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塑料污染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已成全球最大塑料污染国,几乎占全球塑料排放量的1/5
搜狐财经· 2025-06-24 20:01
塑料的非生物降解性使其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印度政府出台了减少塑料使用的措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监管不力、替代品市场不成熟 以及公众意识不足等。 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1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印度占了14个。印度在近20年快速发展,但是以不断加重的污染作为代价。由于空气污染严重, 印度甚至被称为世界上呼吸最危险的国家。塑料污染是另一个重要问题,法新社称,印度是"塑料遍地的地狱"。 据参考消息《今日印度》周刊6月23日报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污染国。 研究显示,印度每年排放930万吨塑料废物,占全球塑料废物排放量的20%。印度塑料行业规模庞大,但回收率仅为12%,另有20%被焚烧,还有约70%的塑 料废品去向不明,可能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路边。 去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塑料污染是一项紧迫的全球性挑战,由于其在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和对生态系统、社会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还表明,塑料污染排放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最高。印度为塑料废弃物的最大排放者。 研究人员建立并发布了一个城市尺度的大块塑料污染综合清单,揭示出全球5万多个城市塑料废弃物污染热点分布, ...
研究揭示生物膜如何抑制微塑料堆积
新华社· 2025-06-19 10:18
微塑料分布机制研究 - 美国研究发现细菌产生的黏性生物膜能使河床微塑料保持松散状态,更易被水流带走,有助于提升污染清理效率和识别隐藏污染点 [1] - 微塑料在自然环境及人体内积累问题日益严重,但因分布影响因素复杂,预测其集中位置存在挑战 [1]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指出生物膜是决定微塑料积聚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黏性聚合物层可附着于沙质河床或海岸,抑制微颗粒堆积 [1] 实验设计与发现 - 研究使用铺有细沙的流水槽,部分实验加入模拟红树林根系的塑料管或生物材料,持续3小时注入含微塑料水流后通过荧光测量浓度 [1] - 模拟根系周围的湍流阻碍颗粒沉积,而底床生物膜含量增加会减少微塑料积累 [2] - 生物膜填充沙粒间隙,减少微塑料嵌入空间,使其更易暴露于水流作用而被冲走 [2] 应用与生态启示 - 研究为实地微塑料污染调查提供新视角,建议重点关注沙质外缘区域(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因其生物膜较少更易积聚微塑料 [2]
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6月10日,2025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过去4天里,高考试卷频频登上热搜。科技日报记者整理发现,和往年一样,今年的试题中同样出 现不少科技元素。 英语阅读介绍中国学者的科研发现,物理试题展示我国的"世界首个",语文试卷以"令人惊艳"的方 式应对人工智能热潮……前沿科技和人文关怀融合,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并重,在强调基础能力的同 时,试题还注重情境设计,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 原标题: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编者按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然而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人生新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本报推出专 题策划,深入解析高考试卷里的科技元素,感受科技魅力;分享院士的高考故事,汲取奋进力量;送上 实用小贴士,助考生规划假期生活。 中国方案彰显责任担当 科学界约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如今,它已经无处不在。 2021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科学家阿尔伯特·库尔曼斯发表论文称,儿童和成人每天可能摄入 10到10万颗微塑料颗粒。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人体一年摄入的微塑料总量大概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 量。 此次高考英语全国一卷阅读D篇聚焦微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介绍中国科研人员提出 的解决方案。 ...
院士专家共议废塑治理之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10:17
塑料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塑料产业面临严峻环境挑战,全球废弃塑料累计达92亿吨,仅9%被回收再利用,79%被填埋或积累在自然环境中[6] - 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应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2] - 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可助力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推动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2] 塑料污染治理技术路径 - 从塑料全生命周期出发,发展化学闭环循环和升值重构技术解决现行塑料污染问题[3] - 发展可环境消融塑料解决最难收集的塑料制品污染问题[3] - 发展结构可装拆、功能可补强的可装拆塑料解决分离、解聚和量大等难题[3] - 建议制订科学政策法规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以专项支持重塑塑料体系[3]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未来产能有望扩产到千万吨级[3] - 聚乳酸材料具有高原子经济性和高可控性等优点,在内固定器件、组织黏合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3] - 发展完全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材料具有重大意义[3] 系统性解决方案 - 源头减量:减少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4] - 材料创新:发展新型可解聚塑料材料实现重复使用和化学回收[4] - 原料替代:大力发展生物(质)基塑料减少对化石资源依赖[4] - 末端治理:加大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研发支持力度[4] 行业参与情况 - 活动汇聚20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2] - 金发科技等企业代表就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领域作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报告[3]
世界环境日 | A股可降解塑料行业ESG信披观察:产品可降解率等技术参数待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14:41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1年9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1] - 国家标准《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 41010-2021)于2022年6月1日实施,规范生物降解塑料性能及标识[2] - 快递包装领域政策修订鼓励使用可降解材料,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向重点领域深入[3] 行业ESG披露现状 - 可降解塑料指数27家上市公司中15家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56%,高于全A股45 74%[2][3] - 市值TOP10企业中8家披露ESG报告,5家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范围一+范围二),仅1家披露范围三数据,6家公布研发投入[3] - 行业ESG披露水平被专家评价为"中游",未满足公众期待,范围三数据尤其缺乏[2][3] 企业案例与技术应用 - 万华化学全生物降解地膜已应用于30万亩农田,恒力石化推动生物降解地膜治理白色污染,彤程新材建成10万吨级可降解材料产线开发农业地膜[5] - 聚乳酸(PLA)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制品份额超60%,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微塑料颗粒可能入侵人体肠道系统[6] - 上市公司ESG报告普遍缺乏可降解率、可回收率等关键数据披露[6] 专家建议与行业挑战 - 专家呼吁企业应在ESG报告中详细披露技术参数(如可降解率),并通过招股书等渠道补充环境效益数据[6] - 行业需平衡技术优势与风险披露,政策应明确标准框架,企业需履行环境责任透明度[7] - 可降解塑料并非零危害,需客观评估其应用风险而非过度宣传环保光环[6][7]
终结塑料污染,中国在行动!
科技日报· 2025-06-05 11:36
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 - 我国已形成"法律—政策—标准"三位一体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治理范围从零售餐饮扩展至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 [1] - 上海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企业包装减量率达20% [2] - 海南试点全域禁塑,构建"法规+标准+替代产品+回收体系"闭环模式,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过80家 [2] 塑料污染现状与来源 - 全球每年约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塑料垃圾分解成微塑料会释放双酚A等有害物质,破坏海洋生态 [3] - 2023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6200万吨,回收量1900万吨(同比增加5.6%),回收率仅30% [3] - 外卖行业一年产生160万吨塑料垃圾,70%订单使用塑料餐盒 [3] - 电商平台需建立包装材料闭环回收体系,减少二次包装问题 [4] 技术创新与回收利用 - 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一步法"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可直接将废塑料转化为丙烯、乙烯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实现无氯污染和超低能耗 [5] - 每回收1公斤废塑料可减少1公斤固体废弃物,产出相当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 [5] - 浙江"蓝色循环"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海洋塑料全流程追溯,再生塑料粒子被国际企业高价采购,形成可持续治理模式 [6] 行业减塑实践 - 快递和外卖行业是主要塑料污染源,需推动可降解包装和回收体系 [3][4] - 生物降解塑料供应链初步形成,海南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80家 [2] - 海洋塑料再生粒子应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6] 公众参与路径 - 公众可通过自备可重复使用物品、支持含30%再生塑料的环保认证产品等方式减少塑料消费 [7] - 社区可通过知识讲座、《家庭减塑指南》等措施提升减塑意识,完善回收设施 [7] - 公众可通过线上平台提出建议或举报违规行为参与监督 [7]
【科技日报】用真菌“吃掉”塑料颗粒
科技日报· 2025-06-05 08:54
塑料污染现状与研究背景 - 塑料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1] - 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针对"植物—土壤"系统中塑料废弃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代谢命运展开深入研究 [1] - 相关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国际生物降解与生物分解》等国际期刊 [1] 微塑料的危害研究 - 微塑料污染已遍布海洋、陆地、大气,甚至青藏高原等偏远地区 [2] - 75微米聚乙烯微塑料危害最严重: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下降1%-1.5% [2] - 每千克土壤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88.55毫克,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1.01毫克,全球增温潜势提升177% [2] - 75微米聚乙烯微塑料导致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48%,植株高度减少30厘米,生物量和谷物产量下降50% [2] - 小粒径微塑料表面积大,与土壤微生物、养分接触面积大,导致碳氮流失和激发效应更严重 [3] 微塑料的生态影响机制 - 微塑料污染可能通过"土壤—作物—气候"正反馈调节加剧全球变化影响 [3] - 大粒径微塑料逐渐降解为小粒径颗粒,生态风险持续升级 [3] 塑料污染治理新途径 - 研究团队筛选出"伊朗毛色二孢菌"真菌,对聚氨酯降解效果明显 [4] - 60天内聚氨酯薄膜重量减少11.05%,分子量降低19.10% [4] - 研究揭示了真菌降解塑料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5] 未来研究方向 - 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微塑料长期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5] - 研究为缓解全球塑料污染危机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举办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4 13:40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北京联合国大使馆举行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 参与方包括联合国机构 中方政府部门 企业 学校和基金会等特邀嘉宾 [1] - 活动主题为"塑战塑决" 采用室外草坪圆桌论坛形式 结合音乐 舞蹈 绘画和诗歌等艺术表演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中国环保政策与行动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 实施全链条治理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 固废减量循环利用 化学品及新污染管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4] -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发起的"蓝色循环"项目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该项目探索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有效途径 具备推广价值 [6] 世界环境日背景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 旨在动员各国落实塑料污染解决方案 全球庆祝活动将于6月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 [6] - 世界环境日设立于1972年第27届联大 每年6月5日举行 是环境领域最重要的联合国国际日 [6] 活动展示形式 - 现场设置环保宣传海报展示 [5] - 包含儿童环保绘画展览 [9] - 呈现《舞 自然》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 [10]
世界环境日将至 联合国呼吁终结塑料污染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23:38
塑料污染治理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强调塑料污染是一个可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终结塑料污染 [1]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旨在动员各国推广解决方案 [1] - 塑料污染已渗透到地球各个角落,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并危害生物 [1] 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中的贡献 - 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模式运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环节可视化追溯 [2] - 中国地方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区领袖正通过创新解决方案加紧应对塑料污染 [2] 全球行动与挑战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塑料废物对河流、海洋和野生动物的危害,呼吁全球采取更快速行动 [2] - 2024年联合国塑料公约第五轮谈判因分歧无果而终,古特雷斯敦促各国于8月重返谈判以达成公约 [2]
微塑料“入侵”:真相、争议与行动
科技日报· 2025-05-16 06:23
采写: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策划:刘 恕 李 坤 "全球平均每人每周吃掉的塑料量相当于一张银行卡。" "人体血栓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微塑料2小时入侵大脑。" …… "微塑料入侵人体"的新闻频繁登上热搜,公众的焦虑似乎与日俱增:我们是否正在被塑料无声地吞噬? 塑料曾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几十年后,塑料带来的白 色污染又让其成为全球公敌。 联合国多次就全球的塑料污染问题做出决议,但时至今日,治理白色污染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道共同难 题。 遗憾的是,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旧题未解,又增新题。 微塑料正是其一。从地球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区域的冰雪和溪水,到最偏远的南北两极海冰和新雪,再到 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沉积物,从人类胎盘到大脑……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微塑料,触动了公众的神经。 然而,《自然》杂志官网近日刊文强调,"尚不清楚哪些发现值得信赖,以及它们可能意味着什么"。该 文认为,关于微塑料的危害,"需要更严谨的科学研究"。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这个词诞生于2004年。 当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理查德·汤普森团队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 章。他用一页纸汇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