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塑料

搜索文档
院士专家共议废塑治理之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10:17
塑料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塑料产业面临严峻环境挑战,全球废弃塑料累计达92亿吨,仅9%被回收再利用,79%被填埋或积累在自然环境中[6] - 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应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2] - 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可助力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推动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2] 塑料污染治理技术路径 - 从塑料全生命周期出发,发展化学闭环循环和升值重构技术解决现行塑料污染问题[3] - 发展可环境消融塑料解决最难收集的塑料制品污染问题[3] - 发展结构可装拆、功能可补强的可装拆塑料解决分离、解聚和量大等难题[3] - 建议制订科学政策法规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以专项支持重塑塑料体系[3]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未来产能有望扩产到千万吨级[3] - 聚乳酸材料具有高原子经济性和高可控性等优点,在内固定器件、组织黏合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3] - 发展完全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材料具有重大意义[3] 系统性解决方案 - 源头减量:减少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4] - 材料创新:发展新型可解聚塑料材料实现重复使用和化学回收[4] - 原料替代:大力发展生物(质)基塑料减少对化石资源依赖[4] - 末端治理:加大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研发支持力度[4] 行业参与情况 - 活动汇聚20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2] - 金发科技等企业代表就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领域作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报告[3]
院士专家建言塑料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研发的支持
新京报· 2025-06-07 16:35
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塑料年产量较新中国成立时增长近40万倍 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第一 [1] - 塑料相关工业(合成树脂 塑料加工 塑料机械)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 - 全球废塑料累计达92亿吨 仅9%被回收 12%焚烧 79%填埋或进入自然环境 [1] - 2023年中国废弃塑料6200万吨 回收量1900万吨 回收率30%显著高于全球9%平均水平 [2] 废弃塑料处理挑战 - 新能源退役部件(风电叶片 光伏背板 锂电池隔膜)带来新型塑料废弃物处理需求 [2] - 家电 电子产品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导致塑料废弃物量持续增加 [2] - 需建立从合成 加工 应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全链条污染防治体系 [2] 技术发展方向 - 合成环节需开发高性能 长寿命 易回收的高分子材料 [2] - 重点发展非石油基环境友好材料(PVA等)及生物质碳利用技术(纤维素 甲壳素 淀粉) [2] - 生物可降解塑料可在特定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3] - 废弃物处理需优先发展物理回收技术 化学裂解回收方法及湿垃圾安全填埋方案 [2] 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是首要措施 [3] - 开发特定环境可降解材料以促进重复使用和化学回收 [3] - 需降低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3] - 大力发展生物基塑料以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3] - 加强自然环境中可分解的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研发投入 [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立足温和复苏,积极结构跃迁
湘财证券· 2025-03-11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经济将呈现“温和复苏+结构跃迁”特征,投资需紧扣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兼顾安全边际与成长弹性,建议关注科技、绿色、消费以及基建等领域[57][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总览 -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等,政策取向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5] -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包括扩大国内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十方面[5] - 报告包含无还本续货、“授资于人”等新词热词及对应政策说明[6]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消费 - 耐用品消费以旧换新资金从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服务消费扩大多元化供给,新型消费创新场景并释放潜力[13] -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可调节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分配,但存在补偿标准模糊等问题[15][16] - 抓好三农和乡村振兴能通过收入效应、供给升级和场景拓展拉动消费,但要警惕生态破坏和挤压小农户利益风险[17][18] 固定资产投资 - 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5][24]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选好项目、用好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优化专项债券管理[29] - 加大服务业投资,支持民间投资,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30][31] 政府购买 - 教育扩大高中,学习德国二元教育;医疗强化服务,推进改革,完善医保等[36] 净出口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稳定贸易发展,鼓励外商投资[41] 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归纳与思考 - 面临5%增长、防风险和产业转型升级难题,突破点是新质生产力[44][45] - 民营企业内容未独立成章,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落实相关政策[47] 对吴清主席两会答记者问的解读 - 新“国九条”在监管、投资者保护、执法和服务科创等方面有成效[50] - 证监会提升资本市场“科技含量”,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51] - 长线资金入市形成良性循环,后续关注私募股权基金税收等政策[5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投资的指引 投资方向 - 科技创新侧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行动,近年相关指引受资金追捧[59] - 绿色经济与碳中和步入三大跃迁,涉及新能源等领域,有相关政策支持和受益产业链[60] - 消费升级与民生导向释放内需潜力,政策发力有三大突破口[61][62] - 基建与“两重”建设获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收官,海外工程有机会[63] 投资建议 - 2025年A股市场大概率以“慢牛”方式运行,建议关注科技、绿色、消费和基建领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