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建造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地铁的“智变”密码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57
缪子成像仪为盾构隧道拍"CT",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风险;智能重载修复机器人为钢环拼接装"慧眼", 自主完成隧道病害修复……在近日举行的地铁创新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 布的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1.2万公里。 其中,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接近6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五,其线网密度、客流强度两项指标长期稳居 全国第一。 20余年间,深圳何以高水平建成并运营超大规模地铁网?坚持创新发展、拥抱数智新技术,是其成功的 关键密码。 智能设备大展拳脚 在深圳地铁25号线一期工程现场,一个方形机械柜移动至隧道最前方。它所到之处,地质特征被探测得 一清二楚。 这个方形机械柜是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共同研发的缪子成像仪。该仪器具有穿透能力强、 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根据不同地层密度区对缪子的吸收差异特性进行成像。在智能算法驱动下,它 化身为地下的"透视眼",可探测盾构机前方的隐蔽空洞和软弱地层,为安全施工提供关键决策支持。 这是深圳地铁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建造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大量全国 ...
聚“智”前行,推进新时代“好房子”建设
央视网· 2025-11-03 20:30
中建装饰所属海外装饰的建筑工程室内移动放线机器人2.0亮相展会,凭借亮眼设计与硬核性能成为焦点。该机器人采用轻量化3D打印材质,机身仅 22cm,搭载高频测量模块、避障传感雷达等设备,依托万向轮实现灵活移动,可达成2mm精度自动放线。作为"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其由高 频测量全站仪、控制平板、机器人本体及专属软件系统构成,形成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闭环。产品突破三大行业痛点:解决室内精准定位难题、适配复杂环境 并实现联网、全国产组件让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且核心技术100%自主研发,核心算法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本届智博会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指导,中建三局、华为、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湖北省建筑业协 会、湖北省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等25家单位联合主办。通过汇聚全球前沿技术与优质资源,搭建起产业协同共赢的重要平台,为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 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也让智能建造赋能"好房子"建设的美好蓝图愈发清晰。(通讯员:鲁永鑫) 10月31—11月2日,2025年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据悉,本届博览会以 ...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一线探展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6:26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 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中建三局、中建装 饰、华为、清华大学等25 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行业盛会,以近20000 平方米展览面积、覆盖全球13个国家 及地区的参展阵容,以及1300项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为与会者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智能建造"盛宴", 直观呈现了产业前沿成果与未来创新趋势。 绿色化转型方面,中建深装研发的镁翼复合板堪称"好房子"专属绿色板材,集轻质、保温、防火、防 水、抗冲击、隔音等优势于一体,为建筑提供高效、低碳、个性化的整体墙体解决方案。同步推出的移 动储能电源,集成能量存储、逆变技术,具备高容量、高功率输出特点,可大幅减少电缆、配电箱等材 料采购及电工投入,通过重复调拨利用,降低临电费用30%-45%,提升施工效率 10%-15%。 针对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需求,中建深装还破解了高层建筑幕墙安全检测"上不去""说 不清""治不好"的行业瓶颈。其研发的石材幕墙透视成像无损检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系统,能精准识别 石材、玻璃、金属挂件、结构胶等潜在安全隐患。搭配幕墙门窗性能提升技术、储能智慧吊篮及装配式 幕墙产品,可实现精准治理。 ...
1300余项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07:51
31日下午还举行了智能建造产品发布会、科研合作课题签约和创新产品交易签约。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万华化学、中建三局等8家企业发布一站式AI创享平台AidMaster图灵、国产自主BIM设计软件CSWADI EasyBIM、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材料等10项创新产品。20家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签署科研课题合作协议, 将合作推动"好房子"材料、装备、软件等领域科研合作;6家智博会联合主办单位与海康威视、江森自 控、天瑞新材、东土科技、天铁科技等14家参展企业代表举行智能建造创新产品集中签约,签约额超 2.6亿元。 (本报记者龚联康 方亚东 田中全) (责任编辑:刘芃) 开幕式上,湖北省智能建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晓龙在致辞中说,发 展智能建造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向科技创新、盘活存量、开放合作要动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 琪表示,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需通过产业互联网构建未来城市"智慧神经网络"。 "此次博览会是智能建造产业从'理念共识'迈向'行动共振'的重要一步。"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 记、厅长刘丰雷在致辞中表示,湖北建筑业四大名片享誉世界,近年来,聚焦技术创新与要素优化, ...
乘上AI,武汉建造变“智造”
长江日报· 2025-11-01 08:54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智能建造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减少人工依赖,提高建筑性价比和可靠性,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 武汉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集团军”姿态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成果显著并赋能千行百业 [1][7][8] AI赋能与数字化平台 - 中达数字技术发布全球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实现数据从设计到运维全程贯通 [2][3] - ZD-PLM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使上下游企业使用同一三维模型协作,设计差错率降低80%以上,总工期缩短10%以上 [3] - 中国一冶智慧平台通过AI系统精准调配,在基坑施工中将材料像流水线一样灵活切换,塔吊作业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2] 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 - 中建三局研发全球首款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实现塔吊远程操控,可减少劳动力投入30%,作业效率提升30% [5] - 中建三局单轨架多笼循环运行电梯可实现梯笼在楼房顶部和底部翻转循环运行,降低施工劳动强度达80% [5] - 中交二航局“二航长青”打桩船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的变幅式打桩船,可实现水面125米以上高度打桩 [6] 产业拓展与跨界应用 - 智能建造从造房造桥拓展至汽车制造等领域,岚图汽车数字工厂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8]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通过“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化,电子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大幅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 [8] - 武昌造船双柳厂区具备年产18艘万吨级船舶和12万吨桥梁钢结构的生产能力,拥有多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 [9] 行业发展与政府支持 - 2024年武汉建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22个,立项科研项目71项,拥有试点企业55个,智能建造项目130个,试点园区(工厂)18个 [9] - 武汉智能建造19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连续两年获住建部评定“综合表现优秀” [7][9] - 企业积极转型注重研发,中建三局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9家“云”系列公司,为智能建造聚合新动能 [5]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开幕 多项智能建造前沿成果亮相
央视网· 2025-10-31 23:26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举行,展览面积近20000平方米,覆盖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集中亮相1300项创新产品 [1] - 博览会主题为“发展产业互联网、共建‘好房子’”,设置“好产品、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好城区、国际化”七大展区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政策导向,展会聚焦行业痛点与热点,搭建全球产业生态共赢平台 [1]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科技正深度融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驱动行业向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升级 [1] - 在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需求下,智能建造成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3] 技术创新与产品成果 - 中建装饰与中建深装展示新型装饰工业化、智能化成果,包括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绿健士室内空气智能监测仪,可监测十余种有害物质,检测精度达96% [3] - Amic模块建筑产品实现全专业集成,建造精度达±2毫米,装配率达96%,能适配多元场景,大幅缩短工期并减少建筑垃圾与施工噪音 [3] - 镁翼复合板及移动储能电源为建筑提供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显著降低施工成本并提升效率 [3] - 针对存量建筑,无损检测系统与无人机巡检系统破解高层建筑幕墙安全检测难题,相关诊治服务体系已在近百个项目应用 [3] 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博览会由中建三局、中建装饰、华为、清华大学等25家单位联合主办,集中展现智能建造最新成果 [3] - 展会通过全景式成果展示、前沿技术交流与产业资源对接,搭建起全球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共赢平台,为城市人居升级探索实践路径 [1]
黑龙江省:大力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境外市场拓展成果丰硕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20:19
中新网哈尔滨10月31日电 "我们大力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建成了智能建造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学院 和BIM产业工人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哈工大等高校、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多项创新 成果在省内外工程项目中得以转化应用。"31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黑龙江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 长王亮如是说。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近50万建筑铁军累计建设房屋建筑1.38亿平方米,新建、改造地下管网2.2万公 里,新建市政道路5360公里、桥梁276座,哈尔滨市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相继通车运行,有力支 撑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既改变了城乡面貌,也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黑龙江省鼓励支持优秀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不断提升"龙江建造"的品牌影响力。哈尔滨电气 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建设集团、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非洲、东亚、南亚、 西亚、东南亚等多个地区承揽工程项目,充分展示了龙江建筑企业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和服务 ...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开幕
人民网· 2025-10-31 16:09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在博览会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在展示塔机智能集控系统。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宇树科技的智能机器狗。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
科技加持让城市焕新貌 “数字建造”好房子“多点开花”释放强大潜力
央视网· 2025-10-31 13:37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25年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现在,智慧与科技正在深刻改变我 们的城市面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建造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先进成套技术体系和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 投入应用,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2025年是北京、天津、重庆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各试点城市大力拓展试点工程应用场 景,探索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涌现出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 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一批标志性项目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在重大工程中普遍应用,智能施工机器人纷 纷"上岗",能够高效完成焊接、喷涂、铺砖等重复性、高危作业,不仅提升了工程精度与效率,更保障了施工安全。 与此同时,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协同推进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8亿平方米,改造后建筑冬季室温平均 提升3至5℃。光伏建筑玻璃、自修复混凝土、气凝胶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在北京城市副中心 ...
万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3.88亿元 完成大宗交易签约金额68.6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1:44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13.88亿元 [1] - 实现销售收入1004.6亿元 [1] - 完成大宗交易签约金额68.6亿元 [1] - 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178.4亿元,盘活回款71.1亿元 [1] 销售与交付 - 前三季度合计完成187个项目、305个批次、7.4万套房的交付 [1] - 11个首开项目均兑现投资承诺,平均销售去化率近70% [1] - “年初现房”实现销售202亿元,“年初准现房”实现销售206亿元 [1] - 车(位)商(铺)办(公)销售130亿元,共109个项目实现销售斩尾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整合形成24项产品标准及约520项设计要求与技术措施 [1] - 上海理想之地项目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批好社区案例及上海市首批好房子案例 [1] - 在智能建造领域,图纸大模型及相关产品已服务内外部项目超1000个,为近百家行业伙伴提供线上审图服务 [2] - 全面推进“AI数字工程管理平台”应用,已累计完成智能巡检超32万次 [2] 经营服务业务 - 物业在业内率先推出弹性定价体系服务模式 [2] - 商业业务为GIC、黑石等知名机构业主提供轻资产运营服务,深圳、郑州等地新项目实现首开出租率超97% [2] - 物流业务出租率行业领先,并以高于行业的服务标准和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获得知名客户认可 [2]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坚持存量资源盘活为主导、精准投资为补充的投资策略 [1] - 多赛道经营服务业务聚焦优势领域,持续巩固所在行业领先地位 [2][3] - 公司响应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运用科技提升产品服务 [3] - 公司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开发业务保障高质量交付,不断推动产品升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