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发电
icon
搜索文档
通威刘汉元谈核聚变发电:既希望它发生,又担心它发生
新浪财经· 2025-11-19 11:12
11月19日消息,在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首届光伏CTO峰会暨技术创新大会上,通威 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谈到核聚变,他表示,对于人造太阳在实验室能够很低成本很高效率的发电,既 希望它发生,又担心它发生,希望它发生是希望技术突破,担心是光伏被革命了,大家都要改行。 "我们再搞得慢一点,聚变能现实了以后就不需要去铺光伏板了,"刘汉元表示,"有可能时代还是留给 我们这个机会。"(刘丽丽) 责任编辑:江钰涵 他谈到,中国科学家从托卡马克装置移过来一代二代到现在正在建三代,明年后年底有可能建成20兆瓦 到200兆瓦的商业发电聚变堆,听起来有点激动人心,但想起来还是有点悬。"在材料上面还是非常让人 恐怖,科学家们正在做高超导的线圈和新的环道,施工和建设看起来以后都非常壮观。 ...
2万元一公斤的黄金材料国产了,中国用20年打破封锁,人造太阳2030点灯
搜狐财经· 2025-11-05 05:01
哈氏合金C276技术突破 - 中科院金属所实现哈氏合金C276吨级量产,成本较进口降低50% [1] - 自主研发材料纯净化制备技术,产品纯度超过进口材料,达到医用级别 [5] - 成功轧制厚度0.046毫米、长度超2000米的超薄带材,表面粗糙度不超过20纳米 [3] - 材料在零下196℃环境中,指甲盖大小面积可承受190吨重量 [3] - 2025年10月与东部超导公司签署20吨供货协议,国产超导带材性能不输进口产品 [5] 核聚变工程BEST装置进展 - 材料突破使合肥BEST装置建设提速三年,计划2030年实现全球首次聚变发电演示 [3][7] - 2025年10月1日完成直径18米、重400吨杜瓦底座吊装,安装精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 [7] - 装置采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磁场强度达12-15特斯拉,体积比ITER缩小40% [9] - 建造成本降低30%,功率密度提高3倍 [9] - 外交部发言人已确认2030年聚变发电演示进展 [7] 产业链与成本优势 - 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金属所哈氏合金、中游西部超导钛合金、下游中核集团能量转换系统 [9] - 上海超导带材成本比进口低50%-60% [9] - 鑫宏业核级电缆可抗60年辐射 [9] - 材料自主保障供应,摆脱进口依赖,采购周期从大半年缩短至随用随取 [3][7] 国际竞争格局 - 欧盟ITER项目因技术漏洞和预算超支,启动时间推迟至2036年,预算从50亿欧元飙升至200亿欧元 [3][9] - 美国私营企业如CFS公司融资20亿美元,但技术仍无法稳定重复 [9]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成立,计划2030年前投入超3000亿元推动技术产业化 [10] 材料应用拓展与战略意义 - 哈氏合金耐强酸、抗高温,在航空航天、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突破卡脖子环节 [10] - 宝武集团用其开发定制高性能钢材,天工国际攻克中子屏蔽材料 [10] - 核聚变原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1升海水聚变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无碳排放和核废料风险 [10]
江苏神通(002438) - 2025年10月27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10-29 10:26
核电业务与市场 - 当前核电阀门招标主要针对2025年新批复的10台机组,去年批复的11台机组招标已在上半年基本完成 [3] - 公司目标是将单台核电机组的阀门产品价值量提升至1亿元以上,增量主要来自新品类的拓展 [4] - 公司已取得截止阀等产品的核一级制造许可资质 [5] - 随着核电新项目审批常态化及设备国产化推进,核电阀门行业预计保持良性有序竞争 [6][7] - 核电阀门产品毛利率已处于相对稳定水平,预计在未来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无大变化前提下将继续保持稳定 [8] 新兴技术与国际市场 - 公司在核聚变发电领域已有布局,投入研发力量并已获得核聚变科学装置所需特种阀门的小批量订单 [9] - 产品外贸出口节奏有望优于往年,团队经验成熟且资质体系完善,出口订单将逐步兑现 [10] 公司运营与财务 - 2025年三季度合同负债下降主要受交付周期影响,老订单已确认收入,新订单尚未到付款节点 [11] - 公司已启动“十五五”前瞻布局,聘请专业团队同步编制未来十年战略及五年规划,预计2025年底完成制定 [12] 会议基本信息 - 本次机构投资者电话调研会议由中金公司组织,于2025年10月27日16:00—16:40举行 [2][14] - 会议出席人数为7名,由公司副总裁兼董秘章其强主持,强调遵守承诺函及信息披露规定 [2]
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
财联社· 2025-10-27 12:39
项目进展 - 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在杜瓦底座研制和安装上取得关键突破,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2] - 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6] - 杜瓦底座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超过2毫米 [9] 技术突破 - 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11]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 [13] 项目规划与目标 - BEST装置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13] - 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3] - 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1]
川润股份(002272.SZ):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产品可用于核聚变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格隆汇· 2025-10-20 15:0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润滑系统可用于核聚变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1] - 公司冷却系统可用于核聚变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1] - 公司相关产品可用于核聚变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1]
我国核聚变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月中还有一重磅催化
选股宝· 2025-10-09 07:17
BEST项目进展 -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重达400余吨的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标志着主机全面开建 [1] - 该装置将在国际上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目标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其安装预示后续核心部件安装正式开始,产业链交付和后续招标正式启动 [1] 行业催化事件 - 10月13-18日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FEC2025)在成都举办,方正证券认为大会或有重大国家和国际进展公布 [1] - 国内BEST项目在第四季度有望再次开启第二次密集招标,招标产品包括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产品 [1] - 国庆期间美股核聚变概念股集体大涨,NANO Nuclear Energy、Oklo Inc、NuScale Power分别累计大涨超46%、20%、8.9% [1] 产业链公司业务布局 - 永鼎股份依托超导薄膜磁通钉扎技术,研制出强磁场用高性能超导带材,已实现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与中科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客户保持密切合作 [2] - 广大特材在可控核聚变方面主要供应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并已实现批量化供应,同时公司中标BEST线圈盒机加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已向客户成功交付 [2]
【生态环境周观察】美国能源部终止75.6亿美元清洁能源补贴;阳光电源递表港交所;腾讯入股碳生万物
钛媒体APP· 2025-10-07 13:32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政策 - 八部门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关键矿产资源的调查与勘探[2] - 方案支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的综合利用[2] - 推进氧化铝、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等行业的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并规范赤泥、锂渣等大宗固废的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2] 美国清洁能源政策变动 - 美国能源部宣布取消223个清洁能源项目的拨款,总计涉及金额约75.6亿美元,理由为项目未能充分满足能源需求且经济上不可行[3] - 在被终止的财务补贴中,有26%(金额超过31亿美元)是在2024年11月美国大选日至2025年1月特朗普就职日之间颁发的[3] 国际贸易摩擦 - 印度商工部贸易救济总局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和手机壳发起反倾销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及其影响[4] - 若调查确认倾销对印度本土企业造成实质性损伤,印度财政部可能决定对相关进口产品征收关税[4] 中国核聚变技术进展 - 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安装,标志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5]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预计两年后建成,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演示核聚变发电,目标在2030年实现聚变能点亮第一盏灯[5] 公司资本市场动态 - 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3.38亿股,募资约9.87亿港元,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6] - 腾讯通过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上海碳生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2.5%股权,该公司主业为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制造可持续航空燃油等碳基产品[7][8] 企业战略合作 - 隆基绿能与澳大利亚FMG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为后者在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多国的综合绿色电网项目提供高效光伏产品及全链条能源解决方案[9]
全球首个、关键突破!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证券时报· 2025-10-06 13:47
核聚变能源 -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全面开建,其重达400余吨的底座已安装就位,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2][3] - 该装置计划在国际上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目标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4] 光热储能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西塔调试成功,即将进入全系统试运行 [5][6] - 电站由两座200米高吸热塔及近27000块定日镜组成,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 [6] - 定日镜可根据太阳方位自动调整,分别服务于东塔和西塔以最大化光能利用效率 [6] 极地科考与深海技术 - “蛟龙”号在北极冰区实现首次下潜 [8] - 完成全球首次极区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的水下协同作业 [9] 航空制造 - 中国大型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批产第三架机已完成总装下线及生产试飞 [10][11] 重大基建工程 -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的青年枢纽船闸人字门大型吊装工作全部完成 [12] - 平陆运河项目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计划于2026年建成通航 [13] 绿色航运 - 国内首制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740标箱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成功下水 [14][15] - 该船可通过高压岸电充电或吊装箱式电池实现快速换电,标志着沿海集装箱运输进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15]
全球首个、关键突破!国庆假期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齐鲁晚报· 2025-10-06 08:36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 - 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重达400余吨的底座成功安装就位,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标志着主机全面开建 [1] - 该装置未来将在国际上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3]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即将全系统试运行 [3] - 电站由两座高达200米的吸热塔、近27000块定日镜组成,全系统调试成功后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 [5] - 定日镜可根据太阳位置调整方向,上午为东塔送光,下午为西塔送光,实现阳光高效利用 [7] 北极深海科考与双潜器作业 - 在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蛟龙"号在北极冰区实现首次下潜 [6] - 完成全球首次极区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的水下协同作业 [10] 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 - 大型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批产第三架机(1103架)总装下线并圆满完成生产试飞 [9][12] 平陆运河建设工程 -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取得新进展,三大枢纽之一的青年枢纽人字门大型吊装工作全部完成 [11] - 项目建设已进入攻坚冲刺关键阶段,将于2026年建成通航 [14] 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 - 国内首制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740标箱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成功下水 [14][16] - 该船可通过高压岸电充电,也能通过吊装箱式电池实现快速换电,标志着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正式迈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