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

搜索文档
呼伦贝尔用系统思维破解草原过牧难题
内蒙古日报· 2025-10-08 09:20
坐拥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探索实践中开拓创新、标本 兼治,努力实现"率先破解草原过牧"奋斗目标。 在推进系统解决草原过牧工作中,呼伦贝尔市在养殖方面采取"放牧+舍饲""放牧+补饲"等模式减轻 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在生产经营方面开展现代化家庭牧场、"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智慧牧场、托养 代养等多种模式;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依托大型养殖、饲草料生产经营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 延伸饲草料加工、畜产品采集、仓储冷链等环节。 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面积达10063万亩,素有"牧草王国"之美誉。然而受自然气候波动、传统 放牧模式限制及历史超载等因素影响,部分草原一度面临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压力。 为破解这一难题,呼伦贝尔市创建了"1+15+33"工作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执法体系重塑、生产 方式转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地域品牌打造、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面因地制宜率 先实践,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全市林草、农牧、宣传、公安、交通、人社、供销等15个部门全力配合,齐心协力,从"人防"+"技 防""四不两直"、外来牲畜管控,到发展饲草产业、推广舍饲圈养及 ...
喜提“国际护照”,固城湖螃蟹“爬”向海外市场
南京日报· 2025-09-11 08:03
公司资质与市场拓展 - 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螃蟹出口许可资质,成为南京市唯一具备该资质的企业[1] - 出口资质为出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证书,是企业出口海外市场的必要条件[2] - 此举标志着公司获得国际贸易入场券,固城湖螃蟹将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1] 公司技术与运营优势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河蟹闭合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2] - 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应用分子育种、营养驱动、生态尾水处理等新技术[2] - 公司实现从种苗选育、饲料研发、生态养殖到品质检测、品牌销售的全流程自控自管[2] - 公司每月进行一次18项食品安全指标检测,严格执行有机标准[2] - 公司采用无人机投喂、物联网水质监控、AI精准投喂等智慧养殖措施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2] - 所有批次产品接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确保每只出口蟹来源清晰、品质可信[2] 产品与品牌优势 - 固城湖大闸蟹是中国知名水产,有"蟹中之冠"的美誉[1] - 产品曾荣获"中国十大名蟹"、"江苏金蟹奖"等称号[1] - 固城湖螃蟹建立了可追溯系统,每只螃蟹有"数字身份证",通过产地码、溯源码、流通码"三码合一"做到全流程管控和溯源[1] 行业规模与产业链 - 高淳螃蟹养殖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3] - 形成集苗种培育、电子商务、餐饮运输等多个行业的全产业链条[3] - 产业链从业人员十余万,总产值超百亿元,已成为当地特色富民产业[3] 政府与产业支持 - 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常态化开展固城湖核心产区的水质、土壤环境监测与生态维护,确保产品源头生态环境持续符合国际标准[2] - 区商务局主动对接海关部门、省商务厅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海外采购商和销售渠道[2]
从革命老区到塞上明珠 特色产业绘就经济蓬勃向上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28 11:21
历史经济贡献 - 抗战时期盐池县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支柱 贡献食盐 皮毛 甘草三大资源[1][3] - 1941至1945年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展畜牧业 纺织业 打盐运盐 有效缓解边区财政经济困难[3] 现代农业转型 - 滩羊养殖规模达330万只 品牌价值突破130亿元[7] - 创新盐碱地生态养殖模式 发展1.2万亩海蟹 南美白对虾 螺旋藻及三文鱼养殖[3][5] 产业体系升级 - 聚焦特色农业 新型材料 绿色食品 清洁能源 文化旅游 物流六大重点产业[9]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融合化方向发展[9] 经济发展成果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5.4亿元[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86元(同比+4.5%)农村居民19472元(同比+7.9%)[9]
生态虾“游”出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13
生态养殖模式转型 - 传统养殖模式因密度过大和过度投喂导致水环境恶化 亩产利润仅1000-2000元 [1] -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后 塘内种植水草并投放花白鲢、螺蛳等生物 形成自然净化系统 [1] - 新建"跑道式"循环水槽设施 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显著改善养殖环境 [1] 产量与品质提升 - 生态养殖使大虾规格达到1斤15头 品质获得大幅提升 [1] - 采用高位池轮捕轮放模式后 虾塘实现每年多收一季虾 [2] - 亩产量达到600-650斤 全年产量为普通养殖的1.5倍 [2] 科技创新应用 - 示范园区引入物联网和水源热泵新技术 实现养殖全过程精准化管理 [2] - 应用液氮瞬时锁鲜技术进行加工 通过冷链系统发往全国市场 [2] - 生态养殖模式实现错峰上市能力 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产业链建设 - 形成从育种保种、虾苗繁育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3] - 上游布局20家苗种企业和8家科研机构保障种源 [3] - 中游由8家合作社和38家饲料加工企业支撑标准化生产 [3] - 下游通过15家精深加工企业及6家直营店和电商平台打通销路 [3] 品牌价值与政策支持 -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子品牌"双轮驱动战略 [2] - "高邮大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已超过50亿元 [2] - 产业项目入选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立项名单 [3] - 政府加快推进产业向生态化、园区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3]
生态养殖、液氮锁鲜等新技术赋能高邮大虾 生态虾“游”出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04
核心观点 - 高邮大虾通过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 亩产利润从传统养殖的1000-2000元显著改善 品牌价值超50亿元 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入选国家级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1][2][3] 养殖模式转型 - 从传统高密度养殖转向生态养殖 塘内种植水草 投放花白鲢和螺蛳净化水体 建立循环水槽系统 实现水体生态平衡 [1] - 采用"两降一禁""高位池轮捕轮放""种草养虾"等生态技术 虾塘每年多收一季虾 亩产达600-650斤 为普通养殖1.5倍 [2] - 引入物联网和水源热泵技术 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管理和错峰上市 提升养殖精准度和市场竞争力 [2] 经济效益提升 - 生态虾品质显著改善 规格达1斤15头 从"找销路"变为"客户追塘口" 销售渠道优化 [1] - 采用液氮瞬时锁鲜技术和冷链物流 实现鲜虾速冻加工和全国分销 延长产品价值链 [2] - 区域公用品牌"高邮大虾"价值评估超50亿元 通过"公用品牌+企业子品牌"双驱动战略增强市场溢价能力 [2] 产业链布局 - 形成育种保种 虾苗繁育 生态养殖 饲料动保生产 市场交易 冷冻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 [3] - 上游布局20家苗种企业和8家科研机构保障种源 中游有8家合作社和38家饲料企业支撑标准化生产 [3] - 下游覆盖15家精深加工企业 6家直营店和多家电商平台 实现产销一体化 [3] 政策与认证 - 产业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立项名单 获得国家级认可 [3] - 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向生态化 园区化 融合化发展 定位为兴业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3]
四水映绿·豫见两山丨南湾出好鱼 一水养稻虾
河南日报· 2025-08-16 08:28
南湾水库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南湾水库水域面积75平方千米 总库容13.55亿立方米 是信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 水质达到二类标准[2] - 2010年启动环境整治 耗时六七年改善水质 水生动物物种数较10年前增加62.2%[2][6] - 水库实施"以鱼净水"模式 花白鲢占比超70% 通过滤食浮游生物消耗氮磷 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4] 南湾鱼产业经济效应 - "南湾鱼"年产量稳定在200万斤 年产值达3000万元 成为全国驰名商标[4] - 水库建成后形成上万亩天然养殖场 栖息20多种鱼类 包括青鱼 鲌鱼 鳜鱼等高价值品种[4] - 活鱼库通过生态养殖实现水质净化与商业价值双赢 产品市场供不应求[4]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 - 林道静合作社发展3000亩稻渔种养 含稻虾2500亩 稻鱼300亩 稻蟹200亩 年产渔稻米75万公斤 水产品30万公斤[5] - 立体种养模式年总产值达2700万元 带动160户农户及60多名务工人员 脱贫户日均收入100元[5] - "林稻静"渔稻香米获绿色认证 基地水质监测达标 生态效益转化为产品溢价[5][6] 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信阳依托1115座水库资源 将生态治理与产业结合 形成"水养鱼 鱼净水"循环体系[4][6] - 南湾湖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Ⅱ-Ⅲ类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连续三年低于40 保持中营养水平[6] - 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收益 从水产品到稻米均实现品牌化运营 形成闭环产业链[5][6]
革命老区滩羊产业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09:10
历史背景 - 盐池县是宁夏唯一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经济中心发挥重要作用[1] - 1938-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军民从盐池驮出12.5亿公斤食盐,用于交换粮食、布匹等物资以打破经济封锁[2] - 1936-1945年盐池县羊只数量从4.8万只增长至15.7万只,牛从1100头增至4100头,骆驼从80峰增至1100峰[2] 滩羊产业现状 - 2024年盐池县滩羊养殖户达8400户,饲养量330万只,出栏量195万只[3] - 建成滩羊肉冷链集配集散中心,全国布设10余个前置仓使物流成本降低30%[3] - 现有125家标准化生态牧场和326个规模养殖园区[3] 产业升级措施 - 90后创业者孔令东采用含玉米粒、甘草秧、黄芪及中药材的复合饲料配方解决滩羊咳嗽问题[2] - 实施生鲜肉精分割和小袋包装改革,推出定制礼盒、烧烤食材等场景化产品线[3] - 封山禁牧政策推动散养转为圈养模式,通过饲料改良还原生态养殖风味[2]
海洋牧场迎来海胆丰收季 特色养殖丰盈“蓝色粮仓”
央视网· 2025-07-25 11:52
行业概况 - 大连长海县拥有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是虾夷马粪胆的主要养殖基地 [1] - 虾夷马粪胆是当地特色海产品,收获季为每年7月至9月 [3] - 2024年长海县海胆出产量占全国两成,总年产量超过100万斤,总产值超过1亿元 [11] 养殖规模与产量 - 当地最大虾夷马粪胆养殖基地每天可收获6000多斤新鲜海胆 [3] - 当地持续扩大虾夷马粪胆养殖规模,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5] 市场需求与销售 - 收获季的虾夷马粪胆肉质饱满、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5] - 客户提前订货并支付预付款,反映市场需求旺盛 [5] - 通过技术改进实现一年四季供应新鲜海胆 [7] 养殖技术与模式 - 采用参胆混养技术,将海参和海胆混合养殖 [9] - 海胆的饵料残渣和排泄物成为海参的养料,实现生态循环 [9] - 新养殖模式保护海洋生态,节省成本,并充分利用海洋空间 [11]
陕西定边县:“梭鱼”跃入千年盐湖 “土鸡”鸣唱生态乐章
环球网· 2025-07-09 10:25
盐湖海鲜养殖产业发展 - 定边县自2021年起探索盐湖水产养殖,已成功引入南美白对虾、青蟹、花蛤及梭鱼等品种,并尝试盐碱地散养土鸡的循环发展模式[1] - 梭鱼作为高经济价值鱼类,首批3000尾苗种从山东东营引入花马池盐湖进行适应性测试[1][3] - 公司采用分类养殖模式,包括虾贝鱼混养、鱼虾混养及单一品种养殖,以探索最优盐湖养殖方案[3] 技术创新与养殖模式突破 - 通过陆基圆桶工厂化养殖模式结合阳光大棚控温技术,实现活虾全年无间断上市,首批虾预计半个月后产出[3][5] - 建成18个陆基圆桶养殖池,支持错峰投苗与上市,解决西北地区季节性养殖限制[5] - 与宁波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死虾加工饲料技术,将废弃虾转化为含虾青素的鸡饲料,延伸产业链至禽蛋产品[5] 智慧化与生态协同发展 - 计划2023年启动智慧渔业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生物生长状态并实现自动投喂,提升科学养殖效益[5] - 盐湖生态养殖吸引遗鸥、白鹭等候鸟栖息,形成水产养殖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海鲜湾"景观[7] - 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推动盐湖资源开发,涉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机构[5]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特色产业澎湃“新”活力 “塞上明珠”迎绿色蝶变
央视网· 2025-07-04 10:30
历史经济贡献 - 抗战时期盐池县产食盐、皮毛和甘草构成陕甘宁边区三大经济支柱[1] - 1941-1945年边区军民从盐池驮出12 5亿公斤食盐 占财政重要收入[5][7] - 八路军359旅2000名官兵赤足打盐 为节省物资光脚作业[3] 现代农业转型 - 滩羊养殖规模达330万只 品牌价值突破130亿元 占农民收入50%以上[15] - 建成125家标准化生态牧场 采用跑道晨练等科学养殖方式[11][15] - 创新"以渔治碱"模式 在1 2万亩盐碱地养殖三文鱼、海蟹等水产[9]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已建成215万千瓦光伏和305万千瓦风电 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19] - 高沙窝镇从盐运枢纽转型为光伏基地 年产值达19亿元[17][19] - 规划新增7个光伏项目 总装机容量超320万千瓦[19] 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15 4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37386元(+4 5%)[21] - 农村居民收入19472元(+7 9%) 增速高于城镇[21] - 2018年成为宁夏首个脱贫县 形成六大特色产业体系[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