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能力

搜索文档
年报三大痛点被问询 多家ST类公司“摘帽”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交易所年报问询核心关注点 - 交易所对7家ST家族公司2024年年报进行问询 重点关注营业收入真实性 持续经营能力及摘帽合规性 [1] - 问询后部分公司成功摘帽 体现监管对财务指标和退市标准的严格执行 [1][8] 营业收入真实性核查 - 交易所聚焦营业收入构成 确认方式 时间及扣除项完整性 尤其关注异常变动 [2] - *ST恒宇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4亿元 -8177万元和1.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3312万元 -1.67亿元和2674万元 2023年因军品审价导致营收负值触发退市警示 2024年扭亏为盈后交易所核查其是否存在通过暂估价格虚增收入 [2] - *ST佳沃2024年亏损9.24亿元 被要求量化说明产销量 饲料成本 运营成本变化对营收 成本及毛利率的影响 并对比行业趋势 [3] 持续经营能力评估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收指标从1亿元提至3亿元 强化持续经营能力考核 [4] - ST天邦资产负债率72.58% 流动负债78.10亿元高于流动资产56.07亿元 其中短期有息负债33.97亿元 偿债能力弱 且处于预重整阶段至2025年5月9日 [4][5] - 山东墨龙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股东权益4.92亿元 未分配利润-14.70亿元 资产负债率79.68% 一年内有息负债14.48亿元 部分资产因诉讼被冻结 交易所要求对比2023-2024年变化分析经营能力改善合理性 [6][7] 摘帽合规性审查 - 交易所严格执行退市新规 对比财务类及规范类退市情形层层问询 严控摘帽标准 [8] - *ST新宁通过问询核查证明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已消除 于5月6日成功摘帽更名新宁物流 [8] - ST步步高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后申请摘帽 交易所要求审计师说明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证据充分性 并自查是否符合摘帽条件 公司于4月21日成功撤销风险警示 [9]
连亏三年、景区停运 曲江文旅持续经营能力被问询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8:4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2024年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1.31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预亏6900万元至7290万元 [1][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16.7%,景区运营管理业务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下降32.6%,毛利率同比减少13.57个百分点 [2] - 公司自有自营景区为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受托运营管理景区包括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2024年多个景区营收及毛利率下滑 [2][3] 景区运营情况 - 曲江海洋极地公园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7.87%,毛利率下滑12.02%,曲江池遗址公园营收同比下滑53.04%,毛利率下滑15.86% [3] - 公司自2024年起不再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景区进行运营管理,并转让相关管理公司股权,2024年因协议到期及降低管理酬金导致总体收入减少6924万元,毛利率下降49% [3] - 2025年4月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自2024年起不再对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景区等收取管理酬金 [3] 财务及资产处置 - 2024年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1.8亿元,计提坏账准备3.6亿元,计提比例31%,其中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应收账款约9.2亿元,计提比例31.54% [6] - 2024年转让全资子公司大明宫遗址公司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款4201.4万元,2024年12月收到首期转让款2300万元 [7] - 公司承认转让子公司股权事项的决策和披露程序存在一般缺陷,会计师亦指出决策及披露程序存在瑕疵 [7]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采取改善经营状况的措施包括推动国企改革方案落地、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催收应收账款等 [4] - 公司承认补充协议的签订决策程序存在不规范情形,内部控制存在一般缺陷 [4]
连亏三年 景区停运 曲江文旅持续经营能力被问询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2:18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2024年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1.31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预亏6900万元至7290万元 [1][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16.7%,景区运营管理业务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下降32.6%,毛利率同比减少13.57个百分点 [2] - 公司自有自营景区曲江海洋极地公园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7.87%,毛利率下滑12.02%,受托运营的曲江池遗址公园营收同比下滑53.04%,毛利率下滑15.86% [3] 景区运营调整 - 公司自2024年起不再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三河一山"绿道项目及渼陂湖景区等进行运营管理,并转让相关管理公司股权 [3] - 2025年4月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自2024年起不再对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景区等收取管理酬金 [3] - 部分景区协议到期导致公司总体收入同比减少4293万元,毛利率下降18%,降低管理酬金导致收入同比减少2631万元,毛利率下降31% [3] 财务与资产处置 - 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1.8亿元,计提坏账准备3.6亿元,计提比例31%,其中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应收账款约9.2亿元,计提比例约31.54% [5] - 公司2024年向控股股东关联方转让全资子公司大明宫遗址公司100%股权,转让价款4201.4万元,已收到2300万元,大明宫遗址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6] - 公司承认转让大明宫遗址公司股权事项的决策和披露程序存在一般缺陷,会计师亦指出决策及披露程序存在瑕疵 [6] 监管问询与回复 - 监管方重点问询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要求量化披露景区终止运营及管理酬金调整对财务数据的影响 [2][3] - 公司表示已采取推动国企改革、加强内部控制、催收应收账款等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4] - 公司承认补充协议的签订决策程序存在不规范情形,内部控制存在一般缺陷 [4]
手握网红景区,却连亏三年!曲江文旅,被监管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22:18
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31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亏6900万至7290万元[2][5] - 控股股东所持股份100%被质押及冻结 部分持股遭司法拍卖 持股比例可能从44.9%降至37.06%[2][23][26][30] - 公司景区运营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2.6% 毛利率减少13.57个百分点 部分景区终止运营或不再收取管理酬金[7][10][11] - 应收账款余额11.8亿元 坏账计提比例31% 其中9.2亿元来自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16][18] - 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被监管问询持续经营能力[13][14][2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2.5亿元 同比下降16.7%[7] - 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2024年-1.31亿元 2023年-2.22亿元 2022年-2.60亿元 2021年-2792万元 2020年-1.41亿元[5] - 景区运营管理业务2024年收入9.7亿元 同比下降32.6% 毛利率减少13.57个百分点[7] - 2025年上半年预亏6900万元至7290万元[5] 景区运营详情 - 自有自营景区仅曲江海洋极地公园 收入来源为门票及景区内经营[8] - 受托运营景区包括大唐芙蓉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 唐城墙遗址公园 大雁塔景区 大唐不夜城景区等[8] - 曲江海洋极地公园2024年收入1004万元 同比下降27.87% 毛利率38.88%下降12.02个百分点[9] - 曲江池遗址公园2024年收入576万元 同比下降53.04% 毛利率34.72%下降15.86个百分点[9] - 大唐芙蓉园2024年收入1858万元 同比下降14.74% 毛利率8.26%下降35.22个百分点[9] - 部分景区协议终止导致收入减少4293万元 毛利率下降18%[12][13] - 管理酬金降低导致收入减少2631万元 毛利率下降31%[12][13] 资产与股权变动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1.8亿元 坏账计提3.6亿元 计提比例31%[16] - 9.2亿元应收账款来自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 计提比例31.54%[16] - 2025年已收到应收账款清偿款2.3亿元[18] - 转让大明宫遗址公司100%股权予控股股东关联方 转让价款4201万元[19] - 2024年收到股权转让款2300万元 该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20] 控股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旅游投资集团原持股1.07亿股占比41.76%[26] - 所持股份5725万股质押 5705万股冻结 质押冻结比例100%[30] - 1200万股被司法拍卖 占比4.7% 成交总价1.15亿元[25][26] - 若拍卖完成持股比例将降至37.06%[26] - 2025年6月曾因债务纠纷被强制过户800万股[28] 监管问询与内部控制 - 被问询连续亏损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6][13] - 公司承认连续亏损对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13] - 景区管理协议变更决策程序不规范 存在内部控制一般缺陷[14][21] - 子公司股权转让事项决策及披露程序存在瑕疵[21]
三连亏!曲江文旅核心收入腰斩,上交所问询持续经营能力
环球网· 2025-08-11 15:29
经营业绩 - 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2024年亏损额达1.31亿元,2022年亏2.480亿元、2023年亏1.954亿元,亏损幅度逐年收窄但经营状况未实质性好转 [1]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7%至12.5亿元,其中景区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2.6%至9.7亿元,毛利率锐减13.57个百分点至23.73% [1] 核心景区运营 - 曲江池遗址公园收入同比腰斩53.04%,大雁塔景区营收骤降44.56%,大唐芙蓉园收入同比下降14.74% [1][3] - 自2024年起,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头部景区不再收取管理酬金,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3] - 公司已终止运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项目 [1][3] 应收账款问题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对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9.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78%,累计计提坏账准备3.6亿元,计提比例达31% [4] - 政府承诺自2025年起分5年清偿,但期后实际回款仅2.285亿元,回款压力依然巨大 [4] 监管关注与应对措施 - 上交所重点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要求说明经营承压原因及应对措施 [4] - 公司回应称收入下滑主因管理酬金减少及景区收入下降,成本端刚性支出增加及折旧摊销上升导致毛利率缩水 [4] - 公司已采取国企改革、优化运营模式、加大应收账款催收等措施改善经营 [4] 股东与关联方问题 - 控股股东曲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被冻结、司法标记股份合计占其持股比例的100% [4] - 公司因向关联方预付购房款后项目延期退房、转让子公司股权等事项受到上交所问询,相关决策和披露程序存在一般缺陷 [4]
正荣地产(06158) - 二零二五年七月未经审核经营数据及有关无法表示意见的补充公告
2025-08-06 18:00
业绩数据 - 2025年7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3.36亿元,面积22,944平方米,均价每平14,600元[3] - 截至7月31日七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27.01亿元,面积165,564平方米,均价每平16,300元[3] 财务动态 - 2025年1月起延长约19.5亿元借贷,期限1 - 6年,利率降0.4% - 7.4%[5] - 2025年1月起未新增借贷[5] 运营情况 - 2025年1月起七个运营区域开支较预算节省[6] - 2025年1月起未出售项目开发公司股权[6] 未来计划 - 考虑经修订重组计划,未制定推进方案[4] - 董事会将解决持续经营问题并公布[6]
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2 07:18
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关情况 - 公司因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存在违规担保情形,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3] - 违规担保余额为3,500万元,目前已解除 [1][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3]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 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水利的少数股东欣汇盛源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4年末余额为1,754.9219万元,经核查实际占用金额为1,320.9219万元 [2][4] - 欣汇盛源近期以现金方式归还900万元,目前占用余额为420.9219万元 [2][5] - 公司已解除434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剩余434万元不再支付 [4][5] 募集资金事项 - 公司1.9亿元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未按期归还,目前正在推进解决 [6] - 公司计划通过稳固传统业务、拓展新业务、加大应收款项回款力度、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6] 内部控制方面 - 公司成立内控工作小组,全面梳理内部控制情况,重点修订供应商及工程、担保、融资、法务等方面的制度流程 [7] - 已完善项目计量结算管理细则、诉讼(仲裁)管理制度及流程,并开始全面试运行 [7] - 针对部分在建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7] 其他情况说明 - 公司将每月披露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2][8]
恒通股份: 广西华恒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31
审计意见 - 审计机构对广西华恒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2月28日的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认为其公允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2] - 审计工作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证据充分适当[2] -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编制及内部控制负责,治理层监督财务报告过程[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位于广西北海市[6] - 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技术咨询、危险货物运输、燃气设备销售及进出口业务等[6] - 法定代表人曲俊宇,母公司为华恒能源有限公司[6] 财务报表编制 - 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量[7] - 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7] - 公司确认未来12个月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无重大经营风险[7] 重要会计政策 -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10] - 应收账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商业承兑汇票按100%比例计提[19][20] -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运输设备4-6年[30] 税务情况 - 企业所得税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按15%税率征收[47] - 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9%)、城建税(7%)及教育费附加(3%)[47] - 2022年1-3月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半征收[48] 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7889.5万元,较期初减少305万元[5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63.5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12.3万元[50] - 预付账款前五名占比96.56%,最大供应商为贵州黔南天然气管网公司(651.9万元)[51]
突发!全线大跌!谢霆锋的老板陷入经营危机:去年公司巨亏47亿港元,166亿港元贷款已逾期
新华网财经· 2025-06-30 16:31
英皇国际股价暴跌及业绩危机 - 英皇国际股价单日暴跌15% 收盘跌幅收窄至11 76% 每股报0 21港元 总市值缩水至11 58亿港元 [1] - 英皇系个股全线大跌 英皇资本跌幅达18 18% 英皇文化产业跌14 89% 英皇钟表珠宝跌8 33% 英皇娱乐酒店跌5 26% [3] - 公司2024/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13 76亿港元 同比增41 47% 但股东应占亏损扩大至47 43亿港元 同比增131 75% [4] 财务风险与审计问题 - 核数师德勤对财报出具非标准报告 指出公司166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约 可能触发立即偿还条款 [4] - 逾期借贷被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 德勤质疑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未对财报发表意见 [4]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投资物业及租金收入改善现金流 目标12个月内完成财务重组 [4] 英皇集团业务架构 - 英皇国际主营香港及内地黄金地段物业投资与高端住宅开发 兼营酒店业务 由杨受成家族控制 妻子陆小曼任主席 儿子杨政龙任副主席 [5] - 集团业务横跨7大领域 包括地产 金融 钟表珠宝 娱乐文化等 旗下7家港股上市公司 [9] - 娱乐业务涵盖电影投资与艺人经纪 参与《红海行动》《长津湖》等影片 旗下艺人包括谢霆锋 容祖儿 陈伟霆等 [11] 杨受成商业背景 - 杨受成以钟表珠宝业起家 20岁创立英皇珠宝店 取得欧米茄 劳力士代理权 [6] - 上世纪80年代涉足娱乐业 投资《让子弹飞》《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电影 培育多位知名艺人 [11] - 集团从单一珠宝业务发展为多元化综合企业 现涵盖7大核心产业 [9]
*ST绿康: 绿康(海宁)胶膜材料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47
审计报告核心观点 - 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认为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公司2023-2024年财务状况 [1] - 审计报告特别强调公司存在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2024年净亏损1.51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5.08亿元,净资产为-7,159.38万元 [1] - 审计基础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保持独立性并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 [1] 财务状况分析 - 资产总额从2023年5.60亿元降至2024年4.79亿元,主要因流动资产减少4.89亿元(从6.35亿降至1.45亿)[2] - 负债总额从4.82亿元增至5.5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激增3.61亿元(从1.62亿增至5.23亿),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达3.27亿元 [2] - 所有者权益由正转负,从7,853.72万元恶化至-7,159.38万元,主要受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影响(从-2,148.88万增至-17,222.06万)[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891.38万元,但营业成本高达1.21亿元,毛利率为-35.94% [3] - 期间费用合计4,082.74万元,其中财务费用2,074.34万元(含利息支出2,075.09万元)[3] - 资产减值损失7,648.72万元导致全年净亏损1.51亿元,较2023年亏损2,148.88万元显著扩大 [3]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18.22万元,主要受益于税费返还3,283.95万元 [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8,274.68万元,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626.92万元,但期末现金仅剩25.76万元,较期初3,055.30万元锐减99.16% [4] 行业与业务背景 - 公司属光伏行业,主营光伏胶膜生产销售,采用发货签收确认收入模式 [5][35] - 母公司为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赖潭平,注册地位于浙江海宁 [5] - 公司计划通过资产置出协议剥离光伏胶膜业务相关资产,以改善持续经营能力 [6] 会计政策变更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导致2120万元长期借款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 [39] - 采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但未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41] - 重要会计估计未发生变更,折旧政策保持稳定(房屋20-30年/设备10-20年)[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