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7:35
资本市场发展成果 -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 - 证监会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和监管执法的适应性、包容性 [1] 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 系统修订相关法规制度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2] - 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 证监会配套发布60余项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2] 市场体系建设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 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 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 [2] - 2024年8月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公募REITs、科创债等创新品种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市场功能表现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3] - 新上市企业中90%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25% [3] - 近五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80% 相当于同期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3] 市场稳定性指标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监管执法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投资端改革突破 - 截至2024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融资端改革进展 - "并购六条"发布后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6] - "十四五"期间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6] 对外开放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6]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6] 风险防控措施 - 加强逆周期调节 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动 [6] -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6] 未来发展方向 - 以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 [7] - 强化长周期考核 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吸引全球资本 [7]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7] - 提高监管精准性 依法从严监管 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7]
强监管是对投资者最好保护
北京商报· 2025-09-16 00:14
近期,证监会对*ST东通、亿利洁能等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或涉嫌财务造假行为依法从严惩处,亿元 级罚单频现。 对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零容忍",释放持续高压监管信号,这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强监管之 下,企业不敢造假,中介机构更加勤勉,董监高更加尽职尽责,垃圾股持续退出A股市场,更多资金选 择绩优股,投资者方能放心买股且长期持有。 上市公司质量关乎市场信心,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安全感。强监管既是对违法违规企业的重拳惩戒,亦 是对其他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的警示。 不同于"罚酒三杯",强监管的核心在于一个"严"字。罚的越严,警示效应越足,越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持 续净化。 在资本市场上,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没有特权,只要触碰资本市场红线,必被罚。退市并非终点,退市之 后追责仍会继续。亿利洁能就是最新的例证,即便退市,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方依然被开出高额罚单。 强化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者瑟瑟发抖。 "零容忍"的强监管态度,全链条的追责体系,让低成本违法违规已成为过去式。 强监管之下,全新的市场生态持续净化。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努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以回馈投资 者。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责任进一步压实,关 ...
证监会严打财务造假开出亿元罚单
北京商报· 2025-09-15 21:07
【#强监管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近期,证监会对*ST东通、亿利洁能等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或涉 嫌财务造假行为依法从严惩处,亿元级罚单频现。 对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零容忍",释放持续高压监管信号,这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强监管之 下,企业不敢造假,中介机构更加勤勉,董监高更加尽职尽责,垃圾股持续退出A股市场,更多资金选 择绩优股,投资者方能放心买股且长期持有。 违法违规情形越来越少,意味着个股出现黑天鹅的概率越来越低,最受益的自然是投资者。当上市公司 爆雷的风险降低,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回馈股东意识持续加强,投资者会更倾向于长期持股、价值投 资,从而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投资红利。 资本市场稳不稳,关键在于市场信心足不足。而市场信心是市场每一位参与者的集合体。强监管之下, 投资者无需担心脚下有"雷",安全感更足,投资信心自然会更足。 强监管不只是一种监管态度,更是一道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防线,它让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 形,为投资者打造出一片稳定的"安全区"。 北京商报评论员 董亮 尤其对于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更要把违法违规者罚疼、罚怕。一方面,快、准、狠地打击恶 性违法违规。近期的 ...
【西街观察】强监管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
北京商报· 2025-09-15 20:49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近期对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依法从严惩处 亿元级罚单频现[1] - 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释放持续高压监管信号[1] - 强化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大幅提高违法成本[1] 处罚案例特点 - 亿利洁能等公司即便退市后 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方依然被开出高额罚单[2] - 监管处罚注重"狠"字原则 罚得越狠警示效应越足[1] - 快准狠打击恶性违法违规行为 让违法违规者罚疼罚怕[1] 市场生态影响 - 强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 努力提升质量回馈投资者[3] - 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进一步压实 更好发挥风险预警作用[3] - 董监高更加讲规矩守规矩 在投资者保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 投资者保护效应 - 个股黑天鹅概率降低 上市公司爆雷风险下降[3] - 投资者安全感提升 更倾向于长期持股和价值投资[3] - 为投资者打造稳定"安全区" 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红利[3] 监管长效机制 - 退市并非终点 退市后追责仍会继续[2] - 全链条追责体系使低成本违法违规成为过去式[3] - 监管重拳出击是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必选项[1]
“拓北强基” 首战告捷!片仔癀国药堂培训会内蒙古专场圆满收官
全景网· 2025-08-17 12:58
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 - 公司深入贯彻2025年第三季度"拓市场、强监管、促终端"营销方针,首站选择内蒙古作为战略突破口,聚焦东北、西北潜力市场[1][2] - 内蒙古培训会作为年度战略落地的关键步骤,旨在强化品牌在北方市场的根基,通过标准化服务输出和实战技能提升打通品牌价值传递的"最后一公里"[1][2] - 培训模式后续将加速向全国推广,重点覆盖新设立的片仔癀国药堂门店,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赋能模式[8] 培训内容与专业赋能 - 产品知识课程为核心模块,涵盖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全系列产品的核心知识、功效及使用场景,结合销售话术和终端活动策划进行深度演练[3] - 融入漳州市"圆山计划"战略,强化品牌与"名医入漳"工程的关联,提升品牌专业权威性和地域文化认同感[4] - 创新性引入漳州特色元素,包括"壹盒漳州"伴手礼和"漳州六泡茶"冲泡技艺,通过茶艺礼仪培训提升服务场景的文化品位[5] 培训成效与数据表现 - 采用"理论+互动+实操"模式,学员知识考试合格率100%,茶艺实操考核通过率100%,服务规范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6] - 培训满意度调查收获100%满意度评价,学员对课程掌握度普遍较高,终端活动策划环节展现出创新性本地化方案能力[6][7] - 内蒙古首站成效为后续全国推广奠定基础,公司将跟踪学员技能应用情况确保成果落地[8] 品牌与文化融合 - 通过解读《片仔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强化产品科学依据,同时结合闽南茶文化提升服务差异化体验[3][5] - 培训会深度绑定漳州中医药文化战略,赋能终端人员讲好"片仔癀故事"和"漳州中医药故事",增强消费者对道地药材的信赖[4][5]
000851,触及强制退市!拟被罚1.6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08 20:02
公司处罚与退市 - 证监会拟对*ST高鸿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ST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1] 财务造假调查与打击 - 证监会2024年查办财务造假相关案件128件,重点打击第三方配合造假等违法行为 [1] -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常态化,数量同比增长30% [2] - 证监会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 [1] 第三方配合造假 - 第三方主体配合、串通上市公司实施造假,形成利益链,是近年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的新特点 [2] - 在越博动力退市案中,证监会对协助造假的第三方个人于某、贺某分别处以200万元、30万元罚款 [2] - 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直接立案处罚、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多种方式全面强化对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2] 监管措施与市场影响 - 证监会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2] - 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坚决做到"长牙带刺" [1] - 财务造假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严重污染市场生态 [1][2]
上半年保险业被罚近1.7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05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对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 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管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处罚金额合计约1.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 11%。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开出近20张罚款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罚单;两家机 构被吊销业务许可证,12人被撤销任职资格,60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至终身。 百万元罚单、顶格处罚增多 5月21日,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对信泰人寿湖州中心支公司下发罚单,该公司因员工欺骗投保人被罚15万 元,时任续收岗位服务专员钟某被禁止进入保险业4年。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大额罚单、顶格处罚明显增多。 仅6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就分别对易安财险、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久盈资管公司四家保险机构及 相关责任人开出4张百万元级别的罚单。 具体来看,天安财险因公司治理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即履 职,违规通过信托、存款、理财、股权基金投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 款、保险费率,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原因,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同时,16名 相关责任人员被 ...
四家“问题险企”清算大结局:吊销、撤职、禁业
北京商报· 2025-08-03 21:38
四家问题险企处罚结果 - 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 23名责任人被罚 其中原董事长李飞 原董秘彭晓东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另有8人被禁业1-10年不等 合计罚款232万元 [1][4][5][6] - 易安财险多位责任人员被警告并罚款171万元 原董事长李军被撤销任职资格 原总经理曹海菁被禁业5年 [6] - 天安人寿 天安财险被吊销业务许可证 多名原高管被罚且被禁止进入保险业 [7] 风险处置方式 - 比亚迪全资控股易安财险并更名 中汇人寿承接天安人寿业务 申能财险受让天安财险业务 瑞众人寿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 [8][9] - 采用"设新破旧"方式处置风险 新公司承接保险业务及资产负债 旧公司空壳化后破产清算 有利于投资方切割风险 新公司轻装上阵 保障消费者权益 [9][10] 违法违规行为 - 华夏人寿存在产品宣传材料不合规 虚假列支费用 违规虚增偿付能力 违规运用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12] - 天安财险 天安人寿涉及公司治理报告不真实 高管未经许可履职 违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11] - 易安财险存在违规资金运用 委托无资质机构销售保险 保险条款费率违规 编制虚假报告 [12] 监管导向与行业影响 - 处罚体现"强监管 防风险"导向 释放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信号 针对"关键少数"精准打击 发挥威慑效应 [3][7] - 推动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风控 从事后惩戒转向全链条防控 督促高管加强合规建设 筑牢内部管理防线 [3][7][13]
证监会定调七大任务,吴清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0:08
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包括: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标志性改革 [1] - 强化监管,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稳步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1] 资本市场建设七大方向 方向一: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 [2] - 加强预期引导 [2] 方向二: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3] - 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3]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3] 方向三:从资产端、资金端固本培元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4] - 严防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加快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落地 [4]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4] - 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4] - 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4] 方向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 [5] - 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5] - 坚决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5] 方向五: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7]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 [8] - 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8] 方向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实施路径 [9]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9] - 拓展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新空间 [9] 方向七: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 -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监管需要 [10]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相关制度,持续改进监管服务 [10] - 全方位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10] - 加快锻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 [10]
年内信托业罚单规模已破千万,业务创新迎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6-22 20:49
信托行业监管处罚情况 - 陆家嘴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不审慎等五类问题被罚42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10万元 [1][2] - 国元信托因员工行为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总裁及两名员工合计被罚18万元 [1][2] - 年内5家信托公司合计罚单金额达1111.37万元,涉及机构和个人"双罚制" [1][2][3] - 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违规刚性兑付等多项问题被重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85万元 [2] - 长安信托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被罚25.5万元和0.37万元 [2][3] 信托行业监管趋势 - 2019年起信托行业年度罚单金额突破2000万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7501万元和6814万元 [3] - 2023-2024年罚单金额下降至3008万元和3634万元,反映历史风险"挤压式"出清后监管趋稳 [3] - 监管模式从"事后重罚"转向"事前+事中"穿透检查,立项阶段即加强窗口指导 [4] 信托业务转型进展 - 行业加速从非标投行业务转向资产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融资类占比持续压降 [4]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达1.1万亿元,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4200亿元,同比增长60% [5][6] - 平安信托计划将保险金信托门槛从100-300万元下调至100万以下,创行业新低 [6] - 上海信托落地全国首单"不动产+现金"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探索财富传承新模式 [7] 行业制度完善方向 - 服务信托面临服务标准、取费模式等规范化挑战,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7]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