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轻量化

搜索文档
福赛科技(301529):深耕汽车内饰,布局机器人轻量化第二曲线
长江证券· 2025-09-23 13:1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2亿元、2.7亿元 对应PE分别为50.3X、35.0X、27.6X [10][12] 核心观点 - 深耕汽车内饰功能件与装饰件领域 形成"功能件为主、装饰件为重要增长方向"的业务格局 核心产品包括空调出风口系统、杯托、储物盒、车门内开把手等 [7][20] - 坚持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电动化、集成化升级 形成电动智能出风口、软包覆储物盒、应急拉手电动化等高附加值产品 并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4][8] -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引擎 2024年境外营收达3.1亿元 毛利率高于国内 墨西哥工厂产能利用率达85% [7][32] - 前瞻布局机器人轻量化第二成长曲线 凭借注塑工艺技术、模具开发等积累 在PEEK等工程塑料轻量化领域具备潜在优势 [9][54] 公司概况与业务格局 - 芜湖福赛科技成立于2006年 总部位于安徽芜湖 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饰功能件与装饰件供应商 [7][20] - 具备从设计、模具开发到表面涂装与装配的完整制造能力 产品涵盖出风口、杯托、拉手、储物盒等 [7][20] - 业务分为运动功能件、表面装饰件、结构件和嵌件四大类 其中功能件是核心收入来源 装饰件快速放量 [27][36]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18年3.5亿元增长至2024年13.3亿元 复合增速约24.8%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2亿元 同比增长35.4% [7][29] - 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0.1亿元增长至2024年1.0亿元 复合增速约42.8% 2025年上半年实现0.6亿元 同比增长36.4% [7][29] - 境外业务快速发展 2024年营收3.1亿元 毛利率维持在24%-33%之间 明显优于国内毛利率下滑趋势 [32] - 华东市场成为国内核心增长极 2022年华东营收达2.3亿元 占比提升明显 [34] 研发创新与产品升级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2018-2024年研发费用从0.2亿元提升至0.6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8.1% [42] - 产品升级路线清晰 出风口形成手动-手自一体-无感-隐藏式-电动智能出风口的完整演进路线 [44] - 掌握BUSBAR激光焊接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 进入电控及电气系统领域 [8][44] 全球化布局 - 国内建立芜湖、大连、重庆、天津、武汉、佛山六大生产基地 覆盖主要汽车产业集群 [8][52] - 海外布局墨西哥和日本 墨西哥工厂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85% 营收3.2亿元 计划2025年投产第三工厂 [8][52] - 销售网络覆盖东亚、欧洲和北美 客户包括比亚迪、长城、吉利、特斯拉、日产、马瑞利、日立astemo等 [8][52] - 海外零部件市场空间约为国内的3.3倍 海外零部件平均单车价值约5645美元 为国内的1.7倍 [48] 机器人轻量化布局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需求明确 "以塑代钢"趋势加速 PEEK等工程塑料应用有望提速 [54][57] - PEEK材料具备轻量化、自润滑、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势 但生产成本高 加工难度大 [60][64] - 公司在模具制造、特种材料注塑工艺、自动化生产等领域积累深厚 具备快速响应定制化生产能力 [86][90] - 目前处于早期技术探索和资源储备阶段 在技术、研发、客户关系、全球化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9][90]
人形机器人材料需求-轻量化迈向“镁”好
2025-09-17 22:5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人形机器人行业和工业机器人行业[1][10] * 镁合金材料行业[1][6] * 宝武镁业(镁合金行业龙头,全产业链覆盖)[4][11] * 新源卓美(专注于镁合金加工)[4][13] 核心观点和论据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和重要性 * 人形机器人减重趋势明显 头部企业新品重量显著下降 例如特斯拉二代机器人相较于前代减轻10千克[2] * 轻量化显著提高机器人灵活度和续航能力 提升全方位性能[2][5] * 结构优化减重空间有限 未来减重重点转向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应用[1][3] 镁合金的材料优势和应用前景 * 镁合金密度低(仅次于ABS工程塑料) 强度高 散热好 价格较铝合金和复合材料更具竞争力[6] * 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证明卓越减重效果 与铝合金相比可减少1/3重量 与钢铁相比可减少60%重量[6] * 阻尼性能有效控制噪音 增强结构稳定性 提供良好避震效果[7] * 散热性能适用于关节外壳及电机散热需求 类似于汽车行业应用(如方向盘 散热板 车灯)[7] * 美业联合新型机械臂采用镁合金后整体减重33% 整机减重11% 节拍速度提高5%[3] 机器人领域对镁合金的需求潜力 * 工业机器人全部替换为镁材料版本总重量可达2600多吨[8] * 工业机器人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速达40%) 采用镁材料将大幅拉动需求[9] * 大型机械臂单机镁合金用量有望超10公斤 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翻倍计算对镁消费拉动可达万吨以上[10] * 人形机器人外壳镁合金用量约为14千克/套 100万台套需求对镁消费拉动可达万吨级别[10] * 人形机器人减震 散热等功能诉求与镁合金特性高度契合[14] 主要镁合金企业情况 * 宝武镁业拥有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产能 计划扩建至50万吨以上[4][11] * 宝武镁业下游业务占比提升(2024年上半年接近50%) 应用广泛(建筑模板 汽车 低空机器 机器人)[11][12] * 新源卓美专注于镁合金加工20年 营收盈利稳步增长 毛利率较高(整体超过30%)[13] * 新源卓美主要收入来自压铸件(60%以上为镁合金压铸件) 产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显示系统零部件 座椅)[13] * 新源卓美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 客户集中度下降 2024年及2025年获大量项目定点 计划扩产和拓展海外市场[13] 其他重要内容 * 镁合金价格优势明显 能降低人形机器人成本[6] * 镁合金强度不足问题能够较好规避[14] * 汽车 低空经济等行业对镁合金用量持续增长 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15] * 宝武镁业大股东加大股权比例 利于公司远期发展[12] * 新源卓美非常适合作为未使用过镁材料企业的供应商[13]
宁波精达:蓄力新领域 聚焦数据中心液冷与机器人轻量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9:41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数据中心液冷、机器人轻量化等新兴领域布局及海外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 技术整合与并购协同强化产业链竞争力 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3][4][5][6] 订单与海外市场表现 - 上半年整体订单保持积极增长 换热器、压力机、微通道等事业部订单稳中有增 客户拓展更趋均衡 [3] - 无锡微研模具新接订单中超50%为出口订单 同比增长约70% [3] - 北美市场上半年订单已达去年全年水平 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3] 并购与战略协同 - 2025年收购无锡微研后推进业务协同 共享市场和客户资源 提升上市公司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 控股股东宁波通商集团支持打造行业标杆制造业装备平台 通过"并购+整合+赋能"模式增强工业母机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影响力 [4]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布局 - 凭借微通道技术加速切入数据中心液冷散热市场 整合英国飞马逊和德国肖拉技术提升精密制造能力 [5] - 微通道技术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空调并扩展至数据中心换热管理 涵盖机房和服务器温控换热 [5] - 子公司无锡微研开发AI数据中心铝镁合金翅片模具等专用热管理产品 协同研发抢占国际AI数据中心高端空调市场 [5] 新兴领域技术研发 - 基于"成形装备+精密模具"技术关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eVTOL等领域轻量化成形及氢能装备研发 [6] - 无锡微研同步开展汽车新能源热管理、钼合金板等软性材料研发 公司组织机器人产业链调研并适时布局投资 [6] - 上半年坚持研发创新驱动 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出海战略和大客户战略 关键生产装备取得积极成绩 [6]
汇正财经:机器人行业主业盈利能力整体改善
搜狐财经· 2025-09-02 20:02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5H1机器人板块120家公司主业共实现营收2888.25亿元,同比增长13.81% [1] - 25H1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16.18亿元,同比增长13.72%,其中106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公司占比88.3% [1] - 25Q2板块实现营收1532.44亿元,同比增长14.65%,实现归母净利润113.67亿元,同比增长6.80% [1] 细分板块业绩特征 - 散热件、大小脑相关标的利润增长幅度最快,关节总成、电机、丝杠、减速器板块盈利规模较大且增长稳健 [3] - 正裕工业、大业股份、中欣氟材等7家公司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3] - 正裕工业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1133.26%,天准科技25Q2实现扭亏为盈 [3] - 奥比中光、中欣氟材等6家公司25H1实现扭亏为盈 [3]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机器人板块主业平均毛利率为21.94%,同比提升0.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48% [4] - 25H1期间费用率7.22%,同比下降0.70个百分点 [4] - 25Q2毛利率22.19%,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净利率7.42% [4] - 核心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最强,25H1毛利率达22.54%,净利率达9.31% [4] - 东华测试、麦迪科技毛利率最高,分别达68.73%、63.69%,新坐标、峰岹科技净利率超30% [4] - 麦迪科技盈利能力提高明显,25H1毛利率提升54.17个百分点,净利率提升51.41个百分点 [4] 技术发展进展 - PEEK等轻量化材料在特斯拉GEN3等头部机器人产品中应用增加 [5] - 谐波磁场技术和钐铁氮材料取得进展,能源运用效率有所提升 [5] - 摆线针轮减速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已在动易科技和科盟产品中应用 [5] - 上半身自由度显著增加,精细化程度加深,双臂负载能力增强 [5] - 灵巧手自由度提升,感知能力增强,结构向轻量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5] - 腱绳+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方案已在特斯拉灵巧手中应用 [5] - 下半身双足平衡性能提升,响应速度加快,Figure02已实现"盲走垃圾场" [6] - 大小脑逐渐形成协同系统,并由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发展 [6] - Figure发布首款"双机协作"AI模型Helix [6] 商业化进展 - 25H1机器人本体订单加速扩张,2025年6月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亿元机器人订单 [7] - 优必选中标7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7] - 天太机器人与山东未来机器人等签署万台人形机器人战略合作协议,创下单笔订单数量纪录 [7] - 博众精工子公司具身智能业务累计订单总额突破人民币1亿元 [7] 投资关注方向 - 汽车主机厂、3C品牌商因掌握需求场景及硬件供应链,竞争优势正在提升 [8] - 拥有大脑及硬件迭代能力的华为、字节、小米等企业商业逻辑顺畅 [8] - 25H2重点关注特斯拉、智元、华为供应链,特斯拉链最快进入小批量生产 [9] - 关注触觉传感器、谐波减速器、摆线针轮、高功率密度电机、peek及粉末冶金工艺 [9] - 智元供应链变化点在于垂直商业模式的重构 [9] - 华为供应链重点在下游垂直应用场景的落地 [9] - H2重点关注灵巧手、电机和peek等技术迭代 [9] - 灵巧手是技术迭代最快的部件,关注触觉传感器技术方案迭代和丝杠加工技术迭代 [9] - 电机赛道关注新型磁材如钐铁氮等0-1突破 [9] - peek替代传统钢将加速,有望从丝杠保持架进一步延伸到其他部件 [9]
力劲科技尾盘涨超13% 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 铝镁合金压铸大有可为
智通财经· 2025-09-02 16:12
股价表现 - 力劲科技尾盘涨超13% 截至发稿涨10.33%报5.98港元 成交额达6.46亿港元[1] 战略合作与研发突破 - 公司与四家镁合金及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1] - 项目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重量与强度瓶颈 实现结构轻量化与制造效率双重革命[1] - 五方共同组建"人形机器人本体部件联合研发中心" 重点突破镁合金外壳成型、工艺优化及轻质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难题[1] 行业前景与材料优势 - 轻量化对机器人续航和运动响应速度至关重要 镁铝合金因密度小且强度高成为理想轻量化材料[1] - 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路线 镁合金作为重要材料在电驱动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1] - 人形机器人领域对镁合金需求持续扩大 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有望打开新增量空间[1]
港股异动 | 力劲科技(00558)尾盘涨超13% 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 铝镁合金压铸大有可为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6:00
股价表现 - 力劲科技尾盘涨超13% 收盘涨10.33%至5.98港元 成交额6.46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四家镁合金及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 [1] - 五方共同组建"人形机器人本体部件联合研发中心" 重点突破镁合金外壳成型、工艺优化和轻质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 [1] 技术突破方向 - 项目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重量与强度瓶颈 实现结构轻量化与制造效率的双重革命 [1] - 镁铝合金因密度小且强度高 成为机器人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1] 行业前景 - 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路线 镁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 [1] - 人形机器人领域对镁合金需求持续扩大 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有望打开新增量空间 [1]
爱柯迪(600933):全球布局助推25H1利润亮眼,构建“汽车+机器人”双轮驱动
中泰证券· 2025-08-29 19: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0.50亿元,同比增长6.16%,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27.42% [2] - 第二季度营收17.84亿元,同比增长11.01%,环比增长7.12%,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4.95%,环比增长22.77% [2] - 25H1毛利率29.25%,同比提升0.57个百分点,25Q2毛利率29.74%,同比提升2.0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1个百分点 [2]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9.6亿元、103.5亿元、121.0亿元,同比增长18%、30%、17%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15.0亿元、17.4亿元,同比增长28%、25%、16% [6]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海外产能扩张:墨西哥二期工厂投产提升北美市场响应速度,马来西亚基地量产准备并启动铝铸件工厂建设,欧洲产能布局推进中 [4] - 新品开发能力:每年开发新产品400+,预计生命周期内总销售收入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 [4] - 高产能利用率:每月销售3000+种铝合金产品,销量逾2000万件,设备资源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 [4] - 海外订单充足:中国车企海外布局带动零部件配套出海,欧洲新能源车销量高增刺激铝压铸件需求 [6] 利润提升因素 - 海外客户结构优化和新工厂投产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 [4] -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25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0.65%/6.23%/4.93%/-2.33% [4] - 汇兑收益增厚利润:财务费用同比变化-303.72%,主要因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增加 [4] 机器人领域布局 - 致力于机器人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精密零件研发,发展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6] - 收购卓尔博71%股权已通过交易所审核,卓尔博主营微特电机,在机器人领域有应用前景 [6] - 卓尔博2025年1-4月净利润6644.10万元,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2亿元、1.57亿元、1.74亿元 [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7元、1.46元、1.69元 [1][6]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6.0倍、12.8倍、11.1倍 [1]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分别为12%、14%、14% [1] - 当前股价19.55元,总市值192.59亿元,流通市值191.08亿元 [5]
港股异动|力劲科技(00558)再涨超14%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上量速度将快于汽车 公司助推机器人轻量化革命
金融界· 2025-08-15 12:06
股价表现 - 力劲科技股价再涨超14% 本周累计涨幅超54% 截至发稿报5.31港元 成交额3.48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四家专精于镁合金和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正式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 [1] - 项目围绕"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创新 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重量与强度瓶颈 实现结构轻量化与制造效率的双重革命 [1] - 公司将凭借在镁合金成型领域的领先技术 为项目提供先进的成型设备和工艺解决方案 助力实现机器人结构的轻量化突破 [1]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上量速度将快于汽车 ToB场景多为封闭式环境 耐腐蚀性要求较低 镁合金劣势被削弱 锻造件和半固态件均有应用空间 [1] - ToC场景下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更为精细 体积重量小于汽车件 小吨位半固态成型机有应用空间 [1] - 镁合金减震 电磁屏蔽和散热特性更契合人形机器人 较铝合金和高强度钢优势明显 [1]
力劲科技再涨超14%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上量速度将快于汽车 公司助推机器人轻量化革命
智通财经· 2025-08-15 11:06
股价表现 - 力劲科技股价再涨超14% 本周累计涨幅已超54% 截至发稿报5.31港元 成交额达3.48亿港元 [1] 战略合作项目 - 公司与四家专精于镁合金和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正式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 [1] - 项目围绕"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创新 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重量与强度瓶颈 实现结构轻量化与制造效率的双重革命 [1] - 公司将凭借在镁合金成型领域的领先技术 为项目提供先进的成型设备和工艺解决方案 助力实现机器人结构的轻量化突破 [1] 行业前景分析 -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上量速度将快于汽车 因ToB场景多为封闭式环境 耐腐蚀性要求较低 削弱镁合金劣势 锻造件与半固态件均有应用空间 [1] - ToC场景下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更为精细 体积重量小于汽车件 使得小吨位半固态成型机具有应用空间 [1] - 镁合金在减震、电磁屏蔽和散热方面更契合人形机器人需求 较铝合金和高强度钢优势明显 [1]
港股异动 | 力劲科技(00558)再涨超14%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上量速度将快于汽车 公司助推机器人轻量化革命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1:06
股价表现 - 力劲科技股价再涨超14% 本周累计涨幅超54% [1] - 股价报5.31港元 成交额达3.48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四家专注于镁合金及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正式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 [1] 技术突破 - 项目聚焦"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创新 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重量与强度瓶颈 [1] - 公司将提供领先的镁合金成型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 实现结构轻量化突破 [1]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镁合金应用增速将快于汽车行业 [1] - ToB场景封闭环境降低耐腐蚀要求 锻造件与半固态件均有应用空间 [1] - ToC场景零部件更精细 小吨位半固态成型机具备应用潜力 [1] - 镁合金在减震、电磁屏蔽和散热方面较铝合金和高强度钢优势显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