,并指出这 一数字仍有增长空间,例如与沙特阿拉伯王国(KSA)达成的 40 万至 60 万 块 GPU 的三年期协议以及与 Anthropic 的新增合作。 英伟达(NVIDIA)公布了出色的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达 5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并创下季度环比增长 22% 的纪录。数据中心营收创纪录地达到 510 亿美 元,同比增长 66%。强劲增长主要由加速计算、强大的 AI 模型和代理式 AI 应用这三大平台转型驱动。公司对 Blackwell 和 Rubin 平台抱有极高期待,预计从今 年初到 2026 年底,这两大平台的收入可见性达到 5000 亿美元。Blackwell (GB300) 势头强劲并已开始向主要客户出货。下一代 Rubin 平台计划在 2026 年下半 年加速推广,将再次提供相比 Blackwell 的 X 因子性能提升。 网络业务表现尤其突出,营收达 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2%。英伟达正通过与 OpenAI、Ant ...
【招商电子】英伟达GTC华盛顿跟踪报告:Black-Rubin营收规模大超预期,VR内部结构持续升级
招商电子· 2025-10-31 19:21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GTC 2025上展示了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Blackwell芯片出货指引和Rubin架构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公司正进入一个由AI驱动的强劲增长周期,其技术生态已扩展至6G、量子计算、自动驾驶和生物制药等多个前沿领域 [3][4][5][6][7] 产品性能与出货指引 - Blackwell芯片展现出爆发式增长,过去四个季度已出货600万块,全生命周期总出货量预计达2000万块,是上一代Hopper架构的5倍 [3] - Blackwell与2026年推出的Rubin芯片将在未来五个季度贡献5000亿美元GPU销售额,当前订单尚未包含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后续区域市场拓展有望进一步推升出货量 [3][65] - Blackwell GPU已在亚利桑那州实现全面生产,基于该芯片的系统同步在美国组装 [3] 技术架构突破 - Vera Rubin计算架构采用第三代完全无缆化与100%全液冷设计,其NVL144平台FP4推理性能达3.6 Exaflops,FP8训练能力1.2 Exaflops,较GB300 NVL72提升3.3倍 [4] - NVL144平台集成BlueField-4数据处理器,支持14.4TB/s NVLink与800GB/s ConnectX-9,HBM4内存速度13TB/s,快速内存容量75TB,较GB300提升60% [4] - 第二代Rubin Ultra NVL576平台计划2027年下半年发布,FP4推理性能将达15 Exaflops,较GB300提升14倍,HBM4e内存容量升级至1TB [4] 6G网络与AI-RAN布局 - 英伟达与诺基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推出Aerial RAN Computer计算平台,共同推动6G网络转型与AI融合,通过AI优化6G频谱效率 [5][24] - 合作将打造"AI on RAN"生态,在6G网络之上构建云计算平台,为自动驾驶、无人机等场景提供低时延边缘AI算力 [5][25] - AI-RAN技术将于2026年启动试验,预计2030年AI-RAN市场规模累计超2000亿美元 [5] 量子计算协同架构 - 推出NVQLink高速互连技术,实现量子处理器与GPU/CPU系统的无缝连接,形成量子-经典协同计算架构,支持量子比特从数百个向数十万个扩展 [6][32] - 已有17家量子计算企业及5家控制器制造商支持NV QLink,美国能源部旗下9大国家实验室将利用该技术推进科学研究 [6][33] 多领域战略合作落地 - AI超算领域与甲骨文合作打造美国能源部最大AI超算Solstice和Equinox,总计配备11万块Blackwell GPU,提供2200 Exaflops AI性能,计划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7][36] - 自动驾驶领域与Uber合作部署DRIVE AGX Hyperion 10平台,计划从2027年起将Uber Robotaxi车队规模扩至10万辆 [7][108] - 制药领域与礼来共建超算系统,由1000块Blackwell Ultra GPU驱动,旨在加速药物发现 [7] AI工厂与基础设施 - 推出BlueField-4数据处理单元,支持800Gb/s吞吐量,计算能力是前代BlueField-3的6倍,可支撑AI工厂规模扩大3倍 [8] - AI工厂是专门用于运行AI的新型基础设施,旨在高效生成高价值的Token数据,与通用数据中心有本质区别 [45] - 通过极致协同设计,Grace Blackwell平台的单GPU性能是上代产品H200的10倍,实现了10倍性能提升与10倍成本降低 [59]
三六零股价涨停:Q3净利润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AI业务连获大单
格隆汇· 2025-10-31 16:40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扭亏为盈,股价出现涨停,市场关注点在于其从传统安全软件商向“AI+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结构性转型 [1]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16.88%,增速高于上半年3.67%的同比增幅 [2]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迎来重要拐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近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截至9月末货币资金余额约223.3亿元,流动比率3.59倍,短期偿债压力可控 [2] AI业务进展与商业化 - 2025年10月在AI政企市场连续中标,累计金额超3亿元,包括武汉项目1.32亿元、呼和浩特项目约1.6亿元及宁波项目2268万元,部分项目服务周期为18个月,收入具备持续性与可预测性 [3][4] - 已形成从底层大模型到上层应用、AI硬件、AI安全产品和智能体的完整生态闭环 [4] - “360智脑”系列模型“360zhinao2-o1.5”在SuperCLUE中文大模型评测中综合能力位列国产大模型第一梯队,获得测评第四名 [4] - “纳米AI搜索”及“纳米AI智能体”月度Web访问量合计超4.5亿次,国内排名第二、三名;7月月活超1200万,国内排名TOP 10 [5] - 通过“蜂群引擎”实现多智能体协同框架突破,千Token成本比国际顶尖模型低80% [5] - 推出“大模型卫士”应对提示注入攻击等新型风险,并打造“安全专家智能体”,形成“AI+安全”双轮驱动模式 [5] 政策与行业环境 - 2025年10月新修《网络安全法》通过,新增条款明确国家支持AI关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监管,并将AI安全提升至立法高度 [7]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调深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及AI与产业结合 [7] - 外部政策环境与公司“AI+安全”战略高度契合,AI安全立法与“十五五”人工智能+行动构成十年级产业红利 [7]
三六零(601360.SH)股价涨停:Q3净利润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AI业务连获大单
格隆汇APP· 2025-10-31 16:36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扭亏为盈,标志着从“安全软件商”向“AI+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结构性转折 [1]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16.88%,增速高于上半年的3.67% [2]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近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截至9月末货币资金余额约223.3亿元,流动比率3.59倍,短期偿债压力可控 [2] AI业务进展 - 2025年10月连续中标多个AI政企项目,累计金额超3亿元,部分项目服务周期为18个月,收入具备持续性 [3][4] - 模型能力持续迭代,“360智脑”系列最新模型在权威评测中综合能力稳居国产大模型第一梯队 [4] - “纳米AI”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其搜索及智能体月度Web访问量合计超4.5亿次,月活超1200万,国内排名前列 [5] - 通过“蜂群引擎”实现多智能体协同,千Token成本比国际顶尖模型低80% [5] - 将AI与安全基因深度融合,推出“大模型卫士”和“安全专家智能体”等产品 [5] 政策环境 - 新修《网络安全法》将AI安全与发展提升至立法高度,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7]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与公司“AI+安全”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7] - AI安全立法与“十五五”人工智能+行动构成十年级产业红利 [7]
英伟达一骑绝尘:算力需求强劲 市值迭创纪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07:08
10月29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2.99%至207美元/股,总市值高达5.03万亿美元;三个月前的7月9 日,英伟达市值刚刚超4万亿美元,现在它的体量已经超过2024年德国、日本的GDP。 不负众望,英伟达成为第一家5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 "黄教主"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截至10月29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八。 两年前,英伟达的市值还不到1万亿美元,随后开启涨涨涨模式。 2023年6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不到一年时间,2024年3月,突破2万亿美元。 当年6月,市值直接飚到3万亿美元,从2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时3个月。 从3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英伟达又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只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如此巨大的体量,还能在一个季度左右,就完成 了万亿美元的跨越,英伟达刷新了全球纪录。 放眼全球科技界和美股历史,5万亿美元,都是新的里程碑。往后或许会有企业来到5万亿美元俱乐部, 但是第一名的突破,总是最难的。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黄仁勋带着英伟达,在短期内做到了两次 第一。 从2022年底ChatGPT面世以来,背后的技术引擎英伟达真正走向台前, ...
迭创市值纪录 英伟达算力地平线一骑绝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0:17
公司市值里程碑 -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10月29日收盘股价为207美元/股,总市值达5.03万亿美元 [1][3] - 公司市值从4万亿美元增长至5万亿美元仅用时3个多月,其体量已超过2024年德国或日本的GDP [3][4] - 公司市值在两年前尚不足1万亿美元,于2023年6月突破1万亿美元,2024年3月突破2万亿美元,同年6月突破3万亿美元,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3至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率高达125%,而其他Fabless公司同期增长率大多仅为20%左右 [6]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6年(未来5个季度)Blackwell和Rubin GPU芯片带来的收入将超过5000亿美元,当前订单量已达2000万颗,是上一代Hopper架构全生命周期出货量(400万颗)的5倍 [6] - 预计到2027年,仅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六大云计算巨头的资本支出就将增至6320亿美元 [6] 行业影响与产业链 - 高盛预测2025年-2027年五家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总资本支出接近1.4万亿美元,较2022年-2024年间的约4850亿美元增长近3倍 [7] - 公司带动国内AI服务器、光模块、液冷、高端PCB等上下游市场增长,供应商工业富联总市值在10月29日达到1.6万亿 [7] - 工业富联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6039.31亿元,同比增长38.4%,归母净利润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其中云服务商GPU AI服务器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300%,第三季度单季环比增长超90%、同比增长超5倍 [7][8] 公司定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被定位为AI时代的重要缔造者,是全球绝大多数AI计算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并重新发明了计算 [5][9][10] - 公司市值目前领先于微软(约4.03万亿美元)和苹果(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等科技巨头 [10] -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将公司目标股价从235美元上调至275美元,对应市值约6.68万亿美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