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中国住博会将于11月举办,重点展示“好房子”建设样板
新京报· 2025-07-02 18:2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中国住博会)将于11月6日至11月9日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展会主题为"科技赋能建好房 产业升级促发展" [1] -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同举办 [1] 展会内容 - 将从13个方面进行集中展示,包括"好房子"建设样板、绿色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装配式装修等 [1] - 智能建造方面将展示试点城市和企业推进智能建造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相关技术和产品,以及建筑机器人和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2] - 适老化及无障碍建筑方面将展示适应老年人和功能障碍人群需求的建筑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2] 参展情况 - 将有200余家国内外单位参展 [2] - 重点展示国内外最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技术和产品,以及各具特色的"好房子"建设样板 [2] 展会意义 - 中国住博会已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极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业展会 [2] - 未来将持续提升展会品质与规模,全面展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最新成就 [2] - 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好房子"建设和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 [2]
满满含新量!杭州市智能建造创新周有花头
杭州日报· 2025-06-27 11:16
智能建造技术展示 - 建筑机器人展示区集中亮相几十种机器人 包括整平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四足机器人等 其中整平机器人施工效率达每小时350平方米 是人工2倍 喷涂机器人效率达每小时130平方米 [9][10] - 机器人实现人机协同作业 如喷涂机器人完成大面积施工后人工辅助边角处理 四足机器人可在-20°C至55°C环境作业 突破施工场景限制 [10] - 智能顶升平台覆盖2000平方米作业面 使单层施工周期从10天缩短至8天 节省40%人工成本 并集成振捣 整平等多类机器人协同作业 [13][1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住建部发布《智能建造技术导则》明确将建筑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作为转型核心抓手 杭州市建委推动建筑机器人在"危繁脏重"场景应用 [11] - 行业正经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链条变革 预计未来机器人将更智能 与人工协同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11][20] - 杭州试点项目已验证智能建造技术可推广性 如钱江新城二期项目应用基坑监测系统 扬尘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12] 技术应用案例 - 中天建设项目通过BIM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中建八局"天蝉"系统集成智能装备 形成空中自动化建筑工厂 [12][13][14] - 紫金准乾项目采用BIM正向设计实现96.8%装配率 德寿宫项目通过BIM+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数智化管理 [17] - 东南绿建智能生产线实现"零人搬运" 焊接精度达±0.2毫米 奥体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运维 [18][19] 产业链升级 - BIM技术成为数字化转型核心 贯穿设计 生产 施工 运维全周期 如参数化设计创造竹林肌理立面 [17][20] - 装配式构件生产采用BIM数据驱动 智能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产能与能效数据实时可视化 [17][18] - 行业向工业化 数字化 绿色化转型 形成设计 生产 施工 运维一体化的新型建造方式 [8][20]
杭州市智能建造创新周6月23日启动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05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杭州在萧政储出【2021】33号地块二期项目中应用"天工"空中造楼机,实现215米高塔楼封闭式一体化施工,提升效率 [3] - BIM技术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项目中解决2.8万吨钢结构受力模拟难题,确保施工稳定性 [4] - 科技文化中心项目采用BIM智能支吊架设计,实现工厂预制与现场组装,缩短施工时间 [5] 智能建造试点与成果 - 杭州首批37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涵盖医疗、交通等多领域,7个项目入选浙江省试点,11项技术产品入选省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3] - 浙江建工、中电建华东院、东南网架获评浙江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占全省15家中的3家 [6] - 中电建华东院鸾图协同平台提升设计效率25%,错误率降低60%,实现100%国产化替代;东南网架AI+BIM系统提升生产效率25% [6]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发展 - 杭州工地应用5G无人塔吊、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具备高质量、高安全性优势 [8] - 浙江建投智能建造工程公司成立,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已部署35项自动化设备如升降机、测量机器人等 [8] - 计划推广"机器人+BIM+数字化"作业模式,突破传统建造局限 [9] 行业活动与未来规划 - 2025杭州市智能建造创新周将于6月23日启动,展示新工艺、装备及模式,并设机器人互动区 [2][8] - 活动包括科普观摩与项目实地参观,覆盖白马湖会展中心及多个代表项目 [10] - 杭州将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7][9]
河南:到2027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建筑机器人等在施工现场深度大量应用
快讯· 2025-06-11 23:17
智能建造行业发展 - 河南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设备等在施工现场深度大量应用 [1] - 2025年目标培育20家智能建造企业、50个智能建造应用场景 [1] - 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1] - 推动郑州市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 [1]
7500吨“华严里”日“行”10米 本周整体归位后 张园将启动地下三层空间深度开发
解放日报· 2025-06-04 09:54
张园开发进展 - 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群"华严里"将于本周六整体归位 总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 重量约7500吨 [3] - "华严里"采用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进行平移 日均移动速度10米 [3] - 建筑平移目的是腾出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将建设商业 文化 停车设施及轨交2 12 13号线三线换乘通道 [3] 历史与施工难点 - 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 历史达140余年 含大量文保建筑和名人居所 [4] - 施工面临弄堂狭窄(最窄70厘米) 老建筑需原位保护等挑战 常规大型设备无法使用 [4] - 施工方定制迷你桩机和折叠式挖土机器人 可在1 2米巷道内作业 并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智能清障 [4][5] 技术创新应用 - 施工团队引入超10款建筑机器人 解决中心城区大型设备作业限制 [4] - 挖土机器人采用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 机械臂可折叠 适应狭窄空间 [5] - "张园大客堂"桩基阶段使用无线遥控迷你桩机 实现房屋内部打桩 [4]
研判2025!中国智慧建造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前景展望:智慧建造推动建筑业智能化转型,政策技术双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27
智慧建造行业概述 - 智慧建造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建筑施工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涵盖BIM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等关键组成部分 [3] - 主要优势包括效率提升、安全性改善、资源节约、质量保证和协同合作 [5] - 中国智慧建造市场规模从2020年0.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61%,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1][15] 智慧建造关键技术 - 数字化设计采用BIM技术提升设计准确性与协作效率 [5] - 物联网实时监控施工现场,人工智能预测项目进度和安全风险 [5] - 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1800亿元,增速高达80% [16] 智慧建造行业政策 - 2024年《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纳入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章节 [8] - 2025年《智能建造技术导则》提出加快研发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AI大模型辅助监管机制 [8] - 政策推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形成智慧建造产业引领格局 [19] 智慧建造产业链 - 上游包括建筑材料、智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11] - 中游涵盖智能建造系统集成商、工程总承包单位及技术服务提供商 [11]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等 [11] 智慧建造市场格局 - 2024年智慧施工占比最大达4800亿元(40%),BIM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3600亿元(增速30%) [16] - 长三角地区技术引领占全国市场35%,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30%) [19] - 中国建筑2024年房屋建筑工程营业收入1321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5509亿元 [24] 重点企业分析 - 中国建筑拥有完整建筑产品产业链,承建国内多数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3][24] - 广联达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28亿元,提供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6] - 中国中铁业务涉及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 [23] 智慧建造发展趋势 - 智能化服务聚焦AI驱动决策优化与自动化运维,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29] - 数字化建造基于BIM+GIS孪生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30] - 绿色理念融入技术内核,能耗监测系统动态优化施工用电 [31]
2025版智慧建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全景评估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1:09
智慧建造行业概述 - 智慧建造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如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建筑施工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新型建造方式 [4] - 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数字化设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VR/AR和区块链等技术 [4] - 行业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0.4万亿元增至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61%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智慧建造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5万亿元 [4] - 行业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5G、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建筑材料、智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传感器、芯片、BIM软件等) [6] - 中游:智能建造系统集成商、工程总承包单位及技术服务提供商(建筑机器人研发商、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商等) [6] - 下游: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等应用领域 [6] 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激烈竞争态势,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大型建筑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领先地位 [9] - 科技企业如广联达在BIM软件与服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9] - 中小型建筑企业和新兴科技公司正积极提升竞争力 [9] 技术体系 - 关键技术包括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管理(DM)、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 [21] - 控制系统技术路线包括PLC、DCS和FCS三种主要方案 [21] 应用场景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慧设计、智慧施工/智慧工地、智慧管理和智慧运维 [22] - 智慧施工领域已应用工程建造机器人、建筑3D打印机器人和工程检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海关、行业协会和上市公司公开报告等 [13] - 核心数据更新至2024年12月,预测区间为2025-2031年 [13] 报告结构 - 报告共12章,涵盖智慧建造综述、宏观环境分析、全球发展现状、产业链分析、技术体系、应用场景、市场竞争及企业案例等 [15][16][17][18][19][20][21][22][23][24][25] - 包含大量图表数据支持分析结论,如智慧建造概念界定、标准体系、政策汇总等 [26][27][28]
徐汇滨江聚焦超低能耗规模化发展 一批零碳示范项目纷纷落子 “万象更新”兼顾绿色友好
解放日报· 2025-05-18 10:45
绿色建筑发展 - 徐汇滨江聚焦超低能耗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智能建造试点应用,提升建筑绿色低碳水平 [1] - 上海通过一系列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工程和城市更新项目展示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成就 [2] - 东航智慧大厦4号楼作为东航首个零碳示范建筑,总建筑面积1444平方米,采用全装配式主体结构和超低能耗玻璃幕墙,光伏系统年发电量11万度满足全年用能需求 [3] - 中国能建上海总部综合一体化项目建筑高度195米,总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将成为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层建筑,通过五大技术体系降低碳排放47% [3][4] 低碳改造技术 - 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改造采用绿色建筑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原有部件减少材料消耗和环境影响 [5] - 穹顶艺术中心改造使用装配式部品部件、可循环材料、绿色低碳建材和节水器具实现节能减排 [5] - 建筑屋顶采用可调光聚碳酸酯板满足采光需求,结构设计通过修缮加固提高抗震性和延长使用年限 [5] - 绿色照明系统、建筑设备一体化系统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控调整能耗和空气质量,提高低碳高效性能 [5]
90国客商云集广州看“智造”
广州日报· 2025-05-09 05:37
行业盛会概况 - 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于5月8日开幕 吸引来自20个国家的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及90个国家的1300余名海外客商 国内5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包括中建 中交 中冶 中铁 中铁建 广州城投 越秀集团 珠江实业集团 广州机场建投集团等 [1] - 大会是国内首个聚焦"智能建造+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的国际行业盛会 现场签约埃及新行政首都 马来西亚英诺威等标志性海外项目 累计签约额超820亿元 [1] - 大会以"数智建造产业领航"为主题 旨在打造智能建造技术展示 产业链协同创新及"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对接平台 推动"中国建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1] 展会内容与规模 - 大会覆盖数字设计 智能生产 智能装备 装配式装修 智能家具五大产业赛道 规划展览面积超2万平方米 [2] - 展示主题包括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 工业化建筑与装配式技术 基础设施智能建造 绿色建材与低碳技术 智慧城市与运维生态 国际创新与湾区实践等 [2] 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 博览会设置"机器人建造好房子"展示区 通过十个工序的建筑机器人实机演示钢筋绑扎 混凝土振捣整平 墙面装修等施工环节 [3] - 中建四局展示"云端建造工厂"技术 施工作业区域遮阳率超85% 集成通风降温系统可降低体感温度8℃—10℃ 已应用于中建四局科创大厦 广州环球贸易广场等项目 [3] - 广州建筑展示MiC模块化箱体技术 实现建筑工业化预制及现场组装 案例包括我国首个超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香港九龙东京街私人住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