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

搜索文档
一些商品通过仿冒知名品牌、伪装成分描述或营造效果氛围的商标名称误导消费者 玩“文字游戏”的商标该管管了(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7-09 05:57
商标误导现象分析 - 生产企业通过商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例如"一品牛"实为猪肉制品 "小尾花黑"猪肝实为普通猪肝 "99"芦荟胶实际含量与数字无关 [1][2][3] - 常见手法包括截取描述性词语作为商标 如"六个核桃"非六个核桃营养价值 "手打"挂面非手打制作 "汇源100%"仅为商标非含量 [3] - 使用营造效果氛围的商标 如"潘婷3分钟奇迹"标注为注册商标非功效宣称 "冰肤之萃"芦荟胶"99"指久久坚持非含量 [3] 商标类型与监管漏洞 - 使用商标(TM)无需核准即可使用 如"树上摘的"椰子水与采摘无直接关系 [4] - 注册商标也存在误导性案例 如白象"多半袋面"仅多30%含量非半袋 [5] - 审查环节存在漏洞 不同审查员判断标准差异 拆分商标规避审查 如"壹号土猪"拆分为"壹号土"和"猪" [9] 市场影响与消费者权益 - 通过商标擦边获取溢价 如"壹号土"黑猪排骨价格170元/千克 vs 普通黑猪60元/千克 [7] - 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 诚信企业被挤占 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8] -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需自行举证 鉴定商品 追溯货源 申请宣告无效需付费 [8] 行业监管建议 - 完善审查机制 运用大数据进行语义分析 强化潜在误导性商标筛查 [10] - 加强日常监测 结合举报线索及时处理争议商标 [10] - 建立联合治理机制 行业协会推动商业伦理公约 建立商标注册信用承诺制度 [11]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19:00
代理维权产业现状 - 短视频平台投放费用每日超百万元用于揽客 [2] - 代理公司通过法律咨询视频吸引客户签订维权合同 成功退款后可获30%分成 [2] - 2022-2023年业务量激增6倍 从业人员月收入达2-3万元 [2] - 头部三家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 净利润突破2000万元 [3] - 2023年行业退款总额24.45亿元 其中30%-40%来自恶意代理维权 [3][6] - 代理维权公司数量2023年增至800家 银行保险领域人员大量转入 [3] 证券投顾行业影响 - 2022-2023年退款总额23.28亿/24.45亿 较2021年13.48亿增长80% [3] - 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 主要来自合同到期客户的全额退款要求 [6][7]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投诉量821起 较2022年88起大幅增长 [7] - 2023年全行业投诉超23000起 较2021年增长400% [8] - 2024年5月-2025年5月某机构异常退款3500万元 涉及2500名客户 [8] - 异常退款吞噬行业利润 2023年24.45亿退款中异常部分超9亿 行业利润仅17.62亿 [11] 运作模式与应对措施 - 代理公司通过反复投诉施压 利用监管部门考核指标提高成功率 [2][8] - 投顾机构为降低投诉量选择妥协 三个月暂停新增客户将损失超6000万 [8] - 机构制定差异化退款标准 不同监管平台对应不同退费比例 [9] - P2P催收人员与律所合作 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 获263万分成 [10] - 行业加强系统安全投入 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 [11] - 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整治代理维权乱象 推进金融纠纷调解 [11] 行业监管挑战 - 当前主要按"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 量刑力度低于银行保险领域 [12] - 代理公司使用他人注册 业务数据通过外网交易增加取证难度 [12] - 行业正研究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可行性以加强打击力度 [12] - 新型模式出现 网红通过线上引流将粉丝资料转交代理公司 [13] - 专家建议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 斩断黑灰产资金流与信息流 [14] 行业基础数据 - 现存60余家持牌证券投顾机构 [5]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54.4亿元 [5] - 行业起源于1996-2001年证监会发放的130张咨询牌照 [5]
杜绝骚扰营销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
人民网· 2025-07-06 09:31
唯有形成全民"较真"的社会氛围与无处遁形的制度高压,才能真正让骚扰营销无处立足,还通信空 间一片清朗。 日前,男子起诉银行骚扰电话获赔5000元冲上微博热搜。因不堪忍受某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续的 电话营销骚扰,一番拉锯后,上海市民胡先生(化名)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法院 调解,银行当庭道歉并事后赔偿了5000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胡先生希望以此案激励更多人向骚扰营 销"较真"。 上海市民胡先生因不堪忍受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持续电话营销骚扰,历经诉讼拉锯最终获赔5000 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一事,引发社会热议。这一案件不仅为饱受骚扰的消费者提供了维权的样本,更折射 出一个尖锐的现实:在骚扰电话多发的当下,杜绝营销骚扰不能仅靠消费者"较真",而需构建企业、监 管、技术等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 技术赋能治理,构建智能拦截屏障。骚扰电话泛滥的背后,是技术手段的滥用。运营商与互联网平 台应利用大数据、AI识别等技术,建立骚扰电话自动拦截系统,对高频呼叫、异常拨号行为进行实时 监测与阻断。同时,完善号码溯源机制,使每一通骚扰电话都能被追踪到源头责任方。技术不应成为骚 扰行为的助攻,而应转化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利器。 ...
金价大跌销量反冷?周六福店员剪价签拒称重,投诉解决率垫底?
搜狐财经· 2025-07-04 17:31
金价下跌与销售表现 - 黄金价格持续下跌至6月以来新低,深圳水贝黄金交易市场商家反映销售额比金价上涨时减少约30% [1] - 消费者呈现"买涨不买跌"心理,商家促销降工费效果不明显 [1] 黄金消费投诉激增 - 2024年黄金珠宝行业投诉量达8,544件,同比激增13628%,涉诉金额超9,523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投诉量已达3,832件,按趋势全年或突破7,000件 [3] - 虚假宣传(占比2282%)、价格纠纷(1905%)、退款难(1635%)为三大消费痛点 [5][7] - 00后首次超越90后成为投诉主力群体,占比4518%,90后+00后合计占比近九成 [12] 品牌投诉表现分化 - 老凤祥以9408%的投诉解决率居首,周大生(9210%)、潮宏基(5938%)次之,周六福解决率仅1507% [7] - 中国黄金以1974%的投诉占比居总量榜首,周六福(2,774件)、老凤祥(1,775件)分列二、三名 [7] 典型投诉案例细节 - 周六福门店被投诉隐瞒克重信息,22K金项链作价1,990元,旧金耳环按839元/克回收,换购后消费者发现实际克重差达15克(原6克换得35克) [9][12] - 商家拒绝退货并剪掉标签,消费者核算发现换购后金价高达2,000元/克,远高于市场价 [12] 消费者画像与地域分布 - 女性投诉用户占比8602%,为男性的62倍 [12] - 广州市以554%投诉占比居全国第一,东莞(420%)、上海(372%)紧随其后 [15] 行业专家建议 - 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称重并拍照留证,拒绝模糊销售话术 [17] - 需详细核算工费、损耗费等隐性成本,保存购买凭证作为维权依据 [17]
短剧被抄袭,要如何维权?
新浪财经· 2025-07-04 15:12
近年来,微短剧已成为推动网络视听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但与之相关的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洗稿搬运、侵权改编、抄袭剽窃等侵权盗版 现象时有发生。 7月2日,短剧厂牌听花岛发布维权声明,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未经授权,抄袭听花岛版权作品《家里家外》并用于商业获利,并详细指出9处 两部短剧的截图对比存在"高度相似"。 目前短剧市场主要的盗版,集中在盗版搬运和翻拍侵权两个方式。听花岛表示,此前公司遇到的侵权行为,多为资源泄露,他们选择的处理方 式,"发函给公司、平台,找对方协商比较多"。像此次关于桥段、画面、台词的"像素级抄袭","通常是海外,国内不太敢。"维权声明发布后, 《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已经从相关小程序和平台下架。 短剧遇到盗版或抄袭情况,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维权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从法律角度来说,需要研判的几个标准又是什么?智 通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 与此同时,杨勇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在许多短剧是边拍边改,也拿不出剧本来。一般来说,短剧主要依据文字作品维权,因为连续画面侵 权的现象较少。往往是用他人的剧本、台词,组织演员翻拍新短剧。这种情形下,主要涉及改编权侵权行为。因此,使用 ...
在抖音上买到十斤劣质排骨,意外遭遇了数字时代的维权大裂缝
新浪财经· 2025-07-04 09:25
行业监管漏洞 - 现行地域管辖规则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在明显不适配 经营行为发生地概念模糊导致监管追责困难 涉及跨省市案件时形成责任链条断裂 [5][7][8] - 平台责任虚化现象普遍 抖音平台在商家欺诈案件中仅机械回复"持续跟进" 未执行《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一条的保证金规则 [8] - 行政程序存在自相矛盾 安化县市监局在12315系统填写"决定立案"但结案反馈写"不予立案" 县政府复议维持错误决定 [8] 消费者维权困境 - 维权成本高达商品价值的10-100倍 多数消费者因程序复杂选择放弃 导致劣质商家持续存在 [9] - 证据固定难度大 合肥叶女士需四次购买劣质排骨并全程录像才能获得有效证据 [9] - 检测权落实不到位 北京市场监管局未对"汽油味骨头"启动应急检测 尽管2025年专项整治已将非法添加列为首要目标 [10] 解决方案建议 - 建立消费者所在地局首接责任制 要求48小时内封存证据 72小时内跨区域推送案件 [11] - 强化平台主体责任 建议建立生鲜类目保证金制度 AI巡检机制和风险商户熔断机制 [11] - 升级监管系统三大数据库 实现自动预警 证据固定和跨省协办功能 [12] 源头治理措施 - 推行肉制品"三证上链"制度 包括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冷链物流温控记录 [13] - 升级信用惩戒机制 对严重违法商家实施黑名单全网同步 平台联合封杀和刑事责任衔接 [13] - 布局监管科技手段 推广同位素检测法 重金属谱分析和微塑料筛查等先进技术 [13]
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实施两个月消费者体验如何?记者调查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6:40
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商家推出办卡充值给优惠等活动,用"充得越多,优惠越多"吸引消费者充钱。同 时,也有消费者遇到退卡退费难、霸王条款等情况……对此,最高法于今年5月1日发布《关于审理预付 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正式实施。两个月过去,消费 者体验如何?北京青年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探访 此外,还有些商家不愿谈及退卡细节,在朝阳一家养生店,以前也有充钱送折扣的预付消费模式,但 《解释》公示后,他们不再办卡,而是选择通过网上团券形式促销。工作人员解释,店内改革后,开放 了转卡限制,只要新卡主和原卡主商量妥当,到店即可转卡或退费。 商家对退费转卡等进行优化个体商家比连锁店限制更少 王先生经过数月维权后,等来了《解释》出台,他看到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没有实际使用和享 受优惠、获得赠品的情况下,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可以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于是,他当即到北 京丰台法院提起诉讼。 5月6日是《解释》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法院依照其判令健身机构退还王先生1万元,整个庭审过程 仅用了十多分钟。 负责审理该案的丰台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郭丽丽就《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为北京 ...
租车前做好“功课”避免“掉坑”!成都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搜狐财经· 2025-07-01 01:15
暑假将至,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自驾出行,租车市场也火热起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消费者租 车时遭遇套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租车"关键词的投诉超10万条。 警惕不合理低价风险。不要轻信个人或企业通过一些社交平台发布的"超低价租车攻略""0元租车"等涉 嫌诱导、欺骗租车人的虚假内容,要做好信息甄别。个别不法人员或企业通过低价揽客之后,可能通过 线下收取"跨城费""保险费"等变相增加租车费用,甚至人为制造车损牟取非法利益,要严防"套路陷 阱"。 依法反映合理诉求。如与租赁企业发生合同纠纷,或发现欺诈甚至敲诈勒索等侵犯自身合法权益行为 的,可收集相关材料向12345、12328、110等热线反映或者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有关部门将依法依 规进行处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谢夏冬 图据网络截屏 编辑 曾雪柔 选择正规渠道租车。租车人可以通过线上汽车租赁信息服务平台或到线下正规门店租车。通过线上平台 租车的,建议租车人在线上进行询价、合同签订、费用支付等流程,确保线上交易全流程纳入平台监管 范围。警惕个别商家诱导租车人取消线上订单进行线下交易的行为,因脱离平台监管,可能被收取额外 费用,难以保 ...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7月1日起施行 健全法律维权工作机制 当好职工“娘家人”
陕西日报· 2025-06-29 07:33
工会法规修订 - 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自7月1日起施行 内容涵盖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集体协商集体合同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参与劳动争议化解 法律援助 职业健康安全生产 劳动模范评选表彰 困难职工救济帮扶 就业培训普惠服务等方面 [1] - 新增工会职责条款 明确工会通过劳动法律监督 参与劳动争议处理 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 - 新增条款要求工会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 诉讼相衔接 发挥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职能作用 [1] 工会实践与机制创新 - 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形成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 推动出台《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与法院 检察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 [2] - 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劳动争议"商 调 裁 诉 执"一站式多元解纷阵地 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条款 [2] - 明确工会支持企业 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维护董事会 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2] 工会组织与权益保障成效 - 陕西省已建立工会组织10 69万个 工会会员888 3万人 [3] - 2024年全省各级工会单独签订综合集体合同 工资专项集体合同8137份 覆盖职工168 2万人 [3] - 培育孵化劳动争议多元解纷阵地 累计调处案件1 08万件 [3]
上海和睦家“医患事件”进展:不构成医疗事故,院方称将积极推动协商处理
新浪科技· 2025-06-26 18:44
医疗纠纷事件概述 - 上海和睦家医院与患者潘某因手术效果产生医疗纠纷,患者通过豪车围堵医院、网络发声等方式维权 [1] - 上海市长宁区医学会鉴定报告显示医院诊疗不构成医疗事故 [1][3][5] - 患者拒绝接受鉴定结果并表示将继续维权 [6] 患者主张与院方回应 - 患者潘某称在和睦家医院接受9次手术,前八次顺利但第九次手术切口达22厘米导致肛门功能障碍 [2] - 院方表示患者转院时处于危重状态,前八次手术恢复良好,第九次手术为修复疤痕且符合规范 [2][5] - 院方指出患者拒绝早期建议的必要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系车祸损伤所致 [2][5] 事件发展细节 - 患者潘某在医疗鉴定前通过抖音发布44条视频、30场直播,粉丝增长超1万,并质疑医院使用国产钢板 [9] - 患者驾驶奔驰房车、保时捷等豪车围堵医院,悬挂标语冲击医疗秩序 [4][7] - 院方表示患者行为影响其他患者就医,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1][4] 行业与法律视角 - 律师指出医疗维权应合法合规,避免冲击医疗秩序或散布不实信息 [11][12] - 医疗从业者认为过度维权会破坏医患互信,属于"医疗事故之外的二次事故" [12] - 院方强调医学专业性,呼吁通过专业机构在法律框架内协商解决争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