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限购

搜索文档
基金公司营销“画风”生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只绩优基金开启限购模式,包括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A/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限购1000万元)、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A/C类(单日限购100万元)、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单日限购1000万元)等 [1][2] - 限购基金多为今年高回报产品,如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56.37%、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回报率135.09%、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回报率49.74%、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83.82% [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8月15日起单日限购2万元(7月24日曾限购20万元),该基金年内回报率29.55% [2] 限购原因分析 - 避免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现有持有人收益被摊薄,高位新资金难以快速建仓会造成资金闲置降低效率 [2] - 控制产品规模防止超过基金经理能力圈,化解"船大难掉头"问题,限制套利行为保护原持有人利益 [3] - 反映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的趋势,本轮行情中基金公司对规模扩张表现克制 [3] 产品布局调整 - 限购基金集中于创新药、科技、军工等交易拥挤的热门赛道 [1][3] - 基金公司同步挖掘其他细分赛道产品,如有色/化工主题基金、"固收+"、FOF等均衡配置选择 [3][4] - 超90%的FOF产品年内取得正收益,成为资产配置新方向 [4]
牛市,终于又来了!公募基金“画风”却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8-17 22:01
牛市公募基金新趋势 - 当前牛市环境下公募行业出现反常操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基金公司自购权益基金金额同比翻倍、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减弱 [2] - 与2019-2021年牛市形成鲜明反差:当时行业追捧明星基金经理并争相发行新基金,导致"百亿爆款"与"冠军魔咒"现象 [2] - 行业正经历从规模崇拜到业绩为王、从个人英雄主义到体系化作战的蜕变 [2]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上证指数重返3700点后,约190只年内收益率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31只实施限购 [4] - 限购核心诉求是在短期收益保护与长期策略可持续性间寻找平衡,避免收益稀释和高位接盘 [4] - 大量申购资金涌入会迫使基金经理高位建仓,承受高昂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 [5] - 特定策略基金存在容量上限,规模暴增可能导致买入次优标的损害持有人利益 [5] 基金公司自购新特点 - 截至8月15日137家公募实施自购,较去年增33家,总额超50亿元(达去年全年的80%) [8] - 权益类基金自购净申购额超27亿元占比过半,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8] - 自购时机突破传统模式:南方基金8月斥资2.3亿元申购权益类ETF并承诺持有一年 [10] - 市场上行阶段的自购行为展现对长期趋势信心,也反映降费背景下的盈利压力 [12] 投研体系平台化转型 - 行业逐步摆脱对基金经理个人依赖,向团队化、制度化方向转型 [14] - 永赢基金组建四大专业投研团队,推行"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模式 [14] - 平台化模式可提供多元产品选择,适应不同市场风格 [15] - 激励机制转向"团队共享+长期绑定",通过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持股等方式留住人才 [16][17] 投资者决策逻辑转变 - 投资者从追捧明星经理转向关注公司整体实力,更重视投研团队稳定性和长期业绩可持续性 [21] - 限购行为被解读为对策略容量的敬畏,自购被视为对市场估值的认同 [21] - 市场反馈显示投资者筛选维度转向基金公司综合实力及业绩可持续性 [22] - 平台化模式在应对复杂行情时展现出更强适应性,是未来发展方向 [26]
牛市,终于又来了!公募基金“画风”却变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1:52
牛市中公募基金新趋势 - 当前牛市环境下公募行业出现反常操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基金公司自购权益基金金额同比翻倍、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减弱 [3] - 与2019-2021年牛市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行业追捧新基金发行和明星基金经理,导致"百亿爆款"与"冠军魔咒" [3] - 行业正经历从规模崇拜到业绩为王、从个人英雄主义到体系化作战的转型 [3]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上证指数重返3700点背景下,约190只年内收益率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31只实施限购或暂停申购 [5][6] - 限购核心诉求:平衡短期收益保护与长期策略可持续性,避免收益稀释和高位接盘 [6] - 限购可控制规模膨胀触及策略容量上限,防止基金经理被迫买入次优标的 [7] - 监管导向推动限购行为,2024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2025年《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均强调投资者利益优先 [7] 基金公司自购新特点 - 年内137家公募实施自购,较去年同期增加33家,自购总额超5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80%) [10] - 权益类基金自购净申购额超27亿元占比过半,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10] - 自购时机突破传统模式:南方基金8月10日斥资2.3亿元申购旗下3只权益类ETF并承诺持有一年 [12]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投资者深度捆绑,增强投资者信任度 [11]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弱化 - 行业逐步摆脱对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依赖,向团队化、制度化转型 [16] - 平台化投研体系成为新趋势:永赢基金组建四大专业投研团队实现跨资产协同 [17] - 监管要求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约束短期投机、强化团队协作 [18] - 激励机制转向"团队共享+长期绑定",通过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持股等方式留住人才 [19] 投资者决策逻辑转变 - 投资者从追捧明星经理转向关注公司整体实力,更重视投研团队稳定性和长期业绩可持续性 [23] - 限购和自购行为成为判断基金质量的参考信号 [23] - 平台化模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产品选择,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17][27] - 行业竞争将更聚焦投研能力、产品创新与投资者服务 [28]
市场火热,绩优基金却批量限购,所为何因?
搜狐财经· 2025-08-16 10:40
市场行情与基金表现 - 近期市场行情火热,主要股指集体走强,人工智能、创新药、军工、金融科技等热点板块带动基金净值迅速攀升 [1] - 多只绩优基金逆市宣布限购,包括量化基金和投向热门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 [1]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基金年内收益率达26.16%,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高达75.44%,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为37% [2][3] 绩优基金限购情况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基金8月15日起将大额申购限制从20万元下调至2万元,显示资金申购踊跃 [2]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8月13日起单日单账户申购限额为10万元 [3] - 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基金8月12日起暂停1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3]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申购限额为10万元 [3] - 年内收益率超50%的基金中,31只完全暂停申购,69只暂停大额申购 [3] 限购原因分析 - 小微盘风格基金面临策略容量问题,部分基金经理认为规模超过10亿元可能导致超额收益下滑 [4] - 小市值量化策略因交易成本提升可能侵蚀投资收益,需控制规模 [4] - 限购可避免新资金在净值高点建仓,保护原持有人利益,防止交易损耗和策略变形 [5] - 基金公司主动限购体现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的转型 [5] 行业转型与政策背景 - 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通过限购换取长期业绩优化 [1][6] - 2024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基金公司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 [6] - 2024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6] - 绩优基金限购是基金公司经营理念向"以投资者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信号 [6]
市场火热,绩优基金却批量限购,所为何因?
券商中国· 2025-08-16 10:34
市场行情与基金表现 - 近期市场行情火热,主要股指集体走强,人工智能、创新药、军工、金融科技等热点板块带动基金净值迅速攀升 [1]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年内收益率达26.16%,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年内收益率高达75.44%,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年内收益率为37% [3][4] - 在年内收益率超50%的基金中,31只处于暂停申购状态,69只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4] 绩优基金批量限购现象 - 多只绩优基金近期陆续宣布限购,包括招商成长量化选股(限购2万元)、中欧数字经济混合(限购10万元)、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限购10万元)等 [3][4]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不超过10万元 [4]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在半个月内将大额申购限额从20万元下调至2万元,显示资金申购踊跃 [3] 限购原因分析 - 小微盘风格基金因策略容量有限,规模超过10亿元可能导致超额收益下滑 [5] - 小市值量化策略依赖交易收益,规模过大会提升交易成本,侵蚀投资收益 [5] - 限购可避免新资金在净值高点建仓,保护原持有人利益,防止策略变形 [6] 行业转型趋势 - 基金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通过限购换取长期业绩优化 [2][6] - 监管政策推动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权重 [7] - 限购体现基金公司经营理念向"以投资者为中心"转变,注重长期稳定收益 [6][7]
多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迎进展;东吴证券总裁薛臻担任东吴基金董事长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9:45
券商再融资进展 - 天风证券完成定增14.76亿股 注册资本从86.66亿元增至101.42亿元 [1] - 国泰海通、天风证券、国联民生年内分别通过定增募资100亿元、40亿元、20亿元 [1] - 东吴证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 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1] - 中泰证券、南京证券已回复上交所问询 推进定增事项 [1] - 券商密集再融资反映行业资本补充需求迫切 完成后将显著增强资本实力与抗风险能力 [1] 绩优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8月11日起限购 单账户单日限10万元 葛兰另一只300亿规模医药基金已暂停申购 [2] - 7月以来超30只主动权益基金限购 涉及永赢睿信、广发成长领航等绩优产品 [2] - 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涨幅超20% 创新药板块反弹强劲 [2] - 基金限购潮反映机构对高估值板块审慎态度 或引导资金转向估值洼地 [2]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一年6256只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34.06% 99%产品实现正收益 54只净值翻倍 [3]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收益218.96% 华夏、汇添富等产品收益超150% [3] - 科技、创新药、新消费赛道轮动 推动基金业绩攀升 北交所主题基金显示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信心增强 [3] 东吴证券人事变动 - 东吴证券总裁薛臻兼任东吴基金董事长 原董事长马震亚转任高级督导 [4] - 东吴证券持有东吴基金70%股份 2025年二季度末东吴基金规模376.81亿元 行业排名第93位 [4][5] - 券商高管兼任基金董事长趋势强化业务协同 或推动金融控股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4][5]
基金限购潮起:QDII额度受限,主动权益控规模求回报
环球网· 2025-08-12 13:17
基金限购情况 - 自8月1日以来共有261只基金公告限制大额申购,剔除103只因特殊原因暂停的基金后,仍有158只基金主动暂停大额申购,涵盖债券型、QDII、股票型、混合型、货币型以及FOF等多种类型 [1] QDII基金限购原因 - QDII基金限购主要源于额度问题,6月30日国家外汇总局发放新一批QDII投资额度30.8亿美元,使合计QDII额度达到1708.69亿美元 [3] - 7月份多家公募调整QDII基金单日申购上限,如易方达纳斯达克100ETF联接从100元提升至2000元,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从5000元调整为2万元 [3] - 7月26日涨幅145.74%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宣布暂停申购,8月1日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A和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A分别调整为200元和400元单日限购额度 [3] 主动权益基金限购情况 - 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主动选择控制规模,如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近一年收益率80.12%,时隔4年再次限购 [3] - 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该基金近一年业绩超150% [3] - 高楠管理的永赢睿信混合基金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A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46.87%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暂停5万元以上大额申购,今年以来回报率96.37% [4] 行业趋势变化 - 绩优基金在业绩创新高时主动限购,反映公募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4] - 主动拒绝大笔资金涌入显示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更关注产品净值稳定增长和持有人持续盈利 [4]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13:14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绩优基金产品密集发布限购公告,超四成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超30% [2]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214只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中211只近一年斩获正收益 [3] - 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的同期回报领跑限购产品,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等产品近一年累计回报也实现翻倍 [4] - 限购额度差异较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部分产品近期收紧申购上限,如中信保诚多策略从1万元降至1000元 [4] 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 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238.46万元暴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一年增长超过122倍 [4] - 限购基金中有36只产品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产品增幅超过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超过6000万元 [4] - 除主动权益类产品外,部分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也加入限购行列,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累计上涨143.85% [5]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表示限购是为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让基金运作更加稳定,避免规模约束影响阿尔法收益获取能力 [5] - 限购机制可避免投资者受短期业绩驱动跟风买入,减少盲目追涨杀跌行为,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绩优基金 [5] A股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8月11日盘中冲高至3656.85点创年内新高,今年以来A股累计新开户数量达1456万户,同比增长36.9% [6]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估值仍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较大扩张空间,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是支撑因素 [6] - 长城基金汪立认为国内经济自然周期底部可能已出现,结构性机会将频繁出现,短期行情未必立即结束但可能进入中后段 [2][6] 行业投资机会 - 金鹰基金建议以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的业绩弹性,保留金融红利的防御属性 [7] - 博时基金陈西铭认为创新药板块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能达成BD合作和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有望表现突出 [8] - 医疗设备、骨科、创新药上游等业绩表现突出或有望改善的板块值得关注,部分CXO公司2025年业绩有所改善 [8]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8-12 13:04
绩优产品密集限购 - 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单日限购10万元,上一轮限购为2019年10月单日限购500万元 [5]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多数为年内业绩突出、规模快速扩张的产品 [5] - 目前处于限购状态的21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11只近一年正收益,超四成回报率超30%,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回报领跑 [5] - 限购额度差异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部分产品近期收紧上限,如中信保诚多策略从1万元降至1000元 [6] - 业绩推动资金涌入导致规模暴增,中欧数字经济一年规模从1238.46万元增至15.27亿元,增长超122倍 [6] - 36只限购基金年内规模翻倍,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增幅超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超6000万元 [6] - 限购阵营还包括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上涨143.85%后暂停申购 [6]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主动限购是为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及运作稳定性,避免规模约束影响阿尔法收益获取能力 [7] - 限购机制可避免投资者受短期业绩驱动盲目追涨杀跌,建议理性规划及逆向投资 [7] A股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后持续攀升,8月11日创年内新高3656.85点 [9] - 今年以来A股新开户1456万户同比增36.9%,7月新开户196万户同比增71%,融资余额创2016年来新高 [9] - 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A股估值仍处低位存在扩张空间 [9] - 经济周期见底早期通常表现为总量平淡但结构活跃,结构性机会频繁出现 [9] 行业展望 - 短期流动性支撑仍在,但指数震荡调整可能性加大,成长与价值或轮动表现 [10] - 创新药板块进入业绩兑现第二阶段,能达成BD合作或产品放量超预期公司有望突出 [10] - 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业绩弹性,保留金融红利防御属性 [10] - 创新药上游及CXO公司2025年业绩改善,骨科、医疗设备等板块值得关注 [11]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业绩高增为何主动“踩刹车”?
第一财经· 2025-08-11 19:33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自8月11日起单日限购10万元,2019年限购额度为500万元 [2]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214只主动权益基金处于限购状态,超四成近一年回报率超30% [2] - 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的近一年回报领跑限购产品,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等限购产品回报率翻倍 [2] 基金规模增长情况 -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规模从2023年二季度末的1238.46万元暴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增幅超122倍 [3] - 36只限购基金年内规模翻倍,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产品规模增幅超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足6000万元 [3] - 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也加入限购行列,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上涨143.85%,富国久利稳健配置A回报超65% [3]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通过限购控制规模以保障投资策略有效性和运作稳定性,避免市场过热时策略失效 [4] - 限购机制可抑制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引导理性规划和长期投资 [5] A股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上证指数8月11日盘中冲高至3656.85点创年内新高,年内新开户数达1456万户同比增长36.9%,7月新开户196万户同比增71% [6] - 融资余额创2016年以来新高,流动性驱动下A股估值仍处低位,存在扩张空间 [6] 行业与板块展望 - 创新药板块进入业绩兑现第二阶段,具备BD合作或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有望表现突出 [7] - 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具备业绩弹性,金融板块保留防御属性 [7] - 创新药上游公司及CXO企业2025年业绩改善,骨科、医疗设备等板块值得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