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
搜索文档
曾毓群: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鑫椤锂电· 2025-11-12 14:15
行业与公司发展成就 - 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成长,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成为出口新支柱 [3] - 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总额超过9000亿元,其中锂电池贡献近4000亿元,占比超过四成 [3] -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锂电池出口120GWh,在近200GWh的锂电池出口总量中占比近六成 [3] - 公司在全球13大生产基地创造近1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宜宾基地未来员工将突破5万名 [3] -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纳税245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3] - 公司十年来持续坚持长期研发投入,总额超过800亿人民币,仅今年前三季度投入超过150亿元 [3] - 公司累计拥有和在申请专利近5万项,是海外申请专利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3] - 目前全球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搭载公司电池,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0万吨 [4]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量产的第四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比能、长寿命、高功率方面全面领先行业主流第二代、第三代产品 [7] - 第五代磷酸铁锂产品已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新突破 [7] - 公司在三元体系电池上保持长期领先,已在麒麟、骁遥等电池中广泛应用 [8] - 今年推出的“钠新”钠离子电池有效降低对锂资源依赖,更安全、更低碳,并解决低温性能痛点 [8] - “骁遥”双核电池实现多体系自由组合,让电池走向“定制化” [8] - 公司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度处于全球前列 [9] 应用场景拓展 - 公司电池正从乘用车走向商用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形成“全域增量” [11][12] - 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创历史新高,天行电池已成为纯电重卡首选 [12] - 针对矿区、工程机械等高强度工况,公司推出专用高强度版本 [12] - 在电动船舶领域,搭载公司电池的各类电船已近900艘,覆盖内河与近海多种航区 [13] - 公司参与打造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和全国首个货船换电项目 [13] - 在低空出行领域,公司两吨级eVTOL已在复杂环境下完成多次飞行验证,并取得TC、PC、AC,正在取得OC [13]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推动“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让电池从商品变为服务 [15] - 公司“巧克力换电联盟”已覆盖全国45个城市,到年底将建成1000座换电站,未来将在全球建成3万座 [15] - 公司与京东、广汽合作推出“国民好车”,基于巧克力换电系统,采用最新耐高温电池,无需水冷,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 [15] - 换电体系能灵活兼容固态电池,让用户享受最前沿科技 [15] 零碳生态构建 - 公司积极布局风光储一体化,打造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区,在四川宜宾、海南、福建、山东等地落地“零碳样板” [16] - 公司牵头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当前镍钴锰回收率已达99.6%,锂回收率达96.5%,均为全球最高 [16] - 公司在欧洲发起“全球能源循环计划(GECC)”,联合全球伙伴共同推进循环经济转型 [16] - 零碳之路将成为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为未来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17]
财政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18:56
财政政策总体导向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之年,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 [1][66] 财政收入与支出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从4月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9]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2%和9.1% [11]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12] 消费促进措施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上半年预拨1620亿元资金,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 [4][15] - 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1][66] - 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9%,中央财政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以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15] 投资拉动举措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发行555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2.7%,进度同比快17.7个百分点 [16] -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完成全年限额的49.1%,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 [16]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下达4601亿元,占全年预算的63%,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领域 [1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5年中央本级科技经费支出3981.19亿元,较上年增长10%,基础研究预算安排增长12.1% [5][21] - 对新一批1200多家“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并选取35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3] - 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支持2.2万户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约900亿元 [25] 民生保障与就业 -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27]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 [29][33] - 按照全国总体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20元 [34] 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 - 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上半年已发行置换债券1.8万亿元,完成额度的90%,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2.5个百分点以上 [55]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57]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上半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至3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38] - 下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00亿元,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40] - 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比例超过85%,明确部门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42]
7X公司与阿联酋电动汽车充电站公司携手推动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
商务部网站· 2025-10-21 13:44
合作事件概述 - 7X公司与阿联酋电动汽车充电站公司(UAEV)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推动全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 [1] - 合作在"GITEX Global 2025"展会期间达成 [1] 战略目标与影响 - 合作旨在加快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出行布局 [1] - 推动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1] 实施与资源 - 7X公司将依托其国家物流网络(NXN)和物流子公司(EMX)建设综合充电站网络 [1] - 充电网络将助力"最后一公里"绿色配送 [1]
海南绿色交通再添国家级新名片
海南日报· 2025-10-21 08:58
海南绿色交通再添国家级新名片 我省高速服务区首次入选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 试点项目通过四大关键技术赋能零碳转型。首先是建筑节能,源头减碳:基于自然通风、遮阳等建 筑被动节能设计,实现源头减碳。服务区用能设备100%电气化,并通过用能设备100%使用新能源发电 电力,实现零碳排放。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钟芳瑞)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第二批公 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名单,海南交投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白沙服务 区零碳项目成功入选,成为海南首个国家级交通零碳试点高速服务区项目。 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白沙服务区零碳项目,以"琼黎绿驿"为主题,依托什白高速项目优势,整合建 筑节能、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污废处理、智慧能源管理等技术,打造集"零碳供能、低碳服务、绿色 出行"于一体的零碳服务区标杆。 同时,突出智慧管控,搭建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服务区用电、用能情况,通过智能算法 优化能源分配,减少能源浪费;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动态追踪,实现"碳足迹"全程可视化,为后续碳减排 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在服务区内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构网型柔性互 ...
雅万高铁两年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 正点率95%以上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1:58
国铁集团方面称,两年来,中印尼运营团队积极适应日益旺盛的客流需求,动态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 加大高铁动车组列车开行力度,雅万高铁日均开行列车已由开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62列,单日最 高旅客发送量2.68万人次,已成为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最繁忙的轨道交通干线之一。 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雅万高铁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旅客席位由8400多个增加至 3.7万多个,旅客上座率单列最高达99.64%。"自雅万高铁开通以来,已有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 万人次非印尼籍乘客体验过雅万高铁。" 雅万高铁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备受沿线民众青睐,根据印度尼西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雅万高铁人均 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仅为6.9克,显著低于燃油小客车碳排放水平,绿色交通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雅万高铁面向印尼民众推行灵活浮动票价,支持现金、银行卡、电子钱包等多种支付方式。在保留 窗口购票渠道的同时,推广互联网购票方式,互联网购票比例稳定在85%以上。 就安全运营,国铁集团方面称,中印尼运营团队全面借鉴中国高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印尼降雨多、地 震多等气候特点,采用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及防灾设备,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 ...
北京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占比已接近100%
新京报· 2025-10-16 12:45
核心观点 - 北京交通行业在“十四五”时期通过优化出行、运输和能源结构,实现了能耗与碳排放的显著下降,绿色交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1][2][5] 能耗与碳排放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底,北京交通行业能耗总量约为118.7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控制在246万吨左右,较2019年下降约22% [1][2] - 营运车辆碳排放预计全年控制在292万吨左右,较2019年下降约30% [2] - 2025年1-7月,通过“公转铁”实现货物运输1369.6万吨,带来PM2.5减排14.8吨、氮氧化物减排2586.4吨、碳减排33.9万吨 [4] 出行结构优化 -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4.0%提升至75.6%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年客运量突破36亿次 [3] - 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 [3] - 累计完成404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和16个慢行示范街道建设 [3] - 通过MaaS服务和碳普惠活动累计签发碳减排量46万余吨 [3] 运输结构调整 - 积极构建“铁路+新能源货车”的绿色运输链条,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 [4] - “平谷-莫斯科”中欧班列和“房山-塔什干”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4] - 北京-天津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发运频次不断加密 [4] - 2025年1-7月,全市绿色到发占比为11.52%,同比增长0.49个百分点 [4] 车辆能源结构转型 - 目前交通行业新能源车保有量12.2万辆,新能源化率达45%,较“十三五”末提升25个百分点 [1][5] - 地面公交车新能源化率已达到80% [1][5] - 巡游出租汽车(除个体车辆和社会保障车辆外)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达99% [1][5] - 通过财政补贴、资金奖补、通行证等综合政策推动行业车辆新能源化 [5]
Trump threatens China with cooking oil embargo as soybean spat escalates
Yahoo Finance· 2025-10-15 17:30
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 美国总统称中国不购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行为”并考虑采取报复措施 包括停止从中国进口烹饪油等产品 [1][2][3] - 此次言论是自威胁对全部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以来 一系列升级行动的最新一步 [2] 大豆及相关产品贸易 - 大豆主要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和烹饪油 [4] - 美国大部分烹饪油从加拿大以菜籽油形式进口 但中国是美国废弃烹饪油的主要供应国 该产品用于生物燃料如乙醇 [4] - 美国表示可以轻松自行生产烹饪油 无需从中国购买 [3] 稀土元素贸易冲突 - 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元素实施广泛的出口管制 这些是高科技产品制造的关键原材料 [5] - 美国贸易代表称 这些新的管制措施破坏了两国解决贸易分歧的努力 并导致美方采取全面加征关税的行动 [6] - 美方表示 此前协议是只要中方保持稀土流通 美方就将维持低关税 但中方现在计划控制更多稀土及下游产品 [6][7] 美国生物燃料行业需求 - 在上一届政府领导下 美国通过提供激励措施支持产业向绿色交通转型 导致对废弃烹饪油的需求激增 [7]
河南“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50
交通网络建设成就 - 全省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29.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4万公里 [3] - “十四五”期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84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 [3]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0000公里,较“十三五”新增超2900公里,是“十三五”的3.6倍 [3] - 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4] - 形成“一枢四支九通用”机场布局,内河航道里程达1825公里 [4] 客运服务提升 - 实现郑州与省辖市1小时通达、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通达的“121”便捷出行格局 [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220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长107% [6] - 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715条,公交化运营占比58%,日均发车5.1万辆次 [6] - 全省新增定制客运线路629条,拓展“交通+医疗”等特色服务 [6] - 电子客票覆盖全省二级以上客运站、近3000条客运班线 [9] 物流与货运发展 - 2024年全省完成货运量29.3亿吨、货运周转量12863亿吨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4%、48% [7] - 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16000列 [5] - 2024年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集装箱10.9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倍、12倍 [4] - 2024年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达161万标准箱,比“十三五”末增长2倍 [8] - 5A级物流企业达16家,较“十三五”末增加4家 [7] 多式联运与产业协同 - 周口港、淮滨港开通集装箱航线40条以上,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14条 [8] - 郑州航空港区建成内陆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实现至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直达运输 [5]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8] - 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建设,跨黄河运输通道达34个 [5] - 临港产业聚链成群,社会物流总额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8] 智慧与绿色交通 - 智慧高速里程突破1000公里,试点路段拥堵总时长有望下降40% [9] - 2024年完成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4193.6亿吨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长34.7% [9] - 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增充电桩3683个,城市公交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9] - 开展内河船舶智能驾驶试点示范,积极推动电动重卡、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 [9] - 成功创建15对绿色低碳服务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9]
聚焦“变革与转型”,顶尖CFO齐聚探讨“韧性增长” CFO 50人+论坛(第二季)回顾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08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CFO 50人+论坛”(第二季)于9月20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由安永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PAcc项目联合主办,旨在为首席财务官与财会界精英搭建交流平台,探讨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企业转型之道 [1] - 论坛核心议题为在全球经济格局震荡、产业版图重构的背景下,探寻企业在冲突与共生中的韧性增长之策 [1] 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趋势 - 为实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中国经济正进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3] - 中国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将是“技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高水平服务业”双线并行 [3] - 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有三大重点领域: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健康(生物医药、大消费、粮食安全、老龄化)和绿色(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 [5]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升级 - 中国企业出海3.0战略意味着从“需求思维”与“高端价值输出”出发,依赖于“以客户为中心”与中国品牌力量,从产品突破转向价值实现过程的重塑 [7] - 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表现在市场掌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人才整合能力、文化影响能力四个方面 [5] -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应只考虑是否出海,而是要进行自我革新 [7] - 企业策略需从“制造在中国”转为“国际化制造”,通过全球投资布局以规避风险并扩展市场 [20] 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已在中国企业财务领域实现广泛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流程中引入AI应用 [11] - AI应用在发票识别、报销处理及财务报告生成等操作性环节成效显著,但在战略预测与复杂决策支持等高价值领域渗透仍显不足,整体呈现“基础性强、战略性弱”的格局 [11] - 未来三到五年,AI与财务专业的融合将呈现四大趋势:AI应用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人机协同成为财务组织新范式;核心能力要求发生根本性重构;伦理、安全与治理体系需同步构建 [13] - 财务人员对AI工具展现出较高接受度,但AI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基层财务工作者对岗位被替代的广泛职业焦虑 [11] 企业韧性增长与财务管理策略 - 企业需兼顾上下游利益相关方实现共赢,这与ESG理念高度契合,技术进步是成本下降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 - 财务部门应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包括Web3、RWA等新工具探索稳健融资途径,并通过AI数字化提升效率,重视海外资产管理与风险防范 [16] - 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现金流管理较利润更能体现企业的生存价值,新能源车企需善用金融工具,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打通产业链资金流 [18] - 并购是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国半导体和芯片行业未来仍将依靠并购实现做大做强 [22] CFO角色的演变与未来要求 - CFO的角色正超越传统核算与风控职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产品定价、市场扩张、并购整合等业务决策中,“财务即业务伙伴”已成为现实要求 [26] - CFO需从“被动跟随业务”转向“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在资金调度、本地化核算、ESG披露等方面建立前瞻性机制 [26] - CFO需成为“全球化操盘手”,建立“全球财务中枢”实现数据透明与集中管控,推动“本地化+标准化”并行的财务架构,并借助AI驱动的合并报表引擎等数字化工具提升跨境财务管理效率 [28][31] - 在AI时代,CFO必须带领团队掌握“人机协同”新范式,培养战略思维、商业敏感度与跨域沟通能力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26]
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下线 巴西“比亚迪路”正式命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7:40
公司里程碑事件 - 公司在巴西乘用车工厂实现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2] - 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中国驻巴西大使及州长等高层出席见证仪式 [2] - 公司全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国际化布局加速 [2] 本地化与品牌认可 - 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工厂正门前道路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路” [2][3] - 此为海外第3条以公司命名的道路,前两条分别位于美国兰卡斯特和泰国罗勇 [2][3] - 原路段曾命名为“亨利·福特路”,此次更名由州长批准的法律确认 [2][3] - 南美洲首条比亚迪路体现了公司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深度与广度 [3] 战略影响与行业意义 - 事件标志着公司为巴西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 - 本地化合作旨在加速发展、创新,并为卡马萨里及整个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 [3]