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盲盒
icon
搜索文档
那些买LABUBU的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7-09 17:36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 - 公司通过买断艺术家IP版权并纳入盲盒体系运营 如LABUBU系列2017年被收购后衍生三代共78个常规款 14个隐藏款和5个联名款 单品定价69-159元[3] - 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售 线上可预订但无法接触实物 线下店铺剩余货源和配比差异形成情报网络 玩家通过微信群或小红书群交换信息[7] - 创始人王宁早期提出买断IP 做线下 打品牌为核心商业模式 但未明确解释用户消费动机的多样性[8] LABUBU系列市场表现 - 2024年三次全球明星曝光(Lisa IG点赞320万 蕾哈娜手持镶钻款 贝克汉姆节目展示)推动搜索量同比增长426%[3] - 带动公司2024年收入达130亿元 2025年Q1收入同比增1.6倍 海外市场收入增长近5倍[3] - 联名款如LABUBU可乐系列(定价159元含10常规+1隐藏款)引发抢购 隐藏款需通过重量平衡等专业技巧识别[5][6] 二级市场生态 - 黄牛分层级运作:初级黄牛抢购官方售价商品加价1-2倍转卖 专业黄牛通过直播教授隐藏款识别技术赚取差价[1][6] - 代买服务兴起 线下店常见视频通话摇晃盲盒的代购者 提供加价指定款式服务[7] - 衍生市场包括娃衣定制(哪吒 打工人 宇航员等主题)和穿搭博主 推动个性化装扮成为新话题[12][13] 用户行为特征 - 消费动机多元:真实爱好者 社交攀比者 投资投机者并存 无法简单归类[4][8] - 社交属性显著 互联网从业者将其作为职场话题工具 企业家用于破冰沟通[9][10] - 收藏市场存在溢价交易案例 如初代LABUBU从五位数转手至六位数 但实际价值与潮流热度强相关[11][12] 市场动态变化 - 2025年6月新品"LABUBU捏捏"发售初期黄牛加价1-2倍 但20日后价格腰斩因官方加大供货和热点褪去[15] - 股东高点套现新闻加剧退潮情绪 部分用户转向常规款如Molly系列 反映潮流周期特性[15] - 内容创作者面临流量竞争 如小红书账号两个月仅增200粉 显示风口红利期缩短[16]
A股午评:创业板指涨超2%,光伏概念盘中爆发
快讯· 2025-07-08 11:3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盘中持续走高 上证指数收涨0.58% 深证成指收涨1.27% 创业板指收涨2.26% [1]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8730亿 较昨日放量约1012亿 主力资金净流入约15亿 [1] 行业板块 强势板块 - 光伏概念大幅走强 首航新能、通威股份等多股涨停 亚玛顿呈"地天板" [1] - 消费电子概念回升 工业富联涨停 [1] - 游戏概念表现俱佳 冰川网络领涨 [1] - 稀土永磁、半导体、盲盒经济、工程机械等概念早盘收涨 [1] 弱势板块 - 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概念集体低迷 [1] - 农牧饲渔、冰雪经济、旅游酒店等概念早盘走弱 [1]
Labubu如何以“日本人的玩法”打败日本人?
虎嗅· 2025-07-07 12: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原文标题:《"盲盒"、"限定"不都是你们日 本人发明的?咋还是能被咱的Labubu套牢?》,作者:Jasmine,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你被Labubu刷屏了吗?就在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东京的泡泡玛特快闪店内的Labubu盲盒一售 而空,日本网友们死死盯着手机,等待能够顺利中签买下Labubu。与此同时,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 上,原价3000日元的Labubu玩偶被炒到10多万日元(约合5000元人民币以上),价格翻了30倍。 明明"扭蛋""限定""盲盒"兴于日本,日本的年轻人应该知道这些把戏都是他们"老祖宗"玩剩下的。但"盲 盒文化"出口转内销,中国IP一登陆日本,便引发轩然大波。同时,相较于日本知名IP"Chiikawa"这 种"小而可爱"的形象相比,Labubu确实"丑"了些。然而为何日本人仍旧对此欲罢不能? 从中国到日本——绕了地球大半圈 一位日本网友总结,Labubu的传播路径是"中国→泰国(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的影响)→欧 美(明星效应)→日本",在5月末,海外潮流的风终于刮到日本了。 一位日本 ...
108万买个玩偶?LABUBU爆火的数据真相:盲盒经济是治愈还是新焦虑?
新京报· 2025-07-07 10:35
LABUBU爆火现象 - LABUBU是泡泡玛特旗下热门IP,其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在2025年4月底推出后引发全球哄抢,成为新的社交货币[1] - 2025年6月10日,一只薄荷色LABUBU在北京拍出108万元天价,瞬间点燃潮玩收藏圈热度[1] - LABUBU形象源于泡泡玛特签约设计师龙家升的艺术创作,最初是其奇幻绘本世界中"精灵天团"的成员,设定为北欧森林里古灵精怪的小精灵[1] - 2015年前后,龙家升将其二维插画转化为立体雕塑,并与泡泡玛特合作,使其从绘本中的平面角色蜕变为席卷大众市场的潮玩顶流IP[2] 公司表现与IP运营 - 泡泡玛特围绕LABUBU形象开发多元主题设计不同系列玩偶,同时开发多个尺寸矩阵,覆盖日常使用到艺术收藏的多元场景[6] - 泡泡玛特2025年6月19日收盘价248.60元,较前期低点大幅攀升,5月均线(MA5)、10月均线(MA10)同步向上发散[8] - 2024年THE MONSTERS等四大IP营收都破了10亿[8] - 2023年10月推出的LABUBU搪胶毛绒系列"心动马卡龙"成为关键转折点,在顶流偶像Lisa等明星助推下,全球销售额实现高速飙升[11]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2024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达到3189元,占总消费的11.3%[15] - 购买玩偶的人群中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与女性群体占大多数[17] - 消费者购买盲盒、手办等物品时多会购买符合自己审美、彰显个性的商品,LABUBU"邪恶萌"、"丑萌"的形象新颖别致[17] - 盲盒机制导致不同款式玩偶价格波动,部分消费者利用价格不确定性二次转手贩卖[18] 市场乱象与挑战 - 二手平台数据显示,LABUBU快闪店入场券被炒至2400元,初代搪胶公仔溢价超20倍[20] - 隐藏款盲盒从原价59元飙升至二级市场500元以上已成常态[21] - 部分黄牛利用技术外挂垄断线上发售通道,实体店门口出现"代排军团"抢占购买名额[21] - 消费者转向购买仿品,某二手交易平台上LABUBU仿制品在外观上做到高度还原,甚至能显示"正品"标识[24] 行业反思与建议 - 泡泡玛特表示将LABUBU视为大众消费品而非奢侈品,认为只有遏制炒作才能保护IP的长期价值[24] - 多地消保委发文提示:警惕黄牛炒作,拒绝高价接盘,关注商品功能性与实用性[24] - 当产品的金融属性被过度放大,收藏价值远超使用价值时,会催生出庞大的仿制市场[25] - 潮玩行业需剥离过度金融属性,回归情感本质,让"快乐"成为人人可及的温暖慰藉[25]
泡泡玛特把消费VC带火了
投中网· 2025-07-02 12:07
泡泡玛特的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初期以传统玩具零售为主,2016年转型潮玩文化,2017年签下著名IP"Molly"并与盲盒玩法结合,迅速引爆市场[6] - 2020年12月在香港上市,开盘价76.922港元,较发行价大涨100%,2021年8月股价曾跌至56.4港元,较最高点跌近40%[6]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2025年3月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10] - 用户中女性占比68%,18-30岁群体占75%,客单价从2019年128元跃升至2024年412元[8] 投资机构回报情况 - 天使投资人麦刚200万元早期投资,启赋资本2011年下注并多轮跟进,获得超百倍回报[11] - 红杉资本2017年投资并协助引进关键IP Sonny Angel,账面回报可观但实际回报率未公开[11] - 蜂巧资本通过大宗交易出清上市前买入股份,涉及资金约23亿港元,被称为"今年最亮眼的一笔退出"[11] - 黑蚁资本从A轮开始连续多轮跟投,账面回报可观[12] - 正心谷资本、华兴等机构也分享了财富盛宴[13] 潮玩行业IPO浪潮 - 52TOYS于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布鲁可2025年1月登陆港交所,创下冻资超6000倍纪录,开盘首日暴涨78%[14] - TOP TOY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升级,目标5年覆盖全球100个国家核心商圈,开设超1000家门店,2024年营收9.8亿元,增速44.7%[14] - 蜜雪冰城2025年以1.8万亿港元冻资规模刷新港股纪录,2024年净利润44.5亿元,市盈率高达86倍[14] - 老铺黄金市值超1700亿港元,较上市初增长近25倍,腾讯认购部分浮盈超65亿港元[15] 消费投资趋势变化 - 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100个新消费品牌",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新消费赛道融资额将突破2000亿元[17] - 当前新消费限于潮玩盲盒、黄金首饰、国产美护与医美、宠物经济和奶茶咖啡茶饮,行业规模相对固定,增速放缓[18] - 泡泡玛特66.8%的毛利率刷新了对消费生意的认知,消费动能从白酒转向潮玩等新经济[18][19] - 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 2025年完成110亿美元募资,其中67亿专门盯着"有文化底子的中型品牌"[20]
数据复盘丨国防军工、传媒等行业走强 龙虎榜机构抢筹18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18:32
(原标题:数据复盘丨国防军工、传媒等行业走强 龙虎榜机构抢筹18股) 6月30日,上证指数早盘探底回升,午后震荡上扬;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早盘高开高走,午后一度回落,随后再度上扬;科创50指数早盘高开高 走,午后震荡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44.43点,涨0.59%,成交额5671.37亿元;深证成指报10465.12点,涨0.83%,成交额9197.47亿元; 创业板指报2153.01点,涨1.35%,成交额4621.57亿元;科创50指数报1003.41点,涨1.54%,成交额295.55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4868.84亿元, 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42.33亿元。 今日有2962只个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其中,56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的个股是恒宝股份,净流出金额为7.74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的个股还有东方财富、比亚迪、深圳华强、金一文化、大东南等,净流出金额分别为5.62亿元、5.36亿元、4.02亿元、3.32亿 元、3.26亿元。 国防军工、传媒等行业走强 弘业期货、大东南均5连板 盘面上来看,行业板块、概念涨多跌少。其中,国防军工、传媒、通信、电子、纺织服 ...
泡泡玛特黄牛“浮沉录”:99元LABUBU炒至上千元,现暴跌五成,商家限购炒作游戏“崩盘”
搜狐财经· 2025-06-26 11:40
全球抢购热潮 - LABUBU新款玩偶盲盒在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引发抢购热潮,芝加哥密歇根大道门店前消费者凌晨排队场景堪比iPhone首发 [2][10] - 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等国际名人带动LABUBU从潮玩圈层破圈,迅速走向全球时尚舞台 [8] - 首尔明洞、伦敦等地因抢购爆发冲突,杭州新店因黄牛扫货引发抗议被迫提前闭店 [12] 黄牛与二级市场 - 黄牛利用12.88元抢单脚本以0.02秒响应速度垄断线上库存,普通消费者难以抢购 [6] - 原价99元的LABUBU隐藏款在二手市场炒至2548元,利润率超20倍 [5] - 黄牛从单只售卖转向成盒销售,原价594元的整盒售价达1480元 [5] 价格泡沫与补货影响 - 6月18日公司宣布补货400-500万件,LABUBU日均成交量从66件飙升至2531件,增幅近40倍 [13] - 补货后二手市场价格普遍下跌约50%,隐藏款从4607元跌至2851元 [14] - 补货次日公司股价暴跌6%,市值蒸发223亿港元 [16] 财务表现与市场前景 - 2025年Q1公司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65%-170%,海外收益同比增475%-480%,美洲市场暴增895%-900% [18][19] - 中国盲盒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580亿元,占全球份额65%,年复合增长率28% [17] - LABUBU所属系列2024年贡献营收30.4亿元,占总收入23.3%,同比激增726.6% [19] IP战略与产能布局 - 公司被指对LABUBU火爆预料不足,未将IP与中国制造产能充分结合 [3][12] - 加速培育Crybaby等新IP,该系列2024年收入增速达1537.2% [20] - 计划2025年新增越南、印尼工厂产能,缓解LABUBU毛绒产品缺货困境 [20] 行业分析师观点 - 电商分析师认为补货有助于避免IP早衰崩坏,是延长生命周期的市场选择 [16] - 食品产业分析师指出泡泡玛特契合"口红效应",低成本提供情绪价值 [4][20] - 瑞银研报显示LABUBU补货后二手市场仍有50%溢价,重申公司为零售业首选 [16]
泡泡玛特离不开狂欢者
投中网· 2025-06-24 13:16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 - Labubu系列引发市场狂欢,单个标价从近500元溢价5倍回落至120元,比原价高出不到30元,热度消退仅用半个月[5][6] - 公司股价自去年6月呈上涨趋势,今年6月16日达270港元每股,为上市以来近3倍,近期虽有回落但仍维持高位[8] - 市值一度达3600亿港元,较两年前暴涨30倍,但6月19日单日蒸发200亿港元,市场开始回归理性[29][34] 商业模式与黄牛依赖 - 盲盒商业模式天然依赖黄牛,热款在二手市场溢价显著,如原价99元的Labubu被炒至200元起,隐藏款超千元[7][13] - 黄牛通过整盒端货、线下转卖及线上直播拆盒等方式获利,如直播间将69元盲盒卖至199元,溢价130元[16][18] - 二手平台如千岛App推动交易便利化,SKULLPANDA系列原价129元,市场价波动范围达816元至99元[20] IP运营与市场策略 - The Monster、Molly、SKULLPANDA、CRY BABY四大IP贡献58.3%销量,但SKULLPANDA新品因创新不足遭遇市场滑铁卢[30] - 营销费用从2023年翻倍至2024年5.68亿元,但单用户贡献值仅从149元增至160元,购买力未能覆盖成本[31] - 公司尝试通过限购、人脸识别治理黄牛问题,但执行效果有限,如杭州新店因黄牛聚集开业两小时即闭店[3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竞品如52TOYS、TOP TOY推出Labubu"平替"产品,加剧市场竞争[25] - 隐藏款抽中率仅0.69%引发消费者不满,外部市场冲击显著,如"义乌版"Labubu售价仅为正品十分之一且销量过万[32][33] - 产能大幅提升,Labubu月产能从20万激增至500万,但供需矛盾仍存[3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持续孵化自有IP并提升运营能力,严控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3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156天降至2024年102天,现金回流与库存消化速度加快[27] - 市场期待下一个Labubu级IP出现,如星星人系列因明星带货被黄牛视为潜力标的[26]
食品盲盒里的消费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29
食品盲盒的商业模式 - 食品盲盒以19.9元低价出售当日未售完的食物或自助餐厅剩余菜肴,价格优惠且玩法新颖,吸引年轻人追捧,社交平台相关笔记点赞量过万,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1] - 商家通过盲盒形式降低损耗率,减少过期食品处理成本,同时开辟新盈利渠道,实现库存压力与收益双重优化[1] - 第三方平台整合商家资源,打通商家清库存、平台赚佣金、顾客捡漏的三赢链路[1] 目标消费群体与市场策略 - 食品盲盒主要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通过低价策略细分市场,在不影响原价客户群体的同时开拓新市场份额[2] - Z世代消费者追求新奇体验,盲盒的不确定性带来抽奖式刺激感,将普通购买行为升级为趣味探索游戏[1] - 高性价比满足消费者口腹之欲的同时带来"薅羊毛"成就感,比传统折价销售更受欢迎[1] 社会价值与消费趋势 - 每购买一份盲盒即参与反食品浪费行动,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拆盒过程形成群体认同感,传递环保消费理念[2] - 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为"性价比+体验感+社会价值"组合买单,反映消费观从"非新不可"向实用主义转变[2] - 盲盒模式可能成为未来资源分配新方式,通过激活"舌尖上的闲置"实现灵活高效的供需匹配[2]
利空来袭!突然,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6-21 12:45
自6月18日下午开始,泡泡玛特官方商城小程序多次弹出相关商品的补货通知,同时在天猫官方旗舰店、抖音 潮玩直播间等也大量放货。有消息显示,泡泡玛特此次补货或将从6月18日起连续进行三天。 泡泡玛特有没有"泡沫"? 新消费赛道"总龙头"泡泡玛特本周遭遇猛烈抛售,周跌幅超12%。有分析称,其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是顶流IP ——Labubu二手交易价格暴跌、估值过高以及短线资金获利兑现等。 目前投资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是,泡泡玛特股价的这一波大跌是"泡沫"破裂还是上涨途中的正常回调?新消费赛 道后续将如何演绎? 有机构分析称,尽管泡泡玛特的优质IP、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对股价有一定的利好推动,但当前过高 的估值仍可能使其面临回调风险。但也有华尔街机构看好泡泡玛特未来的发展前景。摩根大通6月19日将泡泡 玛特的目标价由250港元/股上调至330港元/股,并将该股列入其"积极催化剂观察名单"。 泡泡玛特大跌 本周,超级大牛股泡泡玛特股价连续遭遇大跌,周五盘中,一度大跌超6%,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3.62%,报 239.6港元,创下6月3日以来新低,单周累计跌幅达12.11%。 拉长周期来看,泡泡玛特的最新收盘价相较于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