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管理
搜索文档
重大消息!高速免费时代来了?多地宣布停止收费!
搜狐财经· 2025-11-25 22:43
高速公路免费趋势 - 全国已有十余条高速公路(约三百公里)停止收费,覆盖浙江、四川、湖北、广东、湖南等地 [1] - 免费政策源于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收费年限到期,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最长收费期限分别为15年和25年,中西部偏远地区可延长 [3] - 免费后车流量显著增加,例如四川成绵高速免费首周车流量激增30%,物流企业成本降低12.5% [3] - 具体案例如G30连霍高速西宝段将于12月到期停收,浙江宁波绕城高速西段自11月起永久免费 [1] 免费政策带来的影响 - 降低出行和物流成本,成都到绵阳通勤族单程节省50元,促进区域经济流动 [3] - 郑州绕城高速对本地ETC车辆免费,每年节省1亿辆次通行费 [5] - 带动沿线餐饮、民宿等商业发展,例如西宝高速免费后便利了西安与宝鸡之间的居民探亲、旅游和生意往来 [3] - 但车流暴涨导致拥堵,成绵高速免费初期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上升37% [5] 免费政策面临的挑战 - 养护资金缺口巨大,交通运输部预测未来需求将增加超3000亿元 [5] - 部分路段通过改扩建重新申请收费年限引发争议,例如济青高速改扩建后获得25年收费期 [5] - 省级平台采用“统借统还”模式打包债务,可能延长个别已到期路段的收费期限 [5] - 资金压力主要依靠财政补贴、服务区经营收入等多渠道弥补 [5] 应对挑战的措施与未来方向 - 交通运输部正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未来将明确免费规则并可能引入差异化收费 [6] - 探索新模式,如上海建立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养护机制,宁波绕城高速免费后通过智能疏导系统缓解拥堵 [6] - 推广节假日免费政策,并借鉴海南(费用纳入油费)、西藏(全免支持旅游)等地的区域试点经验 [6] - 未来方向包括差异化收费、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AI)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开发 [8][9][10]
海南旅游公路创新试点实现预期目标,有哪些经验可复制推广?
第一财经· 2025-11-21 11:58
对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海南省已成功探索出"政府支持+企业自筹+社会资本+市场融资"的旅游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关于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创新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验收意见》(下 称《验收意见》)表示,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内容全面完成,达到试点预期目标。 《验收意见》称,通过试点任务实施,海南省建成了主线全长988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形成"政府支持 +企业自筹+社会资本+市场融资"的旅游公路投融资模式,沿线建设驿站、观景台、停车区等亲海设施 以及特色指示系统和智慧化系统,推动生态景观融合,切实提升了海南旅游公路建设品质、服务能力以 及智慧化管理水平。 "试点成果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推广价值。"《验收意见》称,海南的试点成果具有较好的 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推广价值,在旅游公路投融资模式创新、"建管养运"一体化模式、沿线生态保护 与景观绿化设计、绿色施工技术实践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对推动 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1年6月,交通运输部给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下达了" ...
澳门国际机场智能安检通道增至7条
新京报· 2025-11-17 13:18
机场运营效率提升 - 澳门国际机场客运大楼中央安检区域自16日起运作7条新智能通道 [1] - 新智能通道大幅提高安检准确率与效率,缩短旅客等候时间 [1] - 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便捷性与舒适度 [1] 智慧机场建设进程 - 中央安检通道优化工程是澳门国际机场迈向智慧化管理的重要一环 [1] - 工程自今年7月启动,分阶段推进 [1] - 最后1条新通道将于今年12月完成测试后投入服务 [1] 基础设施升级背景 - 此次优化工程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旅客量与安全检查需求 [1]
“东航车驭云”研发上线 优化民航地面特种车辆管理
中国民航网· 2025-11-07 14:11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推出“东航车驭云”小程序,以智慧化手段实现了特种车辆设备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成本效益 [1][2] 产品开发与技术特点 - 小程序依托低代码平台构建“轻量级开发引擎”进行开发 [1] - 整合车辆台账、操作手册、维修流程等五大核心要素,构建车辆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 [1] - 用户通过扫码即可实时调取车辆完整信息,取代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 [1] - 构建“车、人、钱、物”四大要素的实时交互体系,实现数据自动同步 [1] 应用范围与实施效果 - 小程序已覆盖公司旗下20家单位、1386台车辆 [1] - 基层班组实现“零跑腿、零签字、零纠纷”的车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运营效率提升,误操作率下降90% [1] - 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派工,具备驾驶执照状态监控、年审时效预警等智能提醒功能 [1] 运营模式转变与成本效益 - 推动“事后维修”向“预测性保障”模式转变,成功实现故障预警提前捕捉 [2] - 预测性保障模式年均节省重复维修成本32.92万元 [2] - 基于运行小时数的智能保养方案避免过度维保,预计年降保养费用105万元 [2] - 有效释放闲置资源流动性价值,实现存量资产效益倍增 [2]
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8:18
零碳园区建设驱动力 - 政策与市场共同驱动零碳园区建设需求旺盛 [2][3]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于今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3] - 零碳园区作为示范项目可获得核定总投资额20%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3] - 企业实践零碳标准可满足主要客户对供应链降碳要求并获得产品出口竞争优势 [2] 地方建设目标与案例 - 四川省目标2025年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 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3] - 山东省目标2027年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 2030年建成一批 [3] - 云南省今年8月已累计公布三批共15个零碳园区建设名录 [3] - 康芬生物在江苏兴化工业园建设4000多平方米新厂房 利用光伏供能并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2]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构建风光互补绿电供给体系 成为工业脱碳范本 [4] 核心评价指标与降碳路径 - 单位能耗碳排放成为零碳园区核心评价指标 需从当前全国平均水平2.1吨/吨标准煤下降90%左右 [6] - 降低单位能耗碳排放主要路径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 能源消费侧高效利用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6] - 园区可采取三种降碳模式 依托自身新能源产业 针对高能耗行业调节负荷 或利用风光资源招商 [8] 能源结构转型与资源禀赋 - 能源供应方式需因地制宜 取决于本地资源禀赋 [7] - 浙琼合作产业园以生物质发电为主 整合多种清洁能源 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6.2% [7] - 海南园区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额151.13亿元 [7] 智慧化与数字化管理 - AI和数字化技术成为零碳园区破局关键支撑 解决复杂能源调度问题 [10] - 朗新集团发布AI能源大模型实现负荷预测和智慧调度 已在广东山东落地 [10]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展能源AI智能体产业应用 基于时序大模型开展电力交易 [10] - 海尔新能源为工业园定制智慧能源方案 卡奥斯园区年发电量超5000万度 满足35%用电需求 降低产线能耗15%至20% [11] - 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碳排放核算 源网匹配调节 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1] 中小企业参与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技术门槛 难以承担零碳改造高成本 [9] - 解决方案包括由园区统一建设能碳运营平台 提供用能监控和碳核算服务 [9] - 金融机构可基于园区整体信用和未来节能收益 为中小企业提供批量化低利率绿色信贷 [9]
济南市数字赋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智慧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10-10 16:32
系统平台与数字化建设 - 依托“智慧生态黄河”平台打造生态环境规划管控系统 部署于山东通工作台 方便管理人员随查随用 [1][2] - 系统整合了37类环境敏感区与8大类政策准入规则 形成智慧导览 一键查询 多端分析 智能研判 自助服务等功能框架 [1][2] - 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便民服务”全链条智慧化管理模式 实现项目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 [7] 数据整合与智能决策 - 系统以“数据+规则”双轮驱动 整合近30万条环境敏感区矢量数据与6000余项研判规则 建成大规模数据规则库 [4] - 依托规则引擎技术 实现建设项目“环境合规性全方位智能分析” 高效完成数据匹配与逻辑推理 [4] - 与“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系统”无缝衔接 审批人员可实时调取数据进行快速合规研判 提升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4] 公众服务与应用成效 - 推出“济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空间分析”小程序 在“爱山东”APP上线公众版 集成选址风险“三色信号灯”预警 生态环境“智能导览”和环保“数字顾问”三大便民功能 [5] - 案例“生态管控守底线优服务,数字赋能保绿色促发展”荣获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济南市选拔赛数字机关“数据赋能”赛道二等奖 [1] - 系统为选址规划 产业布局等场景提供精准支撑 赋能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1]
山东移动菏泽单县分公司:“智慧河湖”驱动全域数智治理
齐鲁晚报网· 2025-09-26 17:42
智慧水务行业技术应用 - 行业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对水情、工情、闸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1] - 行业管理模式由传统“人海战术”转向“智慧监管”,基层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实时上传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异常并预警 [1] - 智慧河湖系统的落地标志着水利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 [2] 项目运营效益 - 项目采用“五个层次”与“两套体系”架构,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可控 [1] - 系统支持远程操控闸门,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1] - 高效协同机制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并显著提高了监管准确率和决策科学性 [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深入调研水库地理特征与管理需求,围绕生产供水、防汛调度等核心业务构建智慧管理系统 [1] - 公司通过布设水位传感器、流量计、视频监控等设备助力构建“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 [1]
全市首个智慧隧道综合管理平台上线
杭州日报· 2025-09-15 10:23
智慧隧道改造项目核心内容 - 杭州城管对运行二十余年的西湖隧道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 打造全市首个智慧隧道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全时空感知和智慧化决策目标 [1] - 改造以无人值守为远景目标 以数据驱动为核心 构建覆盖隧道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系统 [1] - 通过打通排水 消防 防撞 健康监测 视频巡检等七大核心系统 实现设备运行实时监测 异常情况智能预警和多系统协同联动 [1] 七大智慧系统升级详情 - 隧道东西线部署智能调光控制器 根据洞外光线强度和车流量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使驾驶员视觉过渡自然流畅 [2] - 智能消防排水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消防泵组 配合升级改造的雨水泵和智能流量监测 实现24小时水情监控并自动应急响应 [2] - 新增检测器和风向风速仪实时掌握空气质量 环境智能调控系统根据数据自动启停风机确保空气清新 [2] - 入口处激光雷达和图像识别技术组成防护网 对超高车辆立即发出声光预警并引导绕行 [2] - 突发事件处置系统自动识别积水 坑洞 设备故障和行人误入等异常 第一时间触发应急响应机制 [2] - 关键点位安装传感器全天候监测隧道结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2] - 智慧巡检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AI算法自动完成日常巡检 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城市治理与推广意义 - 西湖隧道智慧改造是技术升级典范 代表杭州城市治理向精细化 智能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3] - 科技赋能使城市运行更安全高效 该项目为后续市政设施智慧化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3] - 未来将在更多市政设施中推广智慧化管理模式 扩大智能化城市治理应用范围 [3]
华润万象生活上半年主动退出低质低效项目 有信心完成全年业绩目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3:44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85.24亿元,同比增长6.5%,核心净利润20.11亿元,增长15% [1] - 中期股息每股0.529元,同比增长89.6%,另宣特别股息每股0.352元,首次实现中期核心净利润分派100% [1] - 毛利率与利润回报因业务模式调整同步提升 [1] 商业运营板块 - 万象商业零售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21.1%,在营购物中心达125座 [1] - 53座购物中心零售额居当地榜首,104座跻身当地市场前三 [1] - 新开购物中心4个,第三方项目调改后零售额及租金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2] 物业管理业务 - 在管面积4.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合约面积4.52亿平方米 [2] - 新增第三方合约面积1432万平方米,其中66.7%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 [2] - 城市空间在管面积1.27亿平方米,较2024年末提升1.8%,收入同比增长15.1%至9.5亿元 [2] 战略发展举措 - 坚持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并举策略 [3] - 内涵增长源自购物中心分租项目业绩提升和物管技术效率优化 [3] - 外延增长通过新开业购物中心、第三方项目拓展及市场化规模扩张实现 [3] 未来增长方向 - 商业航道将寻求轻资产商管机会,物业航道投资聚焦业务协同与核心能力培育 [4] - 抢抓城市更新、生活性服务业及城市治理政策机遇 [4] - 行业整体由规模逻辑转向质量逻辑,新机遇存在于智慧化管理和多元场景运营 [4]
智慧赋能 成都邛崃市AI清扫设备“上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1:58
智能清洁设备技术特点 - 依托人工智能与5G技术实现全天候作业 大幅提升效率和清洁质量[2] - 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单台日均作业面积达传统模式3倍 8小时自主作业且精准避障[2] - 纯电动洗扫车实现扫吸洗同步作业 锂电驱动扫路机具备垃圾破碎减容和定速巡航功能[2] 设备运营优势 - 聚焦无人化可视化低碳化 构成公园智慧管理核心支撑[2] - 灵活应对狭小空间 以绿色动力降低噪音扰民并提升作业效率[2] - 高温天气下为环卫工人提供科技防护伞 减少烈日作业时间和中暑风险[2] 智慧城市建设影响 - 智能设备投用推动城市品质与服务升级 成为城市治理科技化转型的生动实践[3] - 实现现场高效作业并体现物业变革 让市民亲身体验科技融入[3] - 未来将持续投入智能清洁设备以深化智慧化管理进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